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魂兒"護城河"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   2010-02-23 09:09:53   

    埋入地下

    相對於地鐵施工的難度來說,護城河暗溝工程算得上是毫無技術含量的「小兒科」。施工人員先把護城河底淤泥清運乾淨,用鋼筋混凝土整體澆築成方形涵洞。出於「戰備工程」的要求,暗溝還多穿了兩層外衣:防水層和防爆層。防水層「三氈四油」,三層毛氈、四層油氈,一層一層鋪上。防水層外再做防爆層,經實驗,可以頂得住穿甲彈的爆破力。

    隨著地鐵一期工程的進行,前三門護城河幾乎全部消失,僅餘下崇文門以東近2公裡;西護城河復興門以東0.92公裡也埋入地下。

    當時只有十幾歲的當地居民李洪盛經常在施工間歇溜進暗溝「探險」,高大的涵洞給他留下很深印象:「『暗溝』可不像想像中又暗又窄,並排走兩輛小轎車沒問題,抬起胳膊使勁蹦也摸不到天花板。」首都人防建設辦公室也看中了這個設施,提出暗溝兼做人防工事。

    竣工後,護城河暗溝成為北京人防示範工程,接待各省市來京幹部參觀,人們發現,暗溝裡很乾淨,沿線不但闢有40多處汽車出入口,還有廁所、衛生室等配套設施,儼然一個地下小社會。

    然而,這樣的情況並沒有維持多久,暗溝就無法進人了。這是因為前三門護城河本來就是一條排汙河,雖然在暗溝兩邊做了專用於排汙的支流管,但是一旦支流管出現汙物堵塞的情況,汙水就會衝進暗溝。另外,老城區仍有大量雨汙合流管道,進入暗溝的雨水本身就夾雜著大量汙水。這樣一來,暗溝中就積存汙水,時間一長產生沼氣,人根本無法停留。作為「示範工程」展示後不久,暗溝的「人防工事」作用就基本喪失了。

    前三門護城河消失後,1971年,環內城的地鐵二期工程開工,西護城河復興門以北長4.25公裡河道改為了暗溝。但在東護城河明河改暗溝的問題上,質疑和爭論之聲再次出現。

     1974年,地鐵二期工程和二環路建設啟動,規劃在建國門、朝陽門、東四十條和東直門建四座跨河立交橋,每一座立交橋實際上是一座長數百米的方形涵洞,河水在方形涵洞中流淌。此時,國際形勢已趨於緩和,工程重點由「戰備」回歸城市建設,「有水才有靈氣」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因此,一些參與城市規劃的專家提出保留東護城河為明河的意見。但反對者拿出規劃圖反駁:總長不過5公裡的河,每隔一公裡一座方形涵洞,每座方形涵洞數百米,能露在外面的河水還有多少,這樣明暗相間的河既不美觀,也不利於管理,留的意義不大。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上遊太平湖被填,東護城河的水源失去調劑,水質變差。雖然上世紀70年代初經過兩次疏浚,加寬河道,改建水閘,但是這些治標不治本的做法都沒有辦法從根本上改善東護城河的水質,河水越來越臭。

    隨著1984年二環路施工的完成,東護城河也在一片爭議聲中,被徹底地埋在了地下。

    還有兩條河道——前三門護城河崇文門以東及南護城河西便門段——與地鐵建設無關,但也無法避免被埋入地下的「厄運」。由於早期的護城河汙水截流工程截汙不徹底,仍有大量汙水進入護城河,所以河道水質受到了嚴重汙染。其中,無河水補給的前三門崇文門段和南護城河西便門段,汙染尤為嚴重。兩岸環境極差,河水臭氣燻天,河裡長出的毛毛蟲甚至爬進了岸邊居民家中。根據當地居民的要求,這兩個河段分別於1975年和1985年被改為暗溝,總長為1.8公裡。

    當初規劃改為暗溝的四條護城河中,惟獨北護城河倖免,這得益於北護城河處於「上風上水」的位置,如果改為暗溝,需要建設複雜的分流工程保障下遊工、農業用水,北海、中南海等內城河湖輸水有可能因此斷流。隨著時間推移,人們越發地意識到水的寶貴。本世紀初開展的新一輪治河工程中,北護城河水泥護坡改成土壤斜坡,上植花草,水邊巧置小道、棧橋、平臺、石塊等,人們直達水邊,與水親近。北護城河成為北京「生態治河、人水和諧」新理念的典範。

    從此,像「綠色項鍊」一樣環繞了京城500年的護城河只剩下了南、北兩條「平行線」,總長度不過原來的一半。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護城河改暗溝減少了地鐵工程費用,加快了城市建設進度,但是破壞了古都北京「品」字形的城市輪廓,減少了城市水面約80多公頃和近19公裡長的濱河綠帶,從而喪失了有利於緩解城市熱島現象的機體和便於居民休憩的場所。

    明河改暗溝帶來的另一個弊端則是行洪能力減弱。東護城河暗溝設計行洪標準為50年一遇,其餘均為20年一遇。暗溝的斷面面積遠遠少於明河,如果遇上較大暴雨,洪水很容易漫溢地面加劇城市積水。

    護城河能否恢復?

     1982年,北京市重新編制了城市總體規劃,其中的城市河湖規劃重提「風景觀賞河道」。雖然時過境遷,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到1958年河湖規劃的影子。只是,失去了前三門護城河的貫穿作用,僅剩下南、北兩個半環。

    南半環起自昆明湖,經京密引水渠昆玉段、南護城河到通惠河高碑店湖,全長35.3公裡,將頤和園、玉淵潭、陶然亭、天壇、龍潭五大公園串聯起來。北環起自長河閘,經長河、北護城河、亮馬河、二道溝至通惠河高碑店湖,全長23.9公裡,將紫竹院公園、動物園、北郊四湖、水碓湖公園、紅領巾公園串聯起來。

    這個時候,河道規劃已經趨於「人性化」,詳細地考慮到人們在河岸休息、或是乘船遊覽的需求。高高的河堤上開闢一條寬5米至8米的濱河綠帶,兩岸植樹成蔭,人們可以在路椅上靜靜享受碧水清風。如果願意體味一下乘風破浪的感覺,可以坐上遊艇,從八一湖直達昆明湖排雲殿。

     1992年修訂城市水系規劃,指導思想不變,只是根據規劃市區面積的擴大,進一步擴大了風景觀賞河道的規模。

    根據這一時期的規劃,1982年到1992年十年間,北護城河、南護城河分別進行了綜合治理,水面拓寬到40米,兩岸修建了汙水截流管道、濱河綠帶。1999年7月,昆明湖至玉淵潭、八一湖至紫竹院11.3公裡河道實現通航。

     2002年10月16日,北京市發布實施《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其中第七部分專門做了「歷史河湖水系的保護」規劃,提出將轉河、菖蒲河、御河予以恢復,並且指出「前三門護城河是貫穿北京舊城的一條重要歷史河道,它的恢復對於保護北京舊城風貌、改善市中心生態環境具有積極作用,在遠期應予以恢復」。

     2002年12月,市政府接受水利史專家學者、市人大代表的提案,率先將消失了近40年的菖蒲河重新打開。菖蒲河源於皇城西苑中海,流經天安門前,再沿皇城南牆北側向東,明朝永樂年間被稱為「東苑」。20世紀60年代,菖蒲河蓋上蓋板,改建為倉庫和民房。2002年,菖蒲河在原河道位置恢復,並與天安門外金水河連通。

    菖蒲河蓋板打開了,雖然只有短短500米,卻成為「暗改明」的標誌,使一部分專家學者對前三門護城河的恢復寄予厚望。曾經參與過解放初期護城河規劃,現任北京水利史研究會研究員的李裕宏曾數次遞交提案,建議恢復前三門護城河。

    現在恢復護城河是否可行?首先要看一看如今的原址什麼樣。在當地老居民指點下,從前三門大街奔南走,穿過第一排建築,這一排建築多數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所建塔樓。這時,腳下位置就是原來的河道了。往東西兩側望去,這條本不應有建築物的暗溝上,半個世紀中也蓋上不少商鋪、庫房等低矮房屋。

    李裕宏認為前三門護城河有條件「原貌恢復」,結合城市改造,把暗河敞開、道路南移,或道路不動、在南側重挖河道都是可行的。曾任北京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市政處處長李貴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謹慎地表示,如今前三門護城河全線夾在房子中間,地下管道複雜,需要做很詳細的可行性調研。文立道則傾向於保留現暗溝,在蓋板上淺挖一條明河,部分恢復歷史風貌。

    無論暗溝是否恢復,人們應當記住,我們居住的城市曾有這樣一幅風景畫:「岸坡下有幼童在蘆葦中像青蛙一樣玩耍,水面上浮遊著群群白鴨,濺著水花,發出嘎嘎的聲音回答著主人的呼喚。提著洋鐵桶下到岸邊打水的人往往要蹲上一會兒,靜靜地欣賞這幅田園般的景致……」而「運河般寬闊的護城河」,正是這幅風景畫的主角。RJ185

    本文得到文立道、譚乃秦、李裕宏、王夢恕、李貴民等同志支持,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閆雪靜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王佳

共4頁

 

相關文章

   

文化熱點

  更多

文化365

   

編輯推薦

 

文化博覽

 

新聞排行

 

相關焦點

  • 地道的老北京芝麻醬涼麵,北京人就好這一口兒,甭提多香了!
    麻醬涼麵是咱老北京最純粹的一道吃食,像什麼麻辣涼麵,擔擔麵那都屬於川味兒,麻醬涼麵裡有麻醬,花椒油,鹹胡蘿蔔絲兒,黃瓜絲兒,豌豆
  • 北京護城河邊藏著一片心靈淨土,詩和遠方這裡都有,關鍵還免費!
    ,說的都是老北京的人,介紹的是老北京的事兒,到了這,可一覽北京的前世今生,這便是北京文化愛好者的人間天堂吧。古樸典雅的角圖走進角樓圖書館護城河邊,碧水藍天下,青磚灰瓦的角樓圖書館裡傳來悠悠古琴聲,門口種著鬱鬱蔥蔥的植物,推開門迎面是細密線條勾勒的老北京胡同
  • 北京前門大街西側的護城河:已經被蓋上板,護城河在店鋪下面
    而就在和北京前門大街僅在支持的西部,前門西後河沿街目前已經形成了前門西後河沿街位於前門大街西側,這裡是一個老北京特色與西式店鋪相結合的地方。一個人們容易忽略的事情是,原來北京內城是有護城河的,就在前門大街西側臨街的地方,這個地方後面這「蓋板」,護城河的舊址上面建成了排排的店鋪。
  • 老北京的念想兒 之十三 燻魚兒
    而這下酒菜很講究的,您橫是不能就著幾粒兒炸花生或者含口釘子頭(過去還真有這麼招呼的)就酒吧,那是下三濫兒的操弄啊!稍稍講究的主兒一準兒得在酒菜兒上下些功夫:冬天就著羊頭肉、蹄筋、羊眼睛、驢肉下酒;夏景天就愛拿豬耳朵、燻小魚兒來下酒。這是老北京人不成文的禮數,小販們就從中悟出了門道兒,一句話:投其所好。
  • 老北京傳統小吃「驢打滾兒」
    「驢打滾」是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又稱豆面糕。 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 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 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
  • 帽兒胡同,古色古香的一條街道,很有老北京的感覺
    帽兒胡同,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北與豆角胡同相通,南與東不壓橋胡同相通。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稱帽兒胡同。帽兒胡同的頂端與南鑼鼓巷相交,過去一點還有著名的菊兒胡同,末端是菸袋胡同,所以您要是想來此遊覽,感受老北京城的那種氣息,帽兒胡同是不錯的選擇。
  • 圖說老北京1:朝陽門和風景最優美的一段護城河
    朝陽門外的東護城河是北京護城河裡風景最好的一段,水比較豐潤,不像南護城河,一直乾涸。此為1901年左右的東護城河,遠處即為朝陽門,可以看出右邊的箭樓已經被毀,是平的。此為朝陽門箭樓下的東護城河,有小孩在河裡撈魚,大約是1907年左右。
  • 老北京那些膾炙人口的「八件兒」
    膾炙人口的「八件兒」老北京不乏清代八旗達官顯貴,他們生活富足,衣食無憂,許多人對於「口頭福」是尤其講究的。所以,餑餑鋪裡的點心雖不是生活必需的食品,但也不愁買主上門。細說起來,京式糕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要數「大八件兒」與「小八件兒」。「八件兒」原本不是糕點的名稱,早先是將刻印有福、祿、壽、喜、安康、如意等吉祥詞語的糕點,與名為「銀錠魚」的點心一起盛在8隻盤中,同時還要擺出造型。關於大八件兒、小八件兒的品種素來莫衷一是。
  • 《嚮往的生活》同款老北京炸醬麵,一個配料,還原兒時的味道
    《嚮往的生活》同款老北京炸醬麵,一個配料,還原兒時的味道。喜歡看《嚮往的生活》的朋友一定都喜歡黃磊,黃磊的手簡直就是魔術師。任何食材經過黃磊的手都會有不一樣的味道,黃磊除了創造美味,還可以複製兒時的美味。
  • 老北京——護城河裡曾經行船忙
    京郊昌平縣白浮、一畝、神仙、馬眼諸泉是北京護城河的水源,當時有11個大泉眼,水勢都很旺。玉泉山下的稻田泉水匯為河流,又與京西玉泉山諸泉水匯合南流,稱長河。經廣濟閘、高亮閘等,流至城西北角則分為二支:一支為北護城河,循城向東再折向南。
  • 老北京人的那些習俗——養蟈蟈、養魚兒、遛鳥
    北京人養蟈蟈兒北京人養蟈蟈兒有不少的講究,一是要選上品的蟈蟈兒,講究全須全尾兒、叫聲悅耳;二是顏色正、品相好,一般多選黑、綠、青三種;三是要善動愛跳,越是活潑愛鬧的蟈蟈兒越有人緣兒。北京人買蟈蟈兒時絕少買一隻,而是買一對,一則是老北京人有成雙成對的習慣,雙為吉利數;二則是兩隻可以相互戲逗,叫得更歡。買回來的蟈蟈兒籠子大都掛在屋簷、門楣、窗前或院子的葡萄架或海棠樹上。從此,蟈蟈兒的鳴叫就成了四合院裡最動聽的聲音,一直能叫到立冬。
  • 老北京味,就迷失在南鑼鼓巷……
    這首小詩是老北京南鑼鼓巷的真實寫照。自700年前元大都起,這裡不乏王公貴族、達官貴人。南鑼鼓巷這裡可以說是當時的富人社區,更是那些文人騷客的聚集地。剛到北京時,我就和北京的朋友說,什麼故宮,頤和園不想看了,這次就想看看老北京,品品老北京味兒。
  • 介紹給你這幾樣,地道老北京滋味兒!倍兒棒!
    那麼北京有哪些地道北京滋味兒呢?旺柴今天給您介紹介紹這地地道道兒的老北京滋味兒!說到北京小吃,大家印象中最有名的可能是北京炸醬麵、北京全聚德烤鴨、炒肝兒、豆汁兒等等。今兒,旺柴就給您好好地說道說道這北京到底有哪些特色美食,讓您了解了解嘛叫地道北京滋味兒!
  • 東城將恢復前門護城河
    本報訊 (記者 魏銘言)東城區將恢復前門護城河、三裡河、玉河等水系;力爭完成鐘鼓樓、惠王府、明城牆遺址等11個急需修繕文物的修護,日前,東城區文委、區發改委聯合公布《東城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東城區還將推動騰退修繕天壇等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16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北京沿著二環已建成了美輪美奐的綠化帶,老北京舊城如同林中城市
    北京二環內就是老北京舊城,面積大約62平方公裡。現在北京已經沿著二環建設了美輪美奐的綠化帶,從二環向老北京舊城望去,老北京舊城如同在森林中的城市。北京沿著二環的一圈綠化帶,點綴了幾十個公園,與老北京舊城的護城河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鬱鬱蔥蔥的畫卷。老北京舊城已被美輪美奐的綠化帶包圍,不像人口密度很高的北京。
  • 嚴冬護城河 冰床穿梭忙
    王大觀生前熱愛老北京的民俗風情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在他70歲那年,出版了老北京歷史長卷——《舊京環顧圖》畫冊。正在國家會議中心展出的「老北京動起來」,以北京「人民藝術家」王大觀先生的《舊京環顧圖》繪畫長卷為藍本。在之前刊出的王大觀先生的訪談錄中,大觀先生講述了創作構思及歷程。從昨天開始,本報分四期刊登舊京圖卷的內容介紹。
  • 老北京早點去哪裡吃最地道?本地人推薦的早餐店鋪
    一碗熱乎乎兒的豆汁兒配上焦圈兒鹹菜絲兒,跟對面兒一邊兒聽廣播一邊兒聊國安的大爺侃幾句大山;託一碗炒肝兒配二兩包子,我們懷念著兒時年代;一碗豆腐腦兒配一張現炸的油餅,忘不了生活在胡同兒裡的日子;吃過的山珍海味,卻遮擋不住兒時記憶裡的味道……吃著老北京早點,小編有好多故事要慢慢跟您說,就像小編心中的那條護城河。  早飯有多重要,想必不用小編多說。
  • 老北京胡同裡的文創
    一到夏天,這裡碧水悠悠、鳥語蟬鳴,映襯著老北京特有的紅門灰瓦、青磚石橋,讓三裡河有說不盡道不完的古都意蘊。您瞧,就算是在前門草廠二條胡同住了60多年的老住戶藺鑫元,拿起相機也是拍得停不下來。「我愛胡同、愛攝影,更愛這一片煥發生機的老北京歷史文化街區。」藺鑫元說,從2016年前門地區啟動改造,他就多了一個習慣——只要有時間,就拿起相機記錄前門的點滴變化。
  • 「老北京炒肝兒」老北京都愛的重口小吃,真香,大師公布製作方法
    這個炒肝兒雖然是窮吃屎,但是做起來挺有講究,所以老北京人呢特別愛吃,尤其是一些喜歡喝酒的朋友,哎每天早晨到那兒挑著點兒肝兒,吃點兒大腸,這早點過得還挺舒服,非常愜意過去。在做這個炒肝兒之前呀,老人們都用什麼呢?幹香菇跟幹口蘑來泡水,但今天咱們來不及啦,用的是鮮的。 所以說呢我們要再說。你煮一下,它會更鮮美。就是用這個水來畫這個黃豆醬。
  • 老北京驢打滾兒時的美味,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80後的回憶!
    老北京驢打滾兒時的美味,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80後的回憶!媽媽,我還要吃那個黃黃的,甜甜的,軟包,可不可以再給我一口吃呢?乖寶寶,吃多了小肚肚不舒服啊,下次吃好不好,媽媽還給你做,乖乖噠!它盛產於東北,老北京,和天津衛,一個著名的小吃――驢打滾。吃一口,口齒留香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