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還是家鄉的美,客家農村人從小吃到大的發粄,做法簡單易上手

2020-12-12 撩吃貨

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美食特色。今天,吃貨阿撩就想個大家介紹一種客家人的特色小吃——紅糖發粄。這道小吃清香軟糯,老少皆宜,是一道超級適合當早餐的早點。小吃還是家鄉的美味,客家農村人從小吃到大的發粄,做法簡單易學。

發粄的製作過程非常的簡單,需要的食材也很常見:白髮麵粉、紅糖、白糖。製作過程也比想像中的簡單。

步驟一:把紅糖和白糖放入一個小盆子中,糖的分量按照食用的人數和喜好甜的程度去放,不會影響製作的大體口感。放好兩種糖之後加入50攝氏度的熱水,隨便拿一種攪拌器攪拌,讓糖快速的融在水中。

步驟二:當糖完全融化於水的時候(糖水中沒有整塊的紅糖塊,或挑出紅糖塊),加入白髮麵粉,白髮麵粉是已經加了發酵粉的麵粉,至需要買這一種粉就可以了。過程無需用手揉面,用筷子不停地順時針攪拌,攪拌至麵粉呈黏稠麵糊狀的時候就可以了。

步驟三:準備幾個小碗,在碗中倒入攪拌好的紅糖麵糊,不用倒滿,八分滿就可以了,因為會它會膨脹,蓋上鍋蓋蒸30分鐘後即可。打開鍋蓋之後小心點拿出發粄碗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阿撩溫馨小提示:製作這道小吃的時候需要注意,糖水溫度不能太高,不然麵粉一下盆子就會變成熟麵團,不能再被攪拌成麵糊了。還有就是也不能太稀了,不然做出來的發粄沒有甜味,也很蓬鬆,像吃泡沫一樣。所以不管是和什麼麵粉都需要遵循「加水少量多次」的做法。

味道和紅糖饅頭很像,但是口感更像是馬蹄糕的那種軟糯,蒸熟的發粄是會發胖,最上面也是會有裂痕的,如果上面是圓圓的、光滑的表面,就多蒸一會。做法和過程都非常簡單,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嘗試一下。

圖片中多出現是紅色發粄,是因為在加麵糊的時候加入了紅色的可食用色素。而之所以要加紅色,是因為發粄一般是在逢年過節或者是嫁娶宴席上菜食用的食物,紅色看上去會更加的喜慶。如果是平常自己家裡食用的話,就不用加上紅色。

從製作的過程中其實我們不難看出,客家農村人在做這道小吃的時候並沒有太多講究,食材常見簡單,廚具也是拿到什麼用什麼,甚至是火候和鍋具都沒有什麼要求。這就是客家人的美食文化了——隨心所欲,撩我所愛。希望今天分享的美食會對小夥伴們有幫助,歡迎嘗試後來評論留言探討,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軟糯開口客家特色小吃釀粄,做法簡單,讓人愛不釋口
    以前的同事是客家人,經常做很地道的客家美食給我吃,我也在邊上學著做,久而久之也學到點。比如接下來介紹的這個釀粄。釀板是客家的小吃之一,做法有點似北方的餃子,不過釀板的「個子"比餃子大哦,客家地區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釀粄,如同北方地區包餃子一樣,已經成為地方習俗。
  • 客家的小吃憶子粄
    億子粄是客家美味可口的小吃,來客家旅遊,一定要品嘗當地最正宗的億子粄,特別的好吃。下賣憶子粄的老闆娘,就有好幾個,都賣憶子粄很多年,一年四季都做憶子粄來售賣,維持生活賺錢。一般在下午售賣去。全部都是騎著自行車,自行車後座,掛著兩個木桶,左邊裝著甜的憶子粄,右邊裝著鹹的憶子粄,放著大喇叭一般播放憶子粄到處售賣,人們一聽到大喇叭喊的憶子粄,就知道有賣就來買。有個賣憶子粄的老闆娘,不同的是大喇叭播放的是憶子粄燒。顧客一聽,憶子粄是熱氣騰騰的,不是冷的。
  • 糕粄、餈粑粄、雞屎藤粄……我記憶中的客家土味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家鄉農曆十月初一這一天清早,家家戶戶農婦早早起床蒸製餈粑粄,這個習俗已沿續了幾百年了。 據《寶安縣誌》記載:「農曆十月初一,適秋收已畢,有糯谷收成,便用糯米粉做餈粑吃。」有諺語:十月朝,餈粑粄碌碌燒。 隨著時間的推移,近30年來家鄉沒田地耕作糧食,「十月朝」這個農事習俗和這特色小吃也淡忘了。
  • 客家米漿粄:飽滿彈牙層層疊加的米漿粄,具有客家特色的小吃
    今天和大家分享客家地區一道頗具名氣的特色小吃,這道小吃的名字叫做「米漿粄」。從這道小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道小吃大約有什麼內容,顧名思義「米漿粄」,主要的食材就是用米漿製作而成的。之所以稱為「粄」的原因,是因為在客家地區,客家人大多數都喜歡將一些用澱粉製成的小吃稱為「粄」,就有點類似於北方的「包」字或者是潮汕地區的「粿」字,是差不多的意思。客家米漿粄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層次感很豐富,是由好幾層米漿相互疊加在一起的,並且口感十分彈牙,一直以來都深受客家人喜愛。接下來的內容裡,就與大家分享這道客家米漿粄的製作方法,讓我們一同感受在這份特色客家小吃中,所蘊含的的客家美食文化!
  • 客家小吃——味酵粄
    每逢農曆的六月初六這天,家裡的老人就喜歡自己做一道傳統的客家小吃。相信有部分人聽過「味酵粄」,這個習俗在我記憶中一直延續到今。恰逢今天也是農曆的六月初六,給大家講講這客家味酵粄吧粘米粉倒入涼水攪拌均勻,如果想口感韌一點可以攪拌久一些,這樣的粄蒸出來更勁道。
  • 客家小吃,蘿蔔粄
    蘿蔔粄客家有各種小吃,各種粄,蘿蔔粄就是其中的一道美食,也是廣東人的蘿蔔糕。是用豬肉(或臘肉)、香菇、蝦仁、蒜白做成。可以用來做蒸、煮、煎各種口味的吃法。做法步驟:第1步、蘿蔔削皮。第2步、刷成絲,放兩匙鹽,控去水分。第3步、備用。第4步、準備五花肉,香菇,蝦仁,蒜白。第5步、全部食材切成粒。
  • 客家小吃「老鼠粄」,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第一次聽到的人卻不敢吃
    推薦語:實質上,老鼠粄跟米苔目是同一個東西吧,都是米漿做的東西,就看怎麼煮下文轉載自作者:玉食星推薦客家小吃「老鼠粄」,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第一次聽到的人卻不敢吃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不同的地方自然是有不同的特色美食,今天小優要說的這一種美食是來自客家地區的美食小吃,它的名字就叫做老鼠粄,你有聽說過沒有呢?大家現在看到圖中這一種麵食就是老鼠粄,其實它就是一種和河粉差不多的美食。不過,它的歷史就長遠了呢,這一種客家特色小吃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在當地是非常受歡迎的呢。
  • 地道做法客家小吃韭菜粄,你是喜歡蘸醬油,還是煎片吃?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確實如此,老家是山區,特色小吃都是大米演變出來的,幾乎所有客家人都會做各種粄,在外都會思念這種家鄉美食,做工有點麻煩,想吃地道的,只有回家過過嘴癮啦!回家父母特意給我們做了家鄉特色小吃韭菜粄,食材就是大米和韭菜。好好吃的喲!
  • 家鄉丨安遠客家妹筆下的客家小吃,有別樣的味道
    家鄉的小吃中,豆子粄比較方便,上學、進山、做客時,只要不怕老鼠日後咬破衣服,盡可把豆子粄放在口袋裡,饞蟲飛動時悄悄掰一塊,四溢的濃香當即羨煞眾人,所以它成為我們細鬼最愛的小吃也就情有可原了。去年到福建沙縣,其名小吃中有芋包一項,與我老家的做法略有差異,不過倒是和贛州等地較為接近,味道相當可口,吃後頰齒留香,思念至今。粉皮絲是贛南客家著名特產,嚴格地說它不是小吃,可也不能算菜,只好將其歸入此類。粉皮絲是客家獨有的米製品,它和釀豆腐一樣融合了客家先民的思鄉念祖之情。南方紅土貧瘠,只長水稻不生小麥,如何才能吃到原先在北方常吃的細長如絲、綿延入口的麵條呢?
  • 客家小吃大全!趕緊收藏起來
    那年中秋節,正當松嬸在月下禱告時,兒子阿根突然回來了,母子相會,悲喜交集,阿根從白髮蒼蒼的老娘手裡接過憶子粄,歡慶團圓。此粄由此得名。百侯薄餅相傳是清乾隆年間大埔名聞遐邇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楊纘緒,從北方帶回家鄉的美點。薄餅經過民間多年的仿製、改進、提高,演變成今天風味獨特、廣受歡迎的客家小吃。筍粄,大埔客家小吃。
  • 吃貨梅州|客家風味小吃之大埔發粄!
    惟獨客家小吃是主食的延伸,它的用途首先是充飢,幾乎全是米製品。客家先民自中原進入南方以來,使以北方文化為基礎的飲食格局,從內容到形式按照南方飲食耕作的新特點進行大幅度調整,中原麵食的加工形式,被移植於南方的米食雜糧製品中,以大米、豆類、薯芋為飲食原料,兼有甜、鹹、酸、辣、香諸味逐漸形成了濃鬱的客家鄉土飲食氣息。今天我們來走進這道大埔小吃-發粄!
  • 50種客家小吃做法, 就這麼簡單! 快轉發收藏起來···
    做酒的酒糟客家人稱之為「糟麻」,糟麻粄就是用糟麻、番薯粉和鹽攪勻,油鍋煎熟後切塊。大埔客家小吃,大埔農村老百姓在年節或迎神會期間,大都做此人丁粄作為供品,其諧意家庭幸福,人丁興旺。有的人也寫作「發粄」,意為發財致富。
  • 河源傳統小吃蘿蔔粄:挑逗味蕾的客家美食
    河源傳統小吃蘿蔔粄:挑逗味蕾的客家美食 2018-03-26 12:00 來源: 河源日報 ■蘿蔔粄的製作,需要很多道工序。
  • 客家特色小吃 | 舌尖上的客家美食,驚豔你的味蕾!
    無論是土生土長的梅州人,還是初來乍到的外鄉人,相信當地的特色小吃對大夥來說都有著無法抵抗的吸引力吧。下面介紹幾種梅州特色小吃,不能錯過哦!到梅州一定要品嘗一面一湯,否則,腸子都會悔青了。它的做法還是蠻簡單的,只要準備一些苦瓜、豬肉、糯米、香菇等食材,將糯米用溫水泡上一個小時左右,再將其它的材料都剁成碎末,加些鹽、味精攪拌均勻。隨後用湯匙把苦瓜中心挖空,將肉餡填入每個苦瓜中,做好了以後放到蒸籠上蒸上二十幾分鐘,就可以食用了。
  • 舌尖上的客家:客家小吃大全
    鍋蓋一定要用木製的,切勿用金屬鍋蓋,因為用金屬鍋蓋,蓋底會產生蒸餾水,蒸餾水一滴到粄條上,會造成粄條潰爛,粄條揭不成;5、晾乾。粄條從錫盤揭起後,一張張地晾在竹篙上,晾粄條的位置要通風、陰涼;6、摺疊。這是最後一道工序,粄條晾一小段時間後,稍幹,就又一張張收起摺疊,至於粄條晾多久才可收折,則視天氣情況而定。上述是製作過程,一般家庭還是買現成的回家自己炒。
  • 【舌尖上的客家】客家小吃大全
    鍋蓋一定要用木製的,切勿用金屬鍋蓋,因為用金屬鍋蓋,蓋底會產生蒸餾水,蒸餾水一滴到粄條上,會造成粄條潰爛,粄條揭不成;5、晾乾。粄條從錫盤揭起後,一張張地晾在竹篙上,晾粄條的位置要通風、陰涼;6、摺疊。這是最後一道工序,粄條晾一小段時間後,稍幹,就又一張張收起摺疊,至於粄條晾多久才可收折,則視天氣情況而定。上述是製作過程,一般家庭還是買現成的回家自己炒。
  • 50種常見的客家小吃,你吃過那幾樣?
    客家人吃蕎還用炸的吃法,將蕎切碎,麵粉用水和雞蛋和成稠糊,加適量的鹽和切碎的蕎,也可以加花生,最好吃的是加連殼的新鮮小河蝦;油燒熱,用筷子試油溫,冒泡就可以,用勺子舀和好的漿入油鍋,炸到金黃撈起濾油,放涼即食。粄還分厚薄,厚的裡軟外脆,薄的透明酥脆,香氣逼人。
  • 客家小吃,全在這了!
    百侯薄餅相傳是清乾隆年間大埔名聞遐邇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楊纘緒,從北方帶回家鄉的美點。薄餅經過民間多年的仿製、改進、提高,演變成今天風味獨特、廣受歡迎的客家小吃。大埔客家小吃,大埔農村老百姓在年節或迎神會期間,大都做此人丁粄作為供品,其諧意家庭幸福,人丁興旺。
  • 舌尖上的客家:客家小吃大全!
    百侯薄餅相傳是清乾隆年間大埔名聞遐邇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楊纘緒,從北方帶回家鄉的美點。薄餅經過民間多年的仿製、改進、提高,演變成今天風味獨特、廣受歡迎的客家小吃。大埔客家小吃,大埔農村老百姓在年節或迎神會期間,大都做此人丁粄作為供品,其諧意家庭幸福,人丁興旺。
  • 舌尖上的客家小吃,沒人敢說全吃過,最後一種男人看了都心動
    舌尖上的客家小吃,沒人敢說全吃過,最後一種男人看了都心動在農村有很多深受大家喜歡吃的民間大菜,可能有些年輕人以前在鄉下就有吃過,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其實許多農村小吃也都很少見了,但喜歡自製各種農村小吃的客家人,即使是時間過了很久,但還是能品嘗到小時候常吃的傳統小吃,做法也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