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鳳群在晾曬麵條
鹹豐人民喜豐收
鹹豐餘杭現代農業園
文 / 白贇 圖片來源 / 鹹豐縣對口扶貧辦公室
北緯30度,東經120度,這是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坐標。這裡擁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良渚古城遺址。
北緯30度,東經109度,這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豐縣的坐標。這裡擁有蜚聲中外的唐崖土司古城遺址。
相距1400多公裡,攜手脫貧讓兩地有了更深的情誼:在這場東西部協作幫扶的大潮中,餘杭累計安排幫扶資金1.2億元,立項補助74個建設項目,實施覆蓋80多個村,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9839人,給鹹豐留下了近1億元的村級固定資產,為全縣興村富民夯實基礎。
今年4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鹹豐縣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從一個山坳裡闢出致富路
鹹豐縣有個馬倌屯,十年九旱,莊稼多是玉米、洋芋,全村358戶村民中,有187戶貧困戶。而這一切隨著鹹豐餘杭現代農業園的建設發生了根本改變。
「在餘杭的對口幫扶下,安排了1100多萬元幫扶資金打造農業園。」在忠堡鎮馬倌屯駐村書記廖文斌看來,有了這個現代農業園,馬倌屯未來可期。
馬倌屯村四面環山,山坳間卻擁有一片1300畝的平地,這在鹹豐縣域實屬罕見。現在這片平地上,餘杭把發展現代農業和美麗鄉村的經驗做法帶到了馬倌屯,建起了花卉育苗大棚、高檔菌菇生產大棚、肥水一體化系統和農業「物聯網」智能管理系統等現代農業設施設備。餘杭區幫扶工作組牽頭,還陸續邀請了浙江大學專家團隊前來指導園區規劃提升工程,並聯繫多名餘杭農業技術人員蹲點指導,傳授先進管理經驗和種植技術。
浙大校地科教技合作基地的「彩色水稻」來了,畝均收入1000元以上;臨安的小香薯來了,吸納了400人次務工;連片的溫室大棚裡,種著月季、玫瑰等花卉,草莓、百香果等水果及羊肚菌、松茸等高檔食用菌菇。廖文斌說:「這些作物帶來的效益遠超當地傳統作物,通過農業園輻射帶動貧困戶1000餘人,就業收入達1000餘萬元。」
藉助扶貧協作的東風,餘杭還與鹹豐共建了電商產業園,拓展農產品外銷渠道,將產品優勢轉化為增收優勢。
鹹豐餘杭電商產業園總經理魯望介紹,電商產業園共銷售鹹豐農特產品百餘種,從去年6月至今開展了一系列線上線下推介展銷活動,茶葉等大宗農產品線下銷售近5000萬元。現在,餘杭的禹航土鮮、小芳超市等都已成為土特產的定點銷售點。
把一片葉子培育成大產業
初夏季節,鹹豐縣滿山的箬葉生機勃勃,村民們背著口袋,穿梭在箬葉林間,採摘、打捆、裝袋……把新鮮箬葉採摘回去,運到忠堡鎮箬葉加工扶貧車間,這裡是全縣最大的箬葉收購點。
「這裡生長的箬葉,天然無汙染,帶有絲絲清香。」鄭穎是餘杭派到鹹豐縣的掛職幹部,擔任鹹豐縣委常委、副縣長。在鹹豐逾兩年,他一直在尋找和挖掘符合當地實際情況,有特色、潛力的產業。
從這張箬葉中,鄭穎看到了一個產業的發展前景,並將箬葉加工列入扶貧計劃中。
2019年,鹹豐縣興農箬葉專業合作社成立,餘杭投入了260萬元幫扶資金修建了一個箬葉加工扶貧車間。
同年12月,吳恩芳家的箬葉收購加工小作坊搬進了這間1200多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僅10天就收購了50噸箬葉。「我們一年給村裡交15萬元的廠房租金。」吳恩芳說:「通過規模化生產、產業化運營,預計今年純利潤可達200萬元。」
此外,這間箬葉加工扶貧車間還能提供近40個分揀崗位。鄭穎介紹,這裡採用無固定時間上工,周邊不少農村婦女忙完了家裡活計就來「上班」,按件計費,手腳麻利的一天能賺七八十塊,日子也充實多了。
因地制宜,才能激發活力。在東西部協作幫扶之下,盧鳳群的果蔬麵條製作家庭小作坊也轉型升級,成為一家擁有自動化流水線的食品加工廠。
一排排架上細長的面線齊齊掛著,遠遠望去,紅、橙、綠、紫等不同顏色的麵條,好似一匹匹彩色絲綢……在鳳群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扶貧車間裡,曬面線場景頗為壯觀。
今年4月,鹹豐縣返鄉創業園開園,盧鳳群就在這裡成立了公司,工人全部就近招聘。她說:「公司成立首年,預計年產值大概能有350萬元。未來三年之內,我要把面業產值做到一千萬元。」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鹹豐有不少像盧鳳群這樣,曾在東部發達省市務工,學到了技術、積累了資本後返鄉創業。」餘杭區掛職幹部、鹹豐縣扶貧辦副主任陳小忠說,而鹹豐當地亦有相當一部分勞動力,從長遠生計考慮需要就近就業。
於是,「鹹豐縣返鄉創業園(扶貧車間)」項目誕生了。以「一園多點」的模式,高樂山鎮白水壩、坪壩營鎮楊洞、曲江鎮魏家堡等安置區,引進返鄉創業(扶貧車間)16個,安置貧困戶700人以上,預計到年底可帶動就業2000人以上。
在「一杯水」裡傾注民生溫暖
車子在一條顛簸不平的山路上行駛,一邊是青山懸崖,一邊是高可蔽日的原始森林。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這條全長4.5公裡的山道,僅用一周時間就開闢完成。
快於想像的通車速度,源於對穩定水源的強烈渴求。因為這條山道的盡頭,藏著一個10萬立方米的水庫,名為「杭恩坪壩營水庫」。
「杭恩」二字,意取雙關,既有牽手之意,亦有感恩之情。
2019年7月,杭恩坪壩營水庫動工。同年11月,水庫完成注水並啟用,將坪壩營鎮22個行政村、2.62萬人口的供水保障從「溫飽線」推向了「小康線」。
「我們祖祖輩輩都是靠天吃水,冬季斷水就花錢買。一罐200元,省著用能用一個月。」回憶起從前因水而愁的日子,尹素英感慨,對一個貧困家庭來說,這是一筆讓人喘不過氣的支出。
於是,餘杭謀劃對口幫扶舉措,在百姓「一杯水」上卯足了勁,投入800萬元幫扶資金支持坪壩營鎮楊洞片區安全飲水灌溉工程項目,從原始森林裡引來甘霖。
「有了灌溉基礎條件,村裡通過土地流轉和貧困戶土地入股方式,連片開墾了發展藤茶生產基地,組建了茶葉合作社。」坪壩營鎮鎮長彭明舟說,「藉助穩定的電商銷售渠道,我們的藤茶不愁沒銷路。」
如果說,翻山越嶺而來的山頭源水彌補了民生欠帳,那麼,跨越千裡引進的種植技術,則正面提升了當地群眾的增收速度。
4月29日,鹹豐縣唐崖茶市開張,70多個店鋪均配備冷藏庫,入駐了30多家茶企。與此同時,東西部扶貧協作投入260萬元資金開通了茶葉運輸專線,保障鹹豐茶葉加工銷售。
鹹豐縣茶業局局長姚健說:「茶市的建成補齊了鹹豐縣茶葉銷售的市場短板,為茶企、商戶、市民提供了一個專業的購銷平臺。」
茶葉,是這場匯聚餘杭-鹹豐兩地之力脫貧攻堅的重頭戲。
2018年,餘杭將安吉白茶種植技術引進鹹豐,通過引進浙商、建設輕基質培育白茶苗圃,繁殖推廣更加適合當地氣候的優質白茶原材料。
「我們種茶講求品質,而不是產量。」姚健說,鹹豐的唐崖白茶每年只採摘春茶一季,夏秋茶不採摘,幹茶平均價格在600元/斤以上。此外,不少浙商還在鹹豐幹起了茶葉育苗、種植、銷售,不僅把唐崖茶銷往全國,還解決當地農民就業問題。
「每年只採一季,產值並不會減少。」姚健說,品質好且保證長期客源,每畝茶田能帶來近萬元收入,還能把農民從茶園裡解放出來,算經濟帳不虧。
從杭嘉湖平原到荊南要地,扶貧一線捷報頻傳:「共享生態牧場」湖羊養殖、中藥材全產業鏈生產加工基地、花椒生產基地、蓴菜生產加工基地等優勢項目湧入鹹豐,「萬企幫萬村」不斷發力,經濟社會發展蹄疾步穩。
另一頭,鹹豐的茶葉、油辣椒、小土豆、臘肉、蜂蜜等優質農產品「出山」,在餘杭乃至杭州大放異彩,把鹹豐的「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首個有機農業示範基地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等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餘杭-鹹豐聯手「戰貧」攻堅首戰告捷,「鹹慶豐年」美夢成真。
餘杭-鹹豐東西部
扶貧協作大事記
6月21日,代表餘杭區與鹹豐縣籤訂對口幫扶合作框架協議。
7月17日,鹹豐縣委書記鄭東來率隊到餘杭區考察,籤訂11個鄉鎮(區)街道結對框架協議。
4月19日,餘杭區派駐鹹豐縣掛職幹部鄭穎、陳小忠到崗。
4月24-27日,鹹豐縣委副書記、縣長楊皓率隊赴餘杭對接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5月8日,餘杭區支援鹹豐縣專家孫金棟、葉昂超、任國華到崗。
5月21-22日,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袁紅一行專家組施行鹹豐縣首例冠狀動脈造影術。
9月30日,成功籤約螞蟻金服「普惠金融+智慧縣域」精準扶貧項目。
12月12日,鹹豐餘杭電商產業園開園。
4月2日,全州首家助殘扶貧車間餘杭區·鹹豐縣助殘工藝品扶貧就業車間揭牌。
9月6日,鹹豐首個東西部扶貧協作「生態共享牧場」湖羊羊舍正式啟用。
9月10日,餘杭對口幫扶鹹豐縣現代農業產業新品種——鹹豐硒香薯在鹹豐餘杭現代農業園開挖。
12月10日,鹹豐「杭恩」坪壩營水庫啟用。
1月9日,恩施州最大中藥材初加工廠在鹹豐工業園區正式啟用。
4月13日,餘杭東西部協作愛心認購39噸鹹豐富硒大米,解決鹹豐疫情期間農產品滯銷難題。
4月14日,餘杭區支援鹹豐縣專家歐偉根、李軍、王俊到崗,開展專科建設、教育幫扶、農技建設等方面的幫扶指導。
4月28日,鹹豐縣返鄉創業園白水壩園區正式開園。
5月18日,餘杭鹹豐東西部協作貧困村結對開啟「雲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