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之四君共治1
(1)羅馬四君共治制
284年11月20日羅馬軍隊推舉在巴爾幹半島的伊利裡亞崛起為羅馬執政官的戴克里先(狄奧克萊斯)為羅馬帝國的皇帝。在戴克里先統治時期(284 ~305年),戴克里先最終地與屋大維 奧古斯敦(前36年-公元14年8月19日在位)創始的「普林基帕特製」斷絕關係,建立了多米那特製。羅馬國家制度完成了從元首政治向公開的君主政體轉化的過程。
在前一種制度下,最高統治者在理論上不是君主,而是第一元老和第一公民。儘管實行君主制的事實是歷代元首都心裡清楚的,但只有戴克里先才不加掩飾地與舊的傳統公然決裂。在他的制度下,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已不是元首,而是「多米努斯」(Dominus,主人、統治者)。這個稱號本身就說明了他同帝國全體居民(不管屬於那個等級)的關係是主僕關係、君臣關係。在實際生活中,這種關係也明顯表現出遵循東方君主制的許多程式。羅馬皇帝現在像東方專制君主一樣被認為是神的代表,人們對他必須履行崇拜禮儀:所有覲見皇帝的人都要屈膝叩拜。皇帝露面成了真正的宗教盛會。他的服飾當然也是與眾不同的:衣裳用絳紅色的絲綢縫製,配以黃金和寶石飾物。
但是,3世紀危機以來日益嚴重的對內對外形勢顯然不是戴克里先一人統治所能應付得了的。這迫使他不得不仿效他的前輩瓦列裡亞努斯(瓦萊裡安、瓦列裡亞努斯、瓦勒良、瓦勒瑞安努斯,253年-260年在位)和伽路斯(高盧士、迦魯士、加盧斯卡、卡路斯,251年-253年在位)的先例,實行分權統治。
他在確立帝位後不久(285年),就任命他的一位將領馬克西米亞努斯(馬克西米恩、馬克西米安)為共治者,稱為「愷撒」,次年,又提升為「奧古斯都」。293年,兩位奧古斯教每人又再給自己任命一位愷撒。戴克里先自己統治帝國的東方部分,選定伽列裡烏斯(伽勒裡烏斯、加列裡烏斯、格利裡厄斯、格利裡厄斯)為愷撒,並分與轄區。馬克西米亞努斯(馬克西米安、馬克西明 代亞)統治西方,以康士坦提烏斯(君士坦希厄斯一世、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君士坦提烏斯)為愷撒。這樣就形成了「四君共治制」。
在羅馬皇帝眾多的頭銜裡,奧古斯都最為重要,所以將其授予兩位主皇帝,而兩位副皇帝則獲授較次要的稱謂凱撒。戴克里先有意讓主皇帝在退休或死亡時,由副皇帝繼承,而繼位的主皇帝則任命新副皇帝,以解決帝位繼承問題。
而為了保持皇室的統一性,兩位奧古斯都在理論上被認為是兄弟(其中以戴克里先佔優先地位),而兩位愷撒則分別是他們的兒子。戴克里先把自己的女兒瓦列裡婭嫁給伽列裡烏斯,並收養他為繼子。馬克西米亞努斯與康士坦提烏斯也建立同樣的關係。
在四位君主中,誰也沒有選擇羅馬作為自己的駐節地。戴克里先駐在尼科米底亞,伽列裡烏斯駐在西爾米烏姆,馬克西米亞努斯駐在米蘭(後來在拉溫那),而康士坦提烏斯則駐在特裡爾。「永恆的羅馬」仍然被認為是帝國的首都,但它顯然已失去了實際的政治意義。
與戴克里先繼位前半世紀,羅馬帝國內部的混戰相比,戴克里先所創位的四帝共治制並不優越很多,這是因為如果任何一位皇帝有私心的話,則此制度便會瓦解。結果,羅馬帝國帝位投機取巧的特性使四帝共治制很快便瓦解,而帝國亦重回只一人稱帝的局面。在305年,戴克里先五十五歲時,在經過長期的病困後,戴克里先選擇退休,居住在權力中心,濱臨亞得裡亞海的索羅那附近的宮殿裡,並在該地實踐其最大的興趣,種捲心菜。在其後有人曾要求其重登帝位,卻被其斷然拒絕,其並回覆道:當閣下看對在下於索羅那親手栽種的蔬菜時,閣下便不會再提出這種要求。
戴克里先宮是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284~305在位)退位後居住的宮殿。在克羅埃西亞的斯普利特。
戴克里先在帝國經歷數十年大動亂後重整朝政,加強專制統治,一度恢復穩定。這座皇宮便代表了羅馬帝國君主專制強化的特色,取城堡形制,建築方整嚴密。
該宮南臨亞得裡亞海,東、西、北三面築有高牆,大門亦取堡樓形式,在臨海一面修有長列古典式拱廊。宮城內有十字大道交於中心,道南是寢宮和陵墓,道北是賓館和兵營。大道兩旁築有拱廊,中央大道通寢宮處還設有大拱門,氣勢威嚴。該宮於 7 世紀外族入侵時遭嚴重破壞,但中央大拱門猶存於斯普利特市內。
戴克里先是唯一一位羅馬皇帝自願放棄帝位與權力;所有其他皇帝要麼自然死亡,要麼被人除去。
而其西部帝國的奧古斯都伽列裡烏斯亦宣布退休,兩位凱撒按計劃成為主皇帝,但當選擇新凱撒時,軍隊與羅馬元老院介入並各自提名候選人。
在306年,君士坦丁一世在西部帝國發起內戰,並在312年獲勝,其後在324年佔領東部帝國,以帝國復歸一統直至其於337年駕崩。然而,在395年,帝國再度分裂為兩部分,而這次則再沒有復歸一統了。
(2)西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提烏斯
公元293年戴克里先創立「四帝共治」,將羅馬帝國分為「西羅馬」和「東羅馬」兩部,每部各由一位「奧古斯都」統治,其下各有一位凱撒來輔佐。戴克里先成了東帝國的奧古斯都,而加列裡烏斯(伽列裡烏斯、格利裡厄斯、格利裡厄斯)是他手下的凱撒。西帝國的奧古斯都是戴克里先的同僚馬克西米安(馬克西明 代亞、馬克西米亞努斯),君士坦提烏斯(君士坦提烏斯 克洛盧斯、君士坦希厄斯一世、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則是他的凱撒。
弗拉維烏斯 瓦勒裡烏斯 君士坦提烏斯(FlaviusValerius Constantius,公元250年3月31日-306年7月25日),是西羅馬帝國的皇帝。他因為臉色蒼白的外表特徵,在拜佔庭史學家筆下常稱他為克洛魯斯 君士坦提烏斯(Chlorus,源自於希臘語中的「蒼白」),或稱為君士坦提烏斯一世。他是君士坦丁王朝的開創者,也是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的父親。
在《羅馬皇帝傳》中的記載,君士坦提烏斯是優特羅庇烏斯(Eutropius)的兒子。優特羅庇烏斯是達達尼亞的貴族。
為了鞏固正副皇帝之間的關係,君士坦提烏斯與馬克西米安的繼女弗拉維亞 馬克西米安娜 提奧多拉結婚;提奧多拉與他一共生了六名子女。但在之前,君士坦提烏斯已經先與尼科美迪亞的海倫娜結婚,並有一個已成年的兒子君士坦丁。
君士坦提烏斯成為西帝國的凱撒後,負責治理高盧、不列顛和西班牙。他的兒子君士坦丁,從東方軍團中離開,到不列顛與他父親會合。
戴克里先和馬克西米安在305年同時遜位。因此原先的兩位凱撒:君士坦提烏斯與加列裡烏斯,便分別成為西帝國和東帝國的皇帝。
東帝國皇帝加列裡烏斯讓其外甥馬克西米安(馬克西明 代亞、馬克西米亞努斯、馬克西明努斯)擔任副帝,並指派其部屬塞維魯斯(塞維魯二世)為西帝國的凱撒。
306年7月25日,健康不佳的君士坦提烏斯,在登基為奧古斯都十五個月後就在不列顛去世。
在約克,君士坦提烏斯的軍團擁立他的兒子君士坦丁一世為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出兵控制了不列顛和高盧地區。
在羅馬城,馬克西米安(Maxentius)由於自己才薄德鮮,當君士坦丁繼承大位之時,他則只能在首都郊區的別墅裡安享早年,人們擁立馬克西米安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為東部皇帝。馬克森提烏斯於是年10月28日糾合了幾位軍事保民官進兵羅馬,馬克森提烏斯覺得自己勢單力薄,於是推舉自己父親,已經退位的老皇帝馬克西米安,重新稱帝。依仗老皇帝馬克西米安威望,軍隊迅速投向了馬克西米安和馬克森提烏斯一邊,佔據了義大利。這次戰鬥中,禁衛軍擋不住雖然打仗不在行,使銀子卻頗有心得的馬克森提烏斯的銀彈攻勢,倒向了那位由「羅馬元老院和羅馬人民選出的」馬克森提烏斯。,擊退了東部皇帝加列裡烏斯指定的西部副帝塞維魯斯。塞維魯斯逃到拉文納。馬克西米安率軍圍攻拉文納,塞維魯斯得到不被殺的保證之後,被迫投降。
(3)羅馬皇帝塞維魯二世
305年,羅馬東部皇帝戴克里先(狄奧克萊斯)和西部皇帝馬克西米安(馬克西米安、馬克西明努斯,馬克西明 代亞)同時退位,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君士坦提烏斯 克洛盧斯、康士坦提烏斯、君士坦希厄斯一世、君士坦提烏斯、君士坦丁)和伽列裡烏斯(伽勒裡烏斯、加列裡烏斯、格利裡厄斯)同時升為「奧古斯都」。但是,戴克里先的退位,卻很快引起了新的紛爭。伽列裡烏斯自認為是最高的皇帝,所以他選擇自己的外甥馬克西米努斯和塞維魯二世充當東部和西部的「凱撒」,而完全不顧馬克西米安和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在西部的勢力,以及這兩位都有了成年的兒子。
這種情況下,塞維魯二世作為合法的西部的「凱撒」持續了一年。
306年,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在不列顛去世,在約克,軍隊擁立他的兒子君士坦丁一世為皇帝。
君士坦丁一世出兵控制了不列顛和高盧地區。10月28日,在羅馬城,人們擁立馬克西米安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為帝。與君士坦丁的地位很快被東部皇帝伽列裡烏斯承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克森提烏斯被當做篡位者來對待。
塞維魯二世於公元307年起兵討伐,進兵羅馬,馬克森提烏斯覺得自己勢單力薄,於是推舉自己父親,已經退位的老皇帝馬克西米安,重新稱帝。當塞維魯到達義大利,依仗老皇帝馬克西米安威望,軍隊迅速投向了馬克西米安和馬克森提烏斯一邊,這位倒黴的奧古斯都就這樣被抓住關押。
伽列裡烏斯在那年秋天進軍到羅馬城下,卻沒拿下這座城市,塞維魯二世逃到拉文納。馬克西米安率軍圍攻拉文納,塞維魯二世得到不被殺的保證之後,被迫投降,307年初,塞維魯二世被處死。
而此時的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則對雙方的交戰採取了觀望的態度,兩不相幫。不過可能更傾向馬克森提烏斯。
(4)西羅馬皇帝馬克西米安
馬庫斯·奧勒留·瓦勒裡烏斯·馬克西米安努斯·赫庫裡烏斯(馬克西明 代亞,馬克西米亞努斯、馬克西米安、馬克西明努斯,Marcus Aurelius Valerius Maximianus Herculius,約250年——約310年7月),通稱馬克西米安(Maximian),285年任羅馬帝國副帝,286年被戴克里先任命為同朝皇帝,統治帝國西部,305年5月1日與戴克里先一同退位,由其副手君士坦提烏斯一世接任。後其曾於306年復出,支持其子馬克森提的叛亂,不久因奪權未果,被迫逃往君士坦丁一世處尋求庇護,於308年放棄對羅馬皇位的要求。310年,他趁君士坦丁一世出兵在外時發動叛變,但應者寥寥,很快被回師的君士坦丁一世擒於馬賽。同年夏,馬克西米安被迫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