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一個人作品之後,就會對作者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想要知道作者的為人、作者經歷、作者的脾氣秉性。想要了解這方面的信息,可以找傳記,年表詳細閱讀。不過想要尋找到更深刻一些的信息,恐怕還要去作品中尋找。
比如近代國畫大師張大千是個怎樣的人?在他的畫作中就能感受出來。這幅《彩蝶牡丹》是張大千工筆重彩花卉代表作,試著通過欣賞這幅作品,總結一下張大千的性格特徵。
工筆花卉作品在技法上相對單一一些,但並不是說誰能畫好。工筆在創作工程中,先打線稿,然後定稿,之後還要過稿,這才算完成前期工作。中期工作要考慮作品如何配色,在三礬九染的過程中,是否要進行顏色的疊加。顏色解決了,最後還要進行細節的調整。這樣一幅嚴謹工細的作品,沒有幾個月的時候,是畫不完了。從中可以看出來,張大千是個有耐心的人。
畫中有翠竹數杆,與牡丹相伴而生。在傳統文化中,竹子是雅致的象徵。工筆作品最怕流露俗氣,張大千畫了翠竹,就是為了提升作品的格調。至於粉蝶翩翩,更增添作品的自然氣息。從這個細節能夠看出,張大千有傳統文人風流自賞的一面。
畫中的牡丹叫「鞓紅」,這個品種的牡丹原產於青州,又叫「青州紅」。宋代文人有簪花的習慣,這種深紅色牡丹特別受歡迎,由此鞓紅成為牡丹中的名貴品種。如果說牡丹是畫中之王,那麼鞓紅就是王者中的王者。張大千畫鞓紅,流露出他霸氣的一面。
仔細看畫中牡丹,張大千用金線勾勒出花瓣輪廓,讓牡丹花顯得更加華美。這中貴氣,似乎在說,張大千也是富貴中人。張大千對於生活質量有很高的要求,他對於繪畫工具的要求就更多了。
張大千畫牡丹,採用了雙鉤填彩的方法。這種技法流行於宋代,幾乎所有宋人花鳥畫家都會這種技法。張大千在此基礎上也有創新,他在設色過程中引入了明暗變化,讓牡丹花更加鮮活,簡直到了讓人想要伸手採摘的程度。張大千是個有想法的畫家,他願意嘗試,他不會被傳統所束縛。
可以總結一下了,張大千有耐心、有文人意氣,他喜歡享受生活,他也渴望淡泊高雅。對物質生活有要求,但又不會被物慾所困擾。他喜歡嘗試,他願意創新。
一個人會有很多面,一幅作品不能展示出作者的所有特徵。根據作品推測作者的脾氣秉性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大家也可以找來一些作品,試著分析一下。
拓展閱讀
博採眾長,陳少梅繪《層巒峭壁》
別有洞天,錢松喦繪《京畿山水》
國畫技法描繪異域風情,石魯繪《漁家》
浪漫抒情,妙筆寫意,張大千繪《匡廬飛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