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 李庚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河南最宏大的實踐主題是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擘畫的美好藍圖轉化為中原大地的生動實踐。河南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十四五」時期,文化軟實力實現更大提高,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省,把文化建設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開啟了河南「興文化」的新徵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建設有引領力和凝聚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精神文明,建設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中華文化軟實力,最關鍵的是要樹立文化自知、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實現個體價值觀與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雙循環」,把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與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統一起來。文化是河南的一張王牌,是河南最大的優勢,「十四五」時期河南實現文化軟實力更大提高,就要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成文化發展勝勢,推動河南實現高質量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
提高河南文化軟實力,既要推動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又要推動中原文化繁榮興盛。一部中原史,半部黃河變遷史。「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河南孟津以下,巨大的黃河衝積平原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寶地。黃河高質量發展是在黃河流域中進行的,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炎黃文化也是在黃河流域中形成的。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既要考慮黃河流域的概念,更要重視黃河區域的概念,既要考慮沿黃八市,還要考慮黃河故道、黃泛區等地理空間尺度。只有這樣,才能使黃河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更加深遠。當前,要把黃河文化保護與時代價值挖掘結合起來,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中原文化是黃河文化的中心,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中原文化是最亮麗出彩的底色,為中華民族薪火相傳貢獻了持久深厚的動力。在河南,研究黃河文化,離不開中原文化這個基礎。如果說黃河文化是一種流域文化,那麼中原文化則是一種地域文化。如何處理區域文化與國家文化的關係,在中華文化中準確定位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炎黃文化,是提升河南文化軟實力、樹立大省文化自信的關鍵所在,也是我們保護母親河、建設幸福河的根本要求。
提高河南文化軟實力,既要傳承中華文明化進程中的黃河文化、炎黃文化、中原文化,也要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發展先進文化、現代文化、創新文化。只有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民族復興和現代化建設才有強大的滋養。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有其根之所系、脈之所維,這個根脈就是地脈、血脈、文脈和學脈。「老家河南」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開啟了河南的文明化進程。「出彩河南」具有強大的魅力和感召力,開啟了河南的現代化徵程。在文化強省建設中,我們既要重視文脈,也要重視學脈。在新文科建設和地方性知識體系建設中,要加快形成中原學、黃河學、炎黃學「三位一體」的文化研究新格局,強化對中華文明的根性研究、地理空間尺度研究、基因研究,重視根祖文化、根親文化、根系文化的區別,回答好「中華之源在哪裡、中華之脈怎麼樣、中華之魂是什麼」這些基本文化問題。同時,在現代化河南建設新徵程中,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現代文化、創新文化,努力做到古今輝映、守正創新、推陳出新。要把「老家河南」和「出彩河南」有機銜接起來,把文明型河南與現代化河南有機聯繫起來,在實現中原崛起、中部崛起中奮勇爭先、更加出彩。
提高河南文化軟實力,既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又要實現文化產業的提升。在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建設中,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提高社會的整體文明程度。圍繞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特點和資源要素條件,促進形成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格局。需要我們格外注意的是,衡量文化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
提高河南文化軟實力,既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物質上要強,精神上更要強。精神上強,才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我們要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還要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增強人民的正能量,使人民能夠在燦爛的中原文化、黃河文明中汲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汲取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正能量。堅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要求我們既要重視研究「根」的問題,重視對羲皇、炎黃、華夏文化,包括夏文化、殷商文化的研究,更要重視對「魂」的研究,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形成較為完整的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在這個意義上,建設幸福美好家園,也是建設新時代精神家園。
提高河南文化軟實力,就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實現文旅產業大融合。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悟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以文旅融合發展的紮實成效提升河南文化競爭力,是新時代河南文化發展的重大課題。「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這句形象的表述,講出了河南的文化底蘊、文化自信、文化優勢。隨著河南的人文歷史優勢加速轉化為文旅融合優勢,隨著河南「一帶一核三山五區」文旅發展格局的加快構建,隨著「三座城、三百裡、三千年」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隨著人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文化需求將成為內需體系的增長點,文化資源將成為河南發展的動力源,文化魅力將成為河南的競爭力。要通過發展文旅產業,打造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河洛文化,打造根親文化、漢字文化、功夫文化這些新時代的文化品牌,讓豐富的文化品牌以更年輕的姿態「飛入尋常百姓家」,更好地造福百姓。要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培育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更好地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公園產品是「十四五」時期的一大文化亮點,河南「集齊」了黃河、長城、大運河、長徵四大文化元素,下一步要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文化公園、長徵文化公園、長城文化公園建設中走在前列、幹在實處。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載體,實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行動計劃,紮實做好文旅融合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