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喝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
這裡所說的有意思並不是要說喝茶非常有趣,讓大家趕緊來學茶、買茶、喝茶。
而是說關於喝茶這件事兒,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喝茶人和不喝茶的人對於茶的態度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的謠言看起來非常有意思。
茶圈之外的人,總覺得喝茶高深莫測,有時候故弄玄虛,搞不懂,實在搞不懂。
茶圈內的人,大部分是真心愛茶,一喝可能就是一輩子,有時候也不太屑於和不懂茶的人爭論太多。
就像兩個江湖,平時進水不犯河水,偶爾水火不相容,神仙打架,但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關於喝茶的一些常見誤區,多多少少大家都曾經歷過或正在切身體會著。
今天主要來和大家聊聊關於綠茶的常見誤區,到底是謠言還是基本常識,看過你就知道了。
01誤解一 綠茶越新越好
不完全對。
綠茶的新茶是指當年春季採摘製作而成的茶葉,通常以清明節作為一個關鍵時間節點,清明節前採摘的綠茶稱之為明前茶,過了清明節之後採摘的茶葉就是明後茶。
其中明前茶原料極為鮮嫩,茶葉採摘的時間越早,價格越貴,於是市面上就出現了「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很多人也因此認為:綠茶越新越好。
相比往年的陳茶來說,新茶在營養成分和風味口感上都優勝於隔年的陳茶。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有些人在綠茶剛剛出來的時候便迫不及待的開始喝起了綠茶。
新茶是喝到了,新鮮倒也是最新鮮的,只是你的身體可不這樣想。
新茶「火氣」重,喝多了並不好。「火氣」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詞,在中醫學的一個說法。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剛剛做出來、新鮮出爐的綠茶,內含物質比較活躍,還未被充分氧化,所以刺激性強。
綠茶是不發酵茶,多酚類物質如茶多酚、咖啡鹼等含量高;新茶中這些物質活性強,容易對胃腸黏膜產生刺激;如果過量飲用的話,還容易產生失眠、茶醉等不好的效果。
所以,品飲綠茶同樣需要耐心。根據經驗,新制的綠茶應放置半個月到一個月之後再飲用。
02誤解二 「新茶火氣重,我一般喝隔年茶」
在之前一篇介紹綠茶的文章當中,有一位茶友熱心的留言:新茶火氣太重,我都是放到隔年再喝。
這???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新茶火氣重,不宜馬上喝。那麼就放放吧,我放到下一年再喝,火氣總下去了吧。
只能說意識是對的,但是稍微有些過了,凡是過猶而不及。
前面已經說道,無論是從科學角度還是茶農多年的經驗來看,新茶在放置半個月到一個月就可以喝了,不僅不會過度的刺激腸胃,此時茶葉的滋味和香氣都比較醇和。
放1年時間,是不是有點太久,那不是成了陳茶嗎?
且不說有沒有保存得當,是否變質,單單從風味來說,哪怕保存得當的陳茶也遠不及當年新茶。
雖然綠茶的保質期有1到1年半,但是茶葉在存放過程中,因為光、熱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會使茶葉當中有效物質發生氧化作用或縮合反應,從而形成其他不溶於水或易揮發的化合物,使營養成分也大打折扣。
關於這一點,我自己也深有體會。每年春茶季我都會留一點新茶,嚴格按照綠茶的存放標準,置於冷凍室,隔年拿出後發現,茶葉的顏色幾乎和新茶別無二致;但是一喝,就感覺滋味空了不少,香氣也很難激發出來。
綠茶,可不屬於「喝隔年茶、存新茶」的茶類呀,還是趁鮮喝吧!
03誤解三 喝綠茶傷胃,堅決不喝
綠茶到底傷傷胃,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但還是有很多抱著「綠茶傷胃」這樣堅定的信念,堅決不喝綠茶。
當然,喝不喝綠茶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但是因為這個原因就不喝綠茶的話,那綠茶有點冤。
其實,腸胃健康的人,適量喝綠茶完全沒有問題;
腸胃不好的人,則應該少飲或不飲,饞的時候可以通過茶湯分離、減少衝泡時間、減少茶量的方式喝點清淡的綠茶,是不會有問題的。
還是那句話,綠茶本身不會傷害你的胃,是因為你的胃本身不好或出了問題,所以對綠茶當中具有一定刺激性的咖啡鹼、茶多酚等物質異常敏感,不適合飲用罷了。
04誤解四 第一泡有農殘、不乾淨,倒掉不喝
不知道正在看文章的你,是逢茶必洗,還是看茶洗茶?
洗茶,即通過沸水先浸潤一遍茶葉,然後迅速倒掉再重新衝泡。
之所以有這樣一個動作,是因為在很多人看來,茶葉有農殘,不安全,涮一遍可以衝去農殘和灰塵。
不管是否有用,但洗茶確實給喝茶的人帶來了一種讓茶更乾淨的心理安慰。
洗得掉農殘嗎?如果農殘超標,如果茶葉本身不乾淨,真的能夠洗得掉嗎?
很多人談農殘即色變。關於農殘,茶葉院士陳宗懋多次闢謠,總結來看就是兩個觀點:殘留並不等於超標,脂溶性農藥不溶於茶湯。
很多食物都有農殘,但是國家標準會將其控制在一個範圍內,在這個範圍內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茶葉也是一樣,每種茶葉都對其農殘有一個標準,通常茶葉上市之前會通過農殘檢測,合格後即可上市。
另外,噴灑農藥多選用脂溶性農藥,大部分並不溶於水。
茶葉喝的是衝泡出來的茶湯,不同於吃進肚子裡面的大米、水果,如果農殘超標就全部攝入進去了,自然對我們的身體大為不益。
所以,農藥殘留只要不超標,就沒有洗茶的必要;而脂溶性的農藥既然不溶於水,那麼洗多少次也無濟於事。
對綠茶來說,就更不用過分擔心農殘了。明前茶氣溫低,相對病蟲害少,茶葉噴灑農藥比起夏秋季採摘的茶會少,是完全有安全保障的。
洗茶,去去灰塵總可以吧洗不掉農殘,我總可以把灰塵洗去吧,總歸還是要洗一洗的。
可能很多人還停留在茶葉生產水平低下、作坊式加工的年代。茶葉作為一種特殊的農產品,近幾十年隨著生產水平提高,大廠、大品牌都能做到自動化、標準化生產。
茶葉出廠需要達到相應的衛生標準,除非一些茶農小作坊的茶葉確實可能沒法保證。
所以我覺得有些人洗茶,還是說明對茶葉來源沒有確切把握。選擇來源可靠,有品牌的茶葉才是最佳方式。
當然,即使沒有了關於農殘和衛生的擔心,還是習慣了要洗茶,那也無可厚非。只是對於綠茶來說,本身衝泡的次數不多,而第一泡通常香氣佳,獨具風味,倒掉實在可惜了。
最後給到大家一個建議:綠茶洗茶,可以採用淋洗的方法,即嫩度適中的茶,採用衝淋後3-5s即刻出水。
但是對嫩度較高、原料嬌嫩的茶,如果來源可靠、品質保障,還是不建議大家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