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東四西單鼓樓前」,當年繁華的蹤跡依然在

2020-10-16 北京紀事

原標題《東四西單鼓樓前》

老北京有句順口溜兒:「故宮北海頤和園,東四西單鼓樓前。」前一句說的是「景兒」,後一句說的是「市」。這個「市」是市場的市,用現在的話說是繁華的商業街。

「東四西單鼓樓前」說的是京城的東四、西單、鼓樓這三個地名。這三個地方,現在也是北京的繁華商業街。

根據這三條街歷史發展的「 商脈」來看,「鼓樓前」應該是起於元代的繁華商業街;「東四」應該是起於明代的商業街;而「西單」能成為繁華的商業街,則是在清末民初以後的事兒了。

所以,「東四西單鼓樓前」的說法,並不是順著北京歷史發展的「商脈」來描述的。如果按京城的「商脈」來說,最早的商業街應該是「鼓樓前」。

鼓樓

有一次,坐朋友的汽車走到鼓樓的時候,我瞅不冷子問他:「你知道北京有『齊政樓』嗎?」

他愣了一下,想了一會兒說:「不知道。『齊政樓』在哪兒?」

估計很多朋友聽到「齊政樓」也會犯蒙。我笑著對這位朋友說:「『齊政樓』就在你的眼前。」

他十分不解地問道:「這不是鼓樓嗎?」

我笑道:「鼓樓,在元代叫『齊政樓』。」

我告訴他,「齊政」是「七政」的諧音。按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日、月,加上金、木、水、火、土這五大行星,合起來統稱「七政」。鼓樓是按時辰報時的,所以借「七」的諧音,叫它「齊政樓」。這麼一說,朋友才恍然大悟。

元代的「齊政樓」在元大都的城中心,後來毀於戰火。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北京城時,北京的鐘鼓樓重建,更名叫鼓樓,它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鼓樓。

東四大街對比圖

關於明代的鼓樓, 是不是元代「齊政樓」的位置,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在原址建的;另一種說法,元代的「齊政樓」在明代的鼓樓西邊。

我們先不管它到底是不是在原地建的,單說「鼓樓前」的繁華熱鬧,是從元大都時代就開始了。

中國古代建都是有規制的,這個規制簡單地說,就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朝」,就是朝廷,也就是皇宮,「市」就是市場。換句話說,市場要在皇宮的北邊。

您看北京城的中軸線,前邊是皇城的南門天安門,接下來是故宮的端門和「三大殿」,以及故宮的北門神武門,再往北是皇城的北門地安門,再往北就是鼓樓了。

我們說的「鼓樓前」,實際上就是地安門外大街這段路。您瞧它是不是「後市」?

元代初年,京杭大運河漕運的終點碼頭,還在通州的張家灣,南方來的物資運到通州,再往大都城運送,十分不方便。

著名的水利專家郭守敬在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引昌平白浮泉和西郊諸泉之水,經甕山泊(昆明湖),入大都城的積水潭,然後向東折南, 出大都東流, 匯入大運河,這就是京城有名的通惠河。換句話說,郭守敬開通了通惠河,使京杭大運河直通大都城,並且把大運河的終點碼頭,設在了積水潭。

元代李洧孫在《大都賦》裡,描寫當時積水潭碼頭的盛況:「川陝豪商,吳楚大賈,飛帆一葦,經抵輦下。」每天這裡往來的貨船如梭,千帆競渡,熱鬧非凡。

元大都的「後市」設在了鼓樓附近,而積水潭恰恰在鼓樓的西邊,所以這裡成了大都城最繁華的商業街。

周邊有米市、面市、菜市、肉市、果子市、鵝鴨市、鐵器市、鞋帽市、皮貨市、珠寶市等眾多的市場,而且酒館茶肆、唱戲遊藝場所一家挨著一家,相當熱鬧。元代著名的劇作家關漢卿,曾在「鼓樓前」的「戲園」演過戲。

「 鼓樓前」 的這種熱鬧繁華景象,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直到現 在,這兒依然是熱鬧的老商業街。

東四

東四牌樓從明代開始,就是京城繁華的商業街。這條商業街的形成,跟燈市口的燈市和隆福寺及三官廟的廟會有關。

明代,正月觀燈的「燈節」是民間的重要節日。據史書記載,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當年在南京時,就規定每年正月「放燈十日」為「燈節」。

朱棣遷都北京後,仿照舊例,在東四牌樓南設「燈市」(就是現在的燈市口),從正月初八到十八,在這兒「放燈」,就是搞燈展,並且「賜百官假五日以觀燈」。等於說放5天公假,讓大伙兒來賞燈。

「燈節」期間,燈市一直延伸到北邊的東四牌樓,街中列市,百物雜陳,觀者如雲,遊客如織。這種熱鬧的燈飾,自然會帶動東四一帶商業的發展。

此外,隆福寺的廟會是東城主要的廟會,每月的初五、初十、十九、二十、二十九、三十開廟。此外,東四東邊的「三官廟」也在初一到十五開廟。

「三官廟」在朝內大街原來外交部東邊的位置,建於明成化年間,所謂「三官」是指「天地水」三元之神。廟的規模很大,而且自成化皇上以後,明朝的歷代皇上都到這兒進過香,所以香火很旺。

當時的廟會, 猶如農村的大集, 開廟的日子, 廟內和廟的周邊,攤位一家挨著一家,吃喝玩樂應有盡有。這些對東四商業街的繁榮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 東四離明清兩代的「十三糧倉」很近。元代的皇家糧倉主要在通州,明代以後,糧倉開始遷移到內城,因為朝陽門離通惠河的河道近,糧倉選擇在朝陽門到東直門之間的地段。

清康熙年間,在這一帶陸續建起了13個大的糧倉,號稱京城的「十三糧倉」。

我們從現在這一帶的「 祿米倉」 「 新太倉」 「 南新倉」 「 海運倉」 等地名,就能知道當年「十三糧倉」的概況。

民以食為天。糧倉的設立,每天儲糧運糧的車流不斷,自然會帶動周邊商業服務業的發展。明代中葉,東四牌樓形成了繁華熱鬧的「大市街」,「大市街」的形成,使東四成為京城最為繁華的商業區。

這裡的店鋪鱗次櫛比,不但有老北京有名的「四大恆」錢莊,還有許多老字號,比如:「瑞芳齋」「聚慶齋」等點心鋪;「北慶仁堂」「宏仁堂」等中藥鋪;「森春陽」等海味店;「內同興」等肉鋪;「天和號」「德瑞和」「鴻源長」等油鹽店;「東天義」「東天源」等醬菜園;「全德昌」「公義和」「德隆昌」等乾果雜貨店;「同義祥」「萬聚祥」「利源增」等布店;「德古齋」「永信齋」等鐘錶店;「義興和」「松古齋」「裕記」「永和號」等古玩鋪;「英華樓」「聚寶樓」「泰源樓」等金銀首飾樓;「東恆肇」等當鋪。

東四商業街有名的餐館、茶館也很多,如「便宜坊烤鴨鋪」(宣武門外米市胡同的老便宜坊的夥計開的)、隆福寺街裡的「福全館」「灶溫」等。

值得一說的是,東四牌樓的東南數條胡同是明代京城的秦樓楚館街,也就是「紅燈區」。如果說,京城清代的「紅燈區」在前門外的「八大胡同」,那麼,明代的「紅燈區」主要集中在東四一帶。

東四南邊的內務部街(胡同),在明代叫「勾欄胡同」。在《現代漢語詞典》裡,「勾欄」的解釋是「宋元時稱勾欄,後來指妓院」。也就是說,「勾欄」在明代是妓院的代名詞。

那時的官妓不但會琴棋書畫,還會吹拉彈唱,會舞蹈音樂。東四南邊的「演樂胡同」,便是為官妓演練舞蹈音樂的地方。在這條胡同的附近有條「本司胡同」,「本司」指的是明代管理妓院和娛樂場所的「教坊司」。

您從這些保留下來的胡同名兒,就能想像出當年這裡燈紅酒綠的熱鬧情景,同時也印證了東四商業街吃喝玩樂為一體的「商業鏈」。

西單

西單成為著名的商業街應該在清代,在西單的西邊不遠,有條街叫「成坊街」,因這裡有個「都城隍廟」而得名。

據《宸垣識略》記載,這個廟建於元代,最初叫「佑聖王靈應廟,天曆二年,加封大都城隍神為護國保寧王,夫人為護國保寧王妃,明永樂中為大威靈祠」。到了清代,才叫「都城隍廟」。

「城隍」是衛護城池的神,所以,當年,這個廟的香火很盛,而且在清代也是京城大廟會之一,廟會對西單商業街的形成起著關鍵作用。

但西單商業街的紅火,還是在清末民初。西單的十字路口南邊,是民國時期的教育部街,當年的教育部就在這裡,那會兒,魯迅就在這兒上班。

因為離教育部很近,所以,周邊集中了中國大學(二龍路、即現在的國家教育部所在地)、民國大學(在西單西南的太平湖)、交通大學(西單東邊的府右街)、孔教大學(西單北邊的甘石橋)、北平大學工學院(端王府夾道)等高等學府, 還有2 0 多所中學和專科學校,以及30多所小學。

學校的集中,拉動了西單及周邊地區的消費,與「東四」「鼓樓前」不同的是,由於年輕人是主要消費群體,所以西單商業區具有「四多」的特點:一是新式的店鋪多;二是新派菜系的酒樓多;三是戲園子和電影院多;四是書店多。

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到北平解放時,西單商業區先後出現了上百家老字號店鋪,比如比較時尚的百貨商店:「上海」「三友」等;綢布莊有「金城」「益茂」「恆麗」「恆興祥」「介福」「德茂」等;鞋店有「華北」「萬裡」「老佳麗」等;藥鋪有「同樂堂」「同春堂」等;大藥房(賣西藥的)有「中華」「中德」「北方」「英美」「宏濟」「韓奇逢」等;西裝店有「裕泰」「瑞大」「同聚鑫」「福記」「豐泰隆」 等;茶莊有「 福生」 「 吳鼎和」「開泰」「元長厚」等;食品店有「桂香村」「天福號」「和興成」「萬春昌」「大順齋」「永順齋」等;醬菜園有「天源」等;鮮果店有「同興魁」「信成尚記」「南橋王福記」等;理髮館有「中國」「萬國」「中央」「興隆」「第一」「仙宮」等;照相館有「中原」「中國」「長安」「真光」「大陸」「新明」「傑靈」「藝文」等;鐘錶店有「亨得利」「慎昌」「有喴」等。

西單商業區的餐館可以用引領老北京餐飲時尚潮流來形容,民國時期京城有名的淮陽菜系的「八大春」,都在西單一帶。

1930 年代的老北京街景(老明信片)

此外還有「西來順」「又一順」「譚家菜」「烤肉宛」「遼陽春」「西黔陽」「聚仙居」等中餐館;另外還有「大陸」「濱來春」「有光堂」等西餐館。

西單周邊的戲院、電影院很多,有名的有「哈爾飛」戲院、「長安」大戲院、「新新」大戲院(即後來的首都電影院),以及紅光電影院、紅樓電影院(在西四)等。

當然,老北京的西單商業街最有名的是西單商場。西單商場最初是幾個大小商場組合而成的,1932年,在西單北大街槐裡胡同西口,建起了「厚德」商場,這是西單商場的第一家。

接著又建了「 福壽」 「 慧德」 「 玉德」「福德」等商場,這幾家商場的售貨大廳都是通著的,外面看像是一個大商場,所以統稱西單商場。

不知西單商場這地界是風水不好,還是別的什麼原因,總之,開業之後多災多難。我從小在它附近的闢才胡同長大,對它記憶深刻。

「 文革」 時, 造反派搞武鬥,商場給砸得亂七八糟,停業很長時間才重新開業。但好景不長,兩年後的西單食品商場,發生了爆炸事件,商場又停業一年多。重新開業不久,就趕上了唐山大地震,房屋損壞嚴重,又一次停業半年多。

改革開放以後,西單商場又經歷過多次調整,浴火重生,現在這家幾起幾落的老商場,依然是西單商業區的標誌性業態。

其實,早在西單商場開業才4年的1936年冬天,就著了一把大火,商場幾乎燒成了廢墟。商家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在原地搭露天大棚,設攤經營。直到1940年,「福德」「玉德」「慧德」、「厚德」「福壽」等才重建後開業,意味著西單商場的「復活」。1958年,西單商場改為國營。

西單商場當年是京城西半部最大的商場,不但商品的品種眾多,而且商場內有中餐館、咖啡館、西餐館,還有啟明茶社等說書、說相聲的場子,以及電影院(紅光電影院),所以,來這裡消費的顧客絡繹不絕,是西城最熱鬧的地界。

現在北京的變化已經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了,由於城市的格局和人口居住區域的變化,商業街的規模和地界也發生了變化。

與此同時,又出現了許多新的商圈,比如「國貿」商圈、「三裡屯」商圈、「雙井」商圈、「中關村」商圈、「南鑼」商圈等。

不過,不管城市怎麼變,老商業區的商脈還沒斷,您現在漫步「東四西單鼓樓前」,依然能找到它當年繁華的蹤跡。

文/劉一達

【北京紀事公號:beijingjishi 歡迎分享+關注】

相關焦點

  • 「東四」才是「京韻大市」的核心,「四大恆」見證繁華歲月
    「四大恆」見證繁華歲月北京俗諺中有「東四西單鼓樓前,九壇八廟頤和園」之說,其中提到的東四,主要是指以東四牌樓為中心的東西南北四條大街,而東四南、北大街則是核心地區。自明清以來,就有「大市街」之稱,是老北京內城重要的商業區。
  • 「京韻大市」究竟有多繁華?老住戶回憶舊時東四
    「四大恆」見證繁華歲月 北京俗諺中有「東四西單鼓樓前,九壇八廟頤和園」之說,其中提到的東四,主要是指以東四牌樓為中心的東西南北四條大街,而東四南、北大街則是核心地區。自明清以來,就有「大市街」之稱,是老北京內城重要的商業區。
  • 夜讀|「京韻大市」究竟有多繁華?老住戶回憶舊時東四
    「四大恆」見證繁華歲月北京俗諺中有「東四西單鼓樓前,九壇八廟頤和園」之說,其中提到的東四,主要是指以東四牌樓為中心的東西南北四條大街,而東四南、北大街則是核心地區。自明清以來,就有「大市街」之稱,是老北京內城重要的商業區。
  • 東四京韻大市鉤沉
    「四大恆」發行的銀票「四大恆」見證繁華歲月北京俗諺中有「東四西單鼓樓前,九壇八廟頤和園」之說,其中提到的東四,主要是指以東四牌樓為中心的東西南北四條大街而東四南大街的繁華地段主要是從東四牌樓到燈市東口一段;東四北大街的繁華地段是從東四牌樓至錢糧胡同一段。其他地段雖也有些老字號與大店鋪,但繁華程度遜於這兩個地段,數百年來,這段「東四」才是「京韻大市」的核心。「京韻大市」源遠流長,至少繁華了四五百年,直到清中葉之後仍有餘韻。古往今來,商業繁榮的背後都有金融的支持,「京韻大市」也不例外。
  • 北京東單/西單的「單」到底代表了什麼?
    「東單」、「西單」、「東四」、「西四」,這類京城商業旺地儘管被當下新冒出來的商圈諸如「國貿」、「亞運村」等等搶去了大半風光,但憑心而論,這撥兒老字號的街區對於老北京人包括外地人說來,仍舊最具親和力,因為這裡邊有歷史和文化的濃韻。 元朝時......
  • 曾經的西單1塊錢也能大吃一頓,如今時尚高端,卻也少了點什麼
    參加工作後,我上班的工廠在遠郊,開始是一周回家一次,後來有火車「通勤」天天回家,下火車後依然要途經西單才能到家。那幾年,由於有了收入,工廠的同伴又都正值年少,每每進城,許多人都先不奔家,除了王府井,西單是大家最經常的聚集地。又一順、同春園、鴻賓樓、玉華臺、曲園、西單商場裡的峨嵋酒家……那些飯館裡常有三三兩兩我的同伴的身影閃動。有時我也位列其中。
  • 中國到底有多少座鐘鼓樓?
    即使在今天,處在城市中心的鐘鼓樓,依然是全城最繁華的地方,無論是西安鐘鼓樓附近的回民街,北京鐘鼓樓不遠處的什剎海,還是杭州以鼓樓為起點的南宋御街,都在古樸中透露出盎然的生機。鐘鼓樓承載著歲月的舊跡和新痕,時光在這裡仿佛摺疊了一般——帝王在樓頭俯瞰他的國土,將軍在樓上巡視他的城池,老人們倚在樓邊曬著太陽,年輕人則在不遠處徹夜狂歡。
  • 點評北京西單文化廣場改造:不能重現當年西單77街購物中心的輝煌
    不過,改造後北京西單文化廣場,很難重現當年北京77街購物中心的輝煌。當然北京西單商業區最有特點的西單文化廣場的地下4層購物中心將,未來也將不復存在。西單文化廣場的位置如同愛上。當年的西單77街購物中心是服務於年輕人,時裝與娛樂為一體的購物中心。北京西單文化廣場上面就是西單路口,北側就是漢光百貨,南對面就是君太百貨。
  • 話說老北京之新街口,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
    新街口是條古老的街道京內城的新街口與北新橋、東四、西四、東單、西單都是有名的街道。而且北新橋、東四、東單與新街口、西四、西單東西對稱,排列整齊。東四、西四、東單和西單,其街道在元代時就已形成,雖然當時不叫此地名。如果從城市發展地理位置分析,新街口所處的地位最重要,位於當年元大都城龍脈水路交通的咽喉處。
  • 老百貨轉型重拾人氣 西單商圈依然年輕
    探訪北京消費地標系列報導之一:老百貨轉型重拾人氣 新商業綜合體引領潮流西單商圈依然年輕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直接需要,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再次來到西單,他們發現了不小的變化。
  • 話說老北京之東四牌樓,還是被沒免被拆
    據史書載,東四牌樓與西四牌樓同時修建於明朝年間,皇城一東一西各有四座,故以「東四牌樓」、「西四牌樓」簡稱之;兩處均為三間四柱三樓式有戧柱的木牌樓,跨於路口四面的街道上。東四牌樓每座牌樓的正間上各掛一白色石匾,兩面鐫刻著同樣的字,跨南北街的牌樓為「大市街」,而東西牌樓名稱則恰與西四牌樓相反,東牌樓為「履仁」、西牌樓為「行義」。 博學多才的大學士劉庸就曾在東四牌樓迤南的驢市(後更名禮士)胡同居住過。
  • 走讀杭州|走讀杭州|漫步清河坊看西洋建築,感受不一樣的繁華
    漫步清河坊,飽覽西洋建築的風格和歷史。清河坊自古是杭州繁華地段。河坊街新宮橋以東,是南宋時期宋高宗寢宮—德壽宮遺址。南宋時被封為清河郡王的張俊住宅就在當時稱之為御街的太平巷,故這一帶被命名為清河坊。現在這一帶現仍是杭城商業繁華地帶。「那裡的建築非常有特色,中西方建築在外形上的區別,中式建築一般方方正正,西方建築大多圓頂或尖頂。」
  • 鉑瑞| 共續金陵城繁華史,譜寫鼓樓生活圖鑑
    NO.1 |壹金秋時節的金陵鼓樓,用沿街的梧桐、銀杏、楓樹和滿目的金黃、火紅點綴著喧鬧繁華的大街小巷。都市繁華與金秋美景共存,在鼓樓是獨一份的。這一切都依仗鼓樓優秀的區位條件,要知道在老南京人眼裡:鼓樓區是南京絕對的城市中心。
  • 寧波僅存的千年鼓樓,前面是全市最繁華的步行街,登樓可觀全景
    ,北面正對的區域是寧波最繁華的鼓樓步行街,每天都有很多本地人來這裡閒逛,不少外地遊客也會專程前來打卡。821年,也就是唐朝長慶元年,算起來將近1200年歷史,是國內現存較為古老的鼓樓。這座古代城門樓過去曾經是寧波城的高層建築和主要地標,在逛鼓樓步行街的時候,多個角度都可以看到鼓樓的雄姿,它就像守護使者,一千多年來見證寧波城的滄桑變化。
  • 與伴遊攜手漫步北京街頭,尋找失落中的文明記憶
    攜手伴遊漫步在北京這座城古老的街頭,細細領略這座城的古老文明!去尋找失落的記憶中最美的瞬間。【西單商業街】西單商業街對於外地遊客來說也算是個景點啦,西單商業街南起宣武門,北至新街口豁口,全長5.4公裡,想當年,西單東單前門王府井北京站,對我們住在四環以外的郊區農民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