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陸河那些美食跟灰水粽,實在是有點「與粽不同」!

2021-02-12 陸河好有料V

陸河縣地處粵東沿海與興梅山區結合部,具有獨特的客家風情和客家文化,陸河美食以客家菜係為主,被譽為 「中國青梅之鄉」、「中國農村水電之鄉」、「中國建築裝飾之鄉」,陸河青梅、陸河木瓜均被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在陸河,8個鄉鎮都有1至2個具代表性的菜色,對於陸河而言最具代表的美食算是陸河的鹹菜煲雞或煲豬蹄、五花肉。另外,陸河擂菜也是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必嘗的美食之一,遠比海陸豐擂菜具有特色,只是陸河人沒有很好地去宣傳它。

農曆五月五,熱熱鬧鬧過端午,粽子的流派很多,甜的鹹的,放肉的不放肉的,每個流派各有獨特口感,可是,吃過那麼多粽子的你,知道什麼是客家粽嗎?且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客家人端午必吃的灰水粽!

選材

一定要用頭年的冬稻

划龍船、吃粽子是端午節亙古不變的重頭戲,倘若龍舟競渡是你視覺的饕餮盛宴,那客家的灰水粽便是挑逗你味蕾的極度誘惑。粽子的品種繁多,有裹蒸粽、鹹肉粽、灰水粽等等。追根溯源,它的前世今生都是以糯米為原料,無論如何演變,客家人的灰水粽都以它獨特的生存方式在「粽」界保留著一席之地。

陸河縣螺溪鎮是個客家山區小鎮,至今仍保留著端午節蒸灰水粽的習俗。而且有「沒吃灰水粽,就不算過端午節」的說法。可見,灰水粽在客家美食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足以讓每位遊子垂涎的美食。灰水粽的製作極其繁瑣,選材非常重要。南方的稻穀分早、冬兩季,早稻糯米相對硬度高,不適合製作灰水粽,冬稻因較軟而成為了最佳選擇,口感極佳。一般客家端午粽都會選用頭年冬稻,貯藏後端午節前碾成米備用。

製作過程繁複,做法講究

甜粄床——用竹子做成的外表像篩子一樣的竹製品,用來蒸粽子的必備工具,是糯米漿華麗轉身變成粽子的媒介。小時候,每逢端午前夕,客家人會砍一根新鮮的竹子,做一個直徑大約50釐米的圓形甜粄床,便可以將15至20斤糯米打造成粽子。新鮮的竹子隱隱地透著一股細細的竹香味。芭蕉葉,將甜粄床裡面鋪得嚴嚴實實,防止米漿滲漏。

黃稠葉,純天然的食物染色劑,頓時讓粽子變得高大上,是徵服你視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黃稠葉洗淨,沸水中燒煮,不斷攪拌,讓色素溶於沸水中,經過濾後,將洗乾淨的糯米倒入黃稠葉水中,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撈起,濾幹水分,每一粒糯米都吸收了黃稠水的精華,變得飽滿、金黃色透著靈氣。

碓,客家人用來加工糯米的工具,由三部分組成:碓身、碓臼和碓嘴。它們是傳承客家飲食文化的使者,它承載著全村幾十戶人家逢年過節的碾粉重任,碓棲身處叫碓間,每年五月初一到初四,從碓間傳出的咚咚咚的敲打聲,就沒停止過。碓身木質結構,碓臼和碓嘴用石頭做成,經石匠精雕細琢,一個碓臼製作的精細度直接影響到粽子的口感。將浸泡過的糯米倒入碓臼,運用槓桿原理,由兩人在碓的一頭用力踩踏,碓嘴不停地敲打糯米,這可是體力活,來不得半點虛假,15斤的糯米至少需要一個多時辰來完成,另一位則坐在碓臼邊翻滾碓臼裡的糯米和篩粉。這一重任全由勤勞的客家婦女來完成。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告別輝煌的過去,它所承載的重任就此終結,電動機械歇斯底裡的磨粉轟鳴聲取代了碓慢條斯理的敲打聲。然而,我似乎總覺得失去了什麼,有一種莫名的惆悵。或許是為失去這種古老、接地氣的技藝傳承而失落。但不管怎樣,在時代的發展中,落後總要被淘汰。

布驚水是製作粽子的重點,灰水粽的香味來源於布驚灰。布驚樹是一種可以食用的植物,學名牡荊,微苦。將布驚樹砍下,經2、3天曝曬,在葉子脫落前,把布驚樹放入鍋中燒成灰,然後鍋內重燒開水,將布驚灰倒入鍋中,略煮片刻,經2-3次過濾,布驚水便製作完成。將部分布驚水倒入糯米粉中,不停地搓揉,做成粉團增加糯米的柔韌性,繼續加入布驚水,將粉團調成漿,濃度的把握還得靠經驗豐富的老一輩來拿捏。那是粽子是否製作成功的關鍵。

米漿倒入已經準備好的甜粄床內,放入大鍋蒸四、五小時,香氣四溢,屋子裡瀰漫著散發出的糯米與布驚水邂逅的神奇香味。那是客家人端午的味道、是客家婦女勤勞、智慧、樸實的折射。

吃法

棉線切割,蘸些許白糖

蒸好的粽子,要等一天時間冷卻,剩下的時間是等待,這是一段最難熬的過程,撲鼻的粽香足以讓人垂涎三尺,經不住美味誘惑的孩子們往往會迫不及待偷偷用湯匙挖一口解饞。冷卻後的粽子表面要抹上一層油,與空氣隔離,有利於保鮮。再用芭蕉葉蓋上。一「籠」客家灰水粽便大功告成,可以閃亮登場了。此時的客家巧婦們如釋重負,似乎完成了一件精美的美食作品,正等待美食評審團嚴格的檢閱。

粽子的切割得用棉線,切出來的粽子稜角分明,不粘連,再配上紅糖或白糖作佐料,粽子的軟糯清香和糖的酥甜在唇齒間相遇,刺激著舌尖上的每一個味蕾。客家人往往都會將切好的第一盤粽子敬祖先,這是客家人的傳統美德。此外,粽子也是客家人走親訪友的送禮佳品,是禮尚往來維繫親情的紐帶。

又是粽子飄香時,那是家的味道,正如一縷縷剪不斷的鄉愁,傳遞著親情遙遠的信息,縈繞著心頭對家的眷戀,重複著永不褪色的記憶。

陸河還有很多其他的美食,小編給列舉了出來,就不一一詳細介紹了:

陸河各鎮特色菜

新田鎮:1、牛腸菜 2、燜鯉麻(鯉魚) 3、豬紅(血)鹹菜 4、釀豆腐 5、橫隴三層肉(燜五花肉) 6、橫石蒸河涓(涓魚)

河口鎮: 1、炒粄(河粉) 2、營下豆腐角(油炸豆腐) 3、麥湖豬雜湯

上護鎮: 1、鴨丸 2、樟河湖鴨 3、漳河豬雜湯

河田鎮: 1、廣益或大軍佬牛肉丸 2、腸粉 3、阿其粄條湯(湯河粉) 4、雄興蜂蛹粥 5、漯河人家包鹹菜粄

東坑鎮: 1、豬雜湯 2、燉豬腳

水唇鎮: 1、黃塘滑粥(塘蝨煲粥) 2、山雞丸 3、田心壩蛇肉火鍋

螺溪鎮: 1、燜狗肉 2、鹹菜煲竹筍

南萬鎮: 1、鹹菜雞 2、炒薯粉條(炒美人芋絲)

陸河名食1、擂茶,為淨茶(又叫鹹茶)、飯茶、油茶、還有米骨茶,苦丁茶,七樣菜茶(大年初七吃的)

2、鹹菜雞

3、釀豆腐

4、釀苦瓜(涼瓜)

5、釀豬肚

6、排骨煲菜乾

7、蕎頭燜或炒坑蝦、魚

8、糟麻(酒糟)炒赤蕨

9、炒坑螺

10、紅燜豬腳

11、炒薯粉條

12、黃蜂粥(或黃蜂湯)

13、石拐(石蛙)煮湯

14、芋頭蒸排骨

15、糟麻(酒糟)炒豬肚

16、菜頭(蘿蔔)燉牛腩

17、豬腸炒鹹菜

18、菜脯蛋(蘿蔔乾炒蛋)

9、學佬麻煲雞

20、鹹菜煲竹筍

21、胡罩豆

22、鹹菜煮豬肉湯

23、雞的酒(黃酒煮雞)

24、黃酒煮蛋

陸河甜品

1、青梅製品

2、雜果製品

3、米橙

4、餈粑

5、甜粄

6、灰水粽(配糖)

7、地豆條(花生糖塊)

8、油麻條(芝麻糖塊)

9、油枝(油炸小麵條)

10、馬卵(油炸面球)

11、糖印粄

12、喜粄

13、扎頭糕(杯粄)

14、龜粄

15、瓜丁(瓜碧或瓜條)

陸河小食

1、菜頭丸(油炸蘿蔔丸)

2、菜包粄

3、蕃薯樹粄

4、仙人草

5、豆腐花

6、西米露

7、牛角粽

8、層子粄

9、蘿蔔粄

陸河奄菜

1、鹹菜

2、鋼菜(貢菜)

3、蕎頭

4、蒜頭

5、菜脯(蘿蔔乾)

是不是看完之後會覺得∶哇,原來我們大陸河有這麼多獨特的美食。國慶期間小編和大學同學去陸河玩,我們去去了河東水庫「餵雞」,然後品嘗了雄興的蜂蛹粥,錦記腸粉以及漯河人家鹹菜包粄和油茶,對此他們讚不絕口,說「真羨慕陸河這麼多我們都沒吃過的東西,而且味道都特別棒」。

希望陸河美食能夠走出陸河,走向全國,以及走向世界。去陸河的小夥伴千萬別錯過!陸河還有別的什麼美食,歡迎大家評論出來,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相關焦點

  • 「與粽不同」的客家灰水粽被編成五句板山歌,五華阿哥系有才!
    灰水粽是廣西,廣東,福建一帶知名的漢族小吃。在每年的端午節最盛行,因為灰水粽色澤金黃,晶瑩透明,適合冷吃,在夏季可做清涼解暑的食品,以蜜糖、白糖、黃糖蘸來吃。客家灰水粽,聽名字就知和灰水饃同出一轍。不同佐粽誘饞腸,粽子美食品質良。
  • 陸河美食
    陸河縣地處粵東沿海與興梅山區結合部,具有獨特的客家風情和客家文化,陸河美食以客家菜係為主,被譽為 「中國青梅之鄉」、「中國農村水電之鄉」、「中國建築裝飾之鄉」,陸河青梅、陸河木瓜均被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 靈山大粽vs端午灰水粽 尋味欽州可鹹可甜
    下面咱們就有請靈山大粽和端午灰水粽閃亮登場鹹派代表·靈山大粽靈山大粽靈山大粽體大豐腴、色澤光亮、味香鮮美,作為地方特色食品美名遠揚。不但在欽州擁有固定的粉絲群體,還斬獲了國內外的一大幫「迷妹」。曾連續兩屆獲東南亞國際旅遊美食節金獎,是廣西最著名的傳統風味名小吃之一,也是一份霸氣的送禮佳品。做法:1.備料:提前準備好粽葉、線繩、糯米、綠豆、五花腩豬肉。2.製作粽心肉:把新鮮肥豬肉切成重3兩左右的長方形,用上好米酒、薑末蔥末、精鹽醃漬一至兩天。
  • 陸河各鎮美食 你嘗過嗎?
    陸河縣地處粵東沿海與興梅山區結合部,具有獨特的客家風情和客家文化,陸河美食以客家菜係為主,被譽為 「中國青梅之鄉」、「中國農村水電之鄉」、「中國建築裝飾之鄉」,陸河青梅、陸河木瓜均被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在陸河,8個鄉鎮都有1至2個具代表性的菜色,對於陸河而言最具代表的美食算是陸河的鹹菜煲雞或煲豬蹄、五花肉。
  • 「文化遺產守護」灰水粽
    一把把新鮮的粽葉安靜地躺在一角,鍋中熱騰騰的尖角粽卻仿佛充滿了靈性,盡情地將其清香散播。就這樣被粽香吸引過來,看到許多比我早到的人圍著攤主。這樣的好處是吃粽子時格外香甜還可比較各家的味道。在嘗過的眾多粽子中,最有特色的是阿門家的粽子,她的祖籍是廣東,她家包的粽子是方的,有鹹、甜兩鍾,裡面的餡特多又好吃,很有營養的。我剛吃到時很新奇,感覺很享受的。其它的粽子外形不同,內餡也不同,或有臘肉或有鮮肉或有綠豆或有紅豆或有八寶。味道各有特色,共同點就是配料多。講究營養的,無疑是好食品。可做為特色的節日食品,配料越多,本色越少。
  • 端午美食 | 大埔小吃文化城的灰水粽,您嘗鮮了嗎?
    由大埔小吃文化城生產的大埔情 灰水粽以糯而不爛、晶瑩透亮、粘而不膩的出品,按傳統工藝配方精製而成,讓您的味蕾綻放,找回記憶中的味道。     一隻粽子,多種工序。通過配料、包紮、蒸煮等多道工序。粽子無論怎麼變化,都有三種基本資料:米、葉和灰水。2019年的端午,大埔小吃文化城重磅推出——灰水粽和肉粽。
  • 廣東各地粽子大集合……你最鍾意邊一「粽」?
    蝦米、瑤柱、慄子、花生等從粽子就可以看出來大廣東人是多麼的捨得下猛料肇慶裹蒸棕在廣東眾多粽之中肇慶裹蒸粽較為出名客家灰水粽是鹼水粽的一種外形看著扁平沒有其他粽子的稜角分明一隻約有半斤左右,沒有餡料客家灰水粽所用的鹼水
  • 灰水粽:藏在客家人心裡的家鄉味道
    在客家人的習俗中,有「沒吃灰水粽,就不算過端午節」的說法。灰水粽是知名的客家小吃,因為灰水粽色澤金黃,晶瑩透明,適合冷吃,在夏季可做清涼解渴的食品。灰水粽的製作極其繁瑣,選材至關重要,由於南方氣候特徵,稻穀分早、冬兩季,早稻糯米相對硬度高,不適合製作灰水粽,冬稻是最佳選擇,口感極佳。一般端午粽子都選用頭一年的冬稻,經精挑細選,貯藏,端午節前碾成米備用。
  • 鴨乸粽、駝背粽!廣東八大奇葩粽子,過了這個端午又能胖三斤
    端午假期配上世界盃,在這兩天咱們聽得最多的都是小龍蝦和啤酒如何賣脫銷,但今天是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無論如何都得吃吃粽子應節,但是當你身處傳統美食之鄉的廣東,想要吃個粽子恐怕都會讓你患上選擇困難症。因為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傳統做法,保證讓你打開眼界,下面四萬哥就挑選了幾大最經典的做法,下面就來慢慢介紹。1.
  • 來廣東河源市旅遊,那些你不能錯過的美食
    東江鹽焗雞是廣東的一款名菜。它首創於廣東東江一帶。300多年前的東江地區沿海的一些鹽場,有人把熟雞用紗紙包好放入鹽堆醃儲,這種雞肉鮮香可口,別有風味。 6.灰水粽
  • 南寧灰水粽,一款需要用草木灰才能做成的粽子
    之所以在灰水粽裡面放蘇木,除了藥用價值,還有其他原因,據小編問村裡的幾位老人,他們告訴小編,放蘇木是為了不讓粽子變彎曲,取頂梁柱之意,做人要正直。另一個原因是蘇木粽在煮熟之後會把周圍的糯米染紅,紅色有喜慶之意,意味著日子會紅紅火火。
  • 惠州灰水粽,入口韌勁十足,清香四溢,讓人讚不絕口!
    端午節,廣東惠州民間稱之為「五月節」。每年端午節,惠州農村的人們都會裹粽子。灰水粽是惠州市民喜歡吃的一種粽子。在一些農村地區,一些村民製作灰水粽還是沿用老傳統——將一種植物燒成灰做成灰水來做粽子。灰水粽比市面上的鹼水粽顏色稍淺,天然健康,蘸上農家自製的蜂蜜或者白砂糖一起吃,味道甘香可口,讓人 越吃越想吃。惠州灰水粽,入口韌勁十足,清香四溢,讓人讚不絕口!端午節傳統的灰水粽,蘸著白糖吃,滿滿小時候的幸福味道。
  • 廣東粽子大battle,你選哪一「粽」?
    唔食唔系廣東人(滑稽)所以我們特別推出非官方、絕不負責、絕對沒續集「唔食就走寶」之廣東端午粽子大賽▲原圖來源 淘寶梘水粽在廣東很多地方都有,但要說到有名就絕不能不提高州的梘水粽。答案或許會讓旁人側目——灰水粽。灰水粽的灰水是植物燒灰,柴灰慮水所得。浸過灰水所得的糯米不僅色澤金黃,晶瑩透明,而且口感Q彈,嚼起來清新軟糯,但又不會粘牙。灰水粽也分甜、鹹兩種。鹹粽以芝麻、花生、豬肉等為餡;而甜粽沒有餡,比鹹粽嫩軟,蘸蜜糖、黃糖來吃。
  • 潮汕雙烹粽、肇慶裹蒸粽、雷州鴨母粽……」吃貨大省」的粽子你吃過哪幾種?
    在端午,常見的習俗有賽龍舟、掛艾草、飲雄黃酒等,不同地區還有其他的一些傳統。不過,最受我們「吃貨」大省廣東歡迎的傳統,當然還是粽子了。中華自古以來就是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在飲食上的創造力那可是當仁不讓的。一個小小的粽子在心靈手巧的中國人手裡,經過千年的傳承,被創造出了各種各樣與「粽」不同的口味。
  • 這家無名小店的「鹼水粽」有啥不同?香港客人每到端午都跑來買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懶貓美食記」,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肇慶裹蒸粽,西安蜂蜜涼粽,粽子沒有什麼不能包的
    光是江南地區就有一些不同,市面上常見的嘉興粽子是一個標準的正三角體,像一座敦實的米飯金字塔,例如知名品牌五*齋;隔壁湖州的粽子卻是「長條粽」。長形的湖州粽。比較常見的包法大致有三角粽、四角粽、錐形粽、長形粽、長而厚實的「枕頭粽」等。有這麼多形狀和包法的粽子,除了地方習俗、餡料的影響外,跟粽葉也有很大的關聯。
  • 雲浮新興裹蒸粽,蒸熟後有一股芬香的粽葉味,入口即化,回味甘香
    新興裹蒸粽是廣東雲浮市新興縣的特產。新興裹蒸粽,以軟、香、滑聞名,是用當地柊葉包裹糯米、綠豆、豬肉、腊味等材料製作而成的。蒸熟後的裹蒸粽,香氣橫溢,入口即化,回味甘香,是新興人歡度端午節的傳統美食。新興裹蒸粽分為三種:糯米粽、粘米粽、灰水粽;以柊葉包裹的最為常見,而以芒葉包製的,味道尤其清香。
  • 別爭了,廣東粽子天下第一
    這個時候,往往只有廣東人會笑而不語。在廣東,粽子除了可以在端午節吃,春節、元宵節、情人節,都可以做粽子吃。因為粽子是廣東人日常飲食邏輯的一種表達方式。廣東粽子,百搭美食廣東粽子是真正的平民美食。最好吃的粽子永遠不會出自哪個商家開的店鋪,它最有可能存在於哪個老小區脾氣不大好的阿婆家中,或者你姑媽同事的親戚的朋友圈裡。
  • 【風味臺山】品嘗臺山粽 探究喜慶紅
    臺山「灰水粽」(臺山市地方志辦供圖)臺山鹼水粽又分為梘水粽和「灰水粽」兩種。臺山中北部地區多用市面上銷售的食用梘水,稱梘水粽;南部地區多沿用傳統燒草用草木灰製取鹼水,稱「灰水粽」。臺山鹼水粽(梘水粽、「灰水粽」)口感柔韌、晶瑩通透、齒頰留香。主料方面,鹼水粽要比鹹肉粽更加講究。要選擇純淨、沒有摻雜其他大米的糯米作為主料,傳統製作需要人工分揀,以除去糯米中的雜質。淘米後晾乾,用適量的鹼水(梘水或「灰水」)拌勻,大約2個小時後可開始裹粽。最簡單的「餡料」是在中間放一根火柴梗大小的蘇木條,也可以加入紅豆沙或直接加入紅豆。
  • 一隻鹼水粽是如何誕生的...剪不斷的技藝傳承
    東漢末年,廣東地區開始有人,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包成粽子,被稱為廣東鹼水粽。據專家介紹,往昔深圳人過端午節,許多家庭都要自行包粽子,有甜粽,鹹粽,但是甜少鹹多,這是廣式粽子的一大特點。所需配料:糯米、五花肉、花生、去皮綠豆、鹹蛋黃、鹼水、蘇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