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買礦造電芯:車企與電池廠的奶酪之爭

2020-12-18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作者:李皙寅 陳亮,編輯:施智梁,36氪經授權發布。

全球車企馳入電動化戰局,競爭正不斷摸向彼此的產業鏈深處。

19年11月,德國慕尼黑的氣溫接近冰點,車窗上凝結著一層薄冰。對於純電動汽車來說,寒冷的天氣並不友好,它降低了電芯的活力,拉低了續航裡程,成為高緯度地區普遍的痛點。

這裡是寶馬的大本營,在把自己集團大樓外觀改造成「4節電池」後。寶馬在車程二十分鐘外的地方,落地了全新電芯技術中心。不同尋常的是,除了研發之外,這裡還具備小批量生產電芯的能力。

▲ 位於德國慕尼黑的寶馬大本營,寶馬把自己集團大樓外觀改造成為「4節電池」 / 網絡

寶馬宣布將自行採購電動車的重要礦產原料,並將藉助電芯技術中心了解電池製備的完整工藝流程,以後將帶著參數標準去找電池廠定向生產。

80%電池成本在電芯,電芯80%在原材料。原本冶煉公司、電池材料生產公司、電池廠都可以通過原材料的採購與銷售差價賺取利潤。

當消費者自己帶著新鮮的魚找大廚加工時,飯店的賺取的往往只有公開而微薄的加工費。當寶馬左手有礦石,右手開始研發技術時,是否會自己建電池?而電池廠又是否會淪為代工廠呢?

「頭部車企對供應鏈往往有自己的主張。」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對出行一客表示,巨頭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行業趨勢、知曉核心供應鏈的潛能究竟幾何,以便在日後競爭上留足後手。

這樣看來,整車廠更多想要的還是技術掌控欲、供應安全性和價格話語權,在電動化的大勢中,正試圖向核心技術伸手的整車廠仍有自己的邊界。

沒打算自產電池

「只曉得原料,不懂工序,做出來的蛋糕不會好吃」。在試製中心集成生產供給副總裁Udo Haenle看來,寶馬必須要懂得電池的生產工藝,才能更好地向電池廠提需求,進而知曉電動車的未來。

伴隨全球的節能減排壓力,電動車消費換擋提速。這使得頭部電池廠地位超然,不但利潤空間豐厚,且話語權頗高。一位中國大型車企研發人員對出行一客坦言,為了拿到某頭部電池廠的貨,往往得提著錢箱去談判。

除了電池供貨的壓力,動力電池技術猶如處在黑箱當中,這對於要下重金投入電動車研發的整車廠來說如坐針氈。

要想搞好電動化就必須弄懂電芯。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弗·齊普策(Oliver Zipse)宣稱,藉助電芯技術中心,BMW i3的現款電芯將在2030年實現能量密度翻番,加大純電續航裡程。

出行一客在電芯中心參觀發現,其具備的小型生產線自動化水平極高,涵蓋了動力電池生產的各主要環節,工程師普遍十分年輕。

據了解,這座電芯技術中心共有200名員工,他們來自研發、生產的不同部門,共同調試電信原料配方,降本增效。同時,還要掌握電池力學和電芯設計能力,進而反哺整車的生產製造。他們試圖未來直接向電池廠下達技術參數,讓對方定製化生產。

生產環節嚴格控制溫度與溼度,在部分需要極度乾燥的生產環節,穿著防護服的生產人員必須每隔兩小時出來休息一次,以避免勞動傷害。

全球車市遇冷,趕上新技術研發到處要錢。寶馬集團擬在2022年底前實現120億歐元的成本優化,以便轉型成為靈活的科技企業。因此,建設電芯研發中心2億歐元,並不算一筆小投入。

這筆買賣有一定道理。80%電池成本在電芯,電芯80%在原材料。電芯技術對電池的性能和成本都有重要影響。寶馬需要藉助研究,掌握不同場景下的電池技術和材料需求。

動力總成開發高級副總裁Gerhard Kurz 告訴出行一客,通過電芯原型的小批量生產,寶馬可以分析生產過程的各個方面,並深化寶馬對於電芯生產過程的管理能力。然後,憑藉寶馬掌握的知識,可以委託寶馬的電芯供應商選擇電池材料,並按照寶馬集團的具體要求生產電池。

如今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寧德時代(300750.SZ)首單動力電池業務,就源自華晨寶馬。據稱,寶馬集團研究電芯至今已有逾10年的歷史,當年曾向寧德時代提供了800多頁紙的動力電池生產標準。

具備小規模生產能力的電芯中心,讓外界猜測寶馬牌電池是否即將正式量產?

對此,包括齊普策在內的寶馬集團相關人士均對出行一客表示,寶馬現階段和供應鏈關係好得很,沒打算自製電芯,以後則看市場需求。

「就好像袁隆平不需要自己去種水稻吃。」一位在工信部相關智庫工作的新能源領域專家對出行一客表示,在電芯前瞻研發水平上,像寶馬、豐田這樣的全球巨頭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儲備極深。

不過,也有國內領先電池企業負責海外業務的中層告訴出行一客,誰的技術厲害就聽誰的,電池廠在電池研製方面還是很專業的。

寶馬要試製電池就要採購一定的原材料。

買礦:鎖不了價,鎖得了量

12月12日,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002460.SZ)公告稱,公司與寶馬集團籤訂了5年的鋰供應合同,預計總額達5.4億歐元。

除鋰之外,鈷也是新能源汽車重要的電池原料。兩項金屬礦的價格和供應波動受全球電動汽車消費激增的影響,全球鋰價和鈷價都一度發生巨額波動,左右著車企推進電動化的進程。2018年4月,鈷價更是飆升到了66萬元/噸。

據測算,每一百萬輛採用523型(鎳:鈷:錳=5:2:3)鋰電池的電動車需消耗一萬噸鈷。採用811型(鈷僅佔十分之一)鋰電池的電動車則要消耗5-6千噸鈷。

按照寶馬的計劃,2021年新能源動車銷量佔比要達到15%-25%。寶馬2018年全年銷量為249萬輛,以每年2%的銷量增速、新能源車銷量佔比達20%來算,寶馬2021年新能源車銷量約為53萬輛。如寶馬全部採用811型電池,寶馬集團2021年就需要六千多噸鈷。

寶馬管理董事會成員Andreas Wendt則透漏,預計2025年寶馬對鋰需求將是現在的7倍。

今年確實是購買資源最好的時機,鋰和鈷的價格價格處於地位。

由於前期大批量碳酸鋰項目的擴產,鋰價從2018年初的16萬元/噸高價一路下滑到6-7萬元/噸。鈷價亦然。生意社數據顯示,12月13日電解鈷均價為26.8萬元/噸,相較於2018年4月最高66萬元/噸的報價,價格下跌近60%。

英國商品研究機構(CRU)中國電池金屬分析師陳先龍告訴出行一客,全球鋰價已經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價格區間,持續下探餘地不多。伴隨鈷價下跌至成本線並探底回升,上遊供應雖寬鬆,價格也將逐漸趨穩。

價格不是最重要的。塑料、化工、工藝材料採購負責人Peter Zisch告訴出行一客,寶馬在乎的是供應安全。

相對而言,鋰礦開採相對成熟、市場供應豐富。但鈷的產能卻十分集中。瑞士嘉能可公司(00805.HK)供應著全球30%的鈷資源,其餘十幾家貿易商供應50%。每年全球鈷供應在14萬噸左右,巨頭控制著產量,讓鈷供應一直處於緊平衡。

2019年,因為需求縮減,致使鈷價下跌,大公司出現庫存積壓。為了保價清庫存,嘉能可在今年8月上旬宣布全球第一大鈷礦場Mutanda進入為期兩年的維護性停產。

這讓電動車產業鏈在上遊被卡了脖子。

在鈷價較低時,車企與礦業公司籤訂鎖定供應鏈量或鎖定銷售價格的協議是最為合理的方式。

北京安泰科信息開發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鈷業分會秘書長徐愛東透露,嘉能可這樣的大機構從未與任何一家企業籤訂過鎖價協議,因此價格不是寶馬考慮的重點。

鎖量是目前較為流行的方式。鎖定供應量雖然可以保證供應的穩定,但是價格容還是隨行就市。

為此,寶馬試圖從根本上打破對礦源的「過度」依賴。

發動機及電驅系統計劃與生產管理高級副總裁 Michael Nikolaides告訴出行一客,為了規避稀土元素價格的劇烈波動所帶來的影響。新的第五代電動機將不包括稀土元素。同時,將努力推進電池回收技術的工業化,目標回收率為90%以上。

選礦:拒絕血鈷避風險

高舉節能減排環保大旗的電動車,在上遊產業鏈中潛藏著不那麼綠色的身影。

「從明年開始,我們將不再從剛果購買鈷礦。」前往全球礦場直選供應商的Peter Zisch表示,自2020年起,寶馬直接購買鈷和鋰材料。未來,鈷材料將直接採購自澳大利亞和摩洛哥的礦山,鋰等其他材料將從澳大利亞採購。

在剛果(金)的礦廠上,頂著烈日、忍受輻射,用手開採鈷礦的童工有望改善待遇。2016年,有海外相關報告調研顯示,當地南部大約有4萬名童工活躍在礦上。在漆黑的隧道中,孩子們只能用手一點點挖出含鈷礦石。12個小時辛勞後,進帳尚不足2美元。

▲ 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位於非洲中部(圖中橘色區域)/ 網絡

12月18日,一個國際倡導組織在美國華盛頓特區指控蘋果(Apple)、谷歌、微軟(Microsoft)、戴爾(Dell)和特斯拉(Tesla)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利用兒童開採鈷礦,故意從中獲利。

據每日郵報稱,一名9歲就在礦山工作的男孩子,每天要背著30公斤的礦石在山上往返,700多米的路程,每次往返僅能得到10-15美分(不到1元人民幣)。2016年,他掉進了一條隧道,脊椎3處斷裂,導致完全癱瘓,而那年他才只有15歲。

手抓礦利用人力開採,常伴有違法使用童工,工作環境惡劣,汙染飲用水等問題。

保障供應鏈安全外,寶馬介入原材料採購在踐行可持續性發展的同時,也規避了相應風險。徐愛東稱,建立負責任供應鏈是大公司的必由之路。

雖然寶馬方面表示,這並不會帶來額外成本。但在CRU資深分析師(鈷鋰)George Heppel看來,合適電池所用的鈷生產有限,轉由摩洛哥、澳大利亞的精煉廠供應礦石,都需要寶馬支付額外的費用。

在國際輿論壓力下,終端的應用企業倒逼中遊冶煉企業明確原料來源,不採用手抓礦。2017年11月,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就供應源頭涉嫌動用童工展開調查。

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未來或許有相關國家出臺法規或行業內出臺準則,要求在售的終端消費品,原材料獲取必須正軌合法,那麼寶馬等深入介入的公司或許可以避開這一綠色壁壘。

這不無可能,像電動車這樣獲得國家財政補貼的產業,背負更多公共責任理所應當。

有些企業已經走到了前面。今年11月,沃爾沃宣布採用區塊鏈技術,建立數字帳簿,記錄供應商從哪裡以及如何採購鈷。稍早前,IBM、福特也表示願意用類似的手段去追蹤驗證礦物來源。該區塊鏈技術由美國甲骨文公司的技術開發,預計將於今年廣泛進行推廣。

今年9月,巴斯夫、寶馬與三星聯合宣布委託德國相關機構在剛果(金)的一處試點礦石,改善手工採礦工作條件以及礦區周圍社區的生活條件,並試圖將經驗成果進行推廣。

Peter Zisch 表示,寶馬集團現在暫無直接買礦山的打算,如果剛果(金)鈷礦符合可持續開採的標準,就可以將其納入採購範疇。

電池廠:利潤變薄,需要深挖技術護城河

左手礦石,右手技術,巨頭們不斷鑽入動力電池的知識深水區,讓業內擔憂昔日高高在上的動力電池是否會淪為代工廠。

原本冶煉公司、電池材料生產公司、電池廠都可以可以通過原材料的採購與銷售差價賺取利潤,例如在低價時大量囤貨,原材料市場價走高時,將低價囤貨以高價折算進成本內。

現在主機廠的介入,讓這些公司淪為了加工企業,利潤率被壓縮。

一家大型鋰電廠中層告訴出行一客,雖然利潤被壓縮,但是電池廠還是可以賺錢的。

對電池生產商來說,利潤空間被壓縮並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喪失電池技術的主導權。

據出行一客了解,中國頭部的電池企業沒有一家與整車廠聯合研發電芯技術,而電池企業與自己的正極材料供應商有著技術研發合作。可見,電池廠在電芯的智慧財產權方面嚴格保密。

生產電芯對於整車廠來說並不容易。

「頭部車企對供應鏈往往有自己的主張。」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對出行一客表示,巨頭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行業趨勢、知曉核心供應鏈的潛能究竟幾何,以便在日後競爭上留足後手。但是,在大化工的製造環節中,整車廠很難具備優勢。

廠房、設備、土地等固定資產投資就是一筆大開銷。因此,整車廠不會越俎代庖自己生產電池。但是一旦整車廠有了最先進的量產技術,那麼它可以設定樣本讓電池廠去生產,那麼電池廠核心的價值——電芯研發所帶來的利潤將消失殆盡。

寶馬自建電芯中心後,電池廠會不會淪為代工廠?國內領先電池企業負責海外業務的中層告訴出行一客,誰的技術厲害就聽誰的,電池廠在電池研製方面還是很專業的。

跨界布局挑戰重重

汽車產業鏈條極長,各司其職的企業用比較優勢和絕對優勢構築了自己的護城河。

當寶馬開始涉足電芯更深層次的研究,甚至直接買礦時,拓展邊界能否得到預期收益將面臨挑戰。

通常來說,相比專門的採購商,像寶馬這樣的整車企業作為單一用戶,採購量較少。這促使整車廠的議價權不高,以鈷礦為例。除了剛果(金)外,若要購買塊狀的金屬鈷的地方屈指可數。僅能從摩洛哥的CTT精煉廠、馬達加斯加的Ambatovy精煉廠和澳大利亞的Murrin 精煉廠採購,為了獲得有限的供應,往往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

在陳先龍看來,汽車公司鎖定的原料通常按照跟蹤現貨價格的公式定價。但在小金屬採購方面,它們缺乏經驗,尤其是在規避商品的遠期價格風險,比如說鋰和鈷。

此外,外界有觀點認為,寶馬在純電動的路上,仍走得有些疑慮。

2013年,寶馬推出了第一款豪華品牌的純電動車,碳纖維車價、無B柱、對開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在隨後的幾年裡,在升級續航裡程及產品體驗的同時,卻將電動化的路線更多押注在了插電混動上。這體現在,寶馬並未採用「純電動專用平臺」,業內認為這樣的底層技術有助於合理配置電池、協調車重及空間布局,從而打造出一臺「真正」的純電動車。

▲ 2013年,寶馬推出了第一款豪華品牌的純電動車i3,碳纖維車價、無B柱、對開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網絡

今年早些時候,寶馬曾宣布到2023年,將推出25款電動車型,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其中過半為純電動車。但寶馬生產的架構是即將於2021年推出的「第五代電驅系統」,這通用於內燃機、插電混動及純電動汽車。

「電動化市場需求參差不齊,作為生產商我們沒法預測未來,我們決定把選擇權交棒給消費者。」在這條寶馬最新名為「選擇的力量」宣傳片中的表述,或許道出了寶馬在電動化路徑選擇上的心聲。

在升任董事長之前,分管集團生產的董事齊普策曾指著身後玻璃窗告訴出行一客,背後的生產線可以根據訂單柔性生產不同動力、配置和款式的新車,「靈活性」是他口中最常見的詞彙。

「寶馬是家小公司。」這是一位寶馬集團員工對出行一客半認真的吐槽。確實,在汽車電動化、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出行共享的新四化下,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在全球車市趨冷的當下,寶馬需要盤點自己的資產,有的放矢。

但當大眾、奔馳更加激進地押注純電動的時刻,寶馬能否在關鍵技術節點上,藉助分兵布陣,以便在知曉消費者真實選擇後,馬上全面出擊?這需要時間去檢驗。

電池十字軍準備東徵

這樣看來,整車廠更多想要的還是技術掌控欲、供應安全性和價格話語權,在電動化的大勢中,正試圖向核心技術伸手的同時,整車廠仍有著自己的邊界。

目前來看,面對純電動車消費需求,寶馬選擇加碼採購。

今年11月,寶馬宣布已經和寧德時代公司和三星SDI訂購了價值超過100億歐元的車用電池。其中,面向寧德時代的採購計劃從2018年籤署的40億歐元,提升至73億歐元。寶馬與三星SDI籤署的電池供應合同達29億歐元,有效期為2021年至2031年。

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蓬勃發展背後,以中日韓為代表的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兵臨城下。來自韓國LG化學已經布局了超過60%的歐洲市場車型,三星和SK創新也佔據了重要的市場份額,還有來自中國的寧德時代、孚能科技,來自美國的特斯拉GigaFactory4也在緊鑼密鼓進行。

為此,歐洲正在整合力量,推動自己電動核心產業鏈。

「我覺得德國給予清潔技術的支持太少了,補貼不應僅局限於購買汽車。」 巴伐利亞州州長馬庫斯·索德(Markus Söder)表示,將對關鍵技術領域的人才培養、數位化轉型提供多方面支持。

今年11月,有媒體援引的政府文件顯示,德國計劃在2020年起的五年內,將把向電動汽車購買者提供的補貼增加一半。此前,德國政界人士曾公開表示,非但不會在2021年結束對電動車的稅收優惠,還會延續優惠政策10年。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歐盟副主席馬洛斯·舍甫科維奇呼籲,以歐盟集體之力,在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上遊材料到電池回收的全產業鏈。

今年9月,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宣布,法國、波蘭、義大利、芬蘭、比利時、瑞典、斯洛伐克、西班牙和德國等9國,決定建立歐洲第二個電池產業聯盟。寶馬、巴斯夫等約30家企業成為歐洲第二個電池產業聯盟成員。據悉,寶馬電池技術中心也將配合歐盟的技術研發。

歐洲電動車產業鏈拉開了合縱連橫的大幕。(責編/楊佩謙)

(本刊實習生賈茹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國產電芯支持500公裡超長續航,比克電池18650電芯創能量新高
    5月16日——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於鄭州舉辦比克18650-3.0Ah高能芯新品上市發布會,此舉意味著比克電池率先實現18650-3.0Ah電芯的量產及市場應用,國產18650電芯單體能量密度已達國際領先水平。
  • 奔馳中國電池廠年底投產;寶馬將在泰國建電池廠
    寶馬將與其在泰國本土的長期合作夥伴Dr_xlmaier集團聯合,第一期投入7億泰銖,製造集成度更高的下一代插電混動系統的電池及配套,還有純電車型緊跟保時捷步伐、高電壓平臺的動力電池。因寶馬摩託車在泰國生產的成熟體系,全新的動力電池工廠再次選擇了這裡。同時,這是其新能源全球戰略的第四家電池工廠,前三處分別位於大本營德國慕尼黑、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州以及中國的瀋陽。
  • 2020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 下半場技術之爭大幕開啟
    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加速了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洗牌,而業內認為,新勢力上半場的量產之爭已近尾聲,下半場的技術之爭正拉開大幕。  頭部「四小龍」上演逆勢翻盤  去年年底從蔚來離職後,王亮(化名)坦言後悔。和他一樣,去年離開這家新勢力的很多人都沒有想到,今年的蔚來能夠如此逆勢翻盤。
  • 該為「寶馬不做電池」鼓掌還是倒彩?
    不少人質疑:大型車企應該進入電池領域,才能把控制住汽車產業鏈的「咽喉」。  一位主機廠的汽車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網記者:「只要主機廠出得起價,你就可以向上遊動力電池廠要最好的貨源。但如果主機廠使用自產的動力電池,那好壞都將由自己消化。」華晨寶馬CEO魏嵐德也曾對中國網記者說過,「整個寶馬集團採購戰略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生產世界上最高質量的產品,其前提要求供應商能夠為我們提供世界上最優秀、最高質量的零部件。
  • 比克電池發布18650-3.0Ah電芯 能量密度可比肩松下三星
    此舉意味著比克電池率先實現了18650-3.0Ah電芯的量產及市場應用,並且使國產18650電芯單體能量密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正極材料工藝領先 電池能量密度比肩日韓比克電池能率先實現18650-3.0Ah電芯的量產和市場應用,與其很早就研發和使用高鎳811作為正極材料密不可分。
  • 2020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 下半場技術之爭大幕開啟_易車網
    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加速了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洗牌,而業內認為,新勢力上半場的量產之爭已近尾聲,下半場的技術之爭正拉開大幕。 頭部「四小龍」上演逆勢翻盤去年年底從蔚來離職後,王亮(化名)坦言後悔。和他一樣,去年離開這家新勢力的很多人都沒有想到,今年的蔚來能夠如此逆勢翻盤。
  • 靈活的寶馬,德國文化下的極客精神
    相較於從零開始的造車公司,傳統車企在製造上一直有著深厚的護城河。在華晨寶馬鐵西工廠、新大東工廠和動力電池中心兩天的參觀行程之後,能感受到,傳統生產的壁壘並不僅在於昂貴的機器,而是基於軟硬體一體的全生產體系在數據上的積累和智能上的主動迭代。德國文化下的極客精神對,今天要說的是寶馬。先從產品說起。 寶馬一直將新能源車型上的探索視為黑科技。
  • 上汽集團聯合寧德時代布局動力電池車企+電池企業或成產業新趨勢
    內容是公布上汽集團將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管理」)與寧德時代新設兩家合營企業,布局動力電池電芯、模塊和系統。「對上汽集團而言,通過與寧德時代聯合建電芯廠,可以更好地鎖定行業內稀缺的、搶手的電芯資源;對寧德時代而言,與上汽集團進行股權合作,可以與大客戶建立更為深入的合作關係。」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
  • 融資中國:車企閃「電」戰,寧德的高光時代或將一去不返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早期,或受限於技術和資金等原因,多數車企會選擇與電池生產商合作。基於此,包括蔚來、小鵬、北汽、廣汽、吉利等多家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均有配備寧德時代提供的動力電池,甚至是特斯拉中國Model 3電動車,也開始使用寧德時代生產的無鈷磷酸鐵鋰(LFP)電池。
  • 蘋果「造車」猛料頻出:自動駕駛之外,電池技術有「iPhone時刻...
    來源: 華爾街見聞關於蘋果「造車」的傳聞,在過去幾年時有傳出,不過像如今這樣密集曝出猛料的時刻,並不多見。該報導稱,這一電池技術正是蘋果「造車」策略的核心,它有望「極大的」(radically)降低電池成本,同時增加車輛續航。要做到這一點,蘋果計劃採用一種獨特的單體(monocell)電池設計,讓所有電芯直接融合到一起,從而消除傳統電池組各個電芯之間存在的空間浪費。
  • 315共話新能源車:還記得那些騙補的車企和充不上的電嗎?
    那麼今年的央視315,是某些問題車企公關成功,還是拔得頭籌登上315晚會的舞臺呢?還是挺令人期待的。   被公示的車企包括金華青年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公司、上汽唐山客車有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車有限公司、南京特種汽車制配廠有限公司和重慶恆通客車有限公司。
  • Solid Power 2022年初測試電動車固態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由福特支持的電池創企Solid Power表示,2022年初將開始測試用於汽車生產的固態電池,此舉意味著該公司最終或將可以幫助傳統車企向電動車領域推進。
  • 全球銷量TOP10新能源車搭載電池情況一覽
    其中,日產聆風以2.72萬臺的成績高居榜首,特斯拉緊隨其後,銷量2.24萬臺,比亞迪唐排名第三,共銷售1.91萬臺;前三甲之外,銷售過萬輛的車型還有三菱歐藍德PHEV、雷洛ZOE、雪佛蘭volt;北汽e系、江淮IEV、比亞迪秦、寶馬i3,均以接近萬輛的成績躋身全球前十之列。
  • 跨界造車:蘋果重啟造車 真正的戰場在哪裡;富時羅素將中芯等三家中...
    跨界造車:蘋果重啟造車 真正的戰場在哪裡;富時羅素將中芯等三家中企從全球指數中剔除;停止退市程序!紐約證交所再對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表態;中興天機Axon 20 5G拆解
  • 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頭部「四小龍」逆勢翻盤 PPT造車軍團黯然退場
    一邊是風光無限的新勢力頭部「四小龍」:蔚來從生死線翻身,市值接連上漲超越通用、寶馬;理想、小鵬前後腳赴美上市,市值看漲;威馬融資100億元,擬登陸科創板。而在分水嶺的另一邊,博郡、賽麟、拜騰、前途、長江汽車等滑向破產邊緣,或將黯然退場。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加速了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洗牌,而業內認為,新勢力上半場的量產之爭已近尾聲,下半場的技術之爭正拉開大幕。
  • 車企接連退賽,電動方程式為何等了個寂寞?
    而就在奧迪官宣退賽的兩天後,寶馬也突然宣布,由於集團戰略重心轉移,其將在2021年年底正式退出FE。「當談及電驅動系統的發展時,寶馬集團已經基本耗盡了在FE賽事中進行技術開發和轉化的機會。」寶馬在一份聲明中說。未來,寶馬將把戰略重心放在三電系統的研發上,並堅持所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
  • 一大撥傳統車企的純電動車集中來襲 誰動了誰的奶酪?
    作為新能源車企的兩個標杆級品牌,蔚來和特斯拉都是業界模仿和競爭的對象。前者剛推出100kWh電池包並進一步完善相關服務,後者的國產讓車價一降再降。此種局面下,傳統車企的產品姍姍來遲,大家會如何選擇?從純電動車型的各項指標來看,其絕對是在售車型中的佼佼者,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其可使用150kW電樁進行快充。除此之外,這是一輛地地道道的保時捷,大家仍然可以把它當做性能車甚至跑車去對待。不過,目前進口的純電動車在國內優惠政策上不及國產車型。
  • 管中窺豹 上海車展看動力電池發展趨勢
    一分鐘了解全文:   1、從車企延展出來的電池廠商未來會有不少,車企向電池業務上下遊滲透,布局整個產業鏈;   車企布局整個產業鏈,深度參與電池生產製造可以讓電池和整車產品匹配度更高,方便產品性能和品質把控,在達到一定量級之後,還能夠形成一定的成本優勢。
  • 為啥不敢買純電車?二手貶值率太高,換電池相當於買新車
    目前新能源汽車分為主體的四大種類,第一種插電混動版,第二種,油電混動,第三種,純電動版,第四種,氫燃料電池。按照目前的大資本的流向,各種風投和媒體最愛的還是最不成熟的純電動技術車型,其中特斯拉更是因為電動車型,使得其股票價值比本田,福特,日產等等強悍的百年車企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