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2020丨採購、合資、入股,車企與電池企業合作深化成趨勢

2020-12-26 騰訊網

今年以來,電動汽車加速應用和普及,作為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的動力電池重要性日益凸顯,行業熱度高漲,車企也在與動力電池企業加速融合。

蓋世汽車整理發現,今年車企主要通過入股、合資、合作以及自建動力電池工廠等方式布局動力電池。如大眾(中國)入股國軒高科,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豐田入股松下等。以下是今年部分車企布局動力電池的詳細信息。

車企入股動力電池企業

大眾(中國)入股國軒高科 成第一大股東

今年5月28日,國軒高科發布公告稱,大眾(中國)將正式入股國軒高科,國軒高科將向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定向發行本次發行前公司已發行的股份總數30%的人民幣普通股股份,交易金額下限為60億元人民幣。

圖片來源:國軒高科

同時,國軒高科控股股東珠海國軒和實控人李縝向大眾(中國)合計轉讓約5%的國軒高科股權。此次戰略投資完成後,大眾中國將成為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持股26.47%,李縝及一致行動人為第二大股東,合計持股18.2%。

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 持有約3%股權

今年7月3日,梅賽德斯-奔馳宣布與中國動力電池製造商孚能科技(贛州)有限公司深化戰略合作,併入股孚能科技,持有約3%股份。

孚能科技披露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公告顯示,戰略投資者名單中包含奔馳母公司戴姆勒旗下的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後者投資金額為9.045億元。

本田認購寧德時代1%股權

今年7月13日,Honda(本田)與寧德時代就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籤署了全方位戰略合作協議,合作覆蓋動力電池的共同開發、穩定供給、回收利用等領域,此外,Honda投資認購寧德時代1%股權。

據了解,Honda與寧德時代將結合雙方技術優勢,攜手共同研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未來電池基礎技術。通過此次合作,Honda將獲得寧德時代電池的穩定供應。

車企與動力電池企業合資、合作

豐田與松下成立合資公司

今年2月3日,據外媒報導,豐田汽車和松下兩家公司已同意建立一個合資企業,從4月開始開發電動汽車電池。新合資公司全稱為泰星能源解決方案有限公司,於4月1日成立,總部設在日本東京。豐田持有合資公司51%的股權,松下持有49%。

圖片來源:網絡

按照此前雙方約定,松下將把其在日本和中國的大部分電池相關設備和設施轉移到合資企業中。今年10月28日,據外媒報導,豐田與松下合資的電動汽車電池公司社長好田博昭表示,該公司正在設法提高生產率,若生產率提升至 10 倍,就能勝過中國廠商。

東風汽車與寧德時代深化合作

今年6月16日,東風公司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寧德籤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在合資合作、聯合開發、共建生態圈等領域,鞏固拓展合作成果。

據了解,早在2016年,東風公司與寧德時代就籤署了首個戰略合作協議。2018年,雙方合資東風時代在武漢成立;同年,寧德時代專為運營車打造的國內首款快充長壽命電芯在東風車型上實現首次量產應用。合作五年來,雙方陸續推出多款契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廣泛搭載在風神奕炫EV、風神E70、啟辰D60EV等東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上。

吉利與寧德時代動力電池項目開工

今年10月15日,吉利與寧德時代合作打造的時代吉利年產12GWh動力電池宜賓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由寧德時代與吉利的合資公司時代吉利投資建設,總投資80億元,佔地500畝,計劃於2022年投產,產品將主要搭載在吉利、領克等品牌旗下新能源車型上。

今年8月,寧德時代宣布,控股公司時代吉利在宜賓臨港經開區投資總額不超人民幣80億元建設動力電池生產基地。此次項目開工,意味著寧德時代與吉利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合作得到進一步加深,合資公司的電池配套進入實質性階段。

梅賽德斯-奔馳與寧德時代深化電池研發

今年8月5日,梅賽德斯-奔馳和寧德時代宣布雙方將在電池技術領域進一步強化合作關係,共同開發領先的電池技術,寧德時代將為其提供符合碳中和標準的先進電芯、模組及電池包產品,支持梅賽德斯-奔馳車型的大規模電動化,並將成為梅賽德斯-奔馳的頭部供應商,以保障下一代EQ產品未來幾年的電池供應。

車企自供動力電池

特斯拉欲自供動力電池

目前,特斯拉車型所搭載的動力電池主要來自於松下、LG化學以及寧德時代等供應商,但今年9月23日,特斯拉在電池日上展示了特斯拉在電池技術領域的最新進展,釋放出欲自供電池的信號。

特斯拉在電池日中發布的電池為全新的無極耳4680型電池,與目前Model 3 和Model Y上使用的松下2170電池相比,4680電池的能量將高出5倍,功率也將高出6倍,行駛裡程將增加16%。

圖片來源:特斯拉電池日直播截屏

目前,這款電池已在特斯拉弗裡蒙特的一家試驗工廠投入生產,但實現1GWh的產能,大約需要一年時間,即2022年才能實現大規模量產。

蜂巢能源自供動力電池 並接受全球預定

蜂巢能源從長城汽車獨立出來之後,目前是長城汽車的供應商之一,也是其它商業夥伴的供應商。據了解,蜂巢能源將同時發力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在國內,蜂巢能源的常州二期工廠已經啟動,預計2021年有效產能將達6.91GWh,目標進入國內TOP3。

今年12月,蜂巢能源舉辦了國內首個「電池日」,宣布無鈷電池即日起接受全球預定,明年6月將正式量產。按照規劃,蜂巢能源無鈷電池涵蓋E&H兩大平臺,可實現A00-D級車型全場景應用,可覆蓋300至800+公裡全系車型。

比亞迪「刀片電池」開放共享

今年3月29日,比亞迪正式推出「刀片電池」,「弗迪」系公司之一——弗迪電池有限公司負責「刀片電池」的生產與銷售。據了解,「刀片電池」不僅在比亞迪漢純電車型上搭載應用,「刀片電池」還將向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開放共享。

12月21日,比亞迪為「刀片電池」擴充產能,其將在安徽蚌埠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60億元,建設內容包括新能源電池電芯、模組以及相關配套產業等核心產品的製造,年產20GWh新能源動力電池。據悉,比亞迪這一生產基地的所產電池為刀片電池。

除「刀片電池」以外,比亞迪其他車型所搭載的動力電池也能自給自足。截至目前,比亞迪已在深圳、西安、青海、重慶、長沙、貴陽建立生產基地。

小結:

從上述車企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動作來看,大眾、戴姆勒、豐田等大型車企均在加大動力電池領域投資。有分析認為,目前國內外車企加速布局新能源,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預測,2025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佔比將達20%,動力電池需求將迎巨大發展,但近年來,動力電池高端產能不足成為禁錮高端電動車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為爭取未來更多市場,車企必須加快電池領域的布局。

而車企通過投資或合作等方式「綁定」動力電池廠商,不僅有利於確保本土電動化產品供應鏈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降低整車生產成本,抵禦電池企業供應不足、材料漲價等風險。

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黃金時期,車企或日漸成為動力電池領域的深度參與者。

相關焦點

  • 上汽集團聯合寧德時代布局動力電池車企+電池企業或成產業新趨勢
    對此,黃世霖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我們雙方此前就有項目層面的合作,這次成立合資公司是雙方合作的進一步深化。上汽集團對電池系統的理解更為深入,我們對電芯的理解更為深入。通過我們雙方的強強聯合,可以在動力電池的產業鏈上提高研發的效率,最終可以提高電動汽車產品的質量,甚至降低電動汽車的成本。」
  • 「華為+寧德時代」車企向上必備良藥?
    前者主營鋰離子電池、動力電池及電池系統的全套服務,由寧德時代控股;後者主營動力電池系統,動力電池專業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轉讓、諮詢等服務,由廣汽集團控股。2020年9月,廣汽集團與華為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聚焦計算與通信架構,綜合雙方在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的合作研究,共同打造可持續迭代升級的數字平臺。
  • 管中窺豹 上海車展看動力電池發展趨勢
    原標題:管中窺豹 上海車展看動力電池發展趨勢   都說電池是電動車的「心臟」,誇張一點說,誰能掌握動力電池,誰就能主宰未來電動車的命運。在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上,近10家車用動力電池廠商亮相,也說明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了。
  • 通用與本田深化合作 為電動車打造新一代電池系統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媒體6月7日報導,通用與本田汽車公司日前籤署協議,共同研發更電動車電池系統,此舉進一步深化了兩家公司在先進電池技術領域的合作。此次籤署的協議包括研發電動車的電池組件和模塊,提高電池組的性能,增強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實現快速充電,同時使電池重量更輕。此外,協議顯示,本田還將從通用購入電池模塊,而具體的財務細節尚未透露。
  • 十大趨勢看2020動力電池產業「變遷」(上)
    歐洲動力電池新基建也吸引了一批中國鋰電材料和設備企業落子歐洲,為其歐洲客戶提供就近配套服務,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出海漸成趨勢。     受歐洲電動汽車市場大幅增長影響,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排名也發生變化,韓系電池企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同時,多家國際車企主力車型的接連召回,也讓韓系電池企業陷入輿論漩渦。
  • 外資電池投資本土廠商第1例:SKI戰略投資億緯鋰能
    幾年前,由於政策原因一度處在「被禁」名單中的日韓系電池公司,如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已完全扭轉了勢頭。它們不僅大量進入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採購名單,還不斷在中國擴張產能,現在更是進一步戰略投資中國本土電池公司,從資本層面攻城略地。事實上,進入今年以來,中國本土電池廠商頻頻受到外資的青睞,億緯鋰能戰略引入SKI也只是這一輪外資追捧中國電池熱潮的一個縮影。
  • 國外車企借電池研發搶佔中國市場優勢
    原標題:國外車企借電池研發 搶佔中國市場優勢   全球電動汽車發展如火如荼,各大汽車廠商紛紛大力研發電動汽車電池,以期早日在電池壽命、續航裡程、充電時間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 寶馬買礦造電芯:車企與電池廠的奶酪之爭
    「頭部車企對供應鏈往往有自己的主張。」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對出行一客表示,巨頭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行業趨勢、知曉核心供應鏈的潛能究竟幾何,以便在日後競爭上留足後手。 這樣看來,整車廠更多想要的還是技術掌控欲、供應安全性和價格話語權,在電動化的大勢中,正試圖向核心技術伸手的整車廠仍有自己的邊界。
  • 再見2020 | 車市十大爆冷事件 - 第一電動網
    此外,在2020年,數家被市場邊緣化自主車企紛紛啟動了破產程序、表現不佳的合資車企也有幾家進行了重組,如力帆汽車、眾泰汽車、一汽夏利和長安標緻雪鐵龍、東風雷諾等,股權關係在2020年都經歷了巨變。再加上大眾汽車入股江淮、富士康宣布再闖汽車行業等,整個2020年,汽車行業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不少。
  • 日韓動力電池辛酸入華路-虎嗅網
    而在合作夥伴方面,松下圓柱形動力電池幾乎獨供特斯拉,而在大連工廠生產的方形電池則主要配套給北美與歐洲的車企。目前,松下的合作夥伴包括了特斯拉、福特、大眾、豐田、奔馳等知名車企,配套車型在2018年達到了58款。
  • 以豐田汽車為首:汽字頭車企聯合成立燃料電池研發公司有意義嗎?
    此類車輛普及的概率為零,這點可參考以豐田為首的日系車企在其本土市場與北美車市多年來的保有量,似乎兩大市場加在一起也只是勉強突破五位數而已。似乎只有北汽在地方保護下在京城還有不錯的表現,然而在技術儲備層面與其他企業似乎也是「伯仲之間」的水平。不論電池、電機、電控系統,這些品牌的量產汽車似乎過度依賴供應商了。那麼在未來領域缺少競爭力的國營車企們,是不是期望「彎道超車」呢?
  • 從長城汽車剝離半年後,蜂巢能源將發布首款電池產品
    不過,從近幾年動力電池市場發展情況來看,方形電池和圓柱、軟包電池之間的佔比一直在變動。業界也公認,三種電池優缺點都十分明顯。不過,目前國內車企中,選擇方形電池的為多數,包括長安福特、威馬、奇瑞、寶駿等。這也被認為是蜂巢能源選擇方形電池技術路線的主要原因。
  • 大眾被曝欲入股全球第五大租車公司,後者曾多次拒絕與其合資
    9月17日,據德國《經理人雜誌》報導,大眾集團計劃入股Sixt租賃公司,該公司已將業務拓展到汽車共享和叫車等移動服務領域。該報導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話稱,大眾可能通過增資,以普通股和優先股的形式持有Sixt最多15%的股份。對此報導,大眾拒絕置評,稱其為猜測。報導還稱,此前,大眾汽車曾多次嘗試與Sixt建立合資企業,不過遭到了後者的拒絕。
  • 2020熱詞解析|豪橫:股價飆升、「鈔能力」驚人,車企日子滋潤
    在歲末年初之際,我們通過一些熱詞解析來盤點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走勢,希望各位讀者可以通過簡短的一個詞語,讀懂複雜的2020年。 「豪橫」一詞,在網絡上已被譯為霸氣、豪氣。縱使席捲全球的疫情給車市帶來嚴重的影響,甚至出現了倒閉潮,但部分車企的日子似乎過得很滋潤,花費巨額打造展示車、股價多次漲停等,以雄厚的資金實力上演豪橫。
  • 中企併購深化中巴經貿合作
    巴西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企在巴西的併購對促進中國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改善巴西國際收支平衡意義重大,堪稱新形勢下深化巴中經貿合作的雙贏之舉。  據《巴西經濟價值報》報導,2015年外資在巴西併購數達398起,超過巴西併購總數的50%,併購數量12年來首次超過巴西本地投資者。  10多年來,中國以企業併購形式對巴西的直接投資持續加速增加。
  • 下一代電池用環境試驗箱發展趨勢
    打開APP 下一代電池用環境試驗箱發展趨勢 高工鋰電 發表於 2020-12-23 17:10:25 在新能源與電池領域,三木科技合作客戶已囊括了CATL、億緯鋰能、ATL、天津力神、蜂巢能源、欣旺達、BYD、三星、孚能科技、捷威動力、遠景等知名動力電池企業,與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團、威馬、吉利等車企展開深度合作,並與哈工大、中南大學共建了電池實驗室。近年來,其持續出貨量在1200-1500臺/年。
  • 研究周報 | 日本鋰電池產業觀察:動力電池單體領域乏善可陳
    一、日本鋰電池產業概覽如圖1所示,日本電池企業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與日本整車企業合資進行新能源汽車電池的開發,另一部分也作為獨立供應商面向市場進行電池供應,主要以松下為代表,為大眾、福特、特斯拉等多家主流車企供貨。
  • 告別2019|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車企花式結盟禦寒冬
    面對新的變化,強勢車企也在尋找合作夥伴,選擇抱團取暖來抵禦危機,有車企則積極引入投資者,為公司帶來新鮮血液的同時,更為公司刮骨療傷,另外一些企業則不得不面對被市場淘汰的命運。回顧即將過去的2019年,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存在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 全球電池產業進入中韓主導時代 日企逐步被中企趕超
    但同時也面臨著逆風,包括進入前十的唯一一家日企松下將凍結與美國特斯拉共同運營的純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的增產投資等。根據中國調查公司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在2017年匯總的調查報告,中日韓三國企業壟斷了全球車載鋰離子電池供貨量排行榜前十。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以12吉瓦時排在榜首,該公司除向德國寶馬、德國大眾供應電池外,2019年2月還宣布與本田進行共同研發。
  • 速報兩則:鋰離子電池面臨斷供風險、日本八大車企停產
    有業內人士認為,全球物流都會隨著疫情而變慢,企業可能會考慮如何收緊供應鏈,以便從更近的地方獲取零部件。同時,汽車製造商的電池製造本地化、電動汽車組裝本地化等趨勢會加快,而這些將「改變國際物流的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