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名副其實的美食之都。武漢美食,體現在一早一晚,早謂「過早」,晚謂「宵夜」,是武漢美食最為經典的樂章,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美談。武漢美食秉承湖北菜系風格,匯聚東西南北精華,品種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到過武漢的人無不被武漢的特色美食所折服。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來武漢必吃的六種本地特色美食吧!
一、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人過早不可或缺的品種,也是武漢最負盛名的傳統早點,在武漢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售賣。熱乾麵製作方便快捷,面身為鹼水面,麵條事先煮熟,過冷和過油後,將麵攤開在案面至涼,要食用時,將面置於滾水中焯熱撈出,撒以少量細香蔥、大蒜末、酸豆角,淋上芝麻醬、香油、香醋、鹽、滷水汁、生抽等配料,喜辣的還可以添加辣椒紅油,麵條色澤黃而油潤,口感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
熱乾麵以武漢「蔡林記」熱乾麵最為出名,始創於1928年,是一家經營熱乾麵系列小吃為特色的老字號小吃麵館。其熱乾麵,晶潔爽口,味道鮮美,深受廣大市民的讚賞,享有武漢名小吃的美譽。「蔡林記」熱乾麵目前有8個品種,分別是:全料熱乾麵、蝦米熱乾麵、蝦仁熱乾麵、雪菜肉絲熱乾麵、炸醬熱乾麵、財魚熱乾麵、三鮮熱乾麵、果味熱乾麵。2013年7月,在首屆中國麵條文化節上,武漢熱乾麵入選「中國十大麵條」,蔡林記成為「中國十大麵條名店」。
二、武昌魚
武昌魚是鯿魚與魴魚的統稱,盛產於鄂州梁子湖,封建社會時是貢品,是席上珍饈。因毛澤東寫下的「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詩句,使武昌魚更為聞名遐邇。武昌魚肉質嫩白,富含蛋白質和脂肪,具有味美、頭小、含肉量高的特點。武昌魚烹飪方法多樣,清蒸、油燜、紅燒、花釀等。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清蒸武昌魚,成品魚形完整、肉質細嫩、色白明亮、晶瑩似玉,魚身綴以紅、白、黑配料,顏色非常好看,吃起來滿口留香。
清蒸武昌魚口碑最佳的菜館是武昌大中華酒樓,這家酒樓創辦於1933年,以擅長烹飪武昌魚著稱。他們一般用一公斤左右的鮮活樊口魴魚作主料,輔以火腿、香菇、冬筍、雞湯等十多種配料調料,上籠清蒸,嚴格控制火候,使之恰到好處。蒸好後再在魚上綴上紅、綠、黃各色菜絲,使之色彩豔麗,香味撲鼻,魚肉細嫩,湯質鮮美。除清蒸外,他們還運用油燜、紅燒、花釀等法創製三十多種魚饌。
三、豆皮
豆皮是武漢人「過早」的另一種主要食品,也是武漢的一種民間傳統小吃。以前人們逢年過節時用綠豆、大米混合磨漿攤皮,包上糯米、鮮肉丁、鮮蛋、鮮蝦仁等餡料,油煎後作為節日佳餚,後來成為尋常早點。豆皮製作過程中要求「皮薄、漿清、火功正」,這樣煎出的豆皮外脆內軟、油而不膩、金黃透亮、滋味鮮美。一般在武漢的街頭巷尾各早餐攤位都能吃到。
武漢豆皮以「老通城」三鮮豆皮最為出名,對原料要求非常嚴格,豆皮的「豆」必須是脫殼綠豆;豆皮的「皮」必須是精製米漿;豆皮的餡,必須是糯米;豆皮的三鮮必須是鮮肉、鮮菇和鮮筍;豆皮的形狀,必須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須是金而黃;豆皮的味,必須是香而醉。另外戶部巷的豆皮普遍味道也不錯,十九中旁邊嚴氏燒梅的豆皮、大智路的民生甜食館、江漢路萬達電影院下面的那家店的豆皮是口碑比較好的幾家。
四、武漢鴨脖
武漢鴨脖屬於醬汁類食品,使用數種香料醃製,然後經風乾、烤制等工序製作而成,成品肉質筋道,具有香、辣、鹹、 香等不同的風味特點,是一道佐酒佳餚。正宗的鴨脖子要麻、辣、鮮、鹹諸味俱全交相輝映,且味香入骨,表裡如一,一吃到底,欲罷不能。在武漢,鴨脖有川辣風味和甜辣風味,無論哪一種,都深得人心。除了鴨脖外,鴨鎖骨、鴨掌、鴨舌、鴨腿等都值得品味。在武漢大街上,經常看到俊男靚女不顧形象的大啃鴨脖子,堪稱武漢一道靚麗的風景。
武漢的鴨脖有兩個最著名的品牌,分別是精武鴨脖和周黑鴨。精武鴨脖是武漢最有名的小吃,因為起源於漢口的精武路而得名。精武鴨脖是將川味滷方改進後製成,具有四川麻辣風格,香味撲鼻,口感刺激,鮮美無比。自武漢作家池莉的小說《生活秀》被改編成電影之後,精武鴨脖就此名揚全國。周黑鴨始創於1997年,現在已經是上市公司,走的是全國連鎖加盟的路子,以入口微甜爽辣,吃後回味悠長的獨特口味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同。
五、鮮魚糊湯粉
鮮魚糊湯粉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武漢特色小吃,武漢人喜歡糊湯粉,就像西北人喜歡羊肉泡饃一樣。鮮魚糊湯是用野生小鯽魚熬製成的,首先把新鮮的野生小鯽魚洗淨,去骨去渣,加入調料,用文火熬製,等到魚肉熬得不見形,精華全部融於湯內便可。用來做糊湯粉的米粉是用秈稻米磨成漿而成,比一般吃的米粉更細,口感也更加爽滑,再放上各種調料,味鮮汁濃,回味帶點清甜,一般可搭配油條吃。
武漢鮮魚糊湯粉最有名的是位於戶部巷的鐘記鮮魚糊湯粉店,始創於1932年,嚴格按照祖傳私方密制,以活鮮魚為主料,加入東北大米用急火燒沸,然後配以多種調料調味,再用文火燉至糊狀而成。以其糊湯微稠、米粉潔白、細長有勁、魚香汁濃、滋味鮮美而名揚武漢三鎮。其它比較有名還有徐嫂糊湯粉、張記鮮魚糊湯粉、老漢口花樓街鮮魚糊湯粉、青山船廠村鮮魚糊湯粉等。
六、面窩
面窩,武漢人稱之為「面凹」,是武漢特有的地方小吃之一,也是武漢人過早的必吃食物。面窩做法是用粳米磨成的米漿,還要加一定比例的黃豆漿,加蔥花、細鹽。炸時用的鐵勺子,直徑約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將那種合漿舀入面窩勺,在中間一刮,然後下鍋,下凹處因麵漿多,所以肥厚,炸成後像個圓圈圈,吃在嘴裡,酥、脆、軟三種感覺混合,還含有蔥、姜、芝麻香。
面窩主要分布於武漢大街小巷的攤點,尤以武漢漢口老城區口味地道。今天在武漢三鎮都有一些特別的做法使得面窩別有風味。比如在武昌戶部巷謝榮德炸的面窩,配料講究,用的是優質大米,摻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蔥花、芝麻、薑末作料。他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窩自然與眾不同,一投入油鍋就香味四溢,吃起來更是焦脆適度、香酥並重,因而被人們譽為謝氏面窩。
對於來武漢必吃的六種本地特色美食你怎麼看,歡迎發表意見和評論,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