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瑜陀耶前期的經濟

2020-12-12 翻看歷史舊書

戴菜洛迦納王頒布薩克迪納制度,並以立法形式加以肯定和推行,從而確立了封建制經濟。按照薩克迪納制度,每個庶民可以獲得十五至二十五菜的土地進行耕種。這樣,直接生產者得到了由自己支配的一點生產資料,用它來生產自已所需的生活資料。

這就意味著他們有了自己的經濟,並為國王頒布的法律所承認,他們可以擁有房屋、性口、小船,各種農具、手工業工具等也是私有的,由他們自己自由支配使用。這就大大地提高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但他們使用土地是有條件的,即必須向封建主繳納一定的實物地租和為封建主無地服勞役六個月。這種以勞動的自然形態(勞役地租形態)來剝削直接生產者的剩餘勞動的剝削方式,說明它處於封建社會的早期階段。

阿瑜陀耶這種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基本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每一個農民家庭內部的經濟關係,也是自然經濟的。他們靠總產品來滿足要,又靠總產品來進行經濟的再生產。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經濟條件的全部或最大部分,還是在本經濟單位之內進行生產,並直接從本經濟單位的總產品中得到補償和再生產。」阿瑜陀耶的農民(農奴)被東縛在分割成小塊的土地上,年復一年地從事簡單的再生產,過著貧因而落後的生活。

但是,阿瑜陀耶王國沿海城鎮,處在中西貿易交通的通道上商業貿易自然比較發達。尤其是首都阿瑜陀耶(大城),從十五世紀到十七世紀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國王和封建主把通過實物地租從農奴和手工業者手中掠奪來的農林產品、礦產和手工業品等,集中起來變為商品,同部近各國進行交換貿易。

阿瑜陀耶對外交換的產品主要以錫、善皮、象牙、生絲、胡椒、蘆薈、龜且、孔雀羽毛,以及珍貴木材(如柚木、蘇木)等,來換取外國珍珠寶貝、錦緞綾羅和生活奢侈品,以供生活享受。國家(實際上是以國王為首的封建貴族)控制對外賀易。據記載,到十七世紀時,阿瑜陀耶城的人口達十五萬之多,超過當時的倫教的人口,形成了個別城市形繁榮和全國農村貧困落後狀況。

當然,國際貿易的發展,也促進國內的產品交換,不過發展是很慢的。區域之間的交換並不發達。農村交換主要在農村市集中進行。雖然很早出現貨幣,但流通量不大。

相關焦點

  • 阿瑜陀耶前期的對外貿易
    作為世界貿易的支付手段,本國的銀幣和外來的金幣,都在阿瑜陀耶出現和流通。在市場上流通的一種銀幣一一銖,早在十四世紀以前就存在了。當時是一塊半橢圓形的、中間穿孔的銀幣。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拉瑪鐵菩蒂第二在位期間,銀幣銖的式樣更呈圓形而中間無孔。
  • 東南亞歷史:阿瑜陀耶王朝的盛衰(下)
    前面已經分享阿瑜陀耶王朝的一些衰敗華,現在接著說。爾康在1678年跟隨英國東印度公司來到阿瑜陀耶。在兩年內,他已經學會流利地講暹羅語,在阿瑜陀耶與西方國家交往中尤其是與法國的關係中穿針引線,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贏得國王的信任,獲得了阿瑜陀耶王朝外貿總監和財政大臣的重要職務。但是,他利用職權,勾結法國封建王朝,使法國軍隊進駐暹羅,並企圖誘使國王納萊和暹羅人改信天主教。
  • 海上絲綢之路與十四至十八世紀阿瑜陀耶城的國際化
    伴隨著15世紀前期鄭和下西洋以及後期葡萄牙的遠洋航海活動,越來越多的東西方商船匯聚於東南亞海域開展國際貿易活動,促成了此後幾個世紀阿瑜陀耶城等港口城市的繁榮。研究阿瑜陀耶城的興衰,對於我們了解中世紀後期和近代早期東南亞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具有重要作用。   阿瑜陀耶城由於其顯著的地理位置優勢,國際化特徵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城市居民的國際化。
  • 阿瑜陀耶王朝、佛教的盛行時期
    阿瑜陀耶王朝初期的壁畫,明顯受到吉篾藝術的影響,筆法生硬,氣氛凝重,形象呆板。一般只使用紅、黑、白三種色彩,少數壁畫貼金,如坐落在京城的拉查補那寺的壁畫,大約繪於1424—1448年,是阿瑜陀耶王朝初期壁畫的代表作。
  • 泰國的圓明園——大城府阿瑜陀耶
    歷史上,泰國存在過四個封建王朝,素可泰王朝(1238年-1350年)、阿瑜陀耶王朝(1350年-1767年)、吞武裡王朝(1767年-1782年)和曼谷王朝(1782年-至今)。阿瑜陀耶是泰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王朝。阿瑜陀耶在600年前極為繁榮,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亞洲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曾經一度是泰王國的首都。
  • 阿瑜陀耶時期的文化藝術無不受佛教的影響
    阿瑜陀耶時期的文化藝術無不受佛教的影響。許多建築、雕刻、繪畫大都是佛教文化藝術的反映,從題材到形式,都同佛教息息相關。拉瑪鐵菩提第二時在京都著塔寺內王家佛殿裡,用合金恃造一座站立的佛像;外包黃金。其像高八尺,用去黃金二萬多錸,為當時世界上最巨大、最珍貴的佛像。可惜毀於一七六七年戰爭。
  • 泰國通史:阿瑜陀耶王朝與中國的關係——上篇
    1.朝貢貿易和大米貿易,阿瑜陀耶王朝於1350年建立,此後不久,中國的農民領袖朱元璋領導農民起義推翻元朝蒙古人的統治,於1368年建立明朝。暹羅阿瑜陀耶王朝與中國明朝的關係主要靠「朝貢」與「撫諭」來維繫。
  • 四百年王朝毀於旦夕,在大城感受泰國的阿瑜陀耶傳奇
    要說交通最便利也最令人感到震撼的還是阿瑜陀耶古城,距曼谷僅80公裡,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阿瑜陀耶古城遺蹟當時阿瑜陀耶與世界各地的國家互遣外交使臣,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印度、中國和日本。外國人不但在這裡生活,還在政府中任職,頗有中國大唐帝國之風。
  • 第1346回:大城府阿瑜陀耶城,泰民族藝術誕生地
    阿瑜陀耶古城(英文名稱Historic City of Ayutthaya)位於泰國大城府(阿瑜陀耶府),為阿瑜陀耶王朝國都遺址所在地。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終結,國都被緬甸軍隊攻佔、摧毀。後人在舊城廢墟東幾公裡處重建新城,即今日之阿瑜陀耶(大城)。1991年,阿瑜陀耶古城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 泰國通史:泰緬戰爭和阿瑜陀耶王朝的滅亡——下篇
    在遙軍撤退的過程中,1萬多名被緬軍驅趕到緬甸居住的泰人和孟人也一起回到了阿瑜陀耶城。莽應裡聞訊,大為震怒,於1584年12月發兵3萬徵討阿瑜陀耶,但大敗而回。136年1月,又派25萬大軍再次徵討,由北、西、東三面並進,於次年正月包圍阿瑜陀耶城,但遭到暹羅方面的頑強抵抗。緬軍圍城達5個月之久,始終未能攻克。
  • 到了阿瑜陀耶時代,佛教在泰國已很發達
    到了阿瑜陀耶時代,佛教在泰國已很發達,幾乎每個村都建有佛寺,這些佛寺成為各個村賽的文化中心。泰國的每個男子在成年以前,按慣例必須有一段時間剃度出家,國王也不例外。據阿瑜陀耶編年史記載,戴菜洛迦納王剌度出家後,在寺院了八個月,學習小乘佛教文字一巴利文。
  • 阿瑜陀耶王國建立不久,中國的明王朝也取代了元王朝的統治
    由於阿瑜陀耶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沿海城市尤其首都阿瑜陀城對外貿易發達。所以,在阿瑜跎耶城聚居著來自中國、印度、日本、馬來、安南等國商人,以及後來的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圖人和法國人。阿瑜陀耶王國同中國貿易瀕繁、關係密切。阿瑜陀耶王國建立不久,中國的明王朝也取代了元王朝的統治。
  • 海上絲綢之路與十四至十八世紀 阿瑜陀耶城的國際化
    伴隨著15世紀前期鄭和下西洋以及後期葡萄牙的遠洋航海活動,越來越多的東西方商船匯聚於東南亞海域開展國際貿易活動,促成了此後幾個世紀阿瑜陀耶城等港口城市的繁榮。研究阿瑜陀耶城的興衰,對於我們了解中世紀後期和近代早期東南亞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具有重要作用。  阿瑜陀耶城由於其顯著的地理位置優勢,國際化特徵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城市居民的國際化。
  • 泰國小課堂—阿瑜陀耶王朝
    阿瑜陀耶城(今曼谷北,意為「不可戰勝之城」),華僑習慣稱阿瑜陀耶城為大城,故阿瑜陀耶王朝又叫大城王朝。1350年建立,1767 年被緬甸滅亡,歷時 417年,傳35位國王。  阿瑜陀耶王朝的創始者烏通王(拉瑪蒂菩提)原為羅斛國國王。因瘟疫流行,烏通王於1350年率眾遷都阿瑜陀耶,建立阿瑜陀耶王朝。
  • 泰劇天生一對真實的阿瑜陀耶歷史人物 男主pope哥是出使法國使臣
    這時是阿瑜陀耶王朝(即大城王朝)中後期,此時是納萊王大帝在位(1656-1688 年在位),納萊王是泰國歷史上幾大大帝之一,雄才武略,頗有膽識。這時的泰國還是一個水鄉澤國,一派農園風光的恬靜景色,但商業的發展已經使得國力日漸強盛,宿敵緬甸因前朝戰爭而元氣大傷,也無力進攻阿瑜陀耶,社會總體和平穩定。
  • 緬軍被逐出暹羅國境,暹羅完全恢復了阿瑜陀耶王朝極盛時期的版圖
    自從一七六七年緬甸滅亡暹羅阿瑜陀耶王朝後,馬來各邦紛紛脫離羅的控制。直至曼谷王朝時,拉瑪一世多次把入侵的緬軍打退,西北邊陲鞏固,烏巴臘又親率大軍南下,把在馬來半島遙羅境內的軍全部趕走,馬來蘇丹才重新臣服羅。烏巴臘進駐宋卡後,派出使臣到北大年及吉打等重鎮,企圖說服各地蘇丹每年向曼谷呈送「金銀花」,歸順暹羅,但遭拒絕。
  • 泰國大城府百年古寺發生火災,建於阿瑜陀耶王朝
    大城府金象寺(WatChangThong)建於阿瑜陀耶王朝時期,是座具有歷史意義的佛寺,此次金象寺火災估計造成近2000萬泰銖損失。
  • 回到過去 - 遊歷被遺忘的阿瑜陀耶河景
    帶你進行一次古典的遊河,在河面上享受傳統的泰國美食,享受河流的原始生態,看到過去河流的美麗和繁榮,半野外的生活方式被大自然包圍阿瑜陀耶歷史故事,感受涼快!(圖片 | 源於網絡)
  • 泰國歷史四大王朝之二-阿瑜陀耶王朝
    此外還制定了薩克迪納制,國王按全體皇族、各地方領主和大小官吏社會地位的尊卑授予不同等級的爵位;同時,又按爵位的高低分別賜予不等數量的食田,社會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也可獲得5萊土地。阿瑜陀耶時代生產發展,物產豐富,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國王擁有一支龐大的船隊,專門運載土產到鄰國交換貨物。
  • 烏通王是阿瑜陀耶王國的創立者
    烏通王是阿瑜陀耶王國的創立者。烏通王的世系,據考證,乃屬泰族昌菜支系,即柴西裡親王分支。柴西裡分支原駐芳城,時稱柴普拉坎。十三世紀初由於北面撣人的入侵,柴西組不敵,率部南移,來到甘烹碧對岸的一個叫佩的荒城另建基業,並把這個新城命名為特萊特楞城。傳四代後,有一公主嫁與ー個叫朱篤的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