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出來的青團綠油油的,美味又好吃:豆沙艾草青團

2020-12-23 餘甘果蜜的廚房

「不時不食」。綠油油,亮麗的青團的做起來。第一次做,得到了孩子的好評。 一場大雨過後河邊的艾草冒出了新芽,我摘了一把回來。其實我是看到朋友都在曬青團,我趕緊去看看,二話不說,趕緊摘了才放心。去年從朋友家拔了一棵艾草回家,我說來年就可以摘艾草做青團了。

關於青團,問過幾次媽媽,也早就在美食網看親們曬過菜譜,也曾幾次想買艾草粉來做,但心裡還是想念那嫩綠的艾草,那才是大自然的美味。今天又打電話跟媽媽說,我在做艾草團,她說,前幾天做了,已經吃過了,要摘嫩嫩的艾草,鍋裡煮爛了,剁碎加入糯米粉團中一起揉勻就行啦。也參照了一下網友們的菜譜,於是動手做起來,還送有給朋友,說很好吃。孩子也說很好吃,這就是下廚房的動力。想做就動手,別等……

食材:糯米粉400克,玉米澱粉30克,艾草75克 輔料:小蘇打1克,豬油5克,開水240克。油豆沙:400克。

提前炒好的豆沙。紅豆煮熟,料理機攪一下,加豬油,白砂糖炒至偏幹即可。做青團,每個約22克搓圓待用。

2、備好的糯米粉,玉米澱粉。喜歡有嚼勁可以加適量佔米粉代替糯米粉。

3、艾草用鹽水清洗乾淨。一般野外摘來的用鹽水泡泡,清洗比較好。

4、鍋中燒開水,加入少許小蘇打。可以去艾草苦味,顏色也好看。這是小竅門之一哦。

5、加入艾草焯水。撈出來可以再用清水泡一泡。有的親焯水還泡了一夜,這樣也可以去除艾草的苦味。而我直接冷水衝了就擠幹待用了。

6、艾草擠水後,加入破壁機,加開水至250ML處。果蔬檔攪拌。

7、然後直接倒入糯米粉中,趁熱,用筷子攪拌。再放入5克豬油。加豬油,蒸出來青團油亮亮的,好看。

8、然後用手搓成團。用保鮮膜蓋上防風乾。

9、取麵團子,約42克,壓扁後豆沙。收口搓圓。

10、做好的青團放蒸屜上。用粽葉子或是油紙剪小片墊上防粘。

11、水開上鍋,大火蒸20分鐘即可。

12、涼後用保鮮膜包起來。油亮亮的,女兒說涼的好吃。

小貼士: 1、加入小蘇打可以給艾草去苦味。沒有就焯水滴點素油,焯水後再泡一夜。 2、沒有料理機可以直接剁碎加入米粉中哦。但是要煮至爛透。 3、餡料隨意。有豆沙,也有肉菜的。這是我第一次,有不到之處請多指教。

相關焦點

  • 清明節必做的美食,比傳統青團更簡單更好吃,清新美味吃不夠
    清明節必做的美食,比傳統青團更簡單更好吃,清新美味吃不夠青明節快到了,有朋友發信息問青團的做法,這兩天我忙著做各種青團。青團也叫清明糰子,清明節特色食物之一。麵皮以糯米麵為主,加上艾草粉或者青汁和成麵團,包上或鹹或甜的餡料,上籠蒸熟即可,顏色碧綠帶著淡雅的艾草清香,香甜軟糯,特別好吃。跟青團類似的食物還有清明餜(果)、清明粑粑、艾餃等,名字不同、形狀不同、做法類似,各地都有不同的飲食習俗。清明糰子一度成為美食網紅而被大家所熟知,很多朋友也因此而喜歡上這種食物。
  • 艾草青團
    圖文:  可樂樂777 青團是江南一帶的小吃,青色的,用清明前後才有的一種艾草的汁拌進麵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那種味道,是春天的味道。綠綠的鬆軟的皮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有一點兒黏,卻不粘牙齒,再加上清甜的豆沙,入口即溶,簡直讓人停不了口。清明節要吃青的食物。而青團便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來饋贈或款待親友。
  • 做青團時,艾草不要直接焯水,注意細節青團又軟又糯更好吃
    在農村地區的野菜中,很多人在腦子中就會想到艾草。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用艾草來做青團吃。青團的口感是比較柔軟的,味道也是相當的不錯。任何做過青團的人都應該知道年團的做法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此外,所需的主要成分是艾草,糯米和豆沙。然而,儘管青團在做的時候很簡單,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直接反映他們在家做的青團味道是很不好吃的甚至還會有一種非常苦澀的味道。
  • 「網紅艾草青團」春季嘗鮮!外皮軟糯Q彈,內餡細膩香甜
    「網紅艾草青團」春季嘗鮮!外皮軟糯Q彈,內餡細膩香甜快到清明節了,今天給大家分享怎樣在家做青團。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一個傳統特色小吃,用艾草榨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上豆沙餡兒或者其他家人喜歡吃的餡。青團,它是江浙滬一代流行的春季小吃,咱們東莞叫作艾角,多以豆蓉、花生做餡料並捏成角狀,真正的手工青團,用艾草汁、糯米粉、豆沙餡等等製成,軟滑順口不黏牙的糯米皮,散發著艾草獨特的清新香氣,包裹著細膩微甜的豆沙餡兒,綠油油的一小顆放在手心裡,好像是春天自然誕生的果子,而不是人為發明的小吃,正應了那句,此物本應天上有,奈何一夜落凡塵。
  • 清明節不要只吃青團了,試試這樣做,軟糯香甜,做法簡單
    每個地方的習俗也有所不同,就拿飲食來看,在清明節各個地方吃到的,食物也不同,有青團,雞蛋,薄餅,饊子,米粽等等。每個地方吃到的食物都不同,你們那裡清明節吃什麼樣的食物呢?在我們這裡,清明節吃青團和雞蛋是最多的。幾乎很多地方都能吃到青團,青團的做法很簡單,把艾草汁拌進糯米粉裡,包上豆沙餡兒,蓮蓉餡或者是肉鬆餡兒。
  • 青團第二彈:正宗艾草青團,清明時節,小食必備
    上次小編做了一款抹茶花生碎青團。味道真的很不錯,不過說到青團,最為正宗的還應該是艾草青團,在加上快到清明時節,艾草變成了最近必不可少的驅蚊驅邪工具。今天小編這款艾草紅豆沙青團,口感清涼,豆餡甘甜,口口留香,一口一個。
  • 今天清明節,你吃青團了嗎?
    最近被綠油油的糰子給吸引住了,葉子第一次見青團的時候,是在一個小視頻網站上看到過,當時發布的作者沒有寫名字,就是發了一掀開鍋蓋是滿滿的綠油油的糰子視頻,一個個晶瑩剔透的,咬開吃一口,感覺裡面的餡料特別的好吃,真是特別的誘人~但是作者沒有發布做法,只是拍了滿滿的綠油油的糰子視頻,所以這個綠油油圓圓亮亮的糰子一直印在葉子的腦海裡
  • 都說清明時節吃青團,可這些知識點卻沒人告訴我,難道我吃錯了
    都說清明時節吃青團,可這些知識點卻沒人告訴我,難道我吃錯了?首先,清明時節為什麼要吃吃青團呢?這裡還有一個歷史典故,相傳當年李自成被清軍圍剿,正直清明時分,面對圍剿沒有食物可以運送出去,很多士兵只能餓著肚子,這時當地的一位農民,看見綠油油的艾草突然靈機一動,將這些艾草洗淨煮熟搗成汁,摻進糯米粉裡,做成了一個個青色的糯米糰子。
  • 還在排隊買青團?看看配料表,還是自己做吧,其實做法挺簡單的
    自製青團全攻略,好吃好看不塌陷,15分鐘出鍋,網友:1次成功!還在排隊買青團?看看配料表,還是自己做吧,其實做法挺簡單的!青團,是目前正當季的江南小吃,翠綠的顏色,香糯的外皮,軟而不粘牙,帶著清淡的艾草香氣,綿軟又悠長!
  • 艾草青團:趕緊吃掉這最後的大好春光
    其葉片羽狀裂,背面覆蓋有銀白色絨毛,整個植株散發著濃烈的氣味,有人避之不及,有人愛之如命;對於大家來說,艾草在日常生活中見的多了,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香薰、針灸、驅蚊、染料.還有一些人非常詭異,喜歡用它來泡腳,據說可以除腳氣orz,對了,端午節被掛在門上闢邪的也是它,命運如此多舛,那還不如被吃掉呢。所以別一聽它是菊科的就要踩死,明明人家也很好吃的好嘛(¯﹃¯)
  • 傳統艾草青團
    除了傳統的紅豆餡兒現在還有一些創新口味好像鹹的也有...比如馬蘭頭這種不過我個人還是最愛吃豆沙餡兒的方子的量做了大概37個左右的量因為自己家吃,所以豆沙往死裡包一口下去就咬到餡兒的感覺真是棒呆!步驟比較多,不要嫌我囉嗦大家耐心看還有小貼士喲~用料  新鮮艾草1000g水適量糯米粉1000g餡料紅豆沙900g (根據自己口味喜好添加量)糖桂花適量其他新鮮粽葉10片左右傳統艾草青團的做法  新鮮艾草洗淨並去掉根莖,只留葉子煮一鍋開水,迅速汆燙艾草葉變軟即可,快速撩起擠幹備用
  • 春風十裡,不如青團一顆,教你做好吃又好看的青團!
    今天教給大家做一個好吃又好看的青團。青團也是一個很火的食物,我們這裡教大家兩種餡料種青團的做法。青團備料:紅豆200克,糖100克,植物油25克,鹹蛋6個,美奶滋一勺半,肉鬆20克,蜂蜜2大勺,艾草200克,糯米粉400克,粘米粉100克,食用鹼二分之一勺,蜂蜜一大勺。第一步,準備紅豆餡先把紅豆泡一下,放置一晚。然後撈出來放進鍋裡,倒進清水,然後開火煮。
  • 每到清明,最想念那帶著艾草香氣的青團了!
    揪下艾草(民間也有艾蒿、艾葉的叫法)的嫩葉,搗成汁,揉入糯米粉中;做成的碧綠糰子,咬上一口,軟軟糯糯、筋道又帶著餡兒的香甜氣息,沁人心脾。傳統意義上的清明節,是人們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日子,而現如今的清明時節則更增添了一份春意,是出遊踏春的好時節。上好的青團該是用早春艾草芽頭擠出來的汁,將糯米粉染成碧綠色,同時留有清香,還能看得見艾草。每到清明,最想念那帶著艾草香氣的青團了!
  • 艾草、艾草粉、大麥苗粉做青團,比稻香村還好吃?試試
    、艾草粉、大麥苗粉自製的青團和稻香村買的哪個好吃?二 、用艾草粉和大麥苗粉製作青團青團熟了,到底哪個好吃呢?艾草做的:有艾草清香的味道;春天的味道;艾草粉:比艾草的味道淡一些,麵皮有顆粒感;大麥苗粉:沒什麼特別的味道,但是口感爽滑;稻香村買的青團:Q彈,太甜了,有點齁…看看稻香村青團的配料表
  • 清明節,北方人用它做「青團」,不比艾草差,踏青帶幾個好吃抗餓
    青團是南方在清明節吃的一種傳統特色小吃,北方基本沒這個傳統,但現在南北食材相互交融,加之北方清明節也沒什麼特殊的食物可以吃,青團也逐漸在北方流行開來,傳統的青團是用艾草的汁拌進了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不甜不膩,帶著淡淡的艾草香氣,但是北方艾草生長的少,很多人也不喜歡艾草的味道,
  • 清明節家家戶戶吃青團?網紅青團到底是個啥?難道是綠色的饅頭?
    這可把老農愁到了,左思右想怎麼給李秀成帶東西吃,一不小心踩到艾草上,滑了一跤。好不容易站了起來,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油油的顏色。頓時!心生妙計,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
  • 艾草青團 | 南方的春天少不了這一美味小吃
    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對應的俗食
  • 清明節吃青團,沒有艾草怎麼辦?用它代替顏色更漂亮,清香美味
    又到一年清明時,每年此時都會想起曾經和父親一起做青團,一道清明時節吃的江南特色小吃。青團有著悠久的歷史,大概可以追述到唐代,也就是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江南自古就是魚米之鄉,也有著濃厚的書香氣息。每到清明節時,都會包這種青團來祭祀。
  • 青團蒸完總是變色?因為你方法不對,學會這樣做,顏色碧綠不變色
    比起排幾個小時的隊買青團,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自己動手做青團。自己做的青團不但更加的好吃健康、乾淨衛生,而且製作青團的過程也是充滿樂趣的。清明節,和家人一起動手做青團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很多人蒸出來的青團總會變色發黃,看起來不太好看,沒有綠油油的那種看著有食慾。其實,之所以青團會變色,是因為你的做法不對。
  • 「百年老字號」的青團,蛋黃肉鬆、豆沙、黑芝麻餡兒,樣樣都好吃!
    青團,本是清明時節的傳統食物:用艾草、麥苗熬汁,和糯米粉混合一起做成的糕團。外皮帶著獨特的青草香,軟糯Q彈,餡料多裹以豆沙、馬蘭頭、薺菜肉等,在江南一帶十分流行。我們試吃了十幾家的青團,老字號「喬家柵」的青團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而且還有各種不同的口味:蛋黃肉鬆口味、豆沙口味、芝麻口味每一種口味都好吃,不用擔心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