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帕提亞戰爭2

2020-12-09 騰訊網

羅馬帝國之帕提亞戰爭2

55年,帕提亞帝國的瓦爾達內斯二世(55–58)動亂反抗他的父親沃洛吉斯一世(51–78),沃洛吉斯一世從羅馬的東方屬國亞美尼亞撤回軍隊,亞美尼亞發生政變,最後由帕提亞的王子提裡達特斯進入亞美尼亞,並成為新的國王(梯裡達底一世)。由於羅馬一向視亞美尼亞為其保護國,流亡的亞美尼亞人士向羅馬帝國的皇帝尼祿(54年-68年在位)請求援助。於是尼祿派遣日耳曼軍團長官科爾布洛,讓他全權處理東方事務。

在帕提亞方面,認為亞美尼亞在文化上與波斯相近,因此決定可以自行管理亞美尼亞的事務,毋需照會羅馬。帕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一世(沃洛吉斯一世)拒絕羅馬恢復舊王的要求,任命自己的胞弟提裡達特斯為亞美尼亞王(梯裡達底一世)。

59年,科爾布洛攻下亞美尼亞的國都,將帕提亞的勢力趕出,提裡達特斯(梯裡達底一世)逃亡。羅馬方面則擁立提格拉尼斯為亞美尼亞王。(羅馬帝國的皇帝)尼祿認為戰爭已經結束,便將科爾布洛調回敘利亞。

62年,被罷黜的提裡達特斯(梯裡達底一世),在帕提亞軍隊的保護之下,再度進入亞美尼亞。(羅馬帝國的皇帝)尼祿派帕伊圖斯率領羅馬軍團迎戰,但卻遭到嚴重的失敗,帕提亞再度掌控了亞美尼亞,提裡達特斯再度登上王位。於是尼祿再度任命在敘利亞的科爾布洛出戰。由於科爾布洛的威名在當地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當科爾布洛在幼發拉底河建立碉堡時,引起了對方極大的恐慌。帕提亞方面不想與科爾布洛接戰,便派遣使者與尼祿商談和平條件。

63年,帕提亞(安息)與羅馬達成協議:承認提裡達特斯為亞美尼亞國王,但國王的王冠必須由羅馬皇帝授予。提裡達特斯進入科爾布洛的軍營,在尼祿的塑像之前,由科爾布洛代理皇帝為提裡達特斯加冕。後來,提裡達特斯親赴羅馬,(羅馬帝國的皇帝)尼祿再度為他加冕,並以盛大的慶典歡迎他。因此,尼祿在該地維持了相當良好的名譽,在尼祿自殺之後,出現過三位假尼祿,其中之一曾受亞美尼亞的尊崇。另一方面,此後羅馬的東方邊境維持了七十年的和平。在三四十年代,羅馬曾經支持安息內部的親羅馬派在兩河流域爭奪政權,結果沒有成功。在五六十年代,雙方又為爭奪對亞美尼亞的控制權而發生過衝突,結果雙方妥協,都保持了對亞美尼亞的一定影響。在100年的阿薩息斯王朝人口達到840萬人。

《後漢書卷四r孝和孝殤帝紀第四》記載,章帝章和二年(88年)「安息國(帕提亞)遣使獻師子、扶拔。」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十一月「安息國(帕提亞)遣使獻師子及條枝大爵。」

到羅馬皇帝圖拉真(公元53年-公元117年)統治時期,繼續執行羅馬多年奉行的對外擴張政策,把羅馬帝國的疆土擴張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圖拉真在完成了對西方的侵略之後,便將注意力轉向東方,開始了他一生中的最後徵戰。安息是羅馬在東方的宿敵,從蘇拉時代起,羅馬與安息的戰爭便時斷時續,有時反被安息大敗。對此,圖拉真下定決心,對安息再度進行大規模的徵戰,一定要使之屈服。於是,圖拉真對安息這個富庶而又不曾臣屬於羅馬的地區進行了約18年的戰爭。

公元105年(或106年),圖拉真派遣軍隊佔領了阿拉伯北部的那巴特阿王國,將其闢為自己的新行省。由此,羅馬控制了東方貿易的要道,也以此作為對安息戰爭的準備。

公元110年,帕提亞帝國(安息)的奧斯羅埃斯一世在沒有跟羅馬帝國磋商的情況下罷黜了擁護羅馬的亞美尼亞國王梯裡達底一世,以帕科羅斯二世(78年-115年)的兒子阿西達裡斯取代了他的位置,引起亞美尼亞及安息內部的鬥爭,於是,圖拉真以此為藉口進行幹涉,爆發力第一次帕提亞戰爭(又稱第一次羅馬東方戰爭或第一次羅馬-亞美尼亞戰爭。羅馬與帕提亞爭奪亞美尼亞和伊拉克地區的戰爭,113年-117年)

圖拉真在114年殺害了帕提亞帝國(安息)屬意的亞美尼亞國王繼承人帕塔馬西裡斯,並將亞美尼亞變成羅馬的一個行省。羅馬將軍盧修斯·庫頁圖斯(Lusius Quietus)攻佔了尼西比斯,保障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北部主要路線的通行。

翌年(115年),安息國王奧斯羅埃斯一世(科斯洛伊斯,Osroes I,109年-128年在位)在東部與沃洛吉斯三世(Vologases III,105年-147年在位)爆發內戰,使圖拉真在入侵美索不達米亞的時候只有阿迪亞波納的梅赫拉帕斯(Meharaspes)進行抵抗。

公元115年,圖拉真又大舉進攻美索不達米亞西北部地區,當地的地方諸侯及安息國王的藩臣幾乎沒有進行抵抗,因為他們無力對抗強大的羅馬軍,而安息國王科斯洛伊斯在自己的王國東部被牽制住而不能給他們以任何幫助。他沿幼發拉底河攻陷杜拉 歐羅普斯、泰西封、塞琉西亞,甚至還徵服了希臘化的查拉塞尼王國,他在查拉塞尼還看到有船隻離開波斯灣開赴印度的景況。就這樣,圖拉真順利地吞併了上美索不達米亞。

公元115年12月,圖拉真在幼發拉底河上建造了一個大的艦隊。

第二年春天,羅馬軍兵分兩路,沿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下行,然後兩路會合,對底格裡斯河河畔的安息首都泰西封進行突擊,公元116年下半年,圖拉真攻陷蘇薩,安息國王奧斯羅埃斯一世逃走。羅馬艦隊沿河下行,一直到達波斯灣。帕提亞帝國的西那特魯息斯二世(薩納特魯西斯二世,Sanatruces II)在東部召集軍隊備戰,他的遠親帕爾塔馬斯帕提斯(Parthamaspates)卻殺害了他,圖拉真為帕爾塔馬斯帕提斯(116年)加冕為安息國王。同一時間,這是羅馬史上向東擴張至最遠的時刻。

在這裡,圖拉真開始擬訂出徵印度的計劃。

就在這時,奧斯羅埃斯一世在處理完王國東部事務之後,開始組織對羅馬人的反攻。與此同時,被羅馬徵服的地區也出現了反對羅馬侵略者的鬥爭,起義不限於美索不達米亞,它逐漸在巴勒斯坦、賽普勒斯和埃及的猶太人中間傳布開來,數以萬計的希臘人和羅馬人被殺掉。圖拉真不得不中止對安息的進一步進攻,而把大量的兵力開往起義地區。各地的起義鬥爭很快被鎮壓下去,但也使圖拉真損兵折將,精疲力竭,不得不徹底放棄徵服安息的計劃。第一次帕提亞戰爭結束。

圖拉真在泰西封將自己的傀儡加冕為安息國王,又將美索不達米亞西北部和亞述宣布為羅馬行省。之後便撤兵回國。圖拉真把這次撤退視為暫時性,他計劃在118年再度入侵帕提亞帝國,「使帕提亞帝國臣服的冀望變為事實」,但圖拉真在117年8月的突然逝世使他的計劃無法實現。

(2)第二次帕提亞戰爭(公元165年)

公元1 世紀初,貴霜帝國崛起。公元2世紀初,由於貴霜的擴張,安息邊界已退至馬爾吉安那。因此,《後漢書 西域傳》稱安息東界為木鹿城(在今土庫曼斯坦的巴伊拉姆阿里城附近)。在羅馬皇帝馬可.奧裡略統治時期(公元121年-公元180年)帝國各地已經呈現出奴隸制危機的跡象,東方各行省的形勢更加嚴峻,羅馬軍隊在亞美尼亞被帕提亞(安息)擊敗,安息人突入敘利亞。公元162年,馬可.奧裡略派軍隊向敘利亞進發,雙方發生激戰。第二次帕提亞戰爭(又稱第二次羅馬東方戰爭或第二次羅馬-亞美尼亞戰爭)爆發。羅馬人攻佔了亞美尼亞和兩河流域,並再陷塞琉西亞和泰西封(伊拉克巴格達東南32公裡),直達米底(古伊朗)。公元165年,安息人被迫退出敘利亞,亞美尼亞重被羅馬佔領。羅馬正準備繼續其軍事行動時,東方出現了饑饉並開始流行鼠疫,士兵大量死亡,羅馬不得不與安息締結和約。

相關焦點

  • 羅馬帝國興衰史 圖拉真遠徵帕提亞 高盧戰記 帝國疆域擴張
    (這裡拿的是本系列遊戲的盒裝擴展版封面圖,因為BGG上盒裝版封面圖太小了,不得已)說到古羅馬題材的戰棋,個位玩家可能會想到GBoH系列的SPQR,卡驅的羅馬對迦太基亦或是哥倫比亞的暗刻凱撒,而大部分羅馬題材的作品有一個共同點便是主要都是共和國時期的題材,當然這也和羅馬共和國時期無數的對外戰爭和衝突更容易取材和精彩戰例有關。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日耳曼戰爭-條堡頓森林戰役1
    羅馬帝國之日耳曼戰爭-條堡頓森林戰役
  • 西亞騎兵強國、古羅馬最大之敵:帕提亞王國諸王秘史
    到公元前 90年時,帕提亞王國西以幼發拉底河為界,與塞琉古/羅馬對峙;東北與康居和大月氏相接;東南佔有坎大哈,遠抵印度邊境,成為西亞首屈一指的大國。由於帕提亞王國是橫貫亞洲大陸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經濟上因過境貿易而得到好處。為此,帕提亞王國與古代中國一直保持友好關係。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朱裡亞 克勞狄王朝1
    羅馬帝國之朱裡亞 克勞狄王朝1 (1)羅馬皇帝提比略 屋大維(?他擔任軍團長官,在東方解決了亞美尼亞的王位問題,並向帕提亞人索回過去克拉蘇兵敗之後被奪去的軍旗。他還在山外高盧、潘諾尼亞等地,與高盧、日耳曼部族進行戰爭,並取得了勝利。他在公元前9年與前7年,獲得了在羅馬舉行了小凱旋式的殊榮。 此外,他還擔任過財務官、大法官和執政官,並且在公元前6年還獲得了5年保民官的特權。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西羅馬帝國滅亡3
    羅馬帝國之西羅馬帝國滅亡3 羅馬帝國西部的皇帝美佐利安(馬約裡安,457年 - 461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三世紀危機1
    羅馬帝國之三世紀危機1 (1)一年數帝(公元238年) 羅馬的北方行省達契亞,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在羅馬皇帝圖拉真時期(98~117年在位),經過兩次大規模的達契亞戰爭(101~102; 105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奧古斯都屋大維4
    羅馬帝國之奧古斯都屋大維4 平民等級的範圍比較廣泛
  • 帕提亞帝國:與古代中國友好的世界級強國,情誼之始全靠蠶與絲綢
    >,相傳種桑養蠶之法源於黃帝的妻子嫘祖,而在夏朝以前已存在蠶的家養,商代已有典蠶之官「女蠶」,甲骨卜辭中以蠶神與上甲微同祭,可見對蠶事極為尊崇。正是因為工序繁多且得之不易,絲綢製品長期以來一直受到重視,價格也相對昂貴,並非普通人所能消費得起的。
  • 《萬國覺醒》影響了歐洲古代史的布匿戰爭交戰雙方是古羅馬跟哪個...
    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影響了歐洲古代史的布匿戰爭交戰雙方是古羅馬跟哪... 「影響了歐洲古代史的「布匿戰爭」,交戰雙方是古羅馬跟哪個古國?",在《萬國覺醒》中,很多小夥伴都不是很了解這些題目的答案是什麼?
  • 羅馬帝國衰亡史
    公元305年,戴克里先退位,加勒裡陰謀獨霸整個羅馬帝國。一時間,羅馬帝國竟同時有六位皇帝,內戰再度爆發。最後由君士坦丁戰勝對手,重新統—羅馬疆域,但是戰爭耗費了大量生命財產,賦稅連年增加,軍備不斷擴充。致使帝國日趨衰落。君士坦丁將拜佔庭選為新的首都,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羅馬的威力在羅馬本地消滅之後,餘威卻在拜佔庭保持了將近千年。
  • 羅馬帝國不是一天建立的,來看看羅馬帝國吧
    羅馬身為現在義大利的首都,身為義大利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曾經也是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那麼在古羅馬時期的民族構造和現在的義大利是否一樣那?圖蒙森的《羅馬史》說,羅馬人不是徵服義大利,而是把義大利的所有民族統一成了一個國家。羅馬人誠然是這些民族中最強大的一支,但只不過是一支而已。
  • 甘肅古羅馬軍團後裔之謎
    在30年後的公元前22年,羅馬和帕提亞言和,帕提亞交換戰俘時,無人知其下落。從此,在古羅馬的歷史上留下了千古不解之謎。據《漢書·陳湯傳》記載:公元前36年,漢西域都護甘延壽、付校尉陳湯,討伐匈奴郅支單于,戰於郅支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陳湯等人在這裡發現了一支奇特的軍隊,他們以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盾牌方陣,城外有重木城的戰法。
  • 2018年五月英倫自由行之19-大英博物館之三古希臘和古羅馬(下)
    展出的物品被用來展示婦女、兒童、家庭家具、宗教、貿易和交通、體育、戰爭、農業等等主題。       牆上的輔助展品展示了房間一邊的單個工藝品,另一邊的希臘神話。紀念雅典醫生傑森的大理石墓碑。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四君共治1
    羅馬帝國之四君共治1 (1)羅馬四君共治制 284年11月20日羅馬軍隊推舉在巴爾幹半島的伊利裡亞崛起為羅馬執政官的戴克里先(狄奧克萊斯)為羅馬帝國的皇帝。
  • 關於古希臘、古羅馬歷史的35種好書
    是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歷史學學家希羅多德所撰述的記述公元前六至五世紀波斯帝國和希臘諸城邦之間戰爭的一部歷史名著。全書可以明顯地分成兩部分:前半部以希臘波斯戰爭的歷史為骨架,後半部開始敘述戰爭本身。《塔西佗歷史 》古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之巨著一幅古羅馬帝國初期歷史的絢麗繪卷《歷史》一書寫於《編年史》之前,但涉及的年代則接在《編年史》之後,兩部著作實際上構成了整個帝國初期的歷史。《歷史》一書也可視為《編年史》的續編。
  • 挖出2千年前的古羅馬圖書館
    德國古城科隆的天主教大教堂聞名於世,當地羅馬-日耳曼博物館的考古團隊近日確認,去年出土的古羅馬遺址是建於公元2世紀的圖書館,距今約有2千年的歷史,這座古老圖書館也成為德國最古老的圖書館。考古團隊預估,當初這座圖書館約有2萬卷藏書,媲美土耳其西部古羅馬遺蹟以弗所的塞爾蘇斯圖書館。
  • 帕提亞帝國
    但是,這個王國沒有持續多長時間,不久之後,雅利安人的另一個分支帕提亞人在伊朗東北部起義,他們向西擴張後重新掌握了對伊朗的控制權。公元前247年,帕提亞人在阿爾薩西的領導下建立了帕提亞王國(公元前247~公元224年),此王國亦稱「阿爾薩西王朝」,也是統治伊朗時間最久的一個王朝,中國史書中的「安息王朝」就是對這一王朝的簡稱。
  • 贈書 |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1卷)
    每一個西方人心中都有一個「羅馬夢」,渴望復興羅馬帝國統治歐洲時代的輝煌。而讀懂了羅馬,我們也就明白了西方何以成為今天的西方。▍羅馬這個世界性的超級大國對當今中國的啟示 羅馬帝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地跨歐亞非的千年帝國,它的影響力如此巨大、它的國祚如此綿長,對於當今的中國,有著無與倫比的參考價值。
  • 奢侈之風是如何一步步毀滅強大的古羅馬的?
    先後發動了義大利戰爭、布匿戰爭、西班牙戰爭、馬其頓戰爭和敘利亞戰爭等,完成了對地中海地區的徵服與奴役。在這一過程中,羅馬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侵佔了很多土地、俘虜了數以萬計的奴隸,逐漸成為了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
  •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0):羅馬五賢帝其實有六個人|文史宴
    前文地址: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一年換了四個皇帝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智慧民族的唯一真神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3):耶路撒冷之戰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4):皇帝法與廁所稅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5):羅馬皇帝應該站著死去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