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河縣地處粵東沿海與興梅山區結合部,具有獨特的客家風情和客家文化,陸河美食以客家菜係為主,被譽為 「中國青梅之鄉」、「中國農村水電之鄉」、「中國建築裝飾之鄉」,陸河青梅、陸河木瓜均被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在陸河,8個鄉鎮都有1至2個具代表性的菜色,對於陸河而言最具代表的美食算是陸河的鹹菜煲雞或煲豬蹄、五花肉。另外,陸河擂菜也是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必嘗的美食之一,遠比海陸豐擂菜具有特色,只是陸河人沒有很好地去宣傳它。
農曆五月五,熱熱鬧鬧過端午,粽子的流派很多,甜的鹹的,放肉的不放肉的,每個流派各有獨特口感,可是,吃過那麼多粽子的你,知道什麼是客家粽嗎?且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客家人端午必吃的灰水粽!
選材
一定要用頭年的冬稻
划龍船、吃粽子是端午節亙古不變的重頭戲,倘若龍舟競渡是你視覺的饕餮盛宴,那客家的灰水粽便是挑逗你味蕾的極度誘惑。粽子的品種繁多,有裹蒸粽、鹹肉粽、灰水粽等等。追根溯源,它的前世今生都是以糯米為原料,無論如何演變,客家人的灰水粽都以它獨特的生存方式在「粽」界保留著一席之地。
陸河縣螺溪鎮是個客家山區小鎮,至今仍保留著端午節蒸灰水粽的習俗。而且有「沒吃灰水粽,就不算過端午節」的說法。可見,灰水粽在客家美食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足以讓每位遊子垂涎的美食。灰水粽的製作極其繁瑣,選材非常重要。南方的稻穀分早、冬兩季,早稻糯米相對硬度高,不適合製作灰水粽,冬稻因較軟而成為了最佳選擇,口感極佳。一般客家端午粽都會選用頭年冬稻,貯藏後端午節前碾成米備用。
製作過程繁複,做法講究
甜粄床——用竹子做成的外表像篩子一樣的竹製品,用來蒸粽子的必備工具,是糯米漿華麗轉身變成粽子的媒介。小時候,每逢端午前夕,客家人會砍一根新鮮的竹子,做一個直徑大約50釐米的圓形甜粄床,便可以將15至20斤糯米打造成粽子。新鮮的竹子隱隱地透著一股細細的竹香味。芭蕉葉,將甜粄床裡面鋪得嚴嚴實實,防止米漿滲漏。
黃稠葉,純天然的食物染色劑,頓時讓粽子變得高大上,是徵服你視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黃稠葉洗淨,沸水中燒煮,不斷攪拌,讓色素溶於沸水中,經過濾後,將洗乾淨的糯米倒入黃稠葉水中,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撈起,濾幹水分,每一粒糯米都吸收了黃稠水的精華,變得飽滿、金黃色透著靈氣。
碓,客家人用來加工糯米的工具,由三部分組成:碓身、碓臼和碓嘴。它們是傳承客家飲食文化的使者,它承載著全村幾十戶人家逢年過節的碾粉重任,碓棲身處叫碓間,每年五月初一到初四,從碓間傳出的咚咚咚的敲打聲,就沒停止過。碓身木質結構,碓臼和碓嘴用石頭做成,經石匠精雕細琢,一個碓臼製作的精細度直接影響到粽子的口感。將浸泡過的糯米倒入碓臼,運用槓桿原理,由兩人在碓的一頭用力踩踏,碓嘴不停地敲打糯米,這可是體力活,來不得半點虛假,15斤的糯米至少需要一個多時辰來完成,另一位則坐在碓臼邊翻滾碓臼裡的糯米和篩粉。這一重任全由勤勞的客家婦女來完成。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告別輝煌的過去,它所承載的重任就此終結,電動機械歇斯底裡的磨粉轟鳴聲取代了碓慢條斯理的敲打聲。然而,我似乎總覺得失去了什麼,有一種莫名的惆悵。或許是為失去這種古老、接地氣的技藝傳承而失落。但不管怎樣,在時代的發展中,落後總要被淘汰。
布驚水是製作粽子的重點,灰水粽的香味來源於布驚灰。布驚樹是一種可以食用的植物,學名牡荊,微苦。將布驚樹砍下,經2、3天曝曬,在葉子脫落前,把布驚樹放入鍋中燒成灰,然後鍋內重燒開水,將布驚灰倒入鍋中,略煮片刻,經2-3次過濾,布驚水便製作完成。將部分布驚水倒入糯米粉中,不停地搓揉,做成粉團增加糯米的柔韌性,繼續加入布驚水,將粉團調成漿,濃度的把握還得靠經驗豐富的老一輩來拿捏。那是粽子是否製作成功的關鍵。
米漿倒入已經準備好的甜粄床內,放入大鍋蒸四、五小時,香氣四溢,屋子裡瀰漫著散發出的糯米與布驚水邂逅的神奇香味。那是客家人端午的味道、是客家婦女勤勞、智慧、樸實的折射。
吃法
棉線切割,蘸些許白糖
蒸好的粽子,要等一天時間冷卻,剩下的時間是等待,這是一段最難熬的過程,撲鼻的粽香足以讓人垂涎三尺,經不住美味誘惑的孩子們往往會迫不及待偷偷用湯匙挖一口解饞。冷卻後的粽子表面要抹上一層油,與空氣隔離,有利於保鮮。再用芭蕉葉蓋上。一「籠」客家灰水粽便大功告成,可以閃亮登場了。此時的客家巧婦們如釋重負,似乎完成了一件精美的美食作品,正等待美食評審團嚴格的檢閱。
粽子的切割得用棉線,切出來的粽子稜角分明,不粘連,再配上紅糖或白糖作佐料,粽子的軟糯清香和糖的酥甜在唇齒間相遇,刺激著舌尖上的每一個味蕾。客家人往往都會將切好的第一盤粽子敬祖先,這是客家人的傳統美德。此外,粽子也是客家人走親訪友的送禮佳品,是禮尚往來維繫親情的紐帶。
又是粽子飄香時,那是家的味道,正如一縷縷剪不斷的鄉愁,傳遞著親情遙遠的信息,縈繞著心頭對家的眷戀,重複著永不褪色的記憶。
陸河還有很多其他的美食,小編給列舉了出來,就不一一詳細介紹了:
陸河各鎮特色菜
新田鎮:1、牛腸菜 2、燜鯉麻(鯉魚) 3、豬紅(血)鹹菜 4、釀豆腐 5、橫隴三層肉(燜五花肉) 6、橫石蒸河涓(涓魚)
河口鎮: 1、炒粄(河粉) 2、營下豆腐角(油炸豆腐) 3、麥湖豬雜湯
上護鎮: 1、鴨丸 2、樟河湖鴨 3、漳河豬雜湯
河田鎮: 1、廣益或大軍佬牛肉丸 2、腸粉 3、阿其粄條湯(湯河粉) 4、雄興蜂蛹粥 5、漯河人家包鹹菜粄
東坑鎮: 1、豬雜湯 2、燉豬腳
水唇鎮: 1、黃塘滑粥(塘蝨煲粥) 2、山雞丸 3、田心壩蛇肉火鍋
螺溪鎮: 1、燜狗肉 2、鹹菜煲竹筍
南萬鎮: 1、鹹菜雞 2、炒薯粉條(炒美人芋絲)
陸河名食1、擂茶,為淨茶(又叫鹹茶)、飯茶、油茶、還有米骨茶,苦丁茶,七樣菜茶(大年初七吃的)
2、鹹菜雞
3、釀豆腐
4、釀苦瓜(涼瓜)
5、釀豬肚
6、排骨煲菜乾
7、蕎頭燜或炒坑蝦、魚
8、糟麻(酒糟)炒赤蕨
9、炒坑螺
10、紅燜豬腳
11、炒薯粉條
12、黃蜂粥(或黃蜂湯)
13、石拐(石蛙)煮湯
14、芋頭蒸排骨
15、糟麻(酒糟)炒豬肚
16、菜頭(蘿蔔)燉牛腩
17、豬腸炒鹹菜
18、菜脯蛋(蘿蔔乾炒蛋)
9、學佬麻煲雞
20、鹹菜煲竹筍
21、胡罩豆
22、鹹菜煮豬肉湯
23、雞的酒(黃酒煮雞)
24、黃酒煮蛋
陸河甜品
1、青梅製品
2、雜果製品
3、米橙
4、餈粑
5、甜粄
6、灰水粽(配糖)
7、地豆條(花生糖塊)
8、油麻條(芝麻糖塊)
9、油枝(油炸小麵條)
10、馬卵(油炸面球)
11、糖印粄
12、喜粄
13、扎頭糕(杯粄)
14、龜粄
15、瓜丁(瓜碧或瓜條)
陸河小食
1、菜頭丸(油炸蘿蔔丸)
2、菜包粄
3、蕃薯樹粄
4、仙人草
5、豆腐花
6、西米露
7、牛角粽
8、層子粄
9、蘿蔔粄
陸河奄菜
1、鹹菜
2、鋼菜(貢菜)
3、蕎頭
4、蒜頭
5、菜脯(蘿蔔乾)
是不是看完之後會覺得∶哇,原來我們大陸河有這麼多獨特的美食。國慶期間小編和大學同學去陸河玩,我們去去了河東水庫「餵雞」,然後品嘗了雄興的蜂蛹粥,錦記腸粉以及漯河人家鹹菜包粄和油茶,對此他們讚不絕口,說「真羨慕陸河這麼多我們都沒吃過的東西,而且味道都特別棒」。
希望陸河美食能夠走出陸河,走向全國,以及走向世界。去陸河的小夥伴千萬別錯過!陸河還有別的什麼美食,歡迎大家評論出來,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