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產17年 深中通道東隧西橋2017年有望動工

2020-12-19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項目效果圖可以看到,深中通道以海底隧道下穿大鏟水道、機場支航道及礬石水道,通過西人工島實現隧橋轉換。

    南都訊 醞釀17年卻始終難產的深中通道,近期迎來諸多實質性進展,在國務院將其納入重點督辦項目後,南都記者獲悉,目前省交通部門已就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工可)推薦的A 3東隧西橋方案在全球範圍內徵集詳細設計,目前該競賽正在進行中,結束時間為2016年4月1日,預算建安費達到309億元。同時根據公布的深中通道項目實施計劃,其主體工程要到2017年6月才開工,建設期為6年,2023年6月全線建成通車。而此前盛傳深中通道年內動工,其實質是指深中通道深圳側連接線年內動工,中山側連接線也爭取年內動工。

    工可估算建安費309億

    今年10月21日,廣東省交通廳公布了《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項目方案設計國際競賽公告》,這意味著討論十餘年之久的深中通道終於取得實質進展。在此之前,深中通道已初步納入國家「十三五」重點項目,同時也是國務院近期建設的督辦項目。

    根據深中通道項目方案設計國際競賽公告,按照A 3東隧西橋方案,向全球徵集方案設計,競賽時間為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長達半年,另外,在競賽時間截止前,主辦方前期辦已於今年11月中旬組織參賽人進行現場踏勘。

    A 3東隧西橋是什麼?具體為,通過深圳機場互通立交實現與廣深沿江高速銜接,以海底隧道下穿大鏟水道、機場支航道及礬石水道,通過西人工島實現隧橋轉換,以特大跨徑橋梁跨越伶仃西航道和橫門東水道,其餘海域採用非通航孔橋,在馬鞍島陸域段採用常規橋梁,通過橫門互通實現與中開高速對接。

    深中通道主體工程全長約24.0km,海中段長度約22.4公裡,全線擬設置機場、橫門、萬頃沙3處互通式立交。

    項目採用雙向八車道的技術標準,路基寬度41米,設計時速每小時100公裡。同時,根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深中通道的估算建安費為309億元。

    根據目前推薦的A 3方案,深中通道北距虎門大橋約30公裡,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8公裡。項目起於廣深沿江高速機場互通立交,在深圳機場南側跨越珠江口,西至中山馬鞍島,終於橫門互通立交,與中開高速公路對接。屆時,深中通道將通過連接線實現在深圳、中山及廣州南沙登陸,主體工程全長約為24公裡,其中海中段長度約22.4公裡。

    預計2023年全線通車

    從上述實施計劃來看,深中通道主體跨海橋隧項目今年內動工建設並不現實。不過除了主體工程,深中通道項目還包括了深圳側連接線工程和中山側連接線工程,此前盛傳的深中通道年內動工,實質也就是側連接工程動工。

    據競賽文件顯示,深中通道的深圳機場互通立交方案已確定。另據深圳市交委近日表示,深圳機場互通立交是深中通道深圳側連接線先行工程,已經完成初步設計修編,待省交通廳批覆後即可進行項目施工圖設計。目前該先行工程施工招標已啟動,預計很快完成,將確保年內深中通道深圳側連接線開工。而中山市方面也明確提出,中山側連接線也力爭年內動工。

    同時,競賽文件明確深中通道項目的實施計劃為:2016~2017年6月開展設計工作,2017年6月島遂段開工,2018年3月橋梁段開工,2023年6月全線建成通車,整個項目的工期為6年。

    去深圳縮短一半距離,「深中同城」上熱門

    深圳企業謀求安家火炬翠亨

    目前,中山市民前往深圳必須繞行虎門大橋,公開數據顯示,作為珠三角交通著名的「腸梗阻」,虎門大橋去年平均日交通量就超過12萬輛,擁堵十分嚴重。

    深中通道建成後,將是珠江兩岸深莞惠和珠中江兩大城市組團的唯一直連通道。這意味著中山市區通行到深圳距離將大大縮短到僅50公裡。

    中山準備好承接深圳產業

    中山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梁士倫表示,中山近幾年來從政府、企業到市民都對深中通道保有期待,尤其是A 3方案正式公布,讓「深中同城」成為熱門的話題。「中山擁有人力成本低、園區租金低等優勢,而深圳的企業恰好需要這些優勢。」他透露,目前已經有深圳企業有意向在火炬區與翠亨新區投資,部分已經成功落地。

    合富輝煌中山分公司市場部一位經理則預測,產業經濟發展將是深中通道為中山帶來的最好「禮物」。她表示,產業轉移將會為中山帶來更多的人口,而人口結構的變化將會全方位影響中山的經濟。

    不過她預計,這部分產業的轉移時間不會一蹴而就,將會在深中通道建成後才出現大量湧入。「企業本身會有時間表,而且前期會進行觀望,相信深中通道建成前後將出現大量企業轉移的情況。」她表示。

    外貿、物流、人力成本大降

    有從事外貿行業的人員表示,深中通道的開通有望改變物流方向和降低外貿、人力成本。曾在深圳從事貿易工作李先生一直都關心著深中通道及翠亨新區的發展。「深中通道一通肯定能降低物流成本。」他表示,受制於中山的碼頭不夠大的影響,部分貨物需要走廣州或珠海,而深中通道的出現讓粵西地區的物流多了深圳口岸的選擇,物流的速度及貨運成本將會降低。

    他表示,目前部分快遞需要走國內或國際貨物航運,深圳寶安機場完全能滿足這方面的需要,相信價格也會下來。

    而梁士倫則表示,考慮到中山用工成本較深圳低,深圳企業還會在人力成本上節省不少開支。

    在中山從事各類高端鏡頭生產、銷售的企業負責人聶先生對深中通道最大的期望是「時間成本的壓縮」。他表示,對於他們這類主要客戶都在深圳的企業來說,溝通所需要的時間比任何成本都更為重要。

    聶先生工廠生產的鏡頭配件用戶主要是深圳客戶為主,為此他與團隊經常到深圳出差,而通往深圳的交通道路經常堵車。「虎門大橋是堵車堵得最厲害的地方。」他指出,一般拜訪深圳客戶需要提前4個小時才能保證到達深圳,若遇上特殊情況,最長堵車時間高達5-6小時。「這對於我們企業是非常不利的,往往半天的時間就白白耗費,甚至遲到會給客戶不好的印象。」他表示,很期待深中通道的建設能改變這一讓中山落後的局面。

    聲音

    隨著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十三五」期間啟動建設,中山將迎來對外交通發展的黃金時期,區位競爭優勢將進一步提升,為中山融入「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打造珠江口灣區交通樞紐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 中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良賢

    深中通道這17年

    1998年

    深圳、中山兩地就已經考慮建一條跨江直接通道,即深中通道。但過去17年,其間深中通道建設多次「胎動」,卻始終未見「分娩」。

    2015年1月

    在今年初的廣東省「兩會」上,深中通道成為中山及深圳兩市代表及委員最為關注的話題,急切呼籲該項目在今年內動工。

    2015年3月

    今年3月初召開的深圳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明確將推動深中通道側連接線工程年底動工。

    2015年4月

    今年4月上旬,深中通道項目前期工作辦公室發布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項目水下地形測繪招標公告,標誌著該項目進入更實質性的階段。

    2015年10月

    十月下旬召開的中山市第三季度經濟分析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陳良賢透露,省長朱小丹明確要求深中通道項目前期工程必須確保在年底前開工。

    2015年11月

    陳良賢率隊赴國家發改委、中國鐵路總公司和國家旅遊局對接工作,深中通道已初步納入國家「十三五」重點項目,並已納入國務院近期建設督辦項目,擬按照A3(東隧西橋)方案立項。

    採寫:南都記者 儲誠松 蕭倩苑

相關焦點

  • 深中通道線路明確 推薦採用「東隧西橋」
    7月17日中山市市委副書記、市長陳良賢,中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中凡率隊來深接洽深中通道建設事宜,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呂銳鋒與考察團座談。記者獲悉,深中通道線路已經明確,已經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專家評審,推薦採用「東隧西橋」的方案。目前,省交通廳已經將可研報告報省發改委,正在準備上報國家相關部門。
  • 東隧西橋:深中通道進入「沉管時光」
    從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覆開始,深中通道就掀開了自己的工程畫卷,目前已經進入「史上最難」篇章。記者近日從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了解到,深中通道目前已進入最難的沉管建設部分。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裡,是世界首次使用雙向八車道超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具有「超寬、變寬、深埋、回淤量大、區域地層穩定性差」五大技術難點,工程規模宏大,技術難度極高。按照計劃,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將於2019年開始管節預製,項目全線計劃於2024年建成通車。
  • 深中通道跨江工程設計圖出爐 東隧西橋和人工島顏值爆表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設計圖。   記者從深中通道項目管理中心了解到,深中通道方案設計國際競賽已經結束,丹麥COWI公司的設計方案在技術組和美學組均獲得第一名,將作為深中通道設計階段的基礎方案。這個設計方案是按照「東隧西橋」的思路來設計,包括東部隧道、西部橋梁以及人工島等具體內容。深中通道跨江主體工程計劃年內開工建設,建成通車後深圳至中山只需要半個小時車程。
  • 深中通道採用"東隧西橋"方案 車程將縮短為30分鐘
    今年7月,中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率隊來深接洽深中通道建設事宜時表示,歷時6年規劃研究的深中通道終於明確了線路走向,並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專家評審。今年10月,省發改委和省交通廳已完成工可報告預評審並上報國家發改委。經過省政府常務會,以東隧西橋方案為推薦方案上報國家立項。
  • 16年項目深中通道建設萬事俱備「欠東風」
    ●南方日報記者 張瑋   建設方案一波三折   1998年深圳、中山兩地就已考慮建一條便捷的深中通道。但至今16年裡,該項目先是相繼因港珠澳大橋和深茂鐵路而擱淺,近期被權威機構和專家多方論證後的A3東隧西橋跨海工程建設方案公示後,為確保方案完美,評估各方意見,項目又一次進入了論證階段。
  • 廣東將迎來一跨海通道,採用東隧西橋方案,中山將30分鐘可達深圳
    在1979年趕超江蘇之後,已經連續30年領跑全國,2019年其GDP總量已經超過10萬億元,有望趕超韓國。大家都知道,廣東省的珠三角地區更是發達,在2018年10月24號,建設近10年、投資1269億元的珠港澳大橋正式通車,拉開珠三角地區大融合的序幕。
  • 深中通道計劃2015年開工 今年立項仍存困難
    人民網深圳8月7日電(張娜)8月5日至6日,深圳和中山兩市的全國及廣東省人大代表實地考察了深中通道中山登陸點,並召開座談會,就深中通道的前期準備工作進行跟蹤調研。據悉,深中通道計劃於2015年開工建設,但今年上報立項仍存困難。
  • 深圳VS廣州:深中通道背後的城市博弈
    2004年,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的研究工作正式啟動,深中通道項目應運而生。2019年7月上旬,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發給紅星新聞的採訪答覆函顯示:「為確保項目科學有序推進,早在2002年,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就啟動(深中通道)項目過江通道方案研究。」
  • 「東隧西橋」 顏值爆表
    【深圳商報訊】(記者 肖晗)記者昨日從深中通道項目管理中心獲悉,深中通道方案設計國際競賽優勝方案已角逐產生,丹麥COWI公司的設計方案在技術組和美學組均獲得第一名。按照競賽文件要求,該方案將作為深中通道設計階段的基礎方案。
  • 深圳工作,中山居住 ——深中「半小時生活圈」觸手可及
    歷時6年的規劃研究,深中通道終於有了新進展。據悉,深中通道線路現已明確,推薦採用「東隧西橋」方案,目前項目資金籌措及管理組織方案已獲省政府批覆,上報國家發改委立項條件已經成熟。  作為連接「深莞惠」與「珠中江」兩大經濟圈的唯一直連通道,深中通道最快明年底動工,有望於2020年建成通車。
  • 圍繞深中通道有「三城殺」嗎?
    深中通道採用「東隧西橋」方案看看深中通道的最新消息:11月15日,深中通道東人工島堰築段隧道主體工程再次取得重大突破。中鐵隧道局集團施工負責人介紹,深中通道東人工島堰築段主體結構首段頂板順利澆築完成。簡單說,深中通道建設在有序推進。
  • 深中通道或提前1年通車 中山準備好了嗎?
    深中通道再次引發外界關注。近日,「學習強國」APP廣東學習平臺發布一篇題為《珠海、中山、惠州爭相與深圳共建「合作區」》的文章,文中提到「深中通道有望提前至2023年建成通車」。事實上,網絡上關於深中通道提前通車的消息並非首次出現。
  • 深中通道過後又來一條深珠通道!對廣州南沙的預言來了
    誰會想到,36年後,這個名字並沒有被埋沒,給了北面35公裡外的一座大橋。這座「伶仃洋大橋」,位於珠江口西面海域,是深中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橋面高達90米,未來有望成為全球最高海中大橋。7月24日,歷經近10小時施工後,伶仃洋大橋東索塔鋼吊箱下放完成,轉入到水上施工階段。去年官方有消息稱,深中通道或許會比原定的2024年提前一年通車。
  • 深中通道 開啟新跨越
    項目採用東隧西橋的方案,路線起自廣深沿江高速機場互通立交,東接機荷高速,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馬鞍島登陸,與在建的中開高速對接。路線全長約24km,其中伶仃洋大橋為主跨1666m的海中特大跨徑懸索橋、中山大橋為主跨580m斜拉橋、海底隧道長6845m(其中沉管段長5035m)、設兩處海中人工島。
  • 網傳深中通道單程收費90元
    近日,網友「沐逢春」曬出了深中通道擬採用的收費方案,立即引發了深圳網友的熱議!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負責人回應稱,項目目前處在初步設計階段,最終收費方案將在項目正式營運時依法依規由政府審批確定。晶報記者獲悉,深中通道主體工程將於今年年內開建,預計將在2023年建成通車。 深中通道深圳側接線已經於去年底正式動工,深中通道主體工程也將於今年開建。
  • 深中通道影響廣州港?官方回應:充分考慮大型船舶需求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深中通道的建設是否會影響廣州港的通航能力?這在此前曾引起一些擔憂,但近日廣東官方首度公開回應這一問題,並給出了否定的答案。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的又一超級工程,為世界級超大的「橋、島、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建成後將連接深圳和中山兩座城市,進而暢通珠江東西兩岸的交通聯繫,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按照現有規劃,深圳通道的建設方案為「東隧西橋」,也就是從深圳到中山,採取先「下海」再「上橋」的通行順序。
  • 深中通道再迎新進展!通車時間暫定為……
    深中通道建設傳來最新消息!6月3日,本俠從廣東省交通集團獲悉,世界首艘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於「六一」前夕在港珠澳大橋南側水域完成重載演練。期間,一體船連接首節沉管,按照正式施工工藝,經43小時演練和測試,各項性能達到了設計要求,為6月中旬正式浮運安裝的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奠定堅實基礎。
  • 深中通道對廣州影響多大?陳建華:希望調整建設方案_手機網易網
    陳建華認為,東隧西橋方案存在重大缺陷,建議以全隧方案取而代之。這並非「心血來潮」,全隧方案本來就是深中通道建設備選之一,亦是廣州方面力薦的方案。該方案著眼點在於,深中通道經過伶仃航道時,以海底隧道代替水面橋梁。陳建華認為,伶仃洋大橋架設在航道上方,日後勢必影響船船進出南沙港和廣州港,阻礙廣州市的航運發展。
  • 深中通道引爭議,廣州未來的發展會如何?
    只是這個時候卻出現了深中通道,雖說已經把通航淨高提升至76.5米,但隨著發展,3萬TEU的貨櫃船可能會在2060年出現,水載時水線以上高度有74.8米。而在船航行的時候,是不可能和橋無縫連接的,而是要保持至少兩米的富餘高度,所欲那個時候,淨高航行就不夠用了,更何況這個時間還會推早。考慮到這個情況,現在已經同意了深中通道以東隧西橋的方案實現,只是如果按東隧西橋實行,對於廣州港的壯大肯定會有一定影響的。
  • 廣東官方:深中通道淨高世界之最 充分考慮廣州港需求
    深中通道是否會影響廣州港(601228.SH)的通航能力?去年12月,該話題曾引起廣泛的關注。日前,廣東省官方對此問題公開回應。作為一條跨海通道,深中通道溝通兩地。在深圳側,工程以隧道方式入海;在中山側,以橋梁方式登陸。2015年12月,國家發改委批覆深中通道可行性報告,上述建設方案簡稱「東隧西橋」。在此前,深中通道是否會影響廣州港的通航能力,曾引起一些擔憂。去年12月15日,廣州市人大官網在顯著位置掛出來自媒體的報導《一座大橋引發的爭議》,這篇報導詳細描繪了南沙港所遭遇的外部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