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機器換人」炒茶,炒制效率大幅提升

2020-12-21 騰訊網

「你看,這邊的鮮葉倒下去,設定好炒制時間和溫度,機器會自動循環炒制,工人只需要把幹茶收起來即可。10臺炒茶機同時工作,只需要1名工人操作。」

近日,在龍溪鄉魚川自然村慶元縣魚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炒茶「車間」裡,負責人吳遠付向記者介紹起幹茶炒制過程。春茶開採剛過9天,合作社就已炒制了800餘斤幹茶。

自2013年起,慶元縣魚富種植專業合作社陸續引進機器設備,代替傳統的人工炒制方式。目前合作社炒茶過程已全面實現了機器化,共擁有扁茶炒制機、輝鍋機、餵青機、殺青機、揉捻機等炒茶機器設備20餘臺,可以滿足扁茶、香茶等多類茶種的炒制。

2019年,慶元縣魚富種植專業合作社產值為300餘萬元,產出幹茶4萬餘斤,而炒制茶葉的人工費支出僅為10餘萬元。

「當前合作社每天可炒制扁茶100餘斤,過去每人每天只能炒制4-5斤幹茶,而且僱傭人工數量也從過去的10餘人精簡到現在的4人。」吳遠付說,這些年省下來的人工工資已經足夠機器設備的購買和維護。

除了炒茶工序,吳遠付先後購置了10餘臺修剪機、2臺微耕機,用於茶園的管護。其中修剪機比起傳統的人工修剪茶樹,可提升效率10倍。接下來,他還計劃購買新型茶餅機,用於加工白茶。

同樣位於龍溪鄉的鷹峰茶廠裡,負責人楊發壽站在全自動智能扁形茶炒機前,忙著炒制剛從茶園採摘的鮮葉。

「有了機器『好幫手』,茶廠一改過去每逢春茶採摘期就缺人手的情況,現在只需4個人就忙得過來。」楊發壽說,接下來還計劃購入發酵箱和烘乾箱各1臺,提升紅茶產量。

鷹峰茶廠目前主要從事香茶、扁茶和紅茶的炒制,擁有殺青機、揉捻機、烘乾箱、發酵箱等炒制機器設備16臺,並於今年購置生物質燃燒機代替原來的柴火供熱。

「今年計劃炒制精品扁茶200斤、香茶2萬多斤、紅茶1000斤。」 楊發壽表示,這段時間主要是來自北京、杭州等地的老客戶訂單,茶廠已炒制並銷出100多斤的精品扁茶。

近年來,通過「機器換人」,鷹峰茶廠幹茶炒制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幹茶產量逐年上升。2019年,鷹峰茶廠產值150餘萬元,炒制各類幹茶1.8萬餘斤。

據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慶元縣茶園總面積約2萬畝,各類茶廠20餘家,茶葉加工流程均已實現機器化。

作者:吳繼峰

編輯:範丹萍

校對:吳怡慶 練玉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春茶開採在即 炒茶設備解決生產效率低下難題
    天氣日漸變暖,茶樹冒出新芽,茶葉生產企業的採茶制茶工作提上日程。以往的茶產業中,人工勞動力不可缺。但伴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茶產業也出現了「招工難」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炒茶機等自動化制茶設備的研發為茶產業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 現場炒茶現身茶博會 山東臨沂市民看新茶炒制
    原標題:現場炒茶現身茶博會 山東臨沂市民看新茶炒制   第三屆茶博會將於5月9日至12日在山東省臨沂商城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從7日開始茶博會將開始布展。為在展會期間有最好的形象,很多參展商提前到展會現場進行特裝布展。我市的沂蒙茶商打算在茶博會上炒茶,讓市民現場觀看新茶的炒制過程。
  • 火鍋底料炒制,是手工炒制好還是機器炒制好?
    火鍋底料炒制,是手工炒制還是用機器炒制好?大多數人可能認為人工炒制的火鍋底料更好,但是專業火鍋底料製造廠家告訴您,不一定!影響火鍋底料味道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對火候的掌握。人工炒制火鍋底料的缺點是容易疲勞,烹飪不均勻,即使加熱源穩定,烹飪溫度穩定,長時間呆在鍋旁,且不說人受苦,關鍵是人們容易疲勞,翻炒不均勻,易粘貼,糊鍋,影響火鍋底料的口感,效率很低。那麼機器炒制的火鍋底料怎麼樣呢?對於機器炒制火鍋底料,許多人的最初想法是無法控制的,尤其是對火候的掌握,認為它不如人工。認為用機器炒制只能保證煮熟,沒有想問可言。
  • 堅持33年手工炒茶,板橋這位茶農炒出「好味道」、傳承「老味道」
    這幾天,是明後茶的收尾期,在臨安區板橋鎮上田茶葉專業合作社,有著33年炒茶經驗的炒茶能手李水新正在忙著手工炒制「悅田龍井茶」。「兩個小時炒制一鍋幹茶,機器炒跟手工炒區別在哪裡呢?用機器炒茶葉輕飄,手工炒茶葉重實,手工炒的茶葉優勢在哪裡呢?沉降率快,機器炒的茶葉沉降率慢。」李水新說。經過反覆炒制兩小時,茶葉就出鍋了,細看這悅田龍井,外形扁平光滑、色澤翠綠。
  • 您知道手工茶和機器茶區別嗎?和普洱茶几種炒茶方式?
    臨滄產區幾種常見的炒茶方式第一種是長筒殺青機,這種炒茶的需要茶葉量大,茶嫩。鍋體溫度可控制,想做到細至是不行的,像臺地茶一般就是用這種炒制。第二種是朝天鍋,模擬人工炒制,有用電的有用氣的,有燒柴的。比滾筒殺青要好控制,但是達不到人工炒制的靈活性。第三種是:手工鐵鍋。手工炒制比起機器炒制,更具有靈活性,根據制茶師傅的制茶經驗,制出不同口感的茶葉,對於數量少、價格昂貴的古樹茶,山頭茶,幾乎都是手工來製作。機器茶和手工茶的區別?
  • 走近傳統手工炒茶工藝 品味信陽毛尖的「色」與「味」
    隨著信陽毛尖知名度與需求量日漸提升,大規模的機械化炒茶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茶葉生產之中,傳統手工炒茶日漸式微,但作為一項傳統工藝,手工炒茶依然擁有獨特的魅力,在炒茶者的手中,一片片翻炒的茶葉給我們演繹著「色」與「味」的獨特技藝。  高山雲霧出好茶,也出炒茶能手。
  • 村主任加入炒茶技師比拼 西湖龍井炒茶高手「對決」獅峰山
    記者 李忠 攝杭州日報訊 外形扁平、香氣濃鬱、湯色清澈,第一場5號選手總分88分……昨日,2020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炒茶技師考核評定在獅峰山炒茶中心舉行,來自西湖風景名勝區和西湖區的30位西湖龍井炒茶技師參加現場「PK」。
  • 杭州舉辦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 32位炒茶高手過招
    2020年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現場。 錢晨菲 攝中新網杭州3月28日電(錢晨菲)28日,「2020年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在杭州市西湖區舉行。來自西湖龍井茶產區的32名選手現場比拼,在規定的2個半小時內完成1公斤西湖龍井青葉的現場炒制,爭奪「炒茶王」稱號。西湖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鬱、味甘、形美」四絕稱著於世,被譽為「綠茶皇后」。其獨特品質除源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良品種、精心栽培採摘外,還特別地歸功於精湛的製作技藝。2020年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現場。
  • 「鐵砂掌」炒出茶香四溢!今天,手工炒茶大師的對決在這裡舉行
    今天是首個「國際茶日」,為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雨花茶製作技藝,提升炒制技術人員技能水平,一場精彩的手工炒茶大賽,在南京中山陵景區舉行,現場那叫一個茶香四溢,一起去看看。江蘇臺記者來到南京中山陵博愛廣場,一場手工炒茶大師的對決正在這裡舉行,參賽選手一共有54名,來自20多個茶廠,他們都是茶廠的頂尖高手,作為雨花茶的發源地,這是中山陵第一次舉辦手工炒茶大賽。
  • 炒茶大王最愛的雨前龍井
    父親老萬才是地地道道的茶農,傳承著祖輩留下來的龍井茶種植,採摘,炒制技藝。還沒走進萬家大門,就聞到一股春茶散發出的清香(俗稱豆奶香)。老萬在炒茶房裡忙活,見小萬帶著我們進屋,忙放下手頭的活兒招呼我們。老萬自我介紹:「我的名字叫萬連榮,今年60歲,炒了四十多年茶,我老婆叫傅珍英,比我小4歲。
  • 叔侄仨揚名浙江炒茶武林
    2019-03-25 10:4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俞偉波盛毅永在看青葉寺下坑自然村頒獎合照,能、制、炒三個字下面的分別是盛毅永、盛品堯、盛偉永3月22日上午,2019年浙江省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能大賽成績揭曉,產生了「2019浙江省十大龍井炒制能手」。代表我縣參賽的盛毅永、盛品堯、盛偉永躋身十大能手。
  • 純手工炒制明年西湖龍井,來自原產地梅家塢
    最重要的是,採用人工炒制,制茶師傅各個「身懷絕技」,累積了幾十年的採茶、炒茶經驗,傳承西湖龍井十大炒制手法還原西湖龍井正宗茶滋味,手工茶製作中心以及老土灶更為高端茶品的名茶重器,使得「盧正浩」品牌的西湖龍井茶格外與眾不同。
  • 梅家塢舉辦炒茶大賽
    通訊員 麻建輝 記者 劉雲 本報訊 昨天,西湖邊梅家塢村舉行2011年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藝大賽,梅家塢、龍井、翁家山、滿覺隴、楊梅嶺、雙峰、九溪、梵村、茅家埠、靈隱等村子,一共40多位選手參賽,龍井村的陸洲東、翁家山的張培青獲了一等獎。接下來,西湖龍井將大量上市。炒一斤幹茶要6個多小時,而且很講究手上功夫。
  • 在茶鄉現場目睹一次綠茶炒制過程,每一步都決定著茶的品質
    整齊的茶田留下深深的印象對於喝茶之前經常泡著黃山毛峰喝,雖然說不懂茶,每年春天也經常去杭州龍井那邊的茶田徒步,但對於在宜都潘家灣呂家坳村這邊看到的整齊茶田還是自己頭一次,從車子沿著鄉道緩緩駛進村子開始,道路兩旁和遠處山頭的的一壟一壟的綠色茶田就深深吸引了我
  • 古丈毛尖茶廠如何炒茶
    中國是茶鄉,自神農時代開始就有飲茶的習慣,至今有4700年的歷史,而古丈毛尖自東漢有記載以來,已有近2千年的歷史,一直沿用著手工制茶的方法,而這種手工制茶工藝也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古丈毛尖茶廠是如何炒茶的。
  • 機器炒茶 風行浙江
    採雲間九峰工廠負責人王玉剛說,在茶葉鮮葉放入生產線之前,由控制室的工作人員根據茶葉的水分含量、炒制時間等設定好參數。進入生產線的茶葉鮮葉將自動完成鮮葉攤放、加溫、殺青、攤涼、回潮、初揉、中捻、重揉、解塊、毛火、再回潮、足火、攤涼、組合、勻堆等制茶工序。從茶葉鮮葉輸入到封閉式的成品加工,整個過程需兩個小時。最後,機器會根據幹茶條形的大小等標準,按不同等級分堆,等待包裝。
  • 青島國際茶博會:消費者現場體驗炒制茶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8月16日,2020年第14屆青島國際茶博會暨紫砂藝術展進行第三天,茶藝表演、觀眾現場體驗炒制茶葉、古典舞表演等精彩活動輪番上演,當天也是「紅茶日」,嶗山十二家名茶企業聯合推出「紅茶大禮包」。
  • 曼崗、那罕開鍋炒茶,期待今年春茶!
    不得不說,採摘的茶農們各個「身懷絕技」,身手矯健,儘管是站在梯子上採摘效率也極高。同時還要具備爬樹的技巧,並且可以做到雙手採摘,高手在民間。 採摘的鮮葉送回曼崗的初制所,要及時進行萎調攤晾,剛採摘下來的鮮葉水分含量高達75%~80%,萎凋的主要目的在於減少鮮葉與枝梗的含水量,促進酵素產生複雜的化學變化。
  • 炒茶高手告訴你什麼叫好茶!
    日前,在進化鎮吉山村內,由蕭山區人力社保局、區農業局、區總工會、區茶文化研究會主辦,蕭山技師學院(籌)、區茶葉協會、建長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承辦的炒茶技能比武大賽在這裡拉開帷幕。26位炒茶高手比拼湘湖龍井炒茶手藝!高手過招,勇者勝!來看看高手們都是怎樣炒茶的吧!
  • 普洱茶炒茶內幕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顧問、華南農業大學教授丁俊之提供的相關統計顯示,廣東茶葉出口在2003年達到2.4萬噸,但2004年~2006年  連續3年出現大幅下降的局面,2006年茶葉出口僅為1.1萬噸,與2003年比,下降超過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