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糞村」的綠色嬗變——廣西欽州市一貧困村的轉型升級之路

2020-12-18 新華社

新華社南寧12月20日電題:「牛糞村」的綠色嬗變——廣西欽州市一貧困村的轉型升級之路

新華社記者張愛林

廣西欽州市欽南區久隆鎮王海村,5年前還是一個既窮且亂、環境差的貧困村,曾因牛糞滿地被笑稱為「牛糞村」。近5年來,全村人在基層幹部的帶領下,分門別類地開展治理,積極審慎地推進生態農業項目建設,現在「牛糞村」變成了欽州市聞名的生態建設典型村。

2014年以前,王海村是一個有90戶群眾的貧困村,沿用傳統的生產方式,村民習慣於飼養牲畜家禽來耕作農田,變現貼補家用,應付人情往來。為便於看管,村民都是把牲口放在家門前飼養,全村上百頭豬牛及散養雞鴨產生的糞便,東一堆、西一坨,撒滿了村道,加上房前屋後累積的樹葉、秸稈、塑膠袋等垃圾缺乏有效清理,村裡人長期在「晴天臭氣燻天,雨季汙水橫流」的環境中生活,王海村因此被通報批評。

「人要臉,樹要皮。」面對「牛糞村」這一不好名聲,王海村人開始痛定思痛。2014年「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開始推進,廣西壯族自治區糧食局掛點幫扶王海村。工作隊成員進駐王海村,與村裡人謀路子、壓擔子、掏心窩子,一起集思廣益解難題,最終決定用沼氣池將這些汙穢物「變廢為寶」。

1年後,王海村利用向當地政府爭取到的200多萬元資金,村民投工投勞建成了欽州市第一座農村「有機垃圾+養殖小區」沼氣池,形成「養殖+沼氣+種瓜」的生態循環模式,讓全村70%以上的農戶用上了清潔能源,美化了環境。

居住環境的改善讓村民保潔護綠的意識有了很大提高。平日裡,王海村村民自發分成3組隊員,負責村裡的清潔衛生,但保潔、維護、更新、發展都需要資金,一味向政府伸手也不是長久之計,村裡人開始做起土地文章。

2016年8月,村民蘇高國等人率先包下3分地,嘗試大棚苦瓜種植。3個月後,受一分苦瓜地帶來1000多元收入的啟發,王海村開始大力發展「一村多品」生態農業。隨後,王海村成立了使用二維碼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企業——眾禾合作社,利用沼氣池的廢渣和沼液,在周邊發展了300畝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和200畝筍用竹林基地,種植的瓜類蔬菜品種和臺灣竹筍,通過集中育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牌銷售、統一籤訂合同定價回收等方式,讓村裡人錢袋子鼓起來。

「以前王海村蔬菜種植只能小打小鬧,現在已經註冊『泉葉』無公害農產品商標,不僅打出了名聲,還為村民帶來了效益。」村民闕家贊說,今年僅蔬菜一項村裡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6500元。

村黨支部書記闕正原說,豆角、苦瓜、五指毛桃等生態農業的發展助力王海村在2018年脫貧摘帽,下一步準備利用村裡的竹林、樹林放養本地土雞,通過申請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註冊品牌商標,打造眾禾「竹林雞」品牌,結合發展生態農業休閒旅遊,讓土雞蛋、無公害蔬菜、臺灣麻竹筍等農產品「借路出山」,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

如今的王海村,道路硬化、環境美化、產業規模化,村中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一幅美麗新農村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完)

相關焦點

  • 青春在攻堅一線飛揚——記廣西欽州市靈山縣那馬村扶貧專員蘇通慶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太平鎮那馬村是國家「十三五」期間首批貧困村之一,地緣位置偏僻,山地居多、基礎設施落後,村屯不通公路,無安全飲水,村民生活困難。全村村民769戶2973人,貧困戶47戶205人,村中土地稀少人均不足0.4畝,其中有勞動力1300人左右,外出務工人員多達900多人,村中皆為老幼病殘居多,村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
  • 欽州市欽南區:貧困村群眾靠「山」吃上「旅遊飯」
    廣西新聞網記者 覃錚 攝那霧山景區風光。圖片來源:欽州海騰網那麗鎮殿艮村村民黃炎才(右)在向記者們介紹發展特色種植業及旅遊扶貧情況。廣西新聞網記者 覃錚 攝那麗村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那霧山景區停車場光伏發電站。
  • 「牛糞村」之變
    「牛糞村」之變一躍千年——雲南直過民族脫貧攻堅全媒體報導之布朗族②
  • 廣西欽州市臺辦深入臺資企業走訪調研
    廣西欽州市臺辦深入臺資企業走訪調研2014-05-14 15:32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孟雅詩  中國臺灣網5月14日欽州消息 5月13日,廣西欽州市臺辦到欽南區沙埠鎮臺果農科研發中心進行調研,考察了研發中心果園培育基地、水利設施、果園機械等,了解果園建設規劃以及生產
  • 欽州市駐村工作隊到上思縣考察學習
    當天,欽州市考察團一行先後考察了布透溫泉大型旅遊文化綜合體項目、那琴鄉排柳村百馱屯鄉村振興建設、在妙鎮佛子村村級集體經濟建設。每到一處,欽州市考察團一行認真聽取項目建設情況介紹,仔細考察項目建設情況,對所關心關注的特色脫貧攻堅經濟項目建設與相關負責人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
  • 昔日貧困村 今朝做樣板——遂川草林鎮大坪村嬗變記(多圖)
    學員們正在毛澤東舊居開展現場教學  危舊土坯房一棟挨著一棟,滿目瘡痍,泥濘小土路一條連著一條,不便出行,生活垃圾隨處可見,富餘勞動力無處就業,這,是遂川縣草林鎮"十三五"重點貧困村大坪村前些年的真實景象。
  • 三江源頭重點貧困村的綠色脫貧之路
    資料圖為今年5月12日,達英村召開蟲草採集管理工作動員大會。國家稅務總局青海省稅務局供圖中新網西寧7月7日電 題:三江源頭重點貧困村的綠色脫貧之路作者魯丹陽蒲積芳7月初,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進入了冬蟲夏草採挖末期。
  • 廣西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欽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發布會
    邁進新時代,站在新起點,欽州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幹,開啟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譜寫「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的欽州新篇章。  堅持解放思想不動搖。
  • 廣西欽州市浦北縣:官垌魚--貧困戶心中的「金銀魚」
    廣西欽州市浦北縣:官垌魚--貧困戶心中的「金銀魚」2020-11-27 10:3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浦北縣農業農村局        瀏覽量: 618 次 我要評論 垌口村位於廣西欽州市浦北縣官垌鎮東北部,周圍山巒迭嶂,溪流潺潺,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在養殖產業脫貧模式創建中
  • 廣西南寧: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活力江南
    中國經濟網南寧12月19日訊(記者周驍駿 韋通訊員楊巧娜)日前,由廣西南寧市江南區委宣傳部主辦的「活力江南·轉型升級」網絡媒體江南行活動正式啟動。本次活動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活力江南」為主題,邀請了國家級駐桂媒體、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商業網絡媒體、自治區級主要網絡媒體以及南寧市主要網絡媒體等近三十家媒體記者進行為期兩天的實地參觀考察,深入挖掘江南區「活力江南·轉型升級」的工作成效。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建設新型工業強區。「這個展廳由南寧市與富士康聯合打造建設,共有14個獨立展廳。
  • 來廣西欽州市旅遊,那些你不能錯過的美景
    欽州,位於中國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南海之濱,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欽州市具有亞熱帶向熱帶過渡性質的海洋季風氣候特點。境內地形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山地、丘陵、臺地平原、沿海灘涂,主要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部有六萬大山;西北部有十萬大山,橫貫欽州境內,欽州市瀕臨北部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 從「老灰窮」到「新綠富」 信豐縣大橋鎮的嬗變與轉型
    日前,記者走進大橋鎮,探訪一個老工業重鎮從「老灰窮」到「新綠富」的嬗變與轉型。 每個大橋人心中都有兩幅畫 在大橋人的腦海中,定格著這樣兩幅畫面: ——一幅是舊畫面,由於受到廠礦拉煤重車碾壓,排水道坍塌淤阻現象嚴重,圩鎮街道往往「晴天漫天灰,雨天遍地坑,車過滿身泥」。
  • 記者蹲點|民俗文化館、特色民宿…這個山東貧困村變美麗休閒村
    >一個貧困村的「美麗變形記」端午時節,武城縣李家戶鎮西店村200畝桃園裡,紅彤彤的龍峰桃掛滿枝頭,果香沁人心脾。當天,記者來到西店村,只見碧綠的蓮葉,潔白的荷花相映成趣,池塘裡混養著的藕、魚、小龍蝦,一派田園風光。然而,當把時間撥回到5年前,西店村卻是另外一幅面貌。西店村是省級貧困村,有村民151戶436人,2015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1戶。不僅如此,村容村貌也是雜亂不堪,秀美風光更無從談起。變化從2015年開始。
  • 廣西欽州市靈山縣陸屋鎮新光場
    聯繫人:張六聯繫電話:07776606602手機:13977764422地址:廣西欽州市靈山縣陸屋鎮新光場廣西欽州市靈山縣陸屋鎮新光農場,荔枝成熟季節,本園荔枝有桂味.妃子笑.白糖罌等名優品種。歡迎前來自助採摘,另有魚塘釣魚.農家樂等項目。
  • 那麗鎮概況,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南區,境內有4A級景區
    概述那麗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南區下轄鎮,位於欽州市東南部,東與那思鎮、北海市合浦縣接壤,西與沙埠鎮、東場鎮接壤,南臨北部灣,北與那彭鎮接壤,轄區內有欽州市華僑投資管理區、麗光華僑農場。距欽州城區30千米。全鎮土地總面積226.08平方千米。先秦時期,那麗屬百越之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省級貧困村尾乍黑村的華麗嬗變
    六年前的尾乍黑村因基礎設施落後,衛生環境髒亂差,水塘四周雜草叢生,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極其薄弱,破爛不堪的瓦房隨處可見,被列為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納入貧困戶102戶350人。六年後的今天,呈現在眼前的尾乍黑村已是天藍地綠、路寬水清、房高屋新,村莊已換「新顏」,群眾喜上眉梢,洋溢在一片和諧與幸福並存的藍圖間。是什麼改變了村莊的面貌?是什麼改善了人居環境?
  • 【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欽州:繃緊弦、不放鬆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視頻請點擊廣西新聞網記者 王飛 陸櫻仁 王希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截至2019年底,欽州市脫貧貧困人口68337人,摘帽貧困村64個,其中,靈山縣文利鎮升和村和欽南區久隆鎮荷木村發揮獨特優勢 強化扶貧「造血」功能發揮山、城、海優勢,欽州市欽南區積極打造廣西最大百香果育苗、大蠔育苗、中草藥(五指毛桃)育苗、對蝦育苗、雷竹等五大育苗基地和海紅米、大蠔養殖、中草藥(五指毛桃)、雷竹、「山泉」豆角等五大特色種植示範區,帶動輻射貧困群眾。
  • 廣西欽州市+北海市趕集時間表
    廣西欽州市趕集時間表廣西欽州市+北海市趕集時間表欽州市市區(欽南區+欽北區)百日集(天天街):犀牛角鎮,康熙嶺鎮,龍門港鎮,欽州3/6/9:張黃鎮鼠/馬/雞/兔:樂民鎮,泉水鎮,龍門鎮,白石水鎮,福旺鎮,歷山,土東牛/羊/龍/狗:官垌鎮,三合鎮,平睦鎮,橫嶺,古立猴/虎/蛇/豬:北通鎮,安石鎮,寨圩鎮,六(石艮)鎮,大成鎮,小江街道廣西北海市趕集時間表
  • 休閒、旅遊……南京水產養殖業走出綠色轉型之路
    這是南京貫徹落實國家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要求的舉措,水產養殖也將告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而退出後如何謀劃下一步的漁業發展?記者探訪發現,南京已經走上了水產養殖業綠色轉型的探索之路,「遊」進了產業升級的廣闊天地。  王家祥是2009年開始加入水產養殖行業。「剛承包下來的時候,魚塘內淤泥過厚,水深不足40釐米,塘埂大部分已經倒塌。」
  • 廣西田林縣豐防村:從貧困村蝶化「五旗村」
    豐防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主任梁少生介紹,「現在好了,在自治區紀委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基礎設施逐年完善,修通了25公裡長的產業路,三分之一以上的農戶都買了私家車,周邊綠樹成蔭,全村環境和村民生活都一年比一年好。」豐防村位于田林縣西北部,總面積16.8平方公裡,有耕地面積2363畝,其中旱地佔2058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