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南絲路34丨爾蘇人:藏彝走廊的陽光部落②

2020-12-07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李貴平 文/圖

75歲的爾蘇族老人王志全是個「爾蘇活字典」,村裡人說他是個萬事通,沒有他不曉得的事情。王志全說,爾蘇人舊時多為一夫一妻制,條件好的也有一夫多妻,有男尊女卑遺風。

75歲的爾蘇族老人王志全是個「爾蘇活字典」

那天在蟹螺鄉江壩村五組,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陳保亞教授帶著博士後研究生邱健、博士生江昕,拿出錄音機,用常規漢語向王志全老人測試詞彙並向他請教。比如「我吃了一個蘋果」,「我們去喝酒」,「我吃了這個蘋果,我吃了那個蘋果」,「我從康定來」等。北大學者試圖通過採集民族地區的方言,來挖掘、驗證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根脈和族群的前世今生。我在一旁聽得雲裡霧裡。

同為爾蘇人,不同地方的人的口音、口語也不同。王志全說:「照我們祖先的說法,不同地方說爾蘇話的人對爾蘇族有不同的叫法,甘洛、越西、鹽源的爾蘇族人稱自己為『爾蘇』『布耳子』『耳蘇布耳子』。石棉的爾蘇族人則稱自己為『路耳子』,木裡縣、九龍縣以及冕寧縣西部的爾蘇族人稱自己為『慄蘇』。不同的叫法實際上是同一個詞的不同方言。」

王志全說,爾蘇族人相信他們死後會輪迴轉世,如果他們在世時品德高潔、助人為樂,則轉世輪迴重新做人後可獲得好的社會地位;如果在世時生活品行惡劣,則會轉世為低能動物。

爾蘇人天性淳厚善良,相處和睦,鄰裡很少發生糾紛。他們的身體沐浴在陽光之下,性格也如陽光般明朗澄澈。

爾蘇人熱情好客

之前聽到一個說法:如果有人詢問爾蘇人來自何方,族源是哪裡,他們會心懷恐懼地回答:「我們爾蘇人是不能說根脈的,說了就會被滅族。咱老祖宗發過誓。」說許多所謂真相,早就被爾蘇人的祖先刻意隱瞞下來,今天深藏大山的爾蘇人,也都不再記得部族的來龍去脈。對此,王志全哈哈大笑,連說這是誤會、是傳言,「我們爾蘇族當然有自己的歷史傳承,有文獻記錄。」王志全說,他們的老祖宗是西夏人,十三世紀前,西夏人一直生活在新疆和中原以西,後來被蒙古族打敗了,沿著「藏彝走廊」跋山涉水來到大渡河畔的四川石棉縣,族群其他人則雪花入泥般融入涼山地區的甘洛、越西、冕寧、木裡以及雅安地區的石棉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龍等地。

在蟹螺鄉江壩村五組,一位爾蘇族阿婆告訴我,他們這個民族的佔卜打卦很有意思,比如誰家丟了財物,就會找來一根一人高、沒結疤的細棍兒,一邊唱卦歌一邊按一定的方向砍木棍兒:「山神卦神白石神,賜福禳災爾蘇人,今有某某不明事,特意打卦問神仙……」卦歌唱完後,主人會根據細棍上所砍出的刀疤給出的「卦語」來「確定」被偷財物的去向。這種帶有娛樂色彩的習俗在爾蘇人中傳承下來,非常好玩。佔卜打卦的工具主要是棍卦、雞頭卦、頭帕卦、羊膀卦、豬脾卦等。

由於相對與世隔絕,爾蘇人的生產和生活、傳統與信仰一直承繼著亙古不變的祖先遺制。比如爾蘇人的新年就有別於漢族,他們的年是在每年農曆八月豐收之後,年的名字也很特別,叫「還山雞節」,這是當地爾蘇藏族一年中唯一的民族節日,節日一般持續三天三夜。這些日子裡,人們敬山神、祭祖先、慶豐收。祭祀典禮的一切儀式,皆由爾蘇人的巫師「薩巴」主持。

爾蘇人一直在使用「薩巴文」。這種神秘奇特的文字,與「東巴文」等都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原始圖畫文字之一。2018年12月,我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保亞、孔江平等人去四川宣漢縣採風,在那裡還看到一種流傳於民間的古老祭司文字,也是用圖畫形式寫成的「象形字」。這種祭祀文字,據說可以解讀古代巴國人的部分歷史脈絡,非常珍貴。但宣漢祭司文字隱現於大巴山西部民間,比較小眾。後來我將採訪稿刊發在《光明日報》「文化記憶」版的頭條後,引起很多語言專業人士的關注。

爾蘇人的薩巴文代代相傳,大多寫在經卷上,筆劃上是用彩色的日、月、星辰和牛、馬、羊等動物圖案「畫」出來的。遇到過節或婚喪嫁娶等大事,爾蘇族「活字典」王志全總要帶上他的「生肖甲子卜卦圖」去做司儀。

我後來在石棉縣宗教局看到一個資料:在石棉縣木雅、爾蘇等藏族村落,共發現了3本與王志全「生肖甲子卜卦圖」類似的畫有神秘圖形的書,書上的文字讀法相近,釋義相似。

細看這些文圖,需加進大量詞語才能念出完整句子。比如,在蟹螺鄉江壩村,王志全指著一幅圖舉例,說圖中只有6個「詞」:中間是「猴子」,左下是「盛滿食物的盤子」,左中是「陶罐」,右上是「閃亮的星星」,右中是「斷樹」,右下是「霧」。這些圖畫文字連起來的意思是:「二月十三日,屬猴。這一天是有酒和肉的喜慶日子。天快黑時天氣可能要變,地下有霧氣,樹被風颳斷,預示著要有大風。但兩顆明星在天上閃耀,總的來說這一天是好天。」他說,這種圖畫文字還跟顏色有關係,不同顏色表達不同的意義,如白色代表金,綠色代表木,藍色代表水,紅色代表火,黃色代表土。

這種文字是怎麼來的?王志全堅持認為,是以前他們的老祖宗從西夏南下遷移到藏彝走廊時帶過來的。這種文字,也只是在甘洛、越西、冕寧、木裡、九龍等地的爾蘇族群中使用,外人也如讀天書般懵懂。

長期研究民族地區語言的陳保亞教授說,語言的出現對人類進化的重要影響表現在很多面, 包括人類古道,就可以通過敘述、傳說、史詩等語言文本讓後代獲得這方面知識, 具體說,某條古道通向何處、路程有多遠、是否有危、哪個季節行走比較安全、沿途如何分道等。這次,陳保亞帶他的研究生認真記錄了爾蘇族人的口語和「薩巴文」,準備回去好好研究。

相關焦點

  • 故事 藏彝走廊
    民族學與民族史學術上的「藏彝走廊」,是費孝通先生於1980年前後提出的一個歷史-民族區域概念,主要指四川、雲南、西藏三省(區)毗鄰地區由一系列北南走向的山系與河流構成的高山峽谷區域
  • 南絲路科考新發現 | 寧靜古城街村,漢字題記木板再現民族緊密融合
    important}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因古關帝廟裡驚現的漢字題記木板,讓甘孜道孚與「南絲路」漢藏民族交融有了更加緊密的關聯和實物佐證8月31日下午,幾塊拼出「萬家生福」字樣的殘木,為「絲路甘孜·康藏秘境」科考團帶來意外驚喜。這個科考實物的發現,不僅豐富了「南絲路」漢藏民族交融元素,更讓寧靜厚重的甘孜州道孚縣協德鄉泰寧古城,帶著悠遠的人文歷史氣息驚現於大眾視野。
  • 「藏羌彝走廊上的明珠」授牌儀式在西南民族大學舉行,「聖潔冰川·多彩黑水」獲授牌
    首屆藏羌彝走廊影像藝術節組委會                      2019年12月12月6日,首屆藏羌彝走廊影像藝術節在西南民族大學隆重舉行。開幕式上,授予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等單位「藏羌彝走廊上的明珠」獎牌。
  • 請乘坐藏彝直通旅遊考察車,走進秘境九龍!
    康巴傳媒(記者 蘭色拉姆)7月2日,九龍縣「藏彝直通車旅遊考察」發車儀式在成都新南門汽車站舉行,九龍縣委常委、副縣長韓俊峰參加儀式。九龍縣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負責人表示,通過此次活動,希望全力發揮九龍區位優勢,進一步開拓九龍旅遊資源,深度挖掘智慧與科技旅遊,創新旅遊體驗活動,爭取為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參與提供更多便利惠民的政策,打造獨具特色的九龍旅遊濟經新模式,讓每一位遊客都充分體驗到九龍縣藏彝風情走廊的無窮魅力和樂趣。
  • 穿越本報訊 敬畏南絲路——讀李貴平《穿越橫斷山的「南絲之路」》
    我不了解南絲路,但多少了解北絲路。這種了解不是緣於「行走」或者考察,而是得益於《西遊記》。南絲路比北絲路年長七八百歲,而且沒有悟空八戒護駕,不知販運「枸醬蜀布邛竹杖」的跋涉者們經歷了多少磨難。最初,貴哥以記者身份踏上南絲路,可謂利用「職務之便」,報社給他的使命是採訪考察隊,寫好「本報訊」。也許是為了尋找橫斷山裡的盤絲洞,或者馬幫裡的小白龍,送走考察隊之後,貴哥又多次「私訪」南絲路,以實現他的「俠客夢,遠行夢」。
  • 南絲路首迎重磅科考團 挖掘再現甘孜人文之光
    世外絕美風光、雲中雪山神峰、藏寨碉樓剪影……這是不是你心目中甘孜的模樣?當歷史學家、考古專家、人文學者齊齊聚焦甘孜,絲路古道遺址、千年摩崖石刻、絲綢唐卡、古代冶煉,無論格薩爾王的宏大敘事,或小小貝殼現身馬鞍的故事,都將在褪去歷史風煙的深入考證中被重新激活,清晰發展脈絡,再現神秘光澤。
  • 走馬探路線 | 3-4月探秘大橫斷 | 橫斷山區與藏彝走廊的秘境追花
    「甘南,川西,滇北,藏東」所在的河湟谷地,橫斷山區,藏彝走廊早已在「吐火羅人與走馬行疆」的心頭上盤旋已久。那裡有古老絲綢之路的分支——唐蕃古道與西南絲綢之路,也就是後來的「茶馬古道」;那裡的極致自然風光——六江併流,隱匿在高山峽谷的最深處;那裡的人文歷史——藏彝氐羌民族,精彩稱絕卻少為人知。
  • 廣州白雲機場「海天走廊」啟用 重現絲路之美
    廣州白雲機場「海天走廊」啟用 重現絲路之美央廣網廣州8月17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機場宣)還沒有離開白雲機場,旅客於先生就感受到「不一樣」的廣州。「剛下飛機就來到航站樓一個絲綢之路主題通道,真的很有特色和新意,讓人對羊城文化充滿期待。」
  • 挖掘爾蘇藏族文化,綿竹助甘洛打造民宿促增收
    四川在線記者 餘如波為深入挖掘爾蘇藏族文化的經濟價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進一步促進農戶增收致富,將爾蘇文化打造成為甘洛縣的文化名片,近日,德陽綿竹市對口幫扶甘洛縣前線指揮部指導幫助甘洛縣蓼坪鄉清水村成立了甘洛縣爾蘇人家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
  • 走進第三極,自駕遊探秘九龍尋找最美藏彝風情
    近日,由九龍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發起,並由成都旅遊協會、成都旅遊集散中心承辦的「九龍縣藏彝直通車,旅遊考察發車儀式」在成都新南門汽車站成功舉辦,開啟了為期三天的九龍縣旅遊與農牧項目調研自駕遊活動。
  • 南絲路起點勘行記
    那個時代,不特蠶叢氏南逃的路線初開了南絲路,杜宇從朱提(今雲南昭通)一帶入主成都平原的路線,鱉靈經宜賓溯岷江入川的路線,拒不降秦的開明末期蜀王子蜀泮率將士三萬南遷,過雲南,達交趾(今越南北部紅河地區),建甌雒國稱安陽王雄踞百年的路線,以及從三星堆、金沙掘出的西亞文明,無不增添著南絲路的寬度、長度、硬度和色彩。
  • 「音樂」爾蘇藏族關於火把節的來源說
    爾蘇藏族關於火把節的來源說陳國福·翰波 七月,除了火辣的天氣而外,還有就是一年一度讓人記憶深刻,使人流戀往返的火熱的火把節了。因杜鵑鳥飛至金水河邊就天已大亮,所以,現大渡河邊的石棉、漢源兩縣的爾蘇人就沒有了過火把節的習俗了。杜鵑走時有百鳥護送,由於旅途的艱辛,這些百鳥回來時都累得唫聲無語了,尤其是烏鴉和杜鵑都還謝了頂,成了禿子。
  • 【明明的旅行】古裡埃米爾陵,帖木兒大帝的魂歸之所(2019年璀璨古絲路,明媚中亞行之二十一)
    1362年,帖木兒在碣石附近起義,先是趁亂取得了巴魯剌思部的領導權,他與其他部落作戰時,被其他部落打傷成了瘸子,因此敵人稱為跛子帖木爾。帖木兒為了鞏固政權,與察合臺汗國聯姻,娶了察合臺汗國的公主為妻,所以他又被稱為駙馬帖木兒。其後帖木兒在妻弟的幫助下,推翻了察合臺汗國的統治。
  • 「絲路甘孜,康藏秘境」首發體驗團今日出徵
    甘孜打造旅遊新地標 助推巴蜀文旅走廊建設!2020年7月17日,絲路甘孜,康藏秘境首發體驗團出徵儀式在成都環球中心舉行。王光志告訴記者,本月初他們啟動招募體驗官,共吸引了社會各界3000多人參與報名進來,經過層層曬選,最終確定了的45名首批體驗官。王光志說,甘孜州此次推出的康藏秘境線路旅遊資源十分的豐富,特別是文化遺產方面,有世界上最長的史詩——《格薩爾王傳》、有最具擬人化建築風格的格薩爾藏寨等,非常值得一遊。
  • 探尋歷史文化遺存丨「絲路甘孜·康藏秘境」大型專家科學考察活動...
    地理、藏文化等領域的10餘位專家學者組成的重磅科考團將深入我州北線一帶,將對康定、道孚、爐霍、色達、甘孜、石渠、德格、白玉、新龍等地,進行為期近半個月主題為「絲路甘孜·康藏秘境」的大型專家科學考察活動,將針對南絲路在甘孜州境內的歷史文化遺存進行尋訪和探究。
  • 穿的是歷史,戴的是神話,花腰彝服飾讓人過目不忘
    它照耀著那些織在帽巾、衣袖、後擺、襟邊、褲腳等處的馬纓花、 山茶花、 杜鵑花、芍藥、牡丹、鳳凰、鴛鴦、蝴蝶等,萬物因有陽光而生機勃勃。可以說,一套服飾就記載了「花腰彝」的發展歷史。比如有的服飾上有火焰的圖案,就反映了花腰彝對火的崇拜。一套服裝由數十種配件組成, 共需要一公斤左右絲線, 得一針一線繡成各種花紋圖案。
  • 陽光部落快時尚童裝品牌
    陽光部落快時尚童裝品牌 時間:2020-12-18 09:20:28 來源:北國網 陽光部落快時尚指的就是「款式暢銷、價格實惠、更新快速」,陽光部落以快時尚為競爭核心,奪得市場先機,與傳統實體店經營模式反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