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慄山下的「稻鴨」致富經

2021-02-07 微播州


在成片的田野裡,秧苗已經轉青,幢幢精緻的鴨墅點綴其間,鴨墅上鮮紅的「稻+鴨」幾個字顯得格外顯眼,在秧苗的掩映下,群群鴨兒或結對覓食、或戲水追逐。在茅慄鎮的田野裡,到處洋溢著一派和諧愜意的田間景象。


 茅慄鎮金山村「稻+鴨『基地


從試點套作到整鎮推進,茅慄鎮的稻鴨面積從2015年500畝,擴大到今年的11000畝,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勢頭。


茅慄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楊政文介紹道:在插秧後的2個禮拜左右投放鴨苗,這樣既不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鴨子還能給起到渾水肥田、除草滅蟲的效果。

作為傳統農業大鎮,近年來,茅慄鎮持續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持續發力,「稻+鴨」套作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了該鎮在水源、光照、氣候等方面的優勢,形成共生互促的良性套作系統,提升了土地綜合利用效益。


金山村的黃明遠嘗到了「稻+鴨」帶來的甜頭,去年,他家的5畝水田全部由政府免費提供鴨苗和稻種,在農業服務中心專業技術幹部的幫助下,鴨子和水稻雙豐收,他說:「水稻的產量雖然不高,但單價比以前高50%,加上賣的鴨子,累計收益就比往年多了近10000元。」增收效益讓黃明遠有了底氣,他現在已經成為了發展「稻+鴨」的「積極分子」。


「稻+」模式的推廣,也讓該鎮金山、銀都、九龍等幾個村社找到了集體經濟的突破口,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支部+基地+訂單+農戶」等模式,村級集體經濟與農戶形成了「捆綁效應」,農戶的積極性得到激發,村級集體經濟也找到了載體,2017年,金山、銀都、九龍三個村社的集體經濟在生態大米的收益上累計就達到了60多萬元。


產品得到了保障,茅慄鎮在拓展市場空間上也是下足功夫,在2017年舉辦的茅慄鎮首屆綠色農旅推介會上,商家當場籤訂的訂單就達到300萬元,還利用了「愛特購」等電子銷售平臺,形成多元、立體的銷售攻勢,茅慄山生態大米甚至遠銷沿海地區。


距離生態大米上市還有3個月左右,但茅慄鎮政府已經開始接洽資深的銷售運營公司,準備搭建系統的銷售平臺,讓茅慄山生態大米走上更多市民的餐桌。




總編:邱正兵 | 副總編:楊金 陳代斌 

編輯:蔣寧馨| 校對:宋光明 


承辦:遵義市播州區對外宣傳中心


相關焦點

  • 稻鴨「混搭」米飯香!稻鴨米,還你小時候的味道!
    可身為80後的鐘銳卻並沒有像父親那樣循規蹈矩的念起「種田經」,他希望在祖祖輩輩種植的水稻田裡做做文章。——在經過一番深入的研究後,細心的鐘銳發現,目前在種植水稻中,為了能夠提高產量,農民大多使用各種化肥、除草劑、殺蟲劑,雖然產量有保證,可是稻米的品質卻有所折損,如何能夠既不用施肥撒藥,又可以讓水稻茁壯成長,經過反覆考察和實驗,他決定採用稻鴨共養的模式來種植「生態水稻」。
  • 稻鴨共養,鴨肥稻香!村幹部生態種養闖出種田新路子
    稻鴨共養的成功增加了劉宏種田的信心,他在家裡買了碾米機和包裝機,計劃創辦自己的大米品牌,同時,他指著田裡的30多畝空地告訴我們,三年後,他要在這塊田裡種上專門給嬰幼兒食用的大米
  • 稻鴨共棲生態種養能實現共促雙盈
    稻鴨共棲生態種養能實現共促雙盈敖禮林等稻田中的蟲、草等有害生物可為鴨的生長發育提供一部分優質飼糧;鴨糞是水稻的上好有機肥,鴨在稻田中運動與覓食有除草、除蟲和中耕等作用,稻田可不用化學或人工除草,病蟲害防控的壓力也大大減輕,降本增效明顯。稻鴨共棲水稻可增產10%~15%,每畝節省除草和防治病蟲害等費用50~100元,每畝養鴨能增收200元以上。
  • 兵團邊境團場稻鴨合作 有機大米飄香
    通訊員朱華偉 ) 地處邊境的兵團四師68團依託伊犁河谷水資源,推廣「稻鴨合作 看到團場推廣「稻鴨合作」技術,五連職工吳新斌今年進行了嘗試。他在50畝水稻稻苗返青後,將100隻小鴨放進水稻地。他們在8萬畝水稻田裡放養了16萬隻稻田鴨,實施「稻鴨共作」。
  • 小康之路|邳州邢樓鎮:念好「土地經」 轉型更美好
    作為江蘇邳州市邢樓鎮念好「土地經」的代表,東莊村通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經營模式,僅用了兩年時間,就讓一個曾經的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這個村集體年純收入過百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8萬元。 邢樓鎮也通過全面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在轉型陣痛中找到了適合的鄉村振興路徑。
  • 湖南大米綠色升級樣本:「稻鴨米」種植 米好鴨美味
    吉娃米業生產的「稻鴨米」。紅網時刻8月25日訊(記者 馮鈞 童妙 攝影 李璐)「集合——集合了——」在嶽陽華容縣鯰魚須鎮高山村湖南吉娃米業有限公司的基地,隨著村民一聲吆喝,綠油油的稻田裡立刻鴨鳴一片。伴著鴨子在禾苗中穿梭的聲音,不一會兒一群鴨子就出現在面前。
  • 稻田養鴨:稻鴨雙豐收,新農人的家庭農場種養秘籍
    稻鴨共作是亞洲地區廣泛推廣應用的水稻種植模式,具有降低綜合溫室效應、生物性抑制病蟲草害、提高土壤質量、改善水體環境、穩定水稻產量和品質等作用,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是發展循環農業、保證食品安全的有效種植模式。
  • 生態鹹水的致富經
    生態鹹水的致富經生態鹹水的致富經本網訊(通訊員 劉洋)初冬時節,在古夫鎮鹹水村大山深處,層林盡染,黃牆黛瓦,路邊流水潺潺。行走在鹹水村的美麗鄉村,所到之處皆美景,美麗鄉村正化繭成蝶。挪出窮窩練好「產業經」從「挪窮窩」到「換窮業」,從「搬得出」到「穩得住、能致富」,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到搬出深山天地寬。
  • 鴨子種稻 種出"稻鴨米"
    據悉,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潘昶儒說,這就是宜蘭、花蓮兩縣具特色的「稻鴨米」,完全以最天然及符合生態的自然農法栽培有機米,具備安全、衛生、美味可口等特性。
  • 香湖村的三本「致富經」
    經過詳細了解,督查組發現該村貧困戶之所以能夠如期脫貧,離不開三本「致富經」。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走進貧困戶吳承榮的家中,迎接督查組的是一杯飄著香氣的熱茶。「茶葉都是自己家裡種的。」
  • [吉林新聞聯播]四平村:陽光牛舍的致富經
    [吉林新聞聯播]四平村:陽光牛舍的致富經 四平村:陽光牛舍的致富經。
  • 山東致富人物:張志龍的蓮藕種植致富經
    點擊"農村創業致富網"關注張志龍的蓮藕種植致富經別人賣藕,他賣蓮蓬;別人賣蓮蓬,他加工蓮花茶,賣蓮花盆景--張志龍念活蓮藕種植經更多山東致富信息點左下側閱讀原文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號:nccyzf▲長按二維碼「識別」添加到通訊錄
  • 新疆哈巴河:桃花樹帶來致富「新經」
    張成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眼下,正值春暖花開。走進張成家的大棚,滿棚桃花競相怒放,陣陣桃花香撲鼻而來,處處瀰漫著春的氣息。如今,張成的致富「新經」正引領著瑪依沙斛村的村民,共同奔跑在致富路上。(嶽美婷)
  • 茅慄一日遊丨一個小女孩的奇妙之旅~
    小編有話說:茅慄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雖然很多地方都未開發,處於原始狀態,但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有了去探尋的意義,這何嘗不是一段奇妙難忘的旅程呢?
  • 念好「湖羊」經,盤活致富路!
    「法寶」趙芪學是村裡的青年致富帶頭人因為年輕精幹,又有經營頭腦被大家推選負責合作社養殖管理為確保合作社的穩定發展合作社與中天羊業集團>2020年3月首批出欄的191隻湖羊被中天羊業保底收購創收20餘萬元B.湖羊如何讓羅沙村群眾增收致富
  • 安吉縣村黨支部書記王國梁和他的「致富經」
    正是靠著獨有的「致富經」,在他的帶領下,義士塔村這列原本行駛緩慢的火車不斷加速、提速,向著致富奔小康的美好生活飛速馳行。  致富經一:要想富,帶領村民齊邁步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義士塔村以五輪轉椅配件為特色的小五金加工業就比較興旺,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規模上,發展不快。
  • 藏區脫貧 | 取好致富經 共建幸福戈德
    藏區脫貧 | 取好致富經 共建幸福戈德 2020-12-08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邊境線上支部強 引領邊民奔小康——富寧致富帶頭人的致富經
    這句話是富寧縣邊境村寨各族群眾的共同心聲,也從側面道出了:在富寧縣的邊境線上,不僅有一批產業興、邊民富的美麗鄉村,還有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致富帶頭人,他們心中都有一本符合村寨實際的產業經、致富經。
  • 袁州區金瑞鎮:以果為媒,唱響致富經(圖)
    他雖為平凡農民,卻在平凡之中造就不平凡,不僅靠雙手自主創業、勤勞致富,發展生態特色產業,還投身於脫貧攻堅,將自身的先進種植經驗、科學管理方法傳授給其他村民,形成了「一戶帶一村、一村帶一片」的發展新局面,為金瑞鎮農業增效、群眾致富做出了積極貢獻。  回鄉創業,找準致富路。1991年,他和村上大多數青壯勞動力一起踏上了外出溫州打工的徵程。
  • 興勝莊村:「羊經」念成致富經
    同時,協調資金用於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和村委會工作環境,還設立了興勝莊村紅色教育基地、公益藥堂和勵志超市,激發村民致富的內生動力。   說起「母羊銀行」項目,馬佔明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羊圈裡那5隻黑頭黑蹄的羊就是『母羊銀行』扶貧項目給提供的杜寒(杜泊種羊和本地寒羊雜交)基礎母羊。這些日子,羊又長肥了不少,這些羊拉回來沒幾個月,該懷孕的都懷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