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 | 深坑老街 · 老闆,這豆腐的打開方式不對啊!

2021-01-13 溏心豆腐

我知道深坑屬於新北市,但我偏要叫它大臺北


記得很早以前寫過一篇日本的豆腐料理(戳這裡),今天的主題是:臺灣的臭豆腐系列。


其實明明是一個不吃臭豆腐也不愛講旅遊景點的人,因為專業的人造景點往往無趣、沒酒、不好吃。不過在臺灣的十大老街裡,深坑老街算是一個遊客不多又好吃的打卡點。


戳開可以另存大圖噢


紅色標記的地方是各個知名古厝,其中最晚建立的「永安居」都建於1915年,整體宅院融合防禦要素、依照地勢修築,名列臺灣十大古厝,已定為國家三級古蹟、政府甚至撥款千萬臺幣加以維護。


在我的理解中,這一條古老的街巷,因為一塊豆腐又再度繁華了起來。



作為臺北往返宜蘭、臺中的必經之處,這條老街曾經是販賣茶葉及染料的熱鬧市集,這些年則以 深坑豆腐 聞名臺灣,即使是臺灣當地人也會時不時地來踏個青吃吃豆腐。


除了幾家新派到不知所謂的炸雞店,也有幾間開了數十年、傳至第二代的小吃鋪。

從地標大樹下走過, 金大鼎串烤香豆腐 顯然是繞不過的一條長龍。




「老闆,半糖青草茶先來一杯啦。」 排在隊伍中間的中年男人講著一口臺灣普通話, 「矮油,等好久了啦。」

「不好意思!這邊先拿你的飲料。」

「兩個一號兩個二號,加辣啦。」

「麻煩請選一下泡菜好嗎?」


矮油,嬌滴滴的臺妹口音真是百聽不厭啊。


塊狀豆腐的To go box


排隊的時候除了楊桃汁、青草茶,還可以順便拎上包裝好的新鮮豆腐、回家自己製作。連包裝好的五條袋裝香豆腐(生豆腐5串 共50TWD)都可以外賣回家,實在是價廉物美方便街坊。



熱氣騰騰的香豆腐


每一串豆腐都要翻來覆去要烤上好幾回,每翻一次邊都要抹上一層秘制調味醬,直到豆腐表面從白色烤至柔軟,慢慢變得金黃透亮、直到烤出微微的一點焦香。


用小刀劃開豆腐、最後抹上一層醬料,就滿滿地把選好的泡菜品類(以及可怕的香菜)塞進去,再撒上一層厚厚的花生粉和辣椒粉。


泡菜+香菜+花生粉 & 小辣 = 35元新臺幣


泡菜+花生粉 & 中辣 = 35元新臺幣


沒有嘗試被硬塞了香菜的版本,但泡菜+花生粉的組合倒是蠻特別的。明明看起來像老豆腐,烤完卻柔軟多汁、一口咬下去還要小心點燙,香脆的泡菜緩和了滾燙溫度給嘴唇的刺激,妹子們請務必稍微擋一下吃相。雖然「香豆腐」這名字起得略蠢,但確實蠻好吃的。


短短的幾百米老街,林立了一叢叢的各式小吃門店和工藝品紀念品攤位,沿著一路走下去,吃個幾百米也是得爬著回來了。



整條街有很多特色小店,甚至還有一間 小明玩具 專賣60/70/80後的童年回憶,滿屋子都是懷舊風的陀螺瓷缸小零嘴,說是90年代風格——雖然90後表示童年並沒有這樣的玩具。


我的童年是魔卡少女櫻好嗎


乍一看和國內那些商業化的古鎮老街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讓我回想起了這幾年的深圳東門或鼓浪嶼曾厝垵,但最大的區別莫過於這裡不僅給遊客賣歷史賣情懷、同時也確實是主打 便宜又好吃 的食物。


臺式巨型麻辣鍋


沿途走走看看,很隨機地挑了一家門面乾淨整潔又坐滿群眾的 「陳家豆腐」 走了進去。


入門處就架著兩大鍋滾著巨型豆腐塊的麻辣鍋底,圖片左上則是店裡的另一個招牌「清蒸臭豆腐」。說是臭豆腐,聞起來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感覺連LA的知名麻辣鍋 沸點Boiling Point 的招牌臭臭鍋程度都算不上。


麻辣臭豆腐


媽媽點了一份招牌的麻辣臭豆腐,端上來迎面卻是熟悉的臺式麻辣鍋的香氣,帶著一點奇妙的味道卻不濃鬱嚇人。


鍋裡沒有豬血糕豬大腸之類的重口味配料、不像傳統臭臭鍋的豐富配菜,只有一鍋簡單的桂筍和輕微發酵的切塊豆腐,滿滿一鍋香辣誘人——啊,這樣的鍋底感覺煮什麼都好吃啊。


總而言之,因為沒有獵奇向配菜,我覺得比 沸點 好吃。(聽說沸點還推出了奶蓋麻辣鍋?簡直是無法想像的黑暗料理)


桂筍


最終Hold不住那鍋臭豆腐,額外點了一份白灼桂筍,新鮮脆嫩、冒著滾燙的熱氣——結果竟然還是最快被搶光的一道菜。


拜託,你們就不能把不臭的食物讓給不吃臭豆腐的人嗎!


清炒水蓮


店家強烈推薦在地的特產野菜 清炒水蓮。這種吃起來很爽口的水草類蔬菜長得細細長長,生在水裡、但葉子浮於表面,說是長得跟蓮花一樣,幾乎所有的臺灣餐廳都會供應的一道蔬菜。


滾水中加油汆燙三十秒,搭配薑絲、蒜片或菌菇、青椒再大火快炒幾分鐘,口感清脆,有淡淡的植物香氣。


黑白豆腐


忘記叫鴛鴦還是龍鳳還是黑白豆腐,反正是酥炸了自家制的黑豆豆腐和黃豆豆腐。


看起來像傳統油炸臭豆腐,但實際上是將新鮮製作的豆腐現點現炸。豆香味濃鬱,面衣也不厚重,咬上一口、滾燙的豆腐味滿滿的溢了出來。


不過吃多了還是有點膩,果然還是喜歡原始的豆腐氣息呀。最終是像切掉麵包邊一樣地剝掉面衣,默默地吃掉了裡面的豆腐。


柔軟度適中的南豆腐


當然,深坑也有一些坑,各種其他好吃不好吃到懶得拍的食物。


阿婆芋圓(為什麼都要主打阿婆)

300臺幣一瓶的楊桃汁(根本就是麥芽糖漿!)

豆腐冰淇淋(原諒我覺得京都的版本比較好吃)

豆腐蛋糕(蠻普通的)


對比起來,我覺得大家還是吃吃日常的豆腐製品就好,比如說烤豆腐串兒。


各位老闆,能不能好好做豆腐了!


沿路其實有很多古厝


如今的老街幾乎是整體劃一的紅磚瓦房,就是曾經用於防火而闢建的「土角厝」。這種閩南街屋也成為了這個小區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附近的各式居屋也都是傳統的閩南紅磚三合院建築。


但是先說好,這裡和九份老街不同,絕對不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地方,不過如果有機會從臺中自駕/包車上臺北、或是在附近木柵動物園遊玩後經過,停留一兩個小時吃點豆腐還是蠻有趣的。


「就想著吃,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能長大。」


和你一起吃過的每一條街道,共同走過的每一段路,甚至朝你撒過的嬌發過的脾氣,都是未來五十年我要好好珍惜的回憶。


媽媽你別急,我還在等那個最好的安排。


預祝母親節快樂

麼麼噠


 

熱愛嘗試一切新鮮豆腐的小明

拒絕跟臭豆腐有任何利益關係

相關焦點

  • 臺灣美食:在臺北深坑老街「吃豆腐」[組圖]
    本網駐臺記者 王妍 攝  臺北的深坑豆腐「有點黑」  來到臺北不久,就聽說深坑的豆腐很有名。百聞不如一見,終於到等到朋友有空帶著我們去深坑老街「吃豆腐」。  臺北是一個盆地,四周青山環繞,而深坑位於河邊,地勢更低,猶如坑底,因此而得名「深坑」。深坑老街的入口處有一棵很老很粗壯的大榕樹,茂密的樹蔭幾乎遮擋住整個路口,一些店家也因此取名「榕樹下豆腐店」等。   走在深坑老街上,豆腐店一家挨一家,口味和吃法也是推陳出新。而且居然還有陣陣的臭豆腐的味道傳來,據說口味濃重的麻辣臭豆腐在臺北很受歡迎。
  • 臺北深坑老街:豆腐茶葉飄香 觀光客新選擇(圖)
    中新網9月29日電 臺灣臺北縣深坑鄉日前熱熱鬧鬧辦了一場深坑四寶文化節,讓外地人才突然了解,深坑不止有豆腐好吃,就連茶葉、竹筍及黑豬肉也堪稱一絕。  據「中央社」報導,深坑鄉四面環山,形似坑底,舊名「簪纓」,日據時期改稱「深坑莊」,臺灣光復後改為「深坑鄉」。
  • 臺灣自由行 Day1 深坑老街吃豆腐
    As I said before, 沒有寫路書之前的旅行,都是非常隨意的,隨意的程度就是在臺灣的第一個晚上入住後,還不知道下一個晚上會住在哪裡,都是臨時預定的。到臺灣的第一個晚上是住在用積分兌換的Holiday Inn,位於新北市深坑區,距離臺北101有9公裡,打車約12分鐘。
  • 臺灣臺北木柵深坑一日小旅行,坐纜車看動物、老街吃豆腐
    線 →福德坑環保復育園區→木柵動物園→貓空→深坑老街一 福德坑環保復育園區是一座由垃圾掩埋場轉型而成的環保公園,過去是臺北市第一座大型垃圾掩埋場,經過多年的重整、種樹、復育,園區總面積約98公頃,設有滑草場、自行車道、人行步道、遙控飛機區等設施,近年來已成為親子家庭的假日出遊好去處
  • 深坑:以老街與豆腐迎接春天,一起走進臺灣深坑的美食天地
    橘紅色的黃昏,深坑老街口的老樹笑呵呵,懷抱著一群又一群前來品嘗豆腐的遊客。以老街與豆腐迎接春天的深坑,跟隨小編的腳步讓我們一起走進臺灣的美食天地。兩層樓房的臺式建築下,店家的大鍋中滿是豆腐羹,熱滋滋地冒著金黃而獨特的香氣。
  • 通訊:夜訪臺灣深坑老街聞餘香
    中新社臺北9月22日電 題:夜訪深坑老街聞餘香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在臺灣新北的深坑老街,油炸臭豆腐的絕味聞名遐邇。適逢老街本月初完成復舊整建以新面孔示人,記者近日逐味夜訪老街。抵達深坑古街已晚8時許,燈光下,兩棵蒼勁老樹枝葉舒張,既是深坑的地標,也是「臭豆腐一條街」的迎賓樹。
  • 行走深坑老街 感受古老時空
    深坑位於臺北近郊,聚落開發甚早,早在公元1755年時,就已有大陸福建的泉州移民前來開墾定居。深坑聚落的興起,與臺灣許多的河運聚落相同,因為景美溪當年可以行船而發展起來,但也隨著河運沒落而走向沉寂。   很多人印象中的深坑,大多停留在聚集著大量豆腐店的老街。如果你只看見吃的深坑,那可就真的叫入寶山而空手回。
  • 臺灣新北百年深坑老街復舊完工
    本報訊 近日,具有上百年歷史的臺灣新北市深坑老街復舊整建完工後重新啟用。
  • 臺灣寫真:探訪臺北縣深坑「臭豆腐一條街」
    中新社臺北9月26日電 題: 探訪臺北縣深坑「臭豆腐一條街」  中新社記者 韓勝寶 陳立宇  記者近日慕名來到臺北深坑老街,這裡儘管在大興土木,但這條在海峽兩岸「臭名遠揚」的臭豆腐一條街,仍阻擋不了遊客的步伐,假日裡那狹窄的街道人群摩肩接踵。
  • 臺灣新北市著名的深坑老街
    臺灣新北市著名的深坑老街 (1/8) "← →"翻頁
  • 臺灣深坑老街不踩雷推薦必吃美食
    來深坑老街的,這次就記錄一下我們平常會吃的。首先是來深坑一定會吃的臭豆腐,我們會吃榕樹下旁邊那間烤臭豆腐~ #炭燒豆腐冰淇淋
  • 科學網—深坑
    ,當時我是從四季顏色分明、風光秀媚的陽明山,搬到這個灰塵漫天、唯一一條馬路兩旁淨是醜陋不堪的鐵皮屋工廠,或老街之「深坑豆腐」剛被媒體炒作而假日總擠滿遊客人車在一種無美感無品位的典型島內吃吃喝喝之壅塞烏煙瘴氣……那使我初遷至深坑時,滿心鬱悶。
  • 臺灣的吃貨天堂,一起走進深坑美食天地
    深坑老街是臺灣以其食物而聞名的地方之一。距離臺北市外的木柵地鐵站約15分鐘的車程,對於那些非常喜愛豆腐的朋友來說,特別是喜歡吃臭豆腐的人,深坑老街絕對是一個美好的旅行地。這裡同樣適合那些在戀愛中的人。深坑老街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了,但現在主要是亞洲的遊客喜歡來到這裡旅行。
  • 誰說深坑只有臭豆腐!7間不能錯過的深坑超強美食,加碼3間好吃豆腐店,放假快衝深坑逛老街.
    誰說老街都很無聊!有這種想法的人真的很不可以。
  • 來臺灣怎能不去臺北逛老街品美食
    ▼ 貓空+深坑▼ 因臭豆腐聞名的老街
  • 這可能是你從沒見過的打開臺北的方式
    艋胛龍山寺的香火有多旺就不提了,裡面每一尊菩薩都有虔誠的信徒一拜一叩首。最受愛戴、拜的人最多的其實就是月老。龍山寺對面的是艋胛公園。也許是因為聖誕節,也許是因為就在寺廟附近,亦或是某種信仰的慈悲,老街小吃店素食店的老闆大都在派發盒飯點心。
  • 吃貨眼裡的臺灣 臺北一日遊攻略
    貓空+深坑:因臭豆腐聞名的老街一日遊之旅從貓空+深坑開始,貓空是臺北產茶勝地,卻遠不及連通動物園捷運站到貓空的纜車紅得快,最特別的是貓空纜車分普通車廂與全透明設計的深坑離纜車站並不遠,這個臺北縣最小的鄉是那300米長最有名氣的老街和各種豆腐都吸引我。老街的入口處粗壯的大榕樹宛如深坑地標,不巧的是老街正在整修,老街兩側的廟宇、水井、騎樓等都在修建,失去了些許古老的味道。
  • 吃貨看臺北人·情·味
    於是,以知名目的地為中心,本著走遠些也許更精彩的信念,去發現有趣的地方的周邊一日遊成為這次臺北之旅的主題詞,記者以臺北為據點,坐上臺鐵、捷運、客運、纜車……走進臺北周邊的小鎮和老街,發現熱門地以外的風景,尋覓最本色的美味,和熱心的當地人閒聊,短短四天真的不夠用,還有更多的人·情·味只好等待下次再去發掘。
  • 全臺灣老街沒特色超無聊?網友稱這幾個還能去
    圖為內灣老街人潮爆滿(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5月8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每到假日,全臺各地的老街必會擠滿觀光客,幾乎每個觀光景點都會有條老街,PTT上就有網友笑說,「淡水老街的特色是沒特色」、「有鋪紅磚就是老街」、
  • 臺北的正確打開方式
    臺北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暖,年平均溫度約為22度,最低溫不超過12度,有著很適合旅遊的天氣。不過臺北的夏季炎熱潮溼,戶外旅遊的話感覺不大舒服;冬季氣溫雖然不會太低,但潮溼多雨,給人的感覺非常陰冷。另外,每年6—10月是臺北的颱風季節,其中7—9月颱風最為頻繁,建議來臺北旅遊最好錯開這一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