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探討臺海隧道 北線方案受青睞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從平潭島挖海底隧道到臺灣新竹,這是建造臺灣海峽隧道最經濟、可能的方案。昨日,「第五屆臺灣海峽通道工程學術研討會」在福州召開,多數專家在對比了「南、北、中」三條線路後下了這樣的結論。

  10月中旬,省發改委在向國家發改委上報的關於《提請研究納入國家「十一五」總體規劃<綱要>相關內容的請示》中建議,加快海峽西岸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臺灣海峽隧道的前期工作。

  據了解,建設臺灣海峽隧道的設想,最初是由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於1996年提出。之後,從1998年至2003年,已經舉行過四次關於建設臺灣海峽隧道的研討會。由福州大學、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的這次研究會,深入探討了臺灣海峽通道的可能方案,以及隧道方案、橋梁方案、輪渡方案等等組合方案的總體構思等;包括各種方案的工程可能性、運營可行性、生態和環保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等。

  關於臺灣海峽隧道技術支持問題,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陳寶春說,目前世界海灣與跨海大橋的建設與研究已有長足進展,可為臺灣海峽通道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鑑。另外,我國橋梁設計與施工水平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都可為臺灣海峽通道創造條件。隨著今後如瓊州海峽隧道、渤海灣橋隧工程、秦嶺終南山特長公路隧道、20多個城市的地鐵及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建設的興起,預計一批重大技術難題都將攻克。

  「南、北、中」三條線路大PK

  北線方案

  福清—平潭島—臺灣新竹線,長約122公裡,該線由福清半島小山東—平潭娘宮跨海橋梁及平潭島至臺灣島新竹海底隧道組成。歷史上,在該路線未有超過7級的大地震,現今地震活動性一般,僅5級左右中等地震,頻度較低。

  專家贊成票 北線地質穩定、線路最短

  王洪濤(省地震局地震工程勘察院原院長):

  平潭—新竹路線為佳,優勢是路程相對較短,且可直達臺北,又與福州中心城市關聯。

  彭阜南(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教授):

  平潭至新竹線,在地質上條件較為單一,大陸一側的海底基底已固結成層,可作為隧道工程或橋梁工程的良好基礎;臺灣海峽處於臺灣地震帶的西帶西部,所有來自菲律賓海板塊的地應力,多在臺灣東帶和西帶都釋放了,臺灣海峽北部地區(包括從平潭島至新竹或桃園地帶)的地震強度和頻度都較南線為弱;北線迄今尚未發現有火山記錄,由於火山或海底火山噴發而導致的海嘯的危險性是不存在的。

  中線方案

  莆田笏石—南日島—臺灣苗粟,128公裡,雖歷史上無超過7級大地震,但一般有5~6級中強地震,現今地震頻度略高。

  專家反對票

  海底有深水槽,水深70米以上。

  南線方案

  廈門—金門—澎湖—嘉義,長約174公裡,也有5~6級地震,而且長度長。

  專家反對票

  南線需穿越澎湖列島及澎湖盆地,由於澎湖列島附近的淺灘存在,海水較淺,且在澎湖列島東南側有一系列的活斷層存在,且常常有地震產生,存在引發海嘯的危險性。

  海峽通道可能這模樣

  會上專家認為,從旅遊觀光的角度考慮,其次再從施工現場出渣問題與建材補給等綜合考慮,單一隧道的方案不可取,而應該是橋隧及局部路堤相結合的工程方案。

  工程量是英法海底隧道的3倍

  彭阜南認為,臺灣海峽通道,其建造及施工總量,有人初步估計當為三峽工程以及英法海底隧道工程的3倍以上,這樣巨大的水下工程,如果採取單一的隧道型,不論是水下開挖還是懸浮隧道的方案,這樣長的距離,施工中的通風、出渣、排水之難可以預見,也不可全部採用橋梁聯通,更不能採用填海造堤的貫通方法。橋隧及局部路堤相結合的工程方案具有很大優越性,至於哪一段採用隧道,或橋梁或人工島與局部的路堤,則需根據海洋動力環境和海底工程地質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

  隧道、橋梁或人工島相結合

  從旅遊角度,臺灣海峽北線通道的海上距離長度是英法隧道總長3倍以上,長距離的隧道旅行肯定令人煩悶。

  至於懸浮式隧道,如果長度過大,預製、銜接和海底施工也都存在很大的難度,且施工場地也缺乏,建材用量與運輸量之大,海下支撐等,技術難度不小,施工期也不短。(本報記者 關永輝)

  是什麼讓他有如此大膽的構想

  ———訪臺灣海峽隧道理論首創者吳之明教授

  作為臺灣海峽隧道理論的首創者之一,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教授(下簡稱吳)昨日應邀參加了研究會。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海峽隧道是海峽經濟區的關鍵部件,對海峽隧道展開研究宜早不宜遲。

  記者:在你之前,還很少聽說過有人提出如此大膽的構想,當時是什麼靈感觸動你?

  吳:1995年底,我到英國作學術訪問,當時我選擇了剛通車不久的英吉利海峽隧道這個案例作為我訪問的學術課題。我回國後,提出了修建臺灣海峽隧道的構想。既然歐洲不同國家都能聯手建這麼一個隧道,我們的臺灣和大陸為什麼不能?

  記者:有人說,臺灣海峽隧道是一個很遙遠的設想,現在就著手研究有什麼現實的意義?

  吳:我想藉助200年前一位國外專家的話:是否建立英吉利海峽隧道不是取決於科技方面,而是圍繞這個計劃的政治環境。我認為,如果未來政治環境許可了,而我們卻拿不出具體方案,那麼我們是有責任的。事實上,我的構想也得到了同行的鼓勵。

  記者:海運與空運一樣可以解決兩岸的交通問題,修一條海底隧道是否必要?

  吳:香港的人口與經濟規模都遠不比上臺灣,但1997年深港口岸出入境人數超過了6000萬人次。可以預見,將來臺灣海峽的交通運輸量將達到何種程度。而且,與海峽隧道配合的鐵路、公路運輸,比水運快,比空運經濟。

  □相關新聞 平潭海峽大橋三大方案待選

  已獲立項的平潭海峽大橋是臺灣海峽通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大橋現有三大橋位方案。

  方案一:由福清小山東經北青嶼至平潭娘宮,橋位處於平潭島西南角,橋位稍下遊兩岸有平潭現有唯一對外公路交通通道的滾裝輪渡碼頭,大橋利用兩岸現有公路就近連接,橋位施工條件較好,造價省。

  方案二:由福清大丘至平潭建民,橋位處於海壇海峽南東口,海面寬較小約2500米,但兩岸接線較長,施工條件複雜,對外交通需繞行。

  方案三:位於海壇海峽北東口,由長樂的松下村,經北限島、鼓嶼、長嶼島、小練島、大練島至平潭蘇澳,共跨越五個島嶼六個峽口三個水道(松下、鼓嶼門、平潭海峽北東口水道),該方案陸地端靠近3萬噸級松下碼頭,北上可直達長樂國際機場,西北向可連接福廈高速公路,福州至平潭路程可縮短約20多公裡。但海寬水深橋長,工程量大,造價高。

  來源:海峽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專訪「臺海隧道構想第一人」吳之明
    臺海隧道工程初定了北線、中線和南線三個方案,其中,線路兩端分別靠近福州和臺北的北線方案獲得很多專家的首肯。前不久,被媒體冠以「臺海隧道構想第一人」的清華大學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接受了《外灘畫報》的專訪。
  • 說了近20年的海峽隧道 平潭新竹線成首選
    來自國內外著名海底隧道的專家學者聚首嵐島,圍繞海底隧道建設理念和先進技術以及臺灣海峽隧道等問題進行探討,平潭新竹線成臺灣海峽隧道首選。  在今年1月17日,兩岸研討多年臺海隧道工程曝光,雖然目前還沒有進入實質施工階段,但臺海隧道帶來的便利令人期待。大陸和臺灣連接的臺灣海峽隧道目前分為北、中、南線研究,北線最短開通後只需要一個小時。
  • 臺灣當局政治阻撓 致臺海隧道實現10年未果(圖)
    11年前就已構想成型的臺海隧道為何10年未果  無論是技術還是經濟效益,臺海隧道都具備實現的可行性,但在臺灣當局的政治阻撓下,10年未果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李寒芳發自北京 「三通直航」還在兩岸人民的翹首以待中,海底隧道連接大陸與臺灣的構想卻已近萌芽破土。
  • 跨海隧道直通大陸臺灣 專家提出三大方案(附圖)
    南方網訊 兩岸橋梁隧道建設學術研討會昨天(3月23日)上午在廈門大學展開,超過70多名專家學者參與,研究興建一條直通兩岸的世紀大通道,在不久的將來,臺海直接交通可能會出現一番新氣象。  構想中三條不同路線的臺灣海峽橋隧建設方案,起點均在福建。最短的是北線,起於福建平潭島,止於臺灣桃園海濱,全長125公裡。中線從莆田到臺灣中部,估計長約200公裡。
  • 跨海隧道直通大陸臺灣 專家提出三大方案(圖)
    南方網訊 兩岸橋梁隧道建設學術研討會昨天(3月23日)上午在廈門大學展開,超過70多名專家學者參與,研究興建一條直通兩岸的世紀大通道,在不久的將來,臺海直接交通可能會出現一番新氣象。  構想中三條不同路線的臺灣海峽橋隧建設方案,起點均在福建。最短的是北線,起於福建平潭島,止於臺灣桃園海濱,全長125公裡。中線從莆田到臺灣中部,估計長約200公裡。
  • 大陸擬建高鐵跨越臺海 北京到臺北僅10小時(圖)
    專家青睞平潭島-臺灣新竹北線方案1998年,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的吳之明教授大膽提出,在大陸與臺灣島之間建設海底隧道進而連通兩岸高速公路網的想法。同年,專家們首次在廈門就建設臺灣海峽隧道工程的可行性方案等問題進行探討、論證,提出了海峽隧道建設的三條「線路」,即北線、中線和南線,引起海內外各界的關注。
  • 臺灣海峽擬建橋梁隧道 兩岸專家共商架設方案
    中新網福州3月24日消息:臺灣海峽橋隧建設學術研討會23—24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來自兩岸的橋隧專家、經濟學者60餘人,歡聚一堂,共商架設海峽橋隧大計。  據此間媒體報導,首次臺灣海峽橋梁隧道建設學術研討會1998年11月在廈門舉行,國內外專家初次就建設臺灣海峽橋梁隧道工程的可行性方案等方面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了海峽隧道建設的三條線路方案,即北線、中線和南線。
  • 專家研討臺海海底隧道 將福州與臺北連接起來?
    中新網11月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發自福州的報導,為期三天的「第五屆臺灣海峽信道工程學術研討會」7日在福州開幕,此次研討會集中研討北線即在福建福清和平潭島間興建大橋  與會的四十多名來自海峽兩岸的隧道和橋梁工程專家還將於今天赴平潭島進行實地考察活動。第一個以文字方式提出修建「臺灣海峽隧道」的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吳之明表示,兩岸交流和經濟依存度及需求的日益增強,是修建臺海通道的最大動力。希望兩岸的專家在以往四屆研討會的基礎上,儘快將「臺灣海峽信道工程」這一二十一世紀的國之夢想,由「可能」向前推進到可行性研究和設計階段。
  • 大陸擬建高鐵跨越臺海 北京到臺北僅10小時
    專家青睞平潭島-臺灣新竹北線方案  1998年,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的吳之明教授大膽提出,在大陸與臺灣島之間建設海底隧道進而連通兩岸高速公路網的想法。  同年,專家們首次在廈門就建設臺灣海峽隧道工程的可行性方案等問題進行探討、論證,提出了海峽隧道建設的三條「線路」,即北線、中線和南線,引起海內外各界的關注。
  • 臺灣海峽隧道兩岸期盼!專家:平潭新竹線是首選!牛山島段可先開挖!
    來自國內外著名海底隧道的專家學者聚首嵐島,圍繞海底隧道建設理念和先進技術以及臺灣海峽隧道等問題進行探討。區黨工委書記李德金對國際海底隧道協會的成立表示祝賀。會上,李德金指出,臺灣海峽隧道工程是海峽兩岸人民多年期盼的工程,也是泛亞鐵路南線、新亞歐大陸橋南線的重大工程。
  • 「平潭-臺灣」海底隧道還會遠嗎?
    13日,臺灣海峽通道暨金門通橋專題研討會在福州召開,與會兩岸專家學者圍繞臺海通道工程建設模式和經濟效益以及福州至馬祖、廈門至金門的通橋方案等議題展開交流研討,分享研究成果。廈金大橋初步方案路線示意圖 陳娟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6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大陸有關方面已全面展開榕馬大橋和廈金大橋的前期研究論證工作。
  • 泉州惠安崇武-臺中彰化,海底隧道還會遠嗎
    人們不禁把目光投向了海峽兩岸何時才能實現從大陸坐車去臺灣呢?其實,早在1998年,專家們首次在廈門就建設臺灣海峽隧道工程的可行性方案等問題進行探討、論證,提出了三條「線路」,即北線、中線和南線。北線方案為福清-平潭島-臺灣新竹,長約122公裡,最受專家們青睞!
  • 專家構想高鐵跨越臺灣海峽 稱技術上沒問題(圖)
    專家青睞平潭島-臺灣新竹北線方案1998年,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的吳之明教授大膽提出,在大陸與臺灣島之間建設海底隧道進而連通兩岸高速公路網的想法。同年,專家們首次在廈門就建設臺灣海峽隧道工程的可行性方案等問題進行探討、論證,提出了海峽隧道建設的三條「線路」,即北線、中線和南線,引起海內外各界的關注。
  • 廈金榕馬兩橋要來了,「平潭-臺灣」海底隧道還會遠嗎
    13日,臺灣海峽通道暨金門通橋專題研討會在福州召開,與會兩岸專家學者圍繞臺海通道工程建設模式和經濟效益以及福州至馬祖、廈門至金門的通橋方案等議題展開交流研討,分享研究成果。人們不禁把目光投向了海峽兩岸何時才能實現從大陸坐車去臺灣呢?其實,早在1998年,專家們首次在廈門就建設臺灣海峽隧道工程的可行性方案等問題進行探討、論證,提出了三條「線路」,即北線、中線和南線。
  • 臺灣海峽隧道
    臺灣海峽隧道是一項連接臺灣海峽東西兩側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工程設想,目前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探討中的臺灣海峽通道全長約125公裡至150公裡,將是世界上最長、建設難度最大的海峽通道。目前,臺海通道還只停留在專家研討階段,勘探資料還很貧乏,不足以為選線提供充分依據,中國大陸專家多傾向於北線方案,而很多臺灣專家卻傾向於南線方案,在橋隧選擇上也各有傾向。
  • 廈金榕馬兩橋要來了,「平潭-臺灣」海底隧道還會遠嗎?
    人們不禁把目光投向了海峽兩岸。何時才能實現從大陸坐車去臺灣呢?其實,早在1998年,專家們首次在廈門就建設臺灣海峽隧道工程的可行性方案等問題進行探討、論證,提出了三條「線路」,即北線、中線和南線。北線方案為福清-平潭島-臺灣新竹,長約122公裡,最受專家們青睞!
  • 臺海隧道——中國人的世紀夢想
    日前,在廈門大學舉行了一場關於臺灣海峽橋隧建設的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大膽提出,建設一條海底隧道,使臺灣和大陸連接起來。  清華大學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 主任 吳之明:它是一個鐵路隧道,可以架著私人的汽車,大客車也行,小轎車也行,可以開到火車上,火車載著汽車過海峽,然後汽車從火車上開下來上高速公路。  專家構想的臺海隧道大體上有三種方案。
  • 專家研討臺海海底隧道
    圖:「第五屆臺灣海峽信道工程學術研討會」昨在福州開幕(大公報圖)  中新網福州十一月八日電 (記者 黃翔)旨在進一步推進臺灣海峽通道工程建設研究,探討在兩岸之間建設更快捷、更安全的通道的來自海峽兩岸的十餘位專家學者將在會上做學術報告。   研討會的主要議題包括:臺灣海峽通道的意義與可能方案,各種方案(隧道方案、橋梁方案、輪渡方案以及各種組合方案)的總體構思等;各種方案工程可能性、運營可行性、生態和環保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海峽通道對兩岸經濟方面的影響、通道修建經濟方面的可能性等。
  • 專家研討臺海海底隧道
    中新網福州十一月八日電 (記者 黃翔)旨在進一步推進臺灣海峽通道工程建設研究,探討在兩岸之間建設更快捷
  • 臺灣海峽隧道即將開建,莆田首當其中!
    最短的是北線,起於福建的平潭島,止於臺灣桃園海濱,全長125公裡。最長的是南線,即廈門-金門-澎湖-嘉義海濱,跨海總長約207公裡。中線則從泉州到臺灣臺中。其中的北線方案由於直線距離最短、造價最低,歷史上從未發生過超過7級的大地震,而且兩端接近福州與臺北,可最大限度發揮經濟輻射作用,也最受專家學者青睞。中線的優點是可以讓兩岸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