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影響擴展到全球,各國生產力不容樂觀,在汽車行業上尤為明顯。
全球鋰離子電池面臨斷供風險
據外媒報導,近日鋰離子電池行業的專業信息提供商BenchmarkMinonalIntelligence發布了一份報告,內容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導致整個鋰離子電池供應鏈物流放緩,並已危及到全球各地的生產和使用。
據了解,澳大利亞作為鋰的主要生產國,要求採礦和勘探公司協會的成員嚴格注意洲際旅行限制;在南美洲,智利實施了全國禁令、聖地牙哥部分地區處於隔離狀態、阿根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隔離措施;在非洲,由於南非的邊境和港口關閉,加上原材料鈷的生產國剛果實施隔離政策,鈷的供應面臨中斷。
目前雖然還沒有太多關於電池原材料或正負極材料出現重大供應短缺的消息,但據Benchmark的數據顯示,主要是因為2019年行業供應過剩,又剛好在這段時間消除了部分庫存。但由於運輸限制和物流滯後等原因,使全球電池產業鏈上的人員都對原材料供應和向客戶交付成品的能力都感到擔憂,供應問題將會逐步顯現。
有業內人士認為,全球物流都會隨著疫情而變慢,企業可能會考慮如何收緊供應鏈,以便從更近的地方獲取零部件。同時,汽車製造商的電池製造本地化、電動汽車組裝本地化等趨勢會加快,而這些將「改變國際物流的遊戲規則」。
日本八大車企停產
據央視財經報導,因疫情蔓延致海外零部件供應短缺,使得日本國停產車企升至八家。
此前,因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海外需求驟減。豐田汽車公司已於4月3日對外宣布,既日起停止愛知縣和福岡縣等日本國內5家工廠的共7條生產線的生產。根據豐田宣布的停工計劃,工廠停產最長至4月15日,這也包括雷克薩斯品牌汽車的生產供應被迫中斷。
隨著疫情影響持續蔓延,美國、歐洲等地區的汽車生產也先後宣布停止。導致海外零部件供應量下滑,加上消費需求在全球範圍內下降,日本地區的豐田、日產、本田、馬自達、鈴木、斯巴魯、三菱和大發在內的八家車企已經全部宣布將暫停日本國內的汽車生產。儘管對於日本七大品牌來說,此次停產並非是個別企業的決定或政府管控,但不可否認的是此次原因正是全球需求下降及零部件短缺所致。
據日本一家汽車廠商高管表示:「此前我們以為隨著中國地區逐漸實現復工復產,即可實現產業復甦,但隨著歐洲和北美的爆發而停工,我們又再次正面臨疫情之下的困難,所以我們簡直看不到事態的盡頭。」日本作為全球三大汽車生產國之一,在2019年的全球產量達2607萬輛,若按照這8家企業的生產和最近的運行情況等方式進行推算,產量將至少減少3成左右。停產意味著無車可買,不過以當前形勢來看,即使實現滿批生產也並非獲得理想的銷售額。
不只是日本車企,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菲亞特克萊斯勒和福特在3月18日決定接受汽車工人聯合工會的要求,暫時關閉在北美的工廠。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大眾、戴姆勒、寶馬也紛紛宣布在歐洲停工停產。
最後
牽一髮而動全身。當前全球疫情持續增長,對汽車行業的打擊力量不容小覷。疫情下的全球車市:國內忙復工,國外忙抗疫。車企們強烈的復工復產的願望敵不過骨感的現實,但願國外疫情快些控制住吧。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