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瑜陀耶時期的文化藝術無不受佛教的影響

2020-12-12 兩分鐘讀完歷史

佛教寺院還是人們受教育的場所。泰國古代教育事業是同佛教密切相關的。人們習於將子弟送入寺院當僧人的差使或作短期出家,以便在寺院習文識字,接受佛學知識和修身養性,這被人們視為人生必不可少的受教育的歷程。寺院教育主要是傳授佛教教義和佛教禮儀,實施佛教道德訓練,和學習小乘佛教文字——巴利文等。

因此,佛教的傳播和發展推動了泰國早期教育事業的發展。阿瑜陀耶時期的文化藝術無不受佛教的影響。許多建築、雕刻、繪畫大都是佛教文化藝術的反映,從題材到形式,都同佛教息息相關。拉瑪鐵菩提第二時在京都著塔寺內王家佛殿裡,用合金恃造一座站立的佛像;外包黃金。其像高八尺,用去黃金二萬多錸,為當時世界上最巨大、最珍貴的佛像。可惜毀於一七六七年戰爭。

藍摩甘亨時期創造的泰文,到了阿瑜陀耶時期,已為社會所廣泛使用,逐漸取代巴利文和高棉文而成為泰人的主要書寫工具。同時,阿瑜陀耶前期已出現了一種用桑樹削成的紙沙紙,分黑白兩種。一般公文,用這種沙紙書寫。它可以捲起來放入長木匣內,上蓋加封。傳統的貝葉紙,雖仍繼續使用,但主要是用來抄寫佛經。由於文字和紙的進步,為文學的發展繁榮創造了條件。

在阿瑜陀耶前期,最為流行和最有成就的文學作品是詩歌,傳說當時官廷裡到處飄蕩著吟詩唱和之聲。這一時期較為著名的作品主要有:烏通王時期的「飲水誓盟詩;戴萊洛迦王時期的國王詩集《裡利瑪哈查卡鑾》;頌縣王時期(一六一0——一六二八年)的「第十四著薩的誕生等。拉瑪鐵菩提第二創作的史詩行拜》,也是當時官廷文學的傑作,廣為傳誦。這部長詩取材於國王的勝利出徵。全詩主要讚美和歌頌國王的豐功偉績。

當時的著名詩人和學者拍摩訶拉差庫用韻文和散文詩混合形式寫成的長詩《拍羅》,敘述了一位勇敢的王子不畏艱險深入敵國尋找美麗公主的故事,它以別具一格的文體和傳奇色彩為人們所喜愛。這部作品經過後代的加工潤色,並譜上樂曲,搬上舞合,受到廣泛的歡迎,流傳久遠。

到了那萊王時期(一六四八——一六八八年),文學創作最為繁榮,各種詩體:客龍體、鐘體、卡拍體、格隆體,都達到高水平,這一時期被譽為「泰國詩歌的黃金時代」。

相關焦點

  • 阿瑜陀耶王朝、佛教的盛行時期
    阿瑜陀耶王朝初期的壁畫,明顯受到吉篾藝術的影響,筆法生硬,氣氛凝重,形象呆板。一般只使用紅、黑、白三種色彩,少數壁畫貼金,如坐落在京城的拉查補那寺的壁畫,大約繪於1424—1448年,是阿瑜陀耶王朝初期壁畫的代表作。
  • 海上絲綢之路與十四至十八世紀阿瑜陀耶城的國際化
    1511年,阿瑜陀耶王朝的統治者允許葡萄牙人在阿瑜陀耶城經商,隨後雙方籤訂了通商條約,其中一條規定,葡萄牙人可以在阿瑜陀耶城居住。16世紀末,西班牙人也來到了阿瑜陀耶城並籤訂了通商條約。17世紀初,荷蘭人來到阿瑜陀耶城並在湄南河東岸建立了一個荷蘭人村。暹羅王頌曇(1610-1628年)在位時期,「允許英國人在湄南河東岸荷蘭人村附近建立一個英國人村」。17世紀下半葉,法國的傳教士來到暹羅。
  • 到了阿瑜陀耶時代,佛教在泰國已很發達
    泰國佛教自素可泰王朝的藍摩甘亨王倡導以來,便為歷代國王所承襲,廣為傳播,發展迅速。到了阿瑜陀耶時代,佛教在泰國已很發達,幾乎每個村都建有佛寺,這些佛寺成為各個村賽的文化中心。泰國的每個男子在成年以前,按慣例必須有一段時間剃度出家,國王也不例外。
  • 第1346回:大城府阿瑜陀耶城,泰民族藝術誕生地
    阿瑜陀耶王朝與世界各地的諸多國家互遣外交使臣,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莫臥兒印度、中國和日本。外國人在晸府中任職,也在阿瑜陀耶的城市中生活;外國商人和傳教士則居住在皇宮下遊,帶來了各自的建築風格,從現存的藝術作品和建築遺址中還能領略到外國人對阿瑜陀耶的影響。1765年,泰緬戰爭爆發。
  • 四百年王朝毀於旦夕,在大城感受泰國的阿瑜陀耶傳奇
    要說交通最便利也最令人感到震撼的還是阿瑜陀耶古城,距曼谷僅80公裡,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阿瑜陀耶古城遺蹟阿瑜陀耶北拒蘭納,東破高棉,大軍南下橫掃馬來半島,要不是有鄭和罩著,當時的馬六甲王國可能要被阿瑜陀耶吞併。
  • 泰國小課堂—阿瑜陀耶王朝
    阿瑜陀耶城(今曼谷北,意為「不可戰勝之城」),華僑習慣稱阿瑜陀耶城為大城,故阿瑜陀耶王朝又叫大城王朝。1350年建立,1767 年被緬甸滅亡,歷時 417年,傳35位國王。  阿瑜陀耶王朝的創始者烏通王(拉瑪蒂菩提)原為羅斛國國王。因瘟疫流行,烏通王於1350年率眾遷都阿瑜陀耶,建立阿瑜陀耶王朝。
  • 東南亞歷史:阿瑜陀耶王朝的盛衰(下)
    前面已經分享阿瑜陀耶王朝的一些衰敗華,現在接著說。爾康在1678年跟隨英國東印度公司來到阿瑜陀耶。在兩年內,他已經學會流利地講暹羅語,在阿瑜陀耶與西方國家交往中尤其是與法國的關係中穿針引線,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贏得國王的信任,獲得了阿瑜陀耶王朝外貿總監和財政大臣的重要職務。但是,他利用職權,勾結法國封建王朝,使法國軍隊進駐暹羅,並企圖誘使國王納萊和暹羅人改信天主教。
  • 阿瑜陀耶前期的對外貿易
    作為世界貿易的支付手段,本國的銀幣和外來的金幣,都在阿瑜陀耶出現和流通。在市場上流通的一種銀幣一一銖,早在十四世紀以前就存在了。當時是一塊半橢圓形的、中間穿孔的銀幣。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拉瑪鐵菩蒂第二在位期間,銀幣銖的式樣更呈圓形而中間無孔。
  • 阿瑜陀耶前期的經濟
    阿瑜陀耶這種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基本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每一個農民家庭內部的經濟關係,也是自然經濟的。他們靠總產品來滿足要,又靠總產品來進行經濟的再生產。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經濟條件的全部或最大部分,還是在本經濟單位之內進行生產,並直接從本經濟單位的總產品中得到補償和再生產。」
  • 泰國的圓明園——大城府阿瑜陀耶
    歷史上,泰國存在過四個封建王朝,素可泰王朝(1238年-1350年)、阿瑜陀耶王朝(1350年-1767年)、吞武裡王朝(1767年-1782年)和曼谷王朝(1782年-至今)。阿瑜陀耶是泰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王朝。阿瑜陀耶在600年前極為繁榮,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亞洲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曾經一度是泰王國的首都。
  • 泰國通史:阿瑜陀耶王朝與中國的關係——上篇
    到了明代,朝貢已經不是最初的含義了,它已經變為海外諸國與中國政府之間進行政治交往的一種外交手段,經濟互利的一種官方貿易形式,人員和文化交流的一條重要途徑。遙羅阿瑜陀耶王朝與中國明朝的朝貢關係,首先是為了雙方的政治需要而建立和維持的。阿瑜陀耶王朝甫建之初,面臨著彭世洛、呵叻和洛坤等地方豪強勢力的反叛與安南和緬甸等鄰國隨時可能發生的武裝侵略。為了謀求生存和發展,爭取亞洲大國中國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 海上絲綢之路與十四至十八世紀 阿瑜陀耶城的國際化
    1511年,阿瑜陀耶王朝的統治者允許葡萄牙人在阿瑜陀耶城經商,隨後雙方籤訂了通商條約,其中一條規定,葡萄牙人可以在阿瑜陀耶城居住。16世紀末,西班牙人也來到了阿瑜陀耶城並籤訂了通商條約。17世紀初,荷蘭人來到阿瑜陀耶城並在湄南河東岸建立了一個荷蘭人村。暹羅王頌曇(1610-1628年)在位時期,「允許英國人在湄南河東岸荷蘭人村附近建立一個英國人村」。17世紀下半葉,法國的傳教士來到暹羅。
  • 泰國通史:泰緬戰爭和阿瑜陀耶王朝的滅亡——下篇
    在遙軍撤退的過程中,1萬多名被緬軍驅趕到緬甸居住的泰人和孟人也一起回到了阿瑜陀耶城。莽應裡聞訊,大為震怒,於1584年12月發兵3萬徵討阿瑜陀耶,但大敗而回。136年1月,又派25萬大軍再次徵討,由北、西、東三面並進,於次年正月包圍阿瑜陀耶城,但遭到暹羅方面的頑強抵抗。緬軍圍城達5個月之久,始終未能攻克。
  • 緬軍被逐出暹羅國境,暹羅完全恢復了阿瑜陀耶王朝極盛時期的版圖
    自從一七六七年緬甸滅亡暹羅阿瑜陀耶王朝後,馬來各邦紛紛脫離羅的控制。直至曼谷王朝時,拉瑪一世多次把入侵的緬軍打退,西北邊陲鞏固,烏巴臘又親率大軍南下,把在馬來半島遙羅境內的軍全部趕走,馬來蘇丹才重新臣服羅。烏巴臘進駐宋卡後,派出使臣到北大年及吉打等重鎮,企圖說服各地蘇丹每年向曼谷呈送「金銀花」,歸順暹羅,但遭拒絕。
  • 泰劇天生一對真實的阿瑜陀耶歷史人物 男主pope哥是出使法國使臣
    這時是阿瑜陀耶王朝(即大城王朝)中後期,此時是納萊王大帝在位(1656-1688 年在位),納萊王是泰國歷史上幾大大帝之一,雄才武略,頗有膽識。這時的泰國還是一個水鄉澤國,一派農園風光的恬靜景色,但商業的發展已經使得國力日漸強盛,宿敵緬甸因前朝戰爭而元氣大傷,也無力進攻阿瑜陀耶,社會總體和平穩定。
  • 泰國大城府百年古寺發生火災,建於阿瑜陀耶王朝
    大城府金象寺(WatChangThong)建於阿瑜陀耶王朝時期,是座具有歷史意義的佛寺,此次金象寺火災估計造成近2000萬泰銖損失。
  • 從歷代泰國皇室稱號,探討印度文化對泰國的影響
    三、阿瑜陀耶時期國王稱號的意義阿瑜陀耶王國的意思是指定都在阿瑜陀耶這座城市的王國,實際上統治者不一定是同一個皇室家族,因此阿瑜陀耶王國的王朝朝代也歷經過六次更迭,自1351年至1767年有五個王朝33位國王,王朝名稱與國王數量分別為:烏通王朝,三位國王。
  • 阿瑜陀耶王國建立不久,中國的明王朝也取代了元王朝的統治
    由於阿瑜陀耶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沿海城市尤其首都阿瑜陀城對外貿易發達。所以,在阿瑜跎耶城聚居著來自中國、印度、日本、馬來、安南等國商人,以及後來的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圖人和法國人。阿瑜陀耶王國同中國貿易瀕繁、關係密切。阿瑜陀耶王國建立不久,中國的明王朝也取代了元王朝的統治。
  • 豐富鮮明的泰國文化
    2)室利佛逝(三佛齊)文化 (公元 8—13世紀)室利佛逝是一個信仰大乘佛教的國家。中國、印度、爪哇、阿拉伯以及馬來半島之間的商業貿易使其文化發展得益。室利佛逝深受印度文化影響,尤其是塞納時期的藝術樣式。其宗教建築主要分布在素叻府的猜耶縣、泰國南部、馬來西亞並一直延伸到印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觀一下泰國室利佛逝風格的觀音像、菩薩像和護法像。
  • 回到過去 - 遊歷被遺忘的阿瑜陀耶河景
    帶你進行一次古典的遊河,在河面上享受傳統的泰國美食,享受河流的原始生態,看到過去河流的美麗和繁榮,半野外的生活方式被大自然包圍阿瑜陀耶歷史故事,感受涼快!(圖片 | 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