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美食特色。今天,吃貨阿撩就想個大家介紹一種客家人的特色小吃——紅糖發粄。這道小吃清香軟糯,老少皆宜,是一道超級適合當早餐的早點。小吃還是家鄉的美味,客家農村人從小吃到大的發粄,做法簡單易學。
發粄的製作過程非常的簡單,需要的食材也很常見:白髮麵粉、紅糖、白糖。製作過程也比想像中的簡單。
步驟一:把紅糖和白糖放入一個小盆子中,糖的分量按照食用的人數和喜好甜的程度去放,不會影響製作的大體口感。放好兩種糖之後加入50攝氏度的熱水,隨便拿一種攪拌器攪拌,讓糖快速的融在水中。
步驟二:當糖完全融化於水的時候(糖水中沒有整塊的紅糖塊,或挑出紅糖塊),加入白髮麵粉,白髮麵粉是已經加了發酵粉的麵粉,至需要買這一種粉就可以了。過程無需用手揉面,用筷子不停地順時針攪拌,攪拌至麵粉呈黏稠麵糊狀的時候就可以了。
步驟三:準備幾個小碗,在碗中倒入攪拌好的紅糖麵糊,不用倒滿,八分滿就可以了,因為會它會膨脹,蓋上鍋蓋蒸30分鐘後即可。打開鍋蓋之後小心點拿出發粄碗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阿撩溫馨小提示:製作這道小吃的時候需要注意,糖水溫度不能太高,不然麵粉一下盆子就會變成熟麵團,不能再被攪拌成麵糊了。還有就是也不能太稀了,不然做出來的發粄沒有甜味,也很蓬鬆,像吃泡沫一樣。所以不管是和什麼麵粉都需要遵循「加水少量多次」的做法。
味道和紅糖饅頭很像,但是口感更像是馬蹄糕的那種軟糯,蒸熟的發粄是會發胖,最上面也是會有裂痕的,如果上面是圓圓的、光滑的表面,就多蒸一會。做法和過程都非常簡單,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嘗試一下。
圖片中多出現是紅色發粄,是因為在加麵糊的時候加入了紅色的可食用色素。而之所以要加紅色,是因為發粄一般是在逢年過節或者是嫁娶宴席上菜食用的食物,紅色看上去會更加的喜慶。如果是平常自己家裡食用的話,就不用加上紅色。
從製作的過程中其實我們不難看出,客家農村人在做這道小吃的時候並沒有太多講究,食材常見簡單,廚具也是拿到什麼用什麼,甚至是火候和鍋具都沒有什麼要求。這就是客家人的美食文化了——隨心所欲,撩我所愛。希望今天分享的美食會對小夥伴們有幫助,歡迎嘗試後來評論留言探討,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