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要對社會問題發言 電影導演謝晉曾這樣說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藝術家要對社會問題發言 電影導演謝晉曾這樣說
2018-12-20 13:27:01來源:東方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2018年12月20日 13:27 來源:東方網

參與互動 

  藝術家要對社會問題發言 「改革先鋒」100人中唯一的電影導演謝晉曾這樣說

  東方網記者解敏12月20日報導:謝晉導演逝世已經整整10年了,但他的電影依然被世人銘記在心。在日前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100人獲得改革先鋒稱號。謝晉作為電影界中唯一的導演代表獲頒「改革先鋒」獎章。

  謝晉出生於1923年11月,2008年10月去世。是中國第三代導演的代表人物。自改革開放以來拍攝了《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高山下的花環》《鴉片戰爭》等一批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的優秀電影,為撥亂反正、解放思想發揮了積極作用。他的作品集中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思想解放、時代風雲激蕩的歷程,為中國電影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反思三部曲」反映改革開放時代特性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曾與謝晉共事十多年,曾編導、策劃大型文獻電視片《大師謝晉》。他認為,在謝晉導演的作品中,創作於上世紀80年代的「反思三部曲」《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最能集中反映改革開放時代特性,真正做到了從文化藝術的角度呼應改革開放大潮,也使得百姓通過看電影來理解中國為什麼需要改革開放,這也是為什麼謝晉電影至今仍被世人讚譽的原因。

  「謝晉電影的現實性也與他個人經歷有關。」石川分析,「作為50年代成長起來的電影導演代表之一,謝晉和他的家人曾在文革中遭受災難,因此他發自內心地希望變革。他通過對文革進行反思的同時把文革帶來的創傷化解,從而使人面對悲劇產生新的力量。對人的關注是謝晉電影永恆的主題。在他的「反思三部曲」中,他成功塑造了三個典型的女性形象。通過她們的善良、賢惠的品質展現,我們可以看到對人性價值和尊嚴的呼喚。

  謝晉導演曾說「藝術家要對社會問題發言。」他擅長通過現實主義的手法,突破公式化的創作模式,從情感角度出發,結合百姓呼聲。他的作品在任何時候都與百姓同呼吸、共命運,這也是今天廣大電影從業者最值得借鑑的。

  你要告訴我怎麼樣才能「更好」

  在今年上海國際影視節期間,專門設立了「謝晉逝世十周年紀念電影回顧展」單元。並將他的經典作品《大李小李和老李》以滬語配音後,再現大熒幕。記者日前也從上影集團獲悉,這部影片的滬語配音版近期有望再度發行,通過院線放映讓更多的觀眾有機會重溫。

  當時,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主席的姜文曾回憶,在他的電影生涯中,謝晉對他的影響極為深刻,乃至後來自己當導演時,依然保持著謝晉在劇組執導電影的一些習慣。「大家一起研究劇本,誰都可以說』不好』,但是你要告訴我,怎麼樣才能『更好』。」姜文感慨,謝晉用言傳身教告訴大家,電影不是抖機靈,他特別懷念謝晉的「心無旁騖」,謝晉耳朵裡聽的、腦海裡想的,始終都是電影。

  上世紀70年代後期,因為謝晉的慧眼,陳衝初出茅廬就與張瑜等一起演了電影《青春》,這是陳衝的電影表演處女作。「從我見到謝晉導演開始,就改變了我的命運。他是特別好的啟蒙老師。」陳衝回憶道,「出演《青春》時,自己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拿著劇本,也不會念。」是謝晉寫了很多小品,讓她和張瑜不斷排演,把人物關係建立起來,每天除了鏡頭前拍戲,就是演小品,一直堅持。直到謝晉去世前幾個月,陳衝還在深圳與他見過一面。當時得知謝晉八旬高齡還在籌拍兒童片,片中需要一個五六歲的孩子,陳衝很想支持。於是她說,「那我把我自己的小女兒推薦給您。」沒想到,這一說竟然成了永訣。

  搞電影就像用雙手捧水

  謝晉曾說「搞電影就像用雙手捧水」,以此比喻對待電影每個環節都要嚴苛、細緻。作為導演他會積極調動整個創作團隊的潛力,對攝影、美工、燈光,都會要求他們拿出各自的最佳方案。當年謝晉在籌拍《芙蓉鎮》時,先後走訪了7000多公裡土地,最後才選中了人口不足2000的小村莊——王村。影片在那裡拍攝之後譽滿天下,王村遂改名為「芙蓉鎮」,現在人口達到兩萬,成為湘西旅遊重鎮。石川說,正是憑著謝晉對待電影的那份潛心雕琢、嚴苛要求,才使得《芙蓉鎮》在今天看來,依然是一部「無懈可擊」的電影。

  石川回憶,謝晉的晚年時逢中國電影產業的低谷期,市場持續滑坡,嚴肅題材的影片也趨於邊緣化。但他依然在逆境中堅持創作、絕不妥協。直到他離世時,手頭還積攢著10多個劇本,想拍卻再也無法完成。「謝導是一個把電影創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他將自己所有的智慧與熱情都奉獻給了電影事業,無論有怎樣的艱難險阻,都不能使他放棄。而且,他的電影充滿了良知、正義與和對美好人性的謳歌。」

相關焦點

  • 謝晉:商業化時代的獨行者
    謝晉的電影見證著、推動著、鼓勵著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社會發展,一步一個腳印地留下反省的印記。這樣的努力,其意義對中國來說,已經完全超出了簡單的電影本身,他所開創的中國電影的「謝晉時代」,記錄了一代知識分子的良知與覺悟。
  • 《芙蓉鎮》:堪稱謝晉電影的扛鼎之作!
    這時,李國香嫁給了省委領導,離開了芙蓉鎮,專靠吃運動飯謀生的王秋赦則成了瘋子,終日敲打著已發不出聲的破鑼高喊「運動啦」,這個陰魂不散的聲音迴蕩在芙蓉鎮的上空…謝晉是中國當代電影史上當之無愧的電影大師。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直至他去世,半個世紀以來,他的電影創作與時俱進,始終與所處的時代緊密相聯,早期的《女籃五號》、《紅色娘子軍》、《舞臺姐妹》等「十七年電影」的經典之作自不待說,尤其新時期後,作為新中國曲折歷史的親身經歷者,謝晉堅持嚴謹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對建國後社會主義發展中的失誤進行深刻的反思,比如《天雲山傳奇》、《牧馬人》對反右擴大化的反思,《芙蓉鎮》對「文革」的反思與批判。
  • 芙蓉鎮電影影評介紹,謝晉是一個會用色彩說話的導演
    謝晉是中國電影史上泰鬥級的人物,他的作品得到了國內外數以億計觀眾的承認和喜愛,被海外影評家們譽為「當今國際影壇上最有名望的中國人」!  謝晉的影片充滿著人性、人情、人道主義精神,具有深刻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他曾說過:「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傾注導演最大的激情,是藝術家人品、修養的結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燒。」「我拍影片更多地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希望對祖國、對人類貢獻美!」
  • 電影背後的故事:著名電影導演謝晉的代表作之一《舞臺姐妹》
    導演小傳謝晉(1923-2008年 ),浙江上虞人。1941年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專話劇科學習,後輟學赴重慶入中國青年劇社。1946年入南京國立戲專攻讀導演專業。1948年任大同電影企業公司助理導演、副導演。
  • 著名導演謝晉追悼會擬定於26日舉行
    著名導演謝晉的遺體在接近19日凌晨已運返上海龍華殯儀館安放,昨天早上謝晉夫人徐大雯在家人陪伴下從醫院趕往殯儀館瞻仰遺體,家中謝導書房設置了靈堂,供從各地趕來的親屬和媒體憑弔參拜。謝導辭世,老伴入院,女兒抱恙,患有智障的小兒子還不知情,這些讓人們都更加關注謝老的家庭生活,以及謝導後事的料理。
  • 走訪謝晉謝塘鎮老宅 聲聲「佳慶」猶繞梁
    他是中國最偉大的電影導演,更是一個難得的慈父。沒有多少父親像他這樣兩次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更不會有哪位導演像他這樣,在中國電影史寫下輝煌後卻依舊過著清貧的生活。年過八旬戴著助聽器的他,晚年未能享兒女承歡膝下之福,卻還要守在上海江寧路的一套普通公寓樓中照顧著智障的小兒子謝佳慶。都說這是謝晉的不幸。
  • 上海電影「攀登者」 70載山一程水一程
    謝晉導演曾說:「藝術家要對社會問題發言。」所以,他的作品裡飽蘸著對現實的關注、對社會的關切。尤其是《牧馬人》等三部作品,堅持現實主義的道路,在內容和思想層面,都觸到了當代中國和中國人的骨血肌理。這些代表著新時期電影創作高潮與高峰的作品,在中國電影志、尤其是「中國電影學派」中佔據濃墨重彩的一頁,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清晰、強烈地顯示出來。
  • 劉曉慶和電影人的合影 謝晉 李翰祥 姜文 陳衝 張瑜 方舒
    劉曉慶、李仁堂、陳衝,1980年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李仁堂憑《淚痕》獲最佳男主角,陳衝憑《小花》獲最佳女主角,劉曉慶憑《瞧這一家子》獲最佳女配角。劉曉慶和張瑜,八十年代最紅的兩位影星,張瑜憑《廬山戀》、《小街》、《知音》、《巴山夜雨》等電影成了一線紅影星。劉曉慶和方舒,美女影星最漂亮的時候,兩人都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當家花旦。
  • 當23歲的姜文愛上32歲的劉曉慶,謝晉拍出了一部偉大的電影
    這其中故事還要從一部劉曉慶主演的電影說起。在1986年,已經憑藉主演李翰祥指導的影片《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成名的劉曉慶被國內頂級導演謝晉選中,成為影片《芙蓉鎮》的女主角。在影片中劉曉慶扮演一位歷經歲月磨難的少婦胡玉音,而與劉曉慶演對手戲的則是大學剛畢業,名不見經傳的電影新人姜文,1963年出生的他,在年齡上比劉曉慶整整小了9歲。
  • 電影的尊嚴:紀念張一導演,兼談1980年代電影的歷史敘事
    寫『文革』和『文革』前後社會的變化,可能是我比較大的志向,但那時幾次傳出話來不讓寫『文革』,文藝界便轉而注目離得較遠的題材,想通過剖析傳統文化,揭示封建社會對民族性的影響。」 以上引自謝飛導演《沉靜之河》這本書。在做80年代電影研究的時候,我曾請教於謝飛導演,他說一定要留意80年代的電影思潮是和當時政治運動的起伏完全一致的。
  • 記謝晉和他的明星學校:他親自拉贊助讓學生拍戲
    同樣感受到巨大損失的不僅是電影業界,因為謝晉不僅是一位出色的電影藝術家,他還是一位盡心盡責、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影視表演人才的教育家,由他一手創建的上海師範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裡瀰漫著濃重的悲傷情緒,全校師生用自己的方式來弔唁這位良師益友。
  • 在謝晉的「芙蓉鎮」居民身上,藏著屬於民族的「生命力」
    1987年的時候,國內上映了一部以市井人物為主角的民族電影,這部電影由國內第三代導演的代表人物謝晉大師執導,由姜文和劉曉慶主演,這部電影的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叫做芙蓉鎮的地方,所以這個電影的名字叫做《芙蓉鎮》。
  • 上海電影博物館,電影博物的無限可能
    抗戰後,這裡被文華、崑崙電影公司所租用。建國後,這裡又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的所在地,所以,這塊區域本身便帶有獨特的電影文化印跡。2005年,恰逢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中國電影一百周年紀念會議時,謝晉導演語重心長地對現任上海電影博物館館長的任仲倫說:「上海應該建造我們自己的電影博物館。」
  • 「中國電影界泰鬥」謝飛致青年導演:要知曉「十八般武藝」
    其作品《本命年》曾獲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傑出個人成就「銀熊獎」,《香魂女》獲得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從教半個世紀以來,謝飛培養了大量的優秀電影專業人才。活動現場。 張雲 攝「一個導演要明白,劇本是電影的根本,好的劇本是成功的基礎。青年導演是不是一個好編劇好作家,20歲左右時自己就應該清楚了。
  • 美國導演工會獎揭曉 《藝術家》導演米歇爾登頂
    《藝術家》,擊敗《雨果》的馬丁-西科塞斯、《後人》的亞歷山大-佩恩、《午夜巴黎》的伍迪-艾倫等、《龍紋身的女孩》的大衛-芬奇等美國強敵,獲得年度導演工會獎的最佳導演。值得一提的是,詹姆斯-馬什憑藉《尼姆計劃》獲得了年度最佳紀錄片導演獎,但此片卻剛剛在奧斯卡提名中意外落選。  《藝術家》的導演米歇爾-哈納扎維烏斯,在拍攝這部默片之前也曾遭遇過種種難題——採用默片這種拍攝方式,對任何一個導演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冒險,融資也十分困難。
  • 《老人與狗》的原型:狗主人行兇它吃肉,演完謝晉電影後全被槍斃
    1993年,謝晉導演所拍攝的《老人與狗》,還原了過去年代最為真實的生活,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好評,除去演員真實演技之外,觀眾對於那條忠心耿耿陪伴在邢老漢旁邊的忠犬,也是記憶猶新,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在這條狗的背後,竟然是一起又一起恐怖的兇殺案,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 光明文化周末版:謝晉的胸襟_文化_中國西藏網
    作者:甘以雯(百花文藝出版社編審)  謝晉導演逝世整整12年了。20世紀90年代初,我有幸與這位大師短暫合作了一段時間,他的音容笑貌,至今還經常在我眼前浮現。  1991年,我參加慈善電視系列劇《啟明星》(原名為《暖流》)劇組,擔任文學編輯。這部劇由天津市政府出資支持,可在導演問題上斟酌不定。
  • 謝晉兒女回虞參觀故居 回憶父親往事
    5月18日,著名電影導演、虞籍鄉賢謝晉的一雙兒女在謝晉電影藝術基金會監事徐曉青和上海電影博物館藏品主管金歡晨的陪同下,回到上虞老家謝塘,參觀父親生前故居,回憶當年點滴往事。眾所周知,謝晉是中國電影史上一代名導,也是我區的著名鄉賢,跟家鄉上虞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緣,在家鄉留下了諸多電影的印記。
  • 影博紀念中國電影110周年
    導演滕文驥表示:「我希望這樣的活動今後能夠擴大範圍,電影博物館召開這類學術活動有一定優勢,所以能否多關注一些已經逐漸淡出大家視線的導演,有很多導演在1980年代初拍攝了不少出色作品,但是現在可能已經不拍電影了,我希望他們也能來參加這樣的活動,畢竟他們當初的作品也曾影響了中國電影的發展。
  • 《西藏天空》聚焦歷史 導演呼籲社會關注好電影
    《西藏天空》聚焦歷史 導演呼籲社會關注好電影 時間:2014.06.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張雨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