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抬頭可見的諸多指示牌中有一塊標註了「3號停車場」「網約車」字樣,順著箭頭一路向前,就是專門的網約車等候區。乘客把等候區域對應的阿拉伯數字編號告知網約車司機,彼此就能順利「接頭」。
這是初到深圳的一個小驚喜。後搜索新聞發現,深圳在一年多前就設置了機場網約車專用道,屬全國首創。過去一年,不少城市也意識到網約車機場亂停靠的問題,但主要還是通過出臺「緊箍咒」措施規範網約車,比如設置專人整治網約車亂停、亂行的狀況。
網約車是近年才有的新生事物,因為是「後來者」,多數城市的機場、火車站並沒有專門的候車區留給它們,網約車司機只能通過「停放到普通停車場」「慢速行駛」等方式自行解決候客難題。這不僅不方便乘客尋找,也直接影響了機場的交通秩序和其他車輛的通行效率。
面臨相似的難題,設置專道還是專人,一字之差,體現出不同的管理理念。深圳機場的這個小舉措,釋放出管理者對網約車的接納善意,也間接影響了市民的觀念。有一個顯見的差別,是網約車在不同城市「攻城掠地」時,大多給人野蠻生長的感覺,和計程車存在天然的相爭。但在深圳多日,更多感受到的是兩者的「和平共處」。當地計程車司機雖然也說生意受到影響,但對於合法合規的網約車並無太多抱怨,接受並認同這個新事物「彌補計程車總體數量不足」;網約車司機走過「平臺補貼的舒適期」,對自身定位也逐漸有了清晰的認識,覺得靠一時的「攪局」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必須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用「更好的車、更好的服務」滿足差異化需求。
可以說,深圳機場的一條網約車專用道,可以帶給我們的思考還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