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日,
紫禁風華——2018太原·故宮文物展
將在太原博物館隆重開展!
7項專題大展的千件文物,
集體亮相。
開工10年的太原博物館,
終於要正式開館啦!
故宮如此大規模的對外借展,
歷史上尚屬首次。
這對博物館行業和山西人來說,
無疑是個大事件!
太 原
被暱稱為「五桶方便麵」的太原博物館
博物館建築靈感來源於中國紅燈籠,
主要建築為5個相對獨立,
又相互連通的橢圓倒錐體塊連接組合而成,
以中國紅和青銅色為建築外牆主色調。
建成後,
因其獨特别致的外形,
曾被市民親暱地戲稱為五桶方便麵。
太原博物館何時開放,
曾經是太原人的一個經年猜想,
也是省內外各界人士經常關注的話題,
「太原博物館什麼時候開」的詢問不絕於耳。
其建設方案,
2009年8月經山西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
並被確定為「省城十大重點建設項目」。
從2009年9月30日正式開工算起,
距今已近十年!
而懸念,
終於在9月19日的故宮博物院解開。
雖然在此之前,
故宮出宮和太博開放已顯端倪。
9月19日,
此次文物展的推介會
在故宮建福宮花園舉行。
故宮院長單霽翔、常務副院長王亞民,
太原市委副書記、市長耿彥波,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立剛,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璐,
故宮博物院相關部處領導和專家,
太原市文物局負責人及57家媒體參加。
今年3月,
山西省政府與故宮博物院籤訂合作協議,
擬在合辦展覽、古建保護、文物修復、
數位化展示、文博宣傳、人才培養、
學術交流、文創產品研發等方面,
開展全方位合作。
根據協議,
雙方約定以借展方式
在太原展出故宮部分館藏珍貴文物。
此次文物展,
由故宮博物院、太原市委市政府共同組織。
在今年8月23日的北京,
首屆文創匯博覽會上,
山西晚報記者採訪故宮單霽翔院長,
問是否到太原博物館揭幕展覽時,
單霽翔院長回答:
一定去!
展覽介紹
紫禁風華——2018太原·故宮文物展
為系列展覽,
於10月1日在太原博物館開幕,
共7項專題大展,
展出1000餘件故宮院藏文物。
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
主要展示清代宮廷壽慶的禮儀形式、筵宴情況,展品包括玉石仙臺、乾隆碧玉交龍鈕「古稀天子之寶」和青田石「元音壽牒」組印等,旨在弘揚尊老敬賢之意,倡導孝悌之風。
▲乾隆碧玉交龍紐「古稀天子之寶」
日麗紫禁—明清官式建築展
主要展示紫禁城建築的楹聯匾額、琉璃瓦件、營造工藝、模型燙樣,展品包括圓明園西路萬方安和燙樣、五福五代堂匾、琉璃走獸行什等,呈現明清時期宮殿建築的華美考究與工藝匠心。
凝華煥彩
—故宮博物院藏宮廷琺瑯器精品展
主要展示宮廷典章、陳設、生活、宗教等內容,展品包括乾隆款掐絲琺瑯海水龍紋筆架、掐絲琺瑯海水龍紋暖硯等,展現宮廷琺瑯器的整體面貌和帝王的審美意趣。
▲清乾隆款掐絲琺瑯海水雲龍紋筆架
▲清乾隆款掐絲琺瑯海水雲龍紋暖硯盒
御瓷擷英—明代御窯瓷器展
主要展示明代洪武至萬曆朝代表性御瓷精品,展品包括青花海水白龍紋天球瓶、鬥彩雲龍紋「天」字蓋罐、嬌黃釉獸耳罐等,讓觀眾近距離欣賞御窯瓷器的燒造品種和藝術成就。
筆走龍蛇—
傅山及明末清初名家行草書特展
展示傅山及其同時期的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王鐸等5位藝術大家200餘幅書法和畫作。
紫禁藏影—故宮博物院藏老照片展
聚焦近代中國,時光跨越晚清至民國,通過精選館藏800張老照片,集中展示歷史時期的建築風貌、人生百態、社會變遷和王朝更替。
數字故宮·萬象紫禁
分三個區域進行展示。
數字展示區通過《天子的宮殿》《養心殿》等影片展示故宮建築之美;
文化展示宣傳區通過《古陶瓷之美》《中國繪畫欣賞》《中國書法欣賞》3部文化專題片宣傳中國傳統文化;
互動體驗區提供「親制御膳」互動項目,讓觀眾體驗親自動手「做御膳」的樂趣。
另外,還將舉辦瓷上摹古、故宮彩畫、火中涅槃景泰藍、化蝶成壽、老照片合影等傳統手工藝術教育活動。
▲太原博物館
10月1日當天,
為了讓公眾多角度欣賞展覽,
太原市將舉辦:
開展儀式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專題報告會
博物館館長論壇
等一系列配套活動。
同時,
未來計劃在太原古縣城,
舉辦《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
挖掘國寶《清明上河圖》原作的藝術神韻、
文化內涵與歷史風貌,
融合8K超高清數字互動技術
、4D動感影像等多種高科技互動藝術,
構築出真人與虛擬交織的沉浸體驗。
觀眾可以在各個音樂章節的串聯中,
以第一人稱視角,
體驗北宋都城汴京的眾生百態,
成為長卷中的人物,
橫渡船舶如織的汴河,
在宋代人文雅韻中喚醒文化的記憶。
北京故宮,
太原博物館,
皇宮深紅宮牆與汾河紅燈籠映照
在10月高秋的晉陽,
將掀起一股新的文化風潮!
▲太原博物館夜景
▲
故宮博物院內宮牆殿宇
自:文博山西
文/輯| 方天戟 南麗江
圖|故宮博物院 新華網 王敬 寅明 網絡等
圖片版權歸原機構或作者所有
審核| 方天戟
▼
· 有一種愛叫做點讚 ·
-END-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博圈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