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者在山東——日本帝國主義時期

2020-12-13 有話說史

引言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不僅給山東造成經濟上的慘重損失與破壞,就連山東大中小學及社會教育也遭到嚴重摧殘。根據一九三八年八月的統計,山東省文化教育界財產損失達四五,八二三,九二八元,蒙受損失最大的為高等教育機關,山東大學僅校具儀器損失約二二三,七三五元,圖書一八一,七六四元0。日本侵略者不讓中國青年學生有愛國思想,不準讀中國歷史、地理,凡是教科書上講愛國思想的地方,一律塗改掉。

在文化教育方面

日本侵略者為了加速消滅我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文化,強制中國各類學校開設日語課。日本只準許山東大學開辦農學系和醫學系,其它社會學和人文學的系科,則不準開辦。日本帝國主義為了達到統治的目的,還散布迷信。一九四二年日偽在魯南地區到處張貼宣揚天主教的宣傳畫,上端畫的是有錢有勢的人「升天堂之路」,下端是貧苦人民「入地獄之門」。這幅宣傳畫是企圖利用宗教來麻醉人民,使勞動人民相信自己受苦受難、剝削者坐享清福都是上帝的安排,而不必去反抗他們。日本侵略者為了毒化中國人民,還在濟南等城市到處設妓女館、咖啡館和賭場,一方面供日本官兵獸慾的發洩,一方面誘使人們追求醉生夢死的生活,消磨人們的鬥志,為其殖民統治服務。

▲日軍對中國教育的侵略

日本侵略者在華北推行所謂新民教育,實際上就是現代奴化教育的別稱。他們大力提倡尊孔忠君的復古思想,提倡封建的舊道德,聲稱要把中國孔孟的「仁義之道」和日本傳統的「皇道」「融為一體,」以求「全亞洲成為王道樂土。」他們打著孔孟的旗號,利用中國的舊文化,麻醉中國人民,其手段是非常毒辣的。

在軍事方面

日本侵略軍把進攻的矛頭主要指向被他們視為「非治安區」的我抗日根據地和敵我互相爭奪的遊擊區。對我山東各抗日根據地,敵人以數萬兵力輪番進行「掃蕩」,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據統計,「一九三九年和一九四○年,敵人在山東出動千人以上的『掃蕩』,共二十五次,其中萬人以上的兩次;到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則增加到七十餘次,其中萬人以上的九次。至於千人以下的『掃蕩』和出擾,無日無之,平原地區尤甚」。「一九四三年度千人以上兵力的『掃蕩』五十次,其中包括九月下旬開始的二萬五千兵力的三個月輪迴『掃蕩』,敵人自稱為『對華之大戰役之一」。

▲日軍對中國軍事的侵略

「敵人的「掃蕩』辦法一般多採取『分進合擊』,也採取反覆平行推進的『梳篦式掃蕩』。在多次「掃蕩』失敗以後,敵人又集中更多兵力,採取大縱深重重包圍的「鐵壁合圍』戰術。到一九四二年又發展為更殘酷毒辣的『拉網合圍』」。如「一九四一年冬,敵人以五萬重兵,對我沂蒙山區進行了兩個月之久的『鐵壁合圍』。敵人首先襲擊了我山東縱隊領導機關駐地,緊接著又以精銳三萬,在坦克、飛機配合下,從四面八方向我一一五師師部和山東分局駐地留田(臨沂北五十餘公裡)一帶猛犯。」此次掃蕩,群眾被殺害三千多人,牲畜被搶去萬餘頭,糧食一百六十餘萬斤,民房被毀五千餘間。廣大人民生活極為困苦。又如一九四二年,敵人對膠東區的「拉網掃蕩」持續四十多天。除使用了一萬五千餘名陸軍外,還有部分海、空軍配合作戰。

敵人深入我根據地後,就分成許多小股,互相保持火力聯繫,邊壓縮,邊搜索,白天搖旗吶喊,夜晚沿合圍圈點火,控制山頭,封鎖要道,以圖將我壓縮到牟平縣西南的馬石山狹小地區聚而殲之。最後,敵人在馬石山殘酷屠殺我抗日軍民四百餘人,造成「馬石山慘案」。

▲馬石山慘案

對我山東各抗日根據地,敵人除進行頻繁的「掃蕩」外,還利用遊擊區對我實行逐步推進的「蠶食」政策。一九四二年,敵人光在魯南就「蠶食」了蒼山、馬頭、臨沂、郯城以及邳縣廣大地區,使我魯南基本區被壓縮成「南北十餘裡,東西線連」的狹長地帶。在平原地區,敵以據點、碉堡為支點,構成縱橫交織的公路網,並沿點線修築封鎖溝、封鎖牆。僅在冀魯邊區,敵人就建立了四百五十六個據點,平均每兩平方公裡、八個村莊就有一個據點,封鎖溝、封鎖牆加起來共長一三百多公裡,各縣、區、鄉都被分割成若干塊,每走三十裡,要過八條公路、五條封鎖溝。

▲日軍的掃蕩

幾乎沒有一個村子不被迫向敵人繳糧、納稅,原來的抗目根據地,完全變成抗日遊擊區。在這期間,魯中、膠東、清河、濱海、湖酉地區,也同樣被敵人「蠶食」了大片地區,遭到嚴重的分割和封鎖,使我山東抗日根據地處於極端困難時期。

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給山東人民帶來的嚴重危害

由於日本侵略軍的反覆「掃蕩」、「蠶食」和燒殺搶掠,山東人民也像全國其它各淪陷區人民一樣,在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遭受了極為嚴重的損失。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山東八年戰爭損失初步調查報告》時指出,「根據不完全統計(未解放的地區、魯中、魯西新解放區、部隊機關等損失均未計算在內):死亡六十六萬八千一百四十三人,佔全省解放區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受災受難人數九十萬四千零八十三人;急需救濟人數達一百六十三萬七千百七十四人。

▲日軍對牲畜的掠奪

損失牲畜一百零七萬九千七百九十一頭,損失糧食二百三十五萬六千九百七十二斤,損失農具二百五十四萬二千八百四十四件,燒毀房屋一百一十五萬一千一百八十六間。」如果把全省都計算在內,「在八年抗戰中,被日寇殺害的同胞就有八十九萬五千多人,受害難民達二百三十五萬人之多。」上述日本帝國主義對山東的侵略,僅僅是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間對華侵略的一部分,但由此我們亦可以想見,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危害是何等的嚴重!

韓復榘統治下的山東金融

韓復榘在1930年10月即準備設立山東民生銀行,乃於1932年7月正式設立。資金為600萬元,計分6萬股,每股100元,省庫認300萬元,各縣認300萬元,由地丁支配;另發300萬元之省庫券,以52萬元留省庫打發各種經費,以248萬元分發各縣,一等縣30,000元,二等縣24,000元,三等縣16:000元。發行後在本省內與現洋一體通用,並準完糧納稅。發行期原定一年,後又延長一年。該行除經營一般銀行業務外,還代理省金庫。總行設濟南二大馬路,在煙臺設有分行,另在青、平、津、滬、漢設有辦事處,由王向榮兼任董事長。該行也發行角票,截至「七七」事變,印刷的角票為1,000萬元,買際凱通的為58萬元。該行對山東民營企業、農村施行各種貸款,在輔助工商業發展上起過一定作用。

▲韓復榘

韓復榘為加強對金融業的管理,先後頒布了許多條令。1930年10月他下令禁止制錢、銅元出境;1931年11月因天津現洋價格較濟南為高,奸商從中漁利,他下令禁止現洋出境,並由財政廳長王向榮在平市官錢局召集在濟各大銀行號經理商討禁止辦法;1934年10月、11月因現洋不斷外流,他又先後擬定和頒發了「禁止現洋出口辦法」等。

總結

韓為與日人爭利(如前所述),於1932年在濟南按察司街設立官辦的裕魯當。他說:當店「過去公的私的都沒辦,一任外國人去辦,那就不好了,所以必須自己去做,暫時做不好也要去做。我個人自19年(即1930年)看到這裡,曾竭力與地方實業家協商,許多人覺著危險不肯辦;有人要公家出本他去做,利是他的,斷無此理,故決定官辦。」裕魯當以韓自己為監督,以辛鑄九為董事,資金30萬元,在「救濟民生」的名義下,把當期延長到十二個月(並保留一個月),利息取2分(加保管費5釐)。

該當店開業後,爭取了一部分群眾,經常出款在30萬元左右。1934年12月2日,韓又在濟南七大馬路設立裕魯分當,資金為20萬元。此外,韓還允許私人照官當的辦法辦民營當店,較大者有即墨人的永濟當店,河北任丘人的萬興當店等,在試辦期間還免納當稅6個月。韓的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日商當店的投機活動。

相關焦點

  •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山東的手段
    ▲抗日時期的農業山東淪陷區的壯丁也成為日本侵略者掠奪的對象。一九四年年底以前,山東被劫走的壯丁約三十餘萬。據有關材料記載,抗戰八年中,被日本帝國主義擄走和誘騙去日本和東北的山東壯丁,不下二百餘萬人。牲畜也是日本侵略者掠奪的對象。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到處無貸價地搶奪耕牛。一九四一年,日本侵略軍對南沂蒙縣大「掃蕩」,有的區耕牛損失在百分之六十以上。一九四四年下半年還計劃在山東搶耕牛十萬頭。
  • 山東徵集抗戰文物 您有日本侵略者入侵山東的文物嗎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保護、收藏和展示抗戰文物,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讓文物見證山東抗戰歷史,讓文物講述山東抗戰故事,根據山東省統一安排,特面向全社會徵集抗戰文物。公告如下:一、徵集範圍(一)反映抗日戰爭史實的實物、文獻、資料及圖片等。
  • 【第二期】由坊茨小鎮回望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11月6日,德國以此衝突為藉口出兵山東,並於11月14日強行佔領山東膠州灣。迫於德國的軍事威脅,1898年,李鴻章與德國公使海靖籤訂了《膠澳租界條約》,德國人攫取了膠濟鐵路的修築權和沿線15公裡以內的礦藏開採權。1914年8月,一戰爆發,日本對德宣戰,控制了膠濟鐵路,佔領了沿路礦山。9月,日本鐵道聯隊率部隊佔領了坊子及坊子煤礦。
  • 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時期的建築,是歷史活著的記憶和見證人
    說到日本帝國主義,相信很多人都深惡痛絕,因為深受帝國主義迫害的國家實在是太多了。而日本帝國主義在殖民統治時期的建築物,又代表著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搜集到的一些資料,一起來看看吧!有人曾說:「只有歷史建築才是雄辯地講述時代的存在。」能讓我們從視覺上認識百年前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時期歷史的,首先應該是他們留下的建築物。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山東
    一方面,「洋布」、「洋火」、「洋油」等外國商品在山東大量傾銷,致命地打擊了山東的手工業,尤其是農村的家庭紡織業;一方面,大批棉花、大豆、花生等農作物被外國侵略者廉價掠走,破壞了山東農村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使山東地區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鴉片戰爭以後,為了將戰爭賠款轉嫁到人民頭上,清政在山東地區也增收新捐稅釐金和團練費等。本來就十分困苦的農民,為了交稅,被迫借高利貸,春借1石,秋還2石,更加貧寒。
  • 古代中國人管日本侵略者叫做倭寇,為啥近代改稱「鬼子」了?
    古代的中國人,一直管日本人叫做倭寇。但是,抗日戰爭開始後,人們改變了對日本人的稱呼,改稱「鬼子」。這是為什麼呢?(倭寇)十四世紀初葉,中國剛剛進入明朝,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戰,爭權奪利。
  • 吉林市兒童公園有一處歷史遺址,是日本侵略者的罪證
    在吉林市兒童公園東側,有一處歷史遺址,它見證著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這便是吉林神社。來到這裡,便可以看到一處圍欄圍起來的石頭建築和北側建築,圍欄上有一牌子介紹了相關歷史。1931年9月18日東北淪陷後,日本帝國主義入侵吉林,霸佔了兒童公園舊址的東部位置,於1934年動工,1935年10月竣工修建了「神社」,成為日本人祀神活動的一塊禁區。1982年把「神社」已破毀的屋頂拆除,改建展覽廳。這是日本侵華戰爭罪惡的鐵證,是吉林市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圍欄裡的這處建築便是神社的組成部分「石燈籠」。
  • 老照片:日本侵略者在中國修建的「神社」
    神社為日本民間宗教的廟堂,原本主要是祭拜祖靈與自然萬物。近代日本軍國主義興起後,創造了一套發揚忠君思想的「國家神道」,並將其灌輸入教育體系,神道遂為日本天皇皇權的象徵。日本政府制定了繁瑣的規定,使得神社祭祀成為強制性的教育與文化儀式。此外,日本每侵略一個地方,便在該地興建日本神社,作為日本權力的符號象徵。神社便具有軍事侵略與壓制的精神意涵。
  • 抗戰時期日軍攻佔香港,為何放過近在咫尺的澳門?原因:日本不敢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貿然發動盧溝橋事件,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但要說到抗戰時間,現在正確的時間已經更正為14年,而不是早先的八年抗戰。早在1931年,日本就通過「九一八事變」侵佔了我國東北,排擠了國民政府勢力,扶持大漢奸殷汝耕,推行華北五省自治。
  • 這部臺灣電視劇如此美化日本侵略者
    1944年,臺灣正處於被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時期。女主角林智惠是臺灣的千金小姐,卻有著那個時代女孩子少有的抱負光看下面這些對話,差點被女主角的家國情懷感動哭。女主母親:女孩子不學女紅刺繡,知道這些國家大事做什麼!女主:現在我們國家正在戰爭,不分男女都應該關心才對!
  • 日本料理和帝國主義
    中餐在日本的普及和日軍在中國的侵略不可或分王東當代日本人的飲食,大體可以分為和、中、洋三大類。在豪華酒店舉行的高級餐會或品種比較豐富的自助餐餐廳,基本上是三國鼎立。
  • 近代時期——山東教會的興起和衰亡
    王以成(簫九),1899年畢業,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在北京辦《國風日報》。他和朱學海(文會館畢業生)一起參加了辛亥革命,在諸城戰鬥中犧牲。基督教(廣義)在山東的傳播從有連續性的發展來看,一般可上溯到十七世紀初葉。但大規模的傳播則是近代的事情。一八四○年後,伴隨著鴉片和商品的大量輸入,成批的外國傳教士也以資本帝國主義的炮艦為後盾湧進中國。特別是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籤定以後,西方傳教土幾乎深入到山東的各個城鎮和鄉村,成了一種特殊的社會勢力。
  • 日本戰敗投降69周年之際回顧日本侵略者在津所犯罪行
    為加緊對中國資源的掠奪以及開發日本本國資源,日偽政權還利用漢奸袁文會組織的大東公司及其他抓捕勞工機構,在華北地區大量招募、抓捕華工。據檔案資料統計,從1940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從天津招募、抓捕、轉運的勞工約73374人,而戰後回國的勞工人數只有22832人及1516具勞工骨灰。
  • 365天讀毛選: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目前形勢的基本特點,就是日本帝國主義要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大家知道,差不多一百年以來,中國是好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的國家。由於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鬥爭和帝國主義國家相互間的鬥爭,中國還保存了一種半獨立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曾經在一個時期內給了日本帝國主義以獨霸中國的機會。
  • 慘無人寰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到底犯下了什麼罪孽?
    慘無人寰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到底犯下了什麼罪孽?各位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近幾日日本首相安培晉三來我們中國訪問。這讓小編在看新聞的時候想起來當年日本在中國犯下罪行。想起那些一幕幕小編的心是非常沉痛的,以前聽我的奶奶說過,日本人在山東是如何的喪盡天良。
  • 日本侵略者侵華地圖 竟繪四川經濟命脈
    (記者 楊方毅 實習生 蒲慶娜 劉晉川)昨(8)日,蜀都金融錢幣博物館館長李可興奮地告訴記者:「『七·七事變』 72周年紀念日前夕,我們從日本收購到一張由日本侵略者繪製的《「支那事變戰局」明細地圖》,表明了當年日本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野心。」
  • 二戰時期的日本女人,到底是有多「壞「?
    上個世紀的時候,日本對華事實了長達十四年的侵略,在這個過程之中,中國軍人奮力抵抗,犧牲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先輩,最終才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建立起了我們現在的新中國。二戰的時候,日本妄圖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但是自身的國力和資源又不夠,因此就像以當時國力衰落的中國作為跳板,在佔領中國之後,再繼續向外擴張,以達到和德國共治歐亞地區的野心企圖。日本在二戰以前為了調動全民積極性,在很早的時候就向民眾全天候的播放具有帝國主義思想的演講,同時在整個日本瘋狂的宣揚武士道精神,讓整個日本民眾都為日本的帝國主義發展戰略而興奮。
  • 中國人為何把日本侵略者稱為「鬼子」,而不是用老稱呼「倭寇」?
    鬼子,現在聽到這麼個詞,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二戰時期的日本侵略軍了,「鬼子」就是「日本鬼子」嘛,但是,「鬼子」這個稱呼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字典裡通常解釋:「鬼子」是我國人民為了表示對外來侵略者的憎恨,所起的蔑稱。但是,大家仔細想想,中國人對外來侵略者,有用「鬼子」當蔑稱的習慣嗎?
  • (歷史)講述 「密山故事」——偽滿時期,在戰火中誕生的密山鐵路
    上個世紀初,日本侵略者就向我東北派出大批偵察、勘探、測繪人員,以各種名義「踏查」黑吉遼。1921年(民國10年),日本開始策劃針對中蘇邊境修築鐵路。10年後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侵略者的鐵蹄遍布各地,他們面對腳下的流油的沃土,狼子野心迅速膨脹,開始了長期霸佔東亞的計劃,他們要把東北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回東洋那個彈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