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徐顯明金志國談文化:文化到底該怎麼理解

2020-12-13 齊魯網

 

  

李肇星做客山東電視臺齊魯網直播間 

    齊魯網3月10日訊 (記者:張曉博 編輯:邰靜靜)您看到的就是正在發生的 今天(3月10日)下午,李肇星做客山東電視臺齊魯網北京直播間,與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金志國,共同來探討關於文化這個話題。

  主持人: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了幾位重量級的嘉賓,共同來探討一個重量級的話題--"文化的力量有多大"。

  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裡這樣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真正有力量的決定性因素,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進程,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把文化提升到這樣的高度,這在以往的報告裡是不多見的。這句話我們應該怎麼去理解?

  李肇星:文化最重要的是給人們的思維指引一個正確的導向,通過人的思想正確的指導實踐。譬如說,在國際上,我們國家要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政策的重要含義之一。最近我們中央特別提出來要又好又快的發展,也要平等虛心的借鑑外國有用的東西。

  主持人:請問徐校長,為什麼在這個時代在今年報告中要把文化的地位抬得這麼高呢?

  徐顯明:李部長從事外交的時候,(說過)一定要以本國的經濟政治軍事作為依託。去年的一部片子《大國崛起》給我們的啟發很深刻,除了前面的三個因素之外,還有文化、制度這兩個因素。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最終為人類所嚮往的時候,這個民族就會走向世界。這個國家所採用的制度為大家所信賴的時候,這個國家才對世界有影響力。在這個意義上,文化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實際上文化足以決定我們民族的命運。所以總理判斷很深刻,可以稱為經典。

  李肇星:鴉片戰爭前,一八三幾年,單看國內生產總值的數字,中國比英國一點也不差可能還高。中英當時的雙邊貿易中國是順差,但是文化是(雙方差距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

  主持人:金代表對這句話有什麼理解?特別是我們現在提出對文化產業的建設?

  金志國:我特別注意了這次提出的是"文化的力量",我的理解是文化實際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家庭大多數人共同認同的一種價值觀、理念甚至是民風民俗。現在來看文化是資源,資源有沒有價值關鍵看有沒有力量,所以"文化的力量"這句話我特別感興趣。

  徐顯明:給文化下定義很困難,但是文化是可以分類的。真正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穩定的生活方式。它是在這個民族的血液當中不自覺得在流傳著。所以文化從上層領域來分,有精神領域方面的文化,像宗教、信仰、價值觀,下層有制度層面的文化,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種而不是另外一種制度?一定和這個民族的文化有關係。再往下就是現實生活中剛才你講的民俗、我們的習慣等等,還有一部分是附著在物質上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

相關焦點

  • 李肇星談南海「種島」:哪國不在自己土地種莊稼
    >長李肇星應美國亞洲協會邀請,在紐約發表題為「北京眼中的南海局勢」的演講。他稱那些表示不理解中國一方面宣稱希望「和平解決」南海問題, 一方面又在島礁上實施軍事建設的人,「要麼假裝,要麼故意污衊別人。」他還說美國自己沒有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卻處處以《公約》來要求中國的做法令人難以理解。他引用聯合國憲章內容說,不論大小國家一律平等,聯合國本身都不能干涉別國內政,不用說一個成員國去幹涉另一個成員國的內政。
  • 李肇星談非法入境、人權、臺灣等問題
    李肇星談非法入境、人權、臺灣等問題   李肇星說,中朝是友好鄰邦,山水相連,我們有1300多公裡的共同邊界,發生一些從朝鮮來的非法入境者的現象並不奇怪。  李肇星說,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數人把問題政治化,把非法入境者和所謂難民混為一談,甚至打起人權的旗號,縱容一些非法入境者製造政治事件,比如說闖一些國家駐中國的大使館、總領事館,這是不能接受的。
  • 李肇星:剛去曾母暗沙泡澡以個人名義宣示主權
    此番來蓉,李肇星也開始以成都工業學院的「學友」自稱,「我就是個永遠都畢不了業的學生,希望能跟你們一起學習。」  談退休生活  最關心外交,在川參與捐建小學  退休之後,如今主要關注哪些領域?對此,李肇星說,他自然還是最為關注自己從事過的外交領域。
  • 李肇星:美國特點是「裝窮」 慎提「中國崛起」
    本報特派北京記者:黃卓堅 黨建軍 毛玉西訪談顧問:宋榮華縱論國際風雲談中國地位:不要提什麼「中國崛起」廣州日報:最近有學者提出,中國曾經歷過「挨打」時期、「挨餓」時期,如今卻進入「挨罵」時期。有人說隨著中國崛起,國外對中國的「罵聲」似乎在增加,您怎麼看這種現象?李肇星:老說什麼「崛起」,可能就是招來罵聲的一個原因!誰說中國崛起了?什麼是崛起?在歷史上,崛起主要是指西班牙、英國、葡萄牙等歷史上的西歐殖民主義國家。對此,我個人認同中央的提法——和平發展。「崛起」似乎暗含帶有突然性,而且還會損害別人利益、損人利己。而中國的發展是利己又利人的。
  • 徐顯明寄語山大畢業生:在「拼爹」的年代做有德性的「山大人」
    校長致辭的一開始,徐顯明就用這樣一段開場白拉近了與學生們心與心的距離。看到諸人臉上的不解,徐顯明笑著道出了原因。原來,13屆本科畢業生是徐顯明就任山東大學校長後,第一次迎接的本科新生。  隨後,徐顯明細為畢業生們數了4年來山東大學的巨大變化。
  • 李肇星: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怎麼就這麼難記呢
    李肇星:臺灣問題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涉及包括海峽兩岸中國人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應該不難理解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實際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麼點事,這麼簡單,對某些西方政客來講,怎麼就這麼難記呢?利用臺灣問題幹涉中國內政,幹擾中國的和平統一大業,傷害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是堅決不能接受的。
  • 到底該怎麼和老闆談辭職?
    到底該怎麼和老闆談辭職?熱愛的第一集,我們看到蘇潔去找李貌談辭職,首先他面帶形容(這是我們大多數人辭職時的態度,你必須笑著和老闆說,假如你不笑著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刁難,特別是小型公司這個現象特別嚴重,你覺得呢),她呢沒選擇拐彎麼角,直截了當和老闆說了,然後老闆就是首先不同意,當然蘇潔又是端著咖啡又是甜言蜜語,老闆還是不肯同意,於是他找各種理由,當然還是不同意,最後他又是下決心又是談理想,最終老闆同意了,這是這件事情的始末。
  • 以瓊學為例談科學理解與傳承發展地域文化
    以瓊學為例談科學理解與傳承發展地域文化 發表時間:2013-04-25   來源:人民日報 蘇東坡謫居海南4年,講學明道、培育人才,為中原文化的傳播和海南文化教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施乾剛攝(人民圖片)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由若干特色各異的地域文化共同構成的。地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自身特色豐富與拓展著中華文化。研究、挖掘地域文化的深刻內涵和思想精華,可以為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提供豐富素材,是促進文化繁榮、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重要舉措。
  • 談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即使不斷學習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任然覺得只在中國文化大門外徘徊。在我看來中國文化的發展與時代和社會的進步息息相關,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試想沒有生產力的發展與進步哪來周朝的分崩離析,百家文化蓬勃發展造就百家爭鳴;沒有秦國強大的生產力後盾,哪來「車同軌,書同文」的大一統局面;更有漢代休養生息,成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的禮便成為中國文化的核心。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烙印,而我也始終堅信我國五千年來的中華文化中定有各千時代的縮影。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先天」和「後天」,該怎麼理解?
    「先天」與「後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對重要概念。#傳承國學#按照通常的理解對此,你怎麼看?你是怎麼理解「先天」與「後天」的呢?歡迎留言發表高見!/完.
  • 作為中國人,怎樣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價值?
    如果出售涼茶的老人的後代沒有機會觸摸祖先賣茶的木製手推車,無法與涼茶的「過去」相遇,他怎麼理解他手中的涼茶該從哪裡來,該怎麼製作?也許涼茶將不復存在。我們從過去來,才能到未來去。而不是,美國有一個自由女神,我們也造一個孔子雕像,不管它是否實用。這就是文化依附。
  • 理解網飛文化的底層邏輯
    理解網飛公司這些選擇的內在邏輯,對於我們應對智能商業時代的組織挑戰有很大的啟發,這正是本書(編者註:《不拘一格:網飛的自由與責任工作法》)的價值所在。創立於1998年的網飛,如今市值超2000億美金,和迪士尼公司並駕齊驅。這樣驚人的成功源於公司獨特的文化。網飛在融合矽谷的科技創新和好萊塢的創意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組織理念和文化。
  • 烏羊麻:對自律與文化是什麼的理解
    對自律的理解:培養良好的習慣讓我們的生活就會過得越來越好:1、戒掉和他人抬槓的習慣;2、戒掉過於較真的習慣;對文化的理解:常言道,沒文化真可怕,可是到底什麼才算是有文化呢?是學歷、是經歷,還是閱歷呢?筆者認為都不是,其實文化可以用這些話來表達,根植於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等,一句話就是人對「三觀」的態度和處理事情有效的辦法,親愛的朋友,您覺得呢?!
  • 到底該怎麼遊,歷史文化名城系列—洛陽
    洛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絲綢之路東方起點,被譽為&34;。沒有一定的歷史文化修養的話,來看洛陽會感覺很無趣,對於有歷史文化素養的人來說,來到洛陽每一步都會跨過歷史,中化文明5000年,有1500年都城都是在洛陽;每一腳都會踩到文化,全唐詩總共有四萬八千九百餘首,5000餘首涉及洛陽,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
  • 專家:建設城市不能丟文化 沒美術館怎麼談藝術
    建設城市不能丟了文化  6月25日,2011大連(金石灘)藝術論壇在金石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該藝術論壇由遼寧報業傳媒集團半島晨報社發起,大連澄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辦。  1城市建設丟失了文化  關於工廠搬遷,廠房到底讓位給誰的問題,中國當代藝術界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策展人、批評家慄憲庭直言:從城市的建築看到城市文化發展的脈絡,我們拆了很多不應該拆的建築,包括一些舊工廠,我覺得沒有必要拆,可以做一個文化區域。讓藝術家進駐,形成一個文化的新景觀。
  • 南懷瑾: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超越文化的局限
    文化大師逐漸凋零,在某種程度上使文化傳承出現了斷層。這尤其表現在對待傳統文化的傳承上。如果說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倒不如說是進入文化浮躁時代。9月29日,著名文化學者南懷瑾去世,一代文化大師的離去,世人感嘆其傳奇。他的一生多有故事,曾習武學文,在臺灣備受推崇後又在大陸掀起傳統文化熱潮。
  • 終身成就獎頒獎禮 中國翻譯協會會長李肇星致辭
    中國網12月2日訊 記者馮竹 12月2日9:30中國外文局舉行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暨資深翻譯家表彰大會」。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頒獎 中國翻譯協會會長李肇星致辭(攝影 中國網/胡迪)中國翻譯協會會長李肇星在大會致辭中指出,中國譯協希望通過表彰老一輩翻譯家,宣揚他們為社會、為文化與文明的傳播與交融所做的重要貢獻
  • 李肇星:非常喜歡寶島臺灣 從日月山想到日月潭
    李肇星:非常喜歡寶島臺灣 從日月山想到日月潭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7日 23:46 來源: 來源:中國臺灣網外交部部長李肇星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有臺灣記者問:部長在臺灣的知名度其實相當高,很多臺灣民眾對部長也很感興趣,是不是可以請部長談一下,未來如果部長您退休了,您覺得怎麼樣的人,比如在外在條件上或者人格特質上面符合什麼樣的條件,才可以繼續推動大陸的外交政策路線?  李肇星回答說,我覺得特別高興的是你告訴我,在臺灣有那麼多人喜歡我,我希望你說的話是真的。
  • 暢談亞洲文化與企業發展新動力
    新華社記者 王婧嬙   亞洲文化與企業發展新動力文字實錄  主持人:陽光媒體集團、陽光文化基金會主席楊瀾  討論嘉賓:斯裡蘭卡教育部長BANDULA  中國外交部前部長李肇星  廣東志毅雅典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志明  中國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
  • 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親臨生命說第四屆健康管理高峰論壇!
    據了解,這是李肇星部長第二次參加生命說活動,那生命說年度盛典暨《改良生活方式 布局健康未來》第四屆健康管理高峰論壇究竟有著怎樣的分量,能將李肇星部長等各路政商學名流再次聚集於此?記者就此聯繫並採訪了論壇主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