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旅圖|安徽石臺富硒村,那裡有好幾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

2020-10-15 彩色港

一葉青松藏深山

——大山村走訪抗美援朝老兵

▓ 張道康

早就聽說安徽石臺縣有個大山村,土中含有豐富的硒元素,村裡人皆長壽,約上幾個好友驅車趕往大山村避暑休閒。

因走得匆忙,原聯繫的大山王村沒有床位了,他們幫我們調劑到地勢更高山上的葉村,前來接待我們的是一個憨厚壯實的小夥子小葉,他騎一輛三輪車來幫我們拉行李。

山上的道路崎嶇不平,汽車根本上不去,沿著蜿蜒曲折的鄉間小道,我們步行了七八分鐘才到葉村他家的農家樂——自然居山莊。

葉家自然居山莊

這是一座新建的山村農家別墅,裡裡外外裝修得舒適又乾淨,看得出戶主是個能幹人。每每傍晚時分,夕陽西下,涼風習習,泉水叮咚,我們圍坐在屋外的大平臺上和戶主老葉聊天。

老葉說,大山村是由幾個不同姓氏的村莊組成,在山下低一點的村莊叫王村,那兒離神龍谷景區最近,旅客也最多,而山上較高點我們居住的地方叫葉村,全村人基本上相互多少都有點親戚關係。這幾年依靠山中富含硒土這個資源,各家各戶有條件的紛紛搞起了農家樂,接待全國一批批前來度假養生的旅客,他家也花了60多萬蓋起了三層樓房,兒子小葉負責對外聯絡接待,老伴在家裡面燒飯燒菜整理內務,最高峰客滿的時候,每天可以接待二十多個客人。家裡的經濟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閒聊中他無意中提到,村裡有不少老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老葉自豪地說,我父親也曾去朝鮮打過仗。我立刻有了興趣,便深入的追根尋底。

老葉說,父親名叫葉接生,1924年10月出生,1950年10月19日中國派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前線抗美援朝,當時戰爭打得很艱苦,前方需要源源不斷地補充後備軍力,縣政府就到安徽大山村來招募新兵。父親雖然身為家中的老大,仍然和村裡的年輕人一起報名參軍,由於在農村裡養過騾馬,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在67軍598團擔任飼養員,主要做飼養馬匹的工作,在戰爭中負責運輸。

老葉清楚地記得,父親親口講述他們朝鮮戰場上艱苦的生活。有一次戰鬥從中午打到了天黑,戰士們累得口乾舌焦,當時根本找不到水喝。戰鬥空隙間,他忽然發現山腳下一小間房屋簷下,有一盆粘乎乎的東西,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呼哧呼哧的全喝了下去。只覺得嗓子裡辣燥辣燥的,待到天亮後一看哦,原來是一盆做肥料的豬糞尿。

老葉的兒子小葉搶著對我說,他小的時候,經常看到爺爺抓撓腿上的一個疤,他問爺爺是怎麼回事?爺爺回答他說,是在朝鮮戰場被美國佬的子彈打穿的。葉家父子倆還熱情地翻箱倒櫃找出了當年葉接生胸佩兩枚紀念章的照片。

抗美援朝老兵葉接生

我仔細端詳又查閱了相關資料,一枚是抗美援朝和平萬歲紀念章,該章為純銅質地,上方鑄有"和平萬歲"四個字,中間是一支潔白的和平鴿,四周為紅色烤漆,章的外環與和平鴿表面鍍金,背後刻有「抗美援朝紀念,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贈,1953年10月25日」的字樣,設計和平鴿的人名氣可大了,這隻和平鴿出自於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卡索之手。上世紀50年代畢卡索由於為世界和平運動設計繪製了象徵和平的《和平徽章》,而被授予史達林獎。

和平萬歲紀念章

另一枚紀念章材質為銅,主體為五角星,後加放射光芒,五星為領袖左側面頭像,外圍鑲嵌麥穗,下方環繞綬帶,寫有「抗美援朝紀念」六字,章背面刻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贈,1951」,是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頒發的一枚紀念章,格顯彌足珍貴。

葉接生復員退伍證

小葉又找出了已經破舊缺損的爺爺的復員軍人證明書,上面清楚的記載著:姓名 葉潔生 1951年參軍 1955年2月復員退伍的準確時間和部隊番號等資料,也是十分難得。

葉家父子家人整理父親遺物

我問老葉說,你爸還健在嗎?我們想見見這位老英雄。老葉說,父親退伍後回到大山村,曾經當過鄉村的支部書記,以一個復員軍人的身份,帶領村民們度過了三年自然災害那段艱苦的時光,但是由於他沒有文化,加上身體不太好,已經於90年代去世了,享年七十多歲,他一輩子都過的苦日子,沒有享受到改革開放後的好日子,如果能活到了現在,看看我們貧窮的大山村,現在變成了這個樣子,一定會十分高興呀。

聽到這裡,我有點遺憾,又問你們村有沒有人還健在的抗美援朝復員軍人了?老葉說,有啊,我家對面的半山腰就住著一位叫葉青松的老人,今年都九十歲了。順著他的手指往對面山上望去,只見一個瘦瘦的老人坐在一間小舊房的屋簷下,一動也不動。他從早能坐到天黑,就像一座雕塑。

健在的老兵葉青松

和葉老聊天

合個影

我給老人拿了一點人民幣作為慰問,他連連推辭。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一行人饒有興趣地攀上對面的山坡,來到他家中和老人慢慢的攀談起來。葉青松屬馬,今年剛好九十周歲,比老葉的父親小几歲,他當年參軍後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鬥時,戰爭已接近結束,所以他自謙地說,我們在朝鮮只趕上零打碎敲的收尾,沒有真正打過上甘嶺那樣的大仗⋯⋯但他的一句滿懷激情豪氣十足的話語,足實讓我們震撼:當時我們參軍到朝鮮打仗時,就從來沒有想到能活著回來!如今活到了九十多歲了,也是老天的照應吧,比起犧牲在戰場上的鄉親們,我算是知足了!

老人居住的屋子

葉青松這麼大年紀了,還辛勤勞作,能到地裡摘菜。

我們指著山後一座座聳立入雲的山問,打仗時那麼高的山你上過嗎?他豪邁的回答,沒有我們上不去的山。

葉青松後來娶妻生子,家裡生有一男四女。 子女都成家立業搬出去住了,日子過得都還不錯,老伴也八十多歲了,也許是每天寧靜的生活太過於平淡,兩個老人不時拌拌嘴、鬥鬥氣。看到他們兩個像兩個小孩子一樣較真,把我們都逗樂了。

我給老人拿了一點人民幣作為慰問,他連連推辭說,我們現在有國家的補助金的。

多麼可敬可愛的老兵啊!

我們告別葉老時,他頻頻地揮手,久久地久久地目送我們離去。

今年十月是抗美援朝戰爭七十周年紀念,謹以此文向全體或犧牲或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致以崇高的敬禮!

相關焦點

  • 桃源縣牛車河鎮黨委、政府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在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10月23日,桃源縣牛車河鎮黨委書記謝成剛、黨委副書記羅英奎等一行分別走訪慰問了該鎮湯家溪村向新甫、殷家橋村朱茂生、毛坪村朱益初、三龍村全丕岸、唐家坪村魯堯初5位參加了抗美援朝的老戰士,為他們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資,親手為老兵們佩戴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勳章
  • 劉天波看望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10月27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看望慰問了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田耀清、劉芳,將「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送到他們手中,並送去了慰問信、慰問金、慰問品,向全縣所有健在的志願軍老兵致以崇高敬意和親切問候。
  • 一個默默離去的抗美援朝老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志願軍戰士奔赴朝鮮戰場,3年內,許多人受了重傷,許多人再也沒能回來。  在志願軍數量上,山東士兵的數量僅次於四川。而侯方仁的老家濱州市惠民縣石廟鎮侯李村,這座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小村子,一下去了七名戰士。  在一次空襲中,侯方仁被壓在了坍塌的房子下。不知道過了多久,一位同樣來自石廟鎮的戰友把他救了出來,因為凍傷,他的雙手雙腳都沒有保住。
  • 抗美援朝老兵王奕女:我們打仗從來沒輸過
    而今這座古村中的抗美援朝老兵只餘一人——90歲的王奕女。 老人的生活非常簡樸。9月16日,當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王奕女的家時,他正在家中給行動不便的老伴做飯。廚房、灶臺、客廳都非常舊,王奕女說,這間屋還是當年他退伍後,政府專門為他蓋的。
  • 抗美援朝老兵赴朝鮮掃墓
    抗美援朝老兵赴朝鮮掃墓) "← →"翻頁 在中國第三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9月26日,來自河南、山西、福建等地的26名抗美援朝老兵及烈士子女自鄭州火車站出發趕赴朝鮮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張平:最好吃的就是雪配炒麵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 志願軍老兵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60周年
    7月27日上午,我市19名抗美援朝老兵在市烈士陵園紀念碑前,舉行了抗美援朝60周年紀念活動。 據了解,我市共有500名戰士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22人不幸在戰爭中遇難,每年清明節、中國軍隊赴朝作戰紀念日、朝鮮停戰紀念日,老兵們都會自發舉行悼念活動。參加此次活動的老兵年齡最大的已有84歲,其中有兩位老人專程從西安趕來。
  • 與雄縣抗戰老兵一起銘記崢嶸歲月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不忘抗戰老兵 · 銘記崢嶸歲月何法正,雙堂鄉宮崗村人,1945年6月8日入伍,隸屬於天津軍區,服役5年,正值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
  • 抗美援朝老兵楊立山:親歷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抗美援朝老兵楊立山:親歷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2020-11-03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87歲抗美援朝老兵的攝影生涯:從18歲繳獲第一臺照相機起
    中新網太原11月23日電 題:87歲抗美援朝老兵的攝影生涯:從18歲繳獲第一臺照相機起  作者 吳瓊  「幹一行愛一行,這些年不管做什麼工作,我都沒有離開攝影。」談起這位居住在山西省太原市的87歲抗美援朝老兵賈振鑫的攝影生涯,還要從其18歲在戰場上繳獲的一臺美軍照相機說起。
  • 抗美援朝老兵王吉生:戰場上捨生忘死 搶救傷員47名
    我們為志願軍歌唱……」近日,我們走進冀州區褚家莊,看望抗美援朝老兵王吉生,老人高興地將剛剛收到的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佩戴在胸前,再一次激動地唱起了這首志願軍戰歌,我們的思緒也跟著老人的講述回到了幾十年前的朝鮮戰場。王吉生出生於1934年10月,今年已經86歲高齡,祖籍山西省太原市。
  • 朱彥夫戰友侯方仁 一個默默離去的抗美援朝老兵
    原標題:朱彥夫戰友侯方仁 一個默默離去的抗美援朝老兵   在泰安榮軍醫院,老夥計們的一張合影。不知道過了多久,一位同樣來自石廟鎮的戰友把他救了出來,因為凍傷,他的雙手雙腳都沒有保住。  泰安榮軍醫院裡有間榮譽室,裡面擺放著大大小小十幾塊榮譽勳章,這是院方從老榮軍或家屬那裡借來展覽的。其中有兩塊屬於侯方仁:一塊渡江戰役勳章,一塊抗美援朝勳章。  在這家照料山東重度傷殘軍人的榮軍醫院裡,這些年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不斷離世。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張海洲:一口炒麵一口雪 與侵略者鬥到底
    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抗美援朝主要戰鬥經歷: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戰、391高地進攻戰鬥、上甘嶺戰役;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被朝鮮授予三等功一次;1975年轉業至原信陽地區信陽市二工局工作,1993年離職休養。
  • 玉山抗美援朝老兵收到特殊禮物
    玉山訊 「八一」前夕,玉山縣橫街鎮打鐵屋村抗美援朝老兵周家水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縣鄉殘聯工作人員將殘疾人證送到癱瘓在床的周家水手中,並幫助他整理相關資料,申請辦理重度殘疾護理補貼,贏得其家人和周邊群眾的紛紛點讚。
  • 志願者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志願者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2020-10-26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老幹部】寧鄉抗美援朝老兵:在朝鮮戰場上修建飛機場,穿過槍...
    【最美老幹部】寧鄉抗美援朝老兵:在朝鮮戰場上修建飛機場,穿過槍林彈雨送炮彈!>老兵檔案張迪泉,寧鄉市煤炭壩鎮磚塘村人,47軍139師416團戰士,1951年4月參加抗美援朝,1954年9月回國,1956年復員。
  • 海滄唯一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敬了一個標準軍禮~
    海滄抗美援朝老兵吳桂佑 獲頒抗美援朝紀念章 一個標準軍禮,70年不改 感動在場所有人~ 1951年,吳桂佑隨部隊出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勝利回國後,吳桂佑繼續服役建設鷹廈鐵路。1957年復員後,他落戶在海滄區東孚鳳山。
  • 清鎮市紅楓湖鎮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近日,清鎮市紅楓湖鎮黨委書記付虎倫、鎮長楊正友一同走訪慰問了轄區內抗美援朝老兵,並為他們送上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徽章及慰問。這些抗美援朝老兵們雖然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但仍然精神抖擻、聲音洪亮,提起當年,滔滔不絕地向大家講述起那段艱苦的戰鬥歷程和崢嶸歲月。慰問組工作人員握著他們的手,與他們促膝交談,認真聆聽著他們參加抗美援朝的經歷,重溫紅色革命歷史。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採訪鐵道兵一師抗美援朝六位老兵
    前期我分別採訪了原鐵道兵一師參加抗美援朝的老首長及家人,他們分別是:原老紅軍李萬華師長,原老紅軍二團團長;十師李興弟師長,原新四軍、曾在鐵道兵一師二團;十師家屬基地主任許萍老前輩(離休後享受師職待遇,是李興弟老師長老伴);原新四軍抗戰老兵一師張萬和政委夫婦;原八路軍、鐵道兵一師崔宗傑副政委夫婦;原鐵道兵一師石銀才副師長,原鐵道一師副師長;七師徐成山副師長;原鐵道兵一師凌松柏副師長;原鐵道兵一師政治部副主任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李德印:做插進敵人心臟的「尖刀」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映象網記者 楊增強 實習生 陳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