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型吃貨:為什麼食品裡的「香精味兒」聞起來都很假?

2020-12-20 觀察者網

好吃的必須要色香味俱全。關於「色」和「味」的調配,我們之前的文章已經介紹過很多了。我們這一篇文章主要來說說「香」的部分。這也是食品添加劑中最複雜,最具挑戰性的一個部分——食用香精

為什麼說食用香精是食品添加劑中最複雜的部分呢?我們先要明白,人是怎麼聞到氣味的。

1.嗅覺是怎麼產生的?

大自然中的一切氣味,無論是好聞的,還是難聞的,其實都來源於一些小分子的「氣味物質」,它們飄散在空氣中,經由我們的呼吸,帶入鼻腔中,在鼻腔頂部,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叫做「嗅黏膜」,黏膜上面密密麻麻地分布著不計其數的嗅覺感受器。

目前科學研究發現,這些嗅覺感受器有上千種之多!正是這些嗅覺感受器,讓我們聞到了各種各樣的氣味。

嗅覺產生的生理機制

你可能會問,既然嗅覺感受器有上千種,那人類能聞到的氣味總共就有上千種嗎?

錯了,人類能聞到的所有氣味,遠遠不止上千種,按照最少的估計,也是在「幾億種」這個數量級!

因為某一種氣味,並不是同一種類型的分子提供的,而是各種各樣的氣味分子,按照不同的比例,組合在一起,同時刺激了很多嗅覺感受器。經過我們大腦的加工以後,才形成了嗅覺,被我們感受到。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蘋果的香味就來源於250種以上的有機小分子。這些有機小分子大多數是各種各樣的醛類、酮類、酯類等。它們以一定的比例組合起來,用不同的強度分別刺激了你鼻子裡對應的幾百種不同的嗅覺感受器,產生了複雜的神經衝動電信號,傳到大腦裡,大腦經過分析以後告訴你的意識:是蘋果味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就是嗅覺的複雜程度。

所以,目前人類的科學還不足以覆蓋到嗅覺的每一個細節。關於嗅覺,還有大量未知領域等著我們去探索。

人類嗅覺的敏感度是超乎大部分人想像的,比如說,一升空氣中只要存在百億分之一毫克的麝香分子,就已經足以讓人聞到了。這甚至足以比肩目前最尖端的檢測儀器。而很多種味道,在不同的濃度下,人們聞起來會有很大差別。比如麝香在高濃度下就不是香味,而是臭味了。

2.香精是怎樣煉成的?

早在14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就開始經營香料業,他們發明了蒸餾法,從花、果實中提取植物精油。這其實就是最早的香精。

隨後在法國,香水第一次被發明出來,迅速佔領了時尚市場。「調香師」這個職業開始出現。

在工業化之前,調香師每天接觸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的天然精油。他們通過調整各個精油的比例來實現調香。而具體添加多少,就是純靠經驗聞出來的了。所以,在那時,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調香師,你得擁有極其敏銳的嗅覺,以及非常豐富的調香經驗。

舊時的調香師工作檯

現代,隨著化學分析技術的發展,分析某種東西裡面的風味物質組成,成了調香師必備的基本功。

目前,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食品香精調香師,你首先得精通化學,然後需要熟悉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質譜儀等設備的運行和維護,以及如何對結果進行分析。

此外,你還需要非常強大的記憶力,因為你需要記住上千種化學物質的結構式、名稱,以及它們各是什麼味道的。現在的調香師,更像是一個化學家。

所以,目前的調香師需要更加艱難的培訓,這往往要耗費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和其他各種類型的食品添加劑一樣,目前的香精也分為天然香精和合成香精兩大類。天然香精就是從香料中直接提取出來的香味物質。至於提取方法有很多種,比如,用某種溶劑萃取,加熱蒸餾,等等。

而合成香精則是直接把那些化學合成的氣味物質,以一定比例摻在一起,再溶解到某種溶劑中製作而成的。目前大部分的香精都是合成香精。

當然,也有那種既包含天然香精,有包含那些化學合成的氣味物質的香精。這種香精被稱作複合香精,目前也是比較主流的香精類別。

3.為什麼香精的味道「不自然」?

大部分人一提到「香精」,總會覺得它的味道「不自然」,大部分人都能分辨出添加香精的果味飲料和真正的果汁之間的區別。為什麼香精總是不能還原出食材的原味呢?

其實,也不是所有的香精都「不自然」。想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化學成分的角度去考慮。

其實有些香精,比如說香草香精、檸檬香精等,很容易就能模仿得很像。這是因為這些食物的氣味被少數幾種化學物質主導了。

我們來舉個例子:香草的揮發性氣味物質裡,「香蘭素」這種物質佔了90%多。這就造成了,只要一聞到香蘭素,你的大腦就會告訴你:這是香草。所以直接使用人工合成的香蘭素,就已經是濃烈、自然的香草氣味了。香蘭素是人類合成的第一種合成香精。

香蘭素(Vanillin)的結構式

與此相似,檸檬等柑橘類水果的揮發性氣味物質裡,「檸檬烯」也佔了絕大部分的比重。於是,調香師只要用檸檬烯作為主要氣味物質,再添加一些其他的成分,就很容易模仿出很相似,很自然的檸檬風味。

檸檬烯(圖片來源:http://www.jingoil.org)

但世界上大部分的氣味,比如蘋果、梨子、香蕉等等,都沒有那麼幸運。因為它們都是由幾百種不同的氣味物質組成的,但每種都只佔一點,並沒有哪幾種物質是「絕對主導」的地位。這該怎麼辦呢?

我們確實可以把這幾百種風味物質,按照天然的比例全加進去,這樣我們從理論上可以得到和天然蘋果完全一致的香味。但這只是理論上。如果想實現起來,會遇到不小的阻礙。

最大的阻礙就是成本。想像一下,一個配方就有幾十頁,工廠每批次稱料、投料都是好幾百種東西,但每種東西只有微量。那畫面簡直太美,根本不敢看。不僅經濟成本上極其不划算,而且從時間成本上看,也耗費不起。

還有一個阻礙就是法規限制。

目前對於香精,和其他添加劑一樣,也是採用「白名單」的。目前我國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352種之多,但別的那些添加劑種類,比如防腐劑、抗氧化劑、增稠劑、增味劑那些,加起來一共才314種。而光是香精就佔到了1870種,從食品添加劑的種類看,香精才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但是,對於調香師來說,他們是在戴著鐐銬跳舞——種類還是太少了!只有這1870種氣味物質,是「合法」的選擇。如果某種味道中,分析出了這1870種之外的東西,這些氣味物質就不能添加到香精裡面。

還有一個阻礙,就是這些氣味分子本身的性質。比如,有的分子是油溶性的,有的是水溶性的;有的揮發快,有的揮發慢。如果這些都放在一起,它們香味釋放的速度也很難達到跟蘋果天然的狀態完全一致。這樣在香味上也會存在差別。

所以,目前大部分的合成香精,都不可能把香味模仿得「面面俱到」,而只是抓住了一個氣味的「輪廓」,或是特意去突出某種特別的風味。至於那些有差異的部分,則只能寄希望於通過食物本身的加工來彌補了。

如果還彌補不了的話,那最終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就是這種「不自然」的味道了。但,這是目前食品工業的局限,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除了合成香精,其實天然香精也「不自然」。這是因為不管是哪種提取方法,都不可能把所有的風味物質都按照「原比例」精確提取出來,任何提取方法都會存在損耗,有些提取方法則會引入新的氣味(比如化學溶劑的氣味等)。所以,很多天然香精,聞起來也「不自然」。

好在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各家香精公司分別推出了自己的「獨家黑科技」,目前的香精,其實是朝著「越來越像」的道路發展的。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各種香精可能就跟天然風味物質相差無幾了。

4.香精都有哪些應用?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飲料都是純靠香精調製出來的風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各種碳酸飲料啦。比如,可樂,雪碧,七喜,芬達等等,它們的香味都是用香精調製成的。

但大部分人應該都會比較喜歡那些用天然原料做成的飲料。其實這個非常好鑑別,從產品名稱就能看出來。

一般如果產品名稱中有「味」這個字的,就是完全靠香精調出來的風味飲料。比如說,如果一瓶飲料上面的產品名稱叫做「蘋果味飲料」,那它就是完全用香精調成的。如果產品名稱是「蘋果汁飲料」或者「蘋果飲料」,那它裡面不僅添加香精,也添加了一些真正的蘋果汁。如果產品名稱就叫「蘋果汁」的話,那它就是100%的純果汁啦。

但是,大部分香精,並不是用來完全代替天然原料的。香精加在食品中,很多情況下是起到一種「錦上添花」的作用。有的時候,只用天然原料做成的食品,味道還不夠香濃,或者不夠平衡。在這時候,加上一點香精,整體的味道會立馬得到改觀。這才是香精最主流的應用。

香精是不能想怎麼加就怎麼加的。它一般在食品中,只會添加極其微量。如果香精加多了,或者加錯了,後果很可能是整個食物的味道都被毀了。

這就像如果一個女孩噴了淡淡的香水,大家會覺得真好聞。但如果像香水不要錢一樣狂噴,那大家可能就要捂著鼻子繞道了。

香精除了調香的作用之外,有時也會用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

比如,有很多香腸是要經過煙燻處理,才會呈現出特別的煙燻香味。傳統的做法是在煙燻爐裡,一種是將木屑加入到電加熱器中加熱,使之不充分燃燒以獲得大量煙霧。另外一種是讓木炭在煙燻爐裡的摩擦器上摩擦,通過這樣來「鑽木生煙」。

工業用煙燻爐

但傳統煙燻法溫度很難控制,而溫度一旦過高,就會產生各種致癌物質,比如苯並芘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目前,有很多肉製品企業都會直接用煙燻香精來代替煙燻工藝。這樣,工藝的可控性會提高,致癌物質也會少一點。

煙燻香精

有很多人都認為香精「不天然」,「不是個好東西」,但在這個例子裡,用香精代替傳統的「天然」煙燻工藝,反而減少了有害物質的產生,維護了食品的安全。

5.香精的安全性

很多人可能會比較擔心食物中加的這些香精會危害人體健康。實際上,只要是符合法律法規製作出來的香精,安全性都是可以保證的。

我國食品添加劑安全標準中,目前批准使用1870種「氣味物質」,調香師通過這些物質的不同組合,調配出各種味道的香精。

GB2760 規定的允許使用的氣味物質名單

這1870種物質,都是經過了一系列毒理學實驗和安全性評估,證明在通常劑量下對身體無害,才有機會作為合法的添加劑,添加到食品裡的。而如果某樣風味物質對人體毒性較大,那經過安全性評估之後,這種物質就會直接被食品添加劑體系排除在外。

國家標準中,一個食品裡添加的香精量,一般是不做限量要求的。但這並不代表企業可以無限制地往食品裡加香精。

因為,正如前面所說,添加太多香精會把整個食物毀掉。所以食品中添加的香精量是有「自限性」的。一般來說,如果添加量在千分之一,已經算是非常多了。

6.總結

人類嗅覺的複雜程度和敏感度非常高,這也造成了食用香精本身的研發難度。

香精分為天然和合成兩大類,現實中以合成和複合香精比較多見。

香精可以儘可能還原食品的氣味,但目前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因此總會存在差異。

食用香精是安全的,因為它的原料需要通過安全性驗證,而且它的添加量擁有「自限性」。

(本文原載於微信公眾號「技術型吃貨」,觀察者網已獲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香蕉味的食物吃起來都很假?
    香蕉冰棍可能是80後特有的童年回憶之一,但現在也有很多香蕉味的口香糖、餅乾和牛奶,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喜歡。不過,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零食的香蕉味,吃起來都有一點假?一點都不像「真香蕉」的味道,反而要比新鮮香蕉的香蕉味更重一點。
  • 肉味香精或被濫用,外賣菜裡藏有貓膩,怎樣辨別真假肉食?
    單說肉味香精,我國目前允許的食品添加劑,2014年就有1962種,其中食用香精1424種。食用香精裡,肉味香精一家獨大,自成體系,年銷售20多億。主要因為市場需求量大,開頭說的家庭廚房之外所有熟食都要用到。以致於肉味香精成了系列,牛羊豬雞鴨,所有肉類味道都有。
  • 青島廉價榴槤酥裡無榴槤 靠澱粉加香精調味道
    可她每次吃起來,聞到的是榴槤的味道,到嘴裡總不是一個味兒 。這些榴槤酥裡是否添了東西?     榴槤酥是一種港式小點心 ,星級酒店裡的榴槤酥賣到80塊錢一斤 ,平均15塊錢一個,可街邊小店裡的一個只賣 3塊錢。為什麼價格會相差這麼大?為了探尋榴槤酥的真相 ,記者歷時一周時間,調查、暗訪、走訪了街邊小店,還進入一家專賣榴槤酥的店內打工。
  • 食品中為什麼要使用更好的香精?
    首先香精的好壞,直接關乎著我們對食品的整體感受,也是決定會不會再次購買的關鍵因素。更好的香精,風味自然逼真、柔和、留香持久、口感愉悅。其次更好的香精在貨架期內,穩定性也會更好。然後,香精的安全性也是至關重要的。更好的香精會嚴格執行法規要求,使用安全、可靠的原料。最後,香精是否符合不同國家和地區法規要求也是食品經營者關心的。更好的香精公司會提供完善的售後和法規支持,熟練掌握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規要求,為您規避風險。所以起到點睛之筆的香精選擇極其重要。
  • 香精茶喝不得!三招教你如何辨別香精茶
    市場上有些茶,聞起來很香,泡出來卻沒有茶味,這便是香精惹的禍。香精茶一般價格都較低,普遍是一些陳茶、殘茶,或者品質較差的茶,加入香精和色素進行翻新提香產生。一些不良茶葉中間商販在利益的驅使下,為將低檔的、劣質的茶賣出好價錢,在茶中添加食用香精、色素,以提升茶葉的香氣、改進茶葉湯色,均屬於違法行為。
  • 你吃過的香草冰淇淋,可能有99%是「假」的……
    豆莢從鮮活的青綠,漸漸轉為油潤的暗褐:發酵帶來200多種芳香成分,聞起來濃烈得衝鼻,但剖開香草莢,取出細密香草籽,調進牛奶裡,它就會釋放出夾著奶油味兒、複雜、柔和、微妙的甜香。所以,在19世紀以前,香草是很高貴的香料,並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那,為什麼香草會變成食品工業裡最常見的一種味道呢?
  • 濟南發現「香精包子」 煮玉米麻辣燙也都用香精
    採訪中,多位市民表示對餐飲市場上的「肉餡飄香」持懷疑態度,甚至有市民稱「對所有看著誘人聞著香的街邊食品都不相信」。  【記者調查】肉味香精多,未見「veltol」  記者以準備開店賣包子為名,登門「求教」市區多家包子店。  在天橋區天成路上,有幾十家銷售食品添加劑的店鋪。記者暗訪時,店老闆都很警惕。
  • 抹茶食品原料或非真抹茶粉 大多使用綠茶粉摻雜香精
    抹茶蛋糕、抹茶餅乾…………市面上各式各類抹茶味食品隨處可見,而抹茶口味也是近幾年在國內食品市場興起,顏色清新而帶著淡淡茶香味尤其受到年輕群體的喜愛。不過,這類抹茶食品卻並非百分之百添加抹茶粉所製成,不少商家會為了節約成本而使用價格更便宜的綠茶粉,為保證色澤和口感還會添加香精和色素。
  • 為啥現在現磨現賣的香油聞起來香,吃起來卻不香?是假的嗎?
    而且如果經過香油攤兒的話,遠遠的就能夠聞到非常大的香油味兒,但是現在雖然說像有它的香味依然非常的大,但是買回家之後用起來卻總是感覺遠遠沒有以前的香,那麼現在現磨現賣的醬油是不是假的?還是因為我們的口味改變了呢?為啥現在現磨現賣的香油聞起來香,吃起來卻不香?是假的嗎?
  • 餐調家觀察:肉製品加工技術:使用調味香精的技巧
    調味香精屬於食品添加劑,是一種經過調香調味技術製造的複合調味料,是由天然香料和人工調配出來的多種香料及其輔助原料組成的混合物。主要應用於方便麵湯料、熟肉製品、速凍食品、複合調味品、膨化休閒食品、豆製品加工等各個加工領域。下面僅就調味香精與肉製品調香調味一些問題進行一討論。
  • 茶葉中聞到的各種香氣,是不是因為添加了香精?
    喝茶時,我們經常會用一些詞彙來形容一款茶的香型,比如烏龍茶的花果香、龍井的豆香、普洱的木香、紅茶的甜香等等。這些香氣,無論是從實用的口感出發,還是從精神審美立足,都是令人身心愉悅的。但美好的背後,漸漸出現了一種不和諧的聲音:茶葉這麼香,是因為添加了香精。顯然,這茶,一旦被貼上「香精」的標籤,消費者都會心存芥蒂。
  • 促進肉味香精生產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項目簡介:「原味濃縮肉湯生產關鍵技術」是第三代肉味香精生產關鍵技術,自2002年開始研發以來,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支持,並獲得2010年度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該項技術目前已在北京味食源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10家企業投入生產。 「原味濃縮肉湯生產關鍵技術」屬於食品科學技術領域。
  • 華寶股份: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食用香精、日用香精和食品配料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17日訊,有投資者向華寶股份提問, 董秘你好:有下面幾個問題,1、你公司主要產品是煙用香精還是其他香精,煙用香精的貢獻值佔總利潤額的百分比是多少?2、你公司和中國菸草下屬的哪幾大公司有合作關係,這個合作是成立合資公司還是單純的供應商關係?
  • 「假牛肉」是什麼做的?教你如何鑑別假牛肉,很多人都不懂!
    第一種是人工合成牛肉,就是用雞蛋白和糯米粉混在一起後,加上各種各樣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攪拌均勻後,再用專門的機器製作出來,就變成了市面上的「牛肉乾」,不過這是假的牛肉乾。第二種是用鴨肉做的「牛肉乾」,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鴨肉的價格跟牛肉的價格是天差地別的,那利潤得有多大,用鴨肉做牛肉乾的商家也是十分不友好的。第三種是用豬肉做的牛肉乾,市面上有一種香精叫做牛肉香精,有些黑心商家就是把豬肉搗碎後再加入那些牛肉香精製成所謂的「牛肉乾」。
  • 關於《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等38項食品...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於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等38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4項修改單的公告2020年 第7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現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等38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4項修改單。
  • 解讀|GB 30616-202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香精》亮點解讀
    10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42項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包括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以下簡稱2020版)。食品夥伴網將2020版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14,以下簡稱2014版)進行了比對,並對2020版中的亮點進行了歸納和解讀。供大家參考。
  • 技術型吃貨:你可能吃到了假的雪花肥牛!「脂肪注射技術」了解一下
    這個技術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牛肉的品質,使牛肉吃起來「更好吃」。 上圖為注脂牛肉,下圖為普通牛肉 根據技術種類不同,往牛肉裡注射的脂肪也有區別。有的直接用融化的牛油注射;有的會用油脂的粉末注射;有的會用油脂和水乳化後再注射;還有的為了提供彈性和風味,會額外添加增稠劑、增味劑等食品添加劑。 02為什麼要給牛肉注脂? 牛肉的肌間脂肪比率,與牛肉的品質有很大關係。以至於像美國、日本等國家,給牛肉分級時,最看重的就是「肌間脂肪比例」和「肌間脂肪均勻度」。
  • 屬於老北京的美食「麵茶」,隔著屏幕都能聞著芝麻醬味兒
    麵茶不是茶湯,而是糜子面和小米麵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上芝麻醬,芝麻醬要提起來拉成絲狀轉著圈地澆在麵茶上,再用芝麻點綴,營養全面,老人小孩都喜歡吃,早餐的最佳食品。老北京人喝麵茶,講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麵茶很燙,其實用吸溜更加恰當。
  • 豆漿粉衝出「現磨豆漿」 香精調出紅棗等口味
    近日,濟南市民王先生向記者反映,看起來濃稠、聞起來噴香的豆漿不是純豆漿,他懷疑豆漿裡可能有添加劑。記者通過對添加劑市場進行暗訪發現,市場上豆漿香精、增稠劑和調味香精果然很熱銷。對此,食品專家表示,成分標示不清的香精會對身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