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品茶,重在茶香。喝茶時,我們經常會用一些詞彙來形容一款茶的香型,比如烏龍茶的花果香、龍井的豆香、普洱的木香、紅茶的甜香等等。
這些香氣,無論是從實用的口感出發,還是從精神審美立足,都是令人身心愉悅的。但美好的背後,漸漸出現了一種不和諧的聲音:茶葉這麼香,是因為添加了香精。
顯然,這茶,一旦被貼上「香精」的標籤,消費者都會心存芥蒂。即便有業內專家的佐證,仍有不少人對茶葉香氣有所誤解。今天,貝葉就與大家一同來揭開茶葉之香的奧秘。(來源:貝葉集選)
茶葉之香,得天獨厚
茶葉中含有各種各樣的香氣,這並不是營銷噱頭。據研究表明,從茶葉鮮葉中分離出的芳香物質有50餘種,從幹茶中檢測出500種以上。
在我國的茶類中,除了花茶,是由花與茶經過二次加工,相互作用後形成的特殊香氣外。
其它六大茶類則憑藉茶葉自身的芳香物質加上各自的加工工藝,逐步轉化、聚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天然香氣。
所以說,香精怎麼能比得過正統的自然香呢,香氣種類都這麼豐富了,何必冒著風險加香精打自己的臉呢?
而且2015年國家衛生部也將茶葉劃入了「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單中。
香精茶論,從何而來
既然有與生俱來的香氣和監管力度的雙重保障,香精茶論又從何而來呢?貝葉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在2016年的「3.15系列調查」中,烏龍茶出現了大烏龍。無良茶商為了節約成本,從非核心產區購置質量較差的毛茶,加入食用香精提香。此報導一出,令消費者聞香色變,加深了對茶葉市場魚龍混雜的印象。
二是,人們本就對一些高香型茶葉存在一定的誤區,懷疑是不是在製作過程添加了香精。
其實據業內專家分析,添加香精的行為,僅僅是極小部分茶商所為。因為工藝不過關或者原料質量不好等原因,就會想到加入香精來掩蓋茶葉的缺點,從中謀取暴利。
如何辨別香精茶
若是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辨別呢?貝葉在網上看到許多鑑別香精茶的方法,總體感受是:沒啥實際意義。
比如,有的人說,加了香精的茶比較好區分,就是聞著有濃濃香氣而不是清幽香氣的茶,大多都是加了香精的。但這個粗略的鑑別方法會遇到一些困難。
因為一些茶類,比如鐵觀音,因工藝不同,可以分為濃香型和清香型。你不能認為濃香型的茶,就是加了香精的茶吧。
還有人說,一般香精茶聞起來很香,但衝泡到三泡後,茶的風味變化會非常明顯,香氣消失很快。
有一定道理。但一些茶在和水融合的時候,並不能有效的融入茶湯中,也會出現聞起來比喝起來香的情況。這只能說它不是款好茶,不能完全說是香精茶。
加香精的茶,通常用料都比較低檔,因為真正的好茶,誰都不會用香精來壞了本身的香氣和味道。
若買的茶本身外形很差、香氣聞起來刺鼻不適、喝起來口感很差或對咽喉有刺激,那茶葉很可能有問題。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還是應在正規的地方買茶,比如大的廠家或者品牌,實力在那裡,也不會跑路。
某寶上也有9.9包郵的茶,除了便宜沒有任何優點,貝葉也不能保證裡面是否含有香精或者其他成分。
結 語
茶畢竟是飲品,好的茶,香氣肯定是讓人愉悅的。喝一款茶時是眉頭緊鎖還是心情愉悅,味蕾能給帶來最直接的反饋。正宗的好茶,絕對是香味和口感都兼併的,你說是吧。(來源:貝葉集選)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