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即使不斷學習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任然覺得只在中國文化大門外徘徊。
在我看來中國文化的發展與時代和社會的進步息息相關,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試想沒有生產力的發展與進步哪來周朝的分崩離析,百家文化蓬勃發展造就百家爭鳴;沒有秦國強大的生產力後盾,哪來「車同軌,書同文」的大一統局面;更有漢代休養生息,成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的禮便成為中國文化的核心。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烙印,而我也始終堅信我國五千年來的中華文化中定有各千時代的縮影。
而在這個時代造就的中國文化中「禮」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在中國社會「無禮不成事」,禮不僅僅是一種對個人的約束與規範,更是社會種約定俗成的人倫秩序。它看不見卻深深紮根於中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人的心中,那樣牢不可破堅不可摧。「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紛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涖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成不莊"正如《禮記》所說的那樣事事都離不開它。
禮不僅在古代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今社會仍然至關重要,有極大意義。
我們至今仍提倡「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仍遵從著刻到骨子裡的禮儀規範,是儒家思想塑造了我們這個民族,培養了我們的民族精神。至今我們仍不斷從儒家經典中汲取營養,為後世敲響警鐘,讓前人的智慧不斷惠及著我們這一代,讓我們的民族沿襲著優良的傳統。
如今孔子文化正遍及全球,會有越來越多的友人了解到我們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文明,而我們也更應擔起傳播中國文化的重任,為世界文化的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