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歷史四大王朝之二-阿瑜陀耶王朝

2021-02-07 鍾愛泰王國

14世紀中葉,泰人首領烏通王吞併了素可泰疆域,建立了阿瑜陀耶王朝。為了適應領土不斷擴大的形勢,國王把全國劃分為畿內省和畿外省進行管理,京都及其附近地區為畿內省,邊遠地區屬畿外省,此外還有附屬國。至18世紀中葉,其國土東部伸張到呵叻、尖竹汶,南至北大年,西抵丹那沙林、土瓦等地,北部蘭那泰也為它所臣服。15世紀中葉,戴萊洛迦納王推行行政制度改革,開始實行軍務與民政分治。

此外還制定了薩克迪納制,國王按全體皇族、各地方領主和大小官吏社會地位的尊卑授予不同等級的爵位;同時,又按爵位的高低分別賜予不等數量的食田,社會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也可獲得5萊土地。阿瑜陀耶時代生產發展,物產豐富,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國王擁有一支龐大的船隊,專門運載土產到鄰國交換貨物。中國史書記載,從1370~1643年間,其使節來中國訪問和貿易達 102次,中國明朝使者回訪也有19次之多。

清朝乾隆年間在廣州設立「本港行」,專門辦理對暹羅的貿易、稅務等事項。阿瑜陀耶與西方國家尤其是荷蘭、葡萄牙等國商務交往也很頻繁,它以「夏利腦」(新市的意思)這個名稱聞名於西方世界。16世紀中葉以後,曾經盛極一時的阿瑜陀耶與緬甸發生曠日持久的戰爭,邊境常陷於戰亂之中,北部屬國蘭那泰有時也不得不向緬甸稱臣。內憂外患交錯,國勢暫衰,1767年4月京都被緬軍攻陷,財物被搶劫,人口被擄掠,皇室、寺院、民房和典籍文物全部焚毀殆盡。

國難期間,在華裔民族英雄披耶達信的領導下,暹羅人民英勇反抗外族入侵,取得了復國鬥爭的勝利。隨後遷都於吞武裡,建立了吞武裡王朝,達信被擁為王。他繼續領導擊退緬軍的頻頻進攻,把四分五裂的國家重新統一起來。

大城的面積很大,古蹟散布很廣,加上四周空曠,視野開闊,塔頂尖利的佛塔,老遠便可看到,那種蒼勁的氣氛,好像在告訴遊客,古城昔日的光輝猶在,不曾消逝。

在大城王朝的黃金時代,這裡有皇宮3間,寺院300多座,如今大都殘破了,但也有不少佛塔保留了完整的外形。斑駁的佛塔、宮殿的殘柱、殘牆、幾座兀立的浮屠,這些古蹟斷斷續續,卻又綿綿不斷,令遊客不禁感嘆這古城的浩大,惋惜它的衰落。比起曼谷那些遊人眾多的寺廟來說,這裡空曠、深邃的意境,蒼涼、凝重的悲壯美,更能吸引遊客駐留。

謝謝你的閱讀,更多信息歡迎關注" 鍾愛泰王國 」 或" thai3168 」 泰國資訊精彩推送.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分享給你的朋友圈,謝謝!

點擊右上角…在彈出菜單中選擇分享到朋友圈或發送給朋友

↓↓↓↓更多資訊敬請點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泰國小課堂—阿瑜陀耶王朝
    阿瑜陀耶城(今曼谷北,意為「不可戰勝之城」),華僑習慣稱阿瑜陀耶城為大城,故阿瑜陀耶王朝又叫大城王朝。1350年建立,1767 年被緬甸滅亡,歷時 417年,傳35位國王。  阿瑜陀耶王朝的創始者烏通王(拉瑪蒂菩提)原為羅斛國國王。因瘟疫流行,烏通王於1350年率眾遷都阿瑜陀耶,建立阿瑜陀耶王朝。
  • 東南亞歷史:阿瑜陀耶王朝的盛衰(下)
    小編今天帶大家暢遊歷史的海洋,探索過往的事件奧妙噢!前面已經分享阿瑜陀耶王朝的一些衰敗華,現在接著說。爾康在1678年跟隨英國東印度公司來到阿瑜陀耶。接著,他們又迫使法國殖民軍撤離阿瑜陀耶。由於這一事變意義重大,有的學者稱之為「阿瑜陀耶的1688年革命」。阿瑜陀耶時期對外貿易和都市經濟的發展,使得國王和封建主貴族從對外貿易的獨佔中獲得了驚人的財富。但是,阿瑜陀耶的發展是畸形的。薩迪納制嚴重束縛了農奴的人身自由,影響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廣大農村,特別是北部、東北部地區,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佔統治地位。
  • 四百年王朝毀於旦夕,在大城感受泰國的阿瑜陀耶傳奇
    阿瑜陀耶古城遺蹟阿瑜陀耶是泰國歷史上繼素可泰之後第二個王朝,始建於公元1350年前後,在隨後的四百年裡,這座城市發展得極為繁榮,一度是世界上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亞洲貿易中心阿瑜陀耶古城遺蹟鄭和七下西洋之時曾三次率眾沿湄南河到達阿瑜陀耶。由於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宗教迫害政策,當時大批信仰基督教的日本人逃離本土來到這裡,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日本人社區。
  • 去泰國考察!守望先鋒新地圖阿育陀耶
    阿育陀耶美則美矣, 然而樓主並不清楚泰國文化, 只能在網上看看資料, 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隕落的王朝ow裡的城市大部分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而是用真實城市為原型虛構一個假想場景. 但是阿育陀耶並不是這樣, 它不僅是泰國的一個真實存在的城市, 而且也是泰國歷史上一個王朝的首都--阿育陀耶王朝.
  • 泰國通史:阿瑜陀耶王朝與中國的關係——上篇
    1.朝貢貿易和大米貿易,阿瑜陀耶王朝於1350年建立,此後不久,中國的農民領袖朱元璋領導農民起義推翻元朝蒙古人的統治,於1368年建立明朝。暹羅阿瑜陀耶王朝與中國明朝的關係主要靠「朝貢」與「撫諭」來維繫。
  • 泰國的圓明園——大城府阿瑜陀耶
    歷史上,泰國存在過四個封建王朝,素可泰王朝(1238年-1350年)、阿瑜陀耶王朝(1350年-1767年)、吞武裡王朝(1767年-1782年)和曼谷王朝(1782年-至今)。阿瑜陀耶是泰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王朝。阿瑜陀耶在600年前極為繁榮,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亞洲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曾經一度是泰王國的首都。
  • 守望先鋒新地圖考究:阿育陀耶,了解一下?
    但是阿育陀耶並不是這樣,它不僅是泰國的一個真實存在的城市,而且也是泰國歷史上一個王朝的首都——阿育陀耶王朝。阿育陀耶的中文譯名(潮汕話)是「大城」,阿育陀耶王朝又叫大城王朝,是泰國(當時叫暹羅)歷史上四個主要的統一王朝之一(素可泰王朝,阿育陀耶王朝,吞武裡王朝,曼谷王朝),其建立者是華裔商人的後裔。
  • 阿瑜陀耶王國建立不久,中國的明王朝也取代了元王朝的統治
    由於阿瑜陀耶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沿海城市尤其首都阿瑜陀城對外貿易發達。所以,在阿瑜跎耶城聚居著來自中國、印度、日本、馬來、安南等國商人,以及後來的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圖人和法國人。阿瑜陀耶王國同中國貿易瀕繁、關係密切。阿瑜陀耶王國建立不久,中國的明王朝也取代了元王朝的統治。
  • 泰國通史:泰緬戰爭和阿瑜陀耶王朝的滅亡——下篇
    在遙軍撤退的過程中,1萬多名被緬軍驅趕到緬甸居住的泰人和孟人也一起回到了阿瑜陀耶城。莽應裡聞訊,大為震怒,於1584年12月發兵3萬徵討阿瑜陀耶,但大敗而回。136年1月,又派25萬大軍再次徵討,由北、西、東三面並進,於次年正月包圍阿瑜陀耶城,但遭到暹羅方面的頑強抵抗。緬軍圍城達5個月之久,始終未能攻克。
  • 阿瑜陀耶王朝、佛教的盛行時期
    阿瑜陀耶王朝初期的壁畫,明顯受到吉篾藝術的影響,筆法生硬,氣氛凝重,形象呆板。一般只使用紅、黑、白三種色彩,少數壁畫貼金,如坐落在京城的拉查補那寺的壁畫,大約繪於1424—1448年,是阿瑜陀耶王朝初期壁畫的代表作。
  • 泰國在歷史上有過一次亡國,全境被外族統治,一個華人令泰國復國
    素可泰王朝之後,泰國歷史相繼更替為阿瑜陀耶王朝、吞武裡王朝、曼谷王朝,這四個朝代都是以國都名字而命名,今天的泰國仍然是曼谷王朝統治。但是泰國以獨立國家存在之後,戰亂幾乎伴隨著泰國的歷朝歷代,並且曾經有過一次亡國,全境完全被外族統治,是一個華人令泰國復國。
  • 海上絲綢之路與十四至十八世紀 阿瑜陀耶城的國際化
    作者:王新中(山西師範大學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副教授)  東南亞的海上貿易活動早在公元前就已經開始了。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這裡先後湧現出一批海上商業強國和國際化港口,14世紀中期興起的阿瑜陀耶城便是典型代表。阿瑜陀耶城由烏通領導的泰族人於1350年建立,是暹羅歷史上第二個王朝阿瑜陀耶王朝的都城,現為泰國大城府的首府。
  • 緬軍被逐出暹羅國境,暹羅完全恢復了阿瑜陀耶王朝極盛時期的版圖
    自從一七六七年緬甸滅亡暹羅阿瑜陀耶王朝後,馬來各邦紛紛脫離羅的控制。直至曼谷王朝時,拉瑪一世多次把入侵的緬軍打退,西北邊陲鞏固,烏巴臘又親率大軍南下,把在馬來半島遙羅境內的軍全部趕走,馬來蘇丹才重新臣服羅。烏巴臘進駐宋卡後,派出使臣到北大年及吉打等重鎮,企圖說服各地蘇丹每年向曼谷呈送「金銀花」,歸順暹羅,但遭拒絕。
  • 素可泰王朝:泰國第一個王朝,13世紀泰族人成為這個地區統治力量
    東南亞泰國古稱暹羅,在中國古代正史中經常可以看到。後來根據族名「泰族」,改稱泰國,取其「自由」之意。歷史上,泰國出現了很多王朝,大多和中原王朝保持著長久的朝貢關係和文化交往。示意圖素可泰王國,是泰國歷史上的首個有史料可以查證的王國,存在於1238年至1438年。
  • 泰國大皇宮相當於中國北京的故宮,是泰國曼谷王朝國王的居所
    泰國大皇宮泰國大皇宮位於曼谷,相當於中國北京的故宮,是泰國曼谷王朝國王的所。它坐落於湄南河河畔,是曼谷市中心最壯觀的古建築群。曼谷王朝之前的阿瑜陀耶王朝,皇宮坐落在曼谷以北的平原上,泰語寓意為「永遠的勝利之城」。
  • 到了阿瑜陀耶時代,佛教在泰國已很發達
    泰國佛教自素可泰王朝的藍摩甘亨王倡導以來,便為歷代國王所承襲,廣為傳播,發展迅速。到了阿瑜陀耶時代,佛教在泰國已很發達,幾乎每個村都建有佛寺,這些佛寺成為各個村賽的文化中心。泰國的每個男子在成年以前,按慣例必須有一段時間剃度出家,國王也不例外。
  • 泰國大城府百年古寺發生火災,建於阿瑜陀耶王朝
    7月8日,晚上21:00時,泰國大城府警方接到報案,稱當地金象寺(WatChangThong)發生火災,警方聯繫當地消防局調動了逾20輛消防車並攜相關工作人員前往現場馳援。大城府金象寺(WatChangThong)建於阿瑜陀耶王朝時期,是座具有歷史意義的佛寺,此次金象寺火災估計造成近2000萬泰銖損失。
  • 泰國第一個王朝的發源地──素可泰歷史公園
    泰國對中國來說,可謂「這麼近,那麼遠」。近,是因為泰國是中國的熱門旅遊國家;遠,因為泰國不為人熟悉的歷史。 十三世紀中期,高棉帝國統治現今柬埔寨、寮國、泰國等地,當時是東南亞第一強國,其後因高棉帝國開始衰落,泰國歷史因而起了變化。
  • 從素可泰王朝至今,泰國曆朝護持佛教文化的傳承脈絡
    泰國是一個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國家,泰族自公元13世紀中葉正式建立素可泰王朝起,即致力弘揚斯裡蘭卡大寺派上座部佛教,素可泰王朝之後的阿育陀耶王朝、吞武裡王朝,以迄現今的卻克裡王朝,各朝亦以斯國大寺派上座部佛教為主流信仰,並戮力落實僧伽制度,加強僧眾教育,廣泛編集經典及提倡巴利語教學研究等佛事工作。
  • 泰國歷經四個王朝,其中有一個王朝國王竟是中國人
    泰國原名暹羅,13世紀時泰族人開始成為這個地區的統治力量,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和曼谷王朝。素可泰時期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