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是一個流行用語,往往是指將不同的東西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大悟縣三裡城鎮有這麼一個80後農民,他巧妙地將鴨子和水稻共養,混搭出了效益,也開闢了一條傳統農作物增產增收的新路。
——「咱家的鴨子喝的山泉水,吃的幹麥子,鴨糞就是天然有機肥,種出來的水稻自然入口綿軟,唇齒留香。」
——1月24日,在大悟縣三裡城鎮中興種養殖家庭農場,放眼望去,一片片的稻田已收割完畢,只剩下一行行稻根,稻田裡,農民鍾銳一邊給200隻鴨子餵食一邊笑著介紹說。
——三裡城鎮位於大悟縣北部,處於澴河水上遊的源頭,山清水秀,物產豐富,特別是大米遠近聞名,素有「三裡城鎮出米仁」的美譽。在武漢闖蕩一番事業後,回家探親之餘,和泥巴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父親硬是拉回了兒子。可身為80後的鐘銳卻並沒有像父親那樣循規蹈矩的念起「種田經」,他希望在祖祖輩輩種植的水稻田裡做做文章。
——鍾銳告訴記者,因為從武漢回來以後感覺家裡的稻米沒有小時候的香甜可口,記憶中小的時候就著母親鹽制的幹豇豆,也能吃上兩碗大米飯,味道倍兒香!可如今,看著家鄉各種大米品牌充斥著大街小巷,生活條件好了,就著再好的菜餚,也找不回小時候的味道,他下定決心在種植上做文章,讓稻米的口感回歸到小時候的香甜可口。
——在經過一番深入的研究後,細心的鐘銳發現,目前在種植水稻中,為了能夠提高產量,農民大多使用各種化肥、除草劑、殺蟲劑,雖然產量有保證,可是稻米的品質卻有所折損,如何能夠既不用施肥撒藥,又可以讓水稻茁壯成長,經過反覆考察和實驗,他決定採用稻鴨共養的模式來種植「生態水稻」。
——稻鴨共生的模式就是等把秧插完以後,就把鴨苗放到田裡,按照每畝15隻到20隻之間(的密度投放),它有一定的活動空間。鴨子到田裡以後它就開始在田裡吃蟲、除草、施肥,鴨子又能得到天然的食物,一舉兩得。
——今年,他採用稻鴨共養的模式種植了500畝水稻,先期投放了5000多隻鴨苗,經過悉心照料和科學的田間管理,獲得了豐收,他的「稻鴨米」亮澤柔和,顆粒飽滿,香甜可口,經過精心包裝後,以每斤6元的價格出售依然非常暢銷,雖然每畝產量800多斤,比往年下降了200斤,但是鍾銳卻決定堅持「品質為上」。
——「雖然產量只有幾百斤,但是現在價格翻了一番,感覺還是挺划算的……」經過一年的摸著石頭過河,鍾銳在種田的道路上越嘗越有勁。年底,鍾銳的稻鴨米開始出現在省內各大城市,由於早年從事汽車行業,鍾瑞還嘗試和一些品牌汽車4S店進行合作,將三裡城「稻鴨米」的銷售櫃檯直接布展在4S店最顯眼的地方,吸引一些高端客戶人群購買,目前供不應求。採訪之餘,鍾銳談起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他告訴我們,相信只要有夢想,堅持用這種方式來種養殖,稻鴨米的品牌一定會越打越響。
——鍾銳扒開手指仔細算一筆帳,這5000隻在稻田裡長大的生態鴨,也算是一筆額外收入吧,接近年關,不少居民和餐館已經提前下了訂單,價格也很可觀。今年鍾銳收入保守算下來也有60多萬,「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稻鴨共養的模式讓生態稻米賣出了好價錢,也為農民增收開闢了新途徑。
——「明年會繼續推廣「稻鴨共養」的模式,擴大面積,堅持我們種植稻米的品質,帶動當地老百姓和我們家庭農場共同致富。」看著眼前的稻田,鍾銳感覺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