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接觸」剛需之下:機器人衝上醫療一線,無人車站上「風口」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鈦媒體

摘要: 在這場牽動億萬人心的疫情面前,商業的力量顯示出了極大的生命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一個多月的中國,處於疫情安全管控期,流動而嘈雜的城市風貌不復存在。在城市,各個居民小區的隔離圍欄外成了最熱鬧的區域,大多數人的一日三餐、居家補給,都在這個特定空間得以實現。

武漢乃至湖北省抗疫一線物流、配送和物資補給,更是考驗城市治理者和城市服務商的智慧。

由於病毒的傳染性,「無接觸」成為醫療一線的嚴格操作要求。而在居民生活區,「無接觸」不僅僅是抗疫要求,更是民生需求中最迫切的一環。提供「無接觸」產品和服務的企業大展身手,滿足「無接觸」需求的生意火起來。

由於無人車在戰「疫」中的出色表現,無人駕駛概念近期再度走紅。在二級市場,尤其在工信部等11個部委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隨後,無人駕駛、車聯網板塊表現活躍,19隻概念股於2月25日應聲漲停。

而在一級市場,2月26日,國內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與馭勢科技先後宣布獲得融資——小馬智行則從豐田汽車公司籌集了4億美元,這也是目前中國自動駕駛領域最高的一筆融資。

在這場牽動億萬人心的疫情面前,商業的力量顯示出了極大的生命力。

派機器人上一線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通過飛沫及接觸兩種傳播特性,讓其擁有了更強的傳染力。借鑑人類歷史上多輪傳染病防控經驗,「隔離」被視為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手段。而目前主流的防護措施——一線醫護人員包括護目鏡、隔離防護服等全副武莊、普通大眾戴口罩、遠離人流聚集的公共空間——均是通過減少接觸來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

無接觸的需求,在醫療一線最為迫切,儘管醫護人員遵循嚴格的操作規章流程來實施救助,但醫院內是最容易發生交叉感染的地方,患者之間、醫護人員之間都存在較大的傳播隱患。

隔離區內工作的醫護人員,僅穿脫一次防護服就需要花上一個多小時,結合患者的需求,送餐、送藥等日常流程均是人與人接觸最多的環節。而這些環節,也正成為服務型機器人最適合的應用場景。

目前,大量送餐機器人已經被送到醫護一線。據浙江衛視報導,送餐人與機器人通過語音交互,下達「去201病房」的指令,機器人就會走到201門口,語音提醒接受人來開門取物。當然,部署服務型機器人的前提,是需要機器人晶片中的程序來預設路線。

目前,湖北省赤壁市人民醫院、杭州市蕭山區醫院以及深圳市寶安區中心醫院等多家醫院已經開始採用普渡科技的送餐機器人來完成日常藥物、餐食的配送,在配送的「最後一米」實現了無人操作,更降低了隔離區的病毒傳染機率。

機器人為隔離區病人送餐(來源:浙江衛視報導)

而上海鈦米機器人研發的「消毒機器人」也已經在一線投入使用。該機器人集成了超幹霧化過氧化氫、紫外線消毒等離子空氣過濾等消毒方式,可以滿足疫情需要,做好環境物表、流動空氣的六個對數以上的殺滅效果。

其目前已在武漢疫情中心的6家醫院及上海仁濟,肺科醫院、中山醫院、華山醫院、溫一、溫州六院等最前線戰場進行7×24小時不間斷使用。

美國啟用機器人抗伊波拉

事實上,在國際上已經有不少機器人應用於大規模傳染病的案例。早在伊波拉病毒爆發的時候,美國就在250家醫院中啟用過一款謝尼克斯公司研發的機器人,這款機器人的造型,如同《星球大戰》中R2D2的高瘦版,能在3米半徑空間內,平均每秒發射1.5次由氙氣製造的紫外線脈衝用於消毒,比任何清潔人員更快更徹底地殺滅病菌。

「伊波拉機器人」的研發者就曾說過,使用機器人消毒是沒有死角,最大優勢是「可以避免人為失誤」。

人工服務的「不完美」,正在給創造市場空間。而可以預見,醫療服務領域的機器人將衍生出更多場景。

新冠疫情中醫療服務機器人部分應用案例

中信證券在其研報中認為,2019 年,全球和中國的服務機器人行業規模分別為 94.6 億美元和22.0 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4.1%和33.3%。在無人機、掃地機器人、配送機器人等領域,中國已經誕生出全球領先的企業。中國在市場規模、產業鏈、產業環境等方面具備全球競爭優勢,有望成為全球服務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

「無接觸」消費火了

一線之外,全民抗疫同步開啟。繼武漢 「封城」後,全國多省市實施進出人員管控,村莊、小區、單位也實行封閉式管理,對於被迫過上「宅家」生活的中國民眾,一日三餐確不可避免,指尖上的「菜籃子」適時流行了起來。

「手機下單+門口取貨」,消除了公共運輸中的安全隱患,更讓居民躲過了超市搶購的「人擠人」,外賣/快遞配送的「最後一公裡」卻成為人們與外界——騎手小哥——接觸的唯一機會,即疫情傳播的最可能途徑。「無接觸」需求被喚起,行業也在第一時間形成了共識。

1月26日,美團外賣率先在武漢試點「無接觸配送」服務,隨後迅速覆蓋到北上廣深等全國184個城市。據了解,「無接觸配送」即騎手將商品放置在指定位置,如公司前臺、家門口等,送達後用戶自行取餐,以保障用戶和騎手在收餐環節的安全。

在此特殊時期,美團「無接觸配送」服務一經推出,便反響空前,緊接著,天貓超市、盒馬、餓了麼、肯德基、必勝客也紛紛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服務或「無接觸點取餐」服務,旨在減少面對面接觸,降低風險。

與此同時,據眾多網友反映,與騎手「無接觸」之後,小區門口成為了潛在隱患——快遞/外賣隨意堆放,取貨時間延長易致小規模聚集,以北京為例,立春後迎來雨雪天氣,放地上更不衛生。

生鮮平臺春播針對取貨痛點,推出了無接觸貨架,不僅面向自身訂單,其它外送企業的商品也可存放。

目前,春播的貨架已在北京、上海、無錫的超150個社區落地,實現了快遞/外賣不落地。外賣平臺如美團也相應地對「無接觸配送」進行了升級,率先在武漢、北京兩地試點運營「美團智能取餐櫃」,為小區、醫院用戶提供便利服務。

七鮮超市則把「超市」直接搬到了居民家門口。

聯合京東物流X事業部,京東7FRESH七鮮超市在北京通州BOBO自由城設置了5臺智能售賣櫃,消費者選定產品後用手機掃描櫃門屏幕上的二維碼,櫃門將自動打開,拿走新鮮食材後,關閉櫃門即可自動結算。

北京通州BOBO自由城,七鮮生活設置的智能售賣櫃

京東7FRESH七鮮生活業態負責人孫熙超對鈦媒體表示,無接觸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只不過在疫情之下,其實現場景和形式更加多樣化了。以七鮮生活為例,作為全渠道運營的零售商,除了智能售賣櫃,在到店自提方面,「顧客在線上下單,我們把商品集中在離門口最近的位置上,顧客來了之後依照訂單把東西拿走」,孫熙超在接受鈦媒體採訪時說。

無人配送,事實上在疫情發生之前就「安排」上了。

2月6日,京東物流自主研發的智能配送機器人完成了智能配送的第一單:將醫療物資從京東武漢仁和站點送到武漢第九醫院。2月17日,蘇寧物流5G臥龍無人車首單在蘇州將居民從蘇寧小店App下單的零食送達。美團開啟了無人配送中心。2月18日,美團「無人配送防疫助力計劃」在北京順義區落地,通過無人車和室內機器人配送服務降低人際接觸帶來的潛在感染風險。

與此同時,隨著復工復產潮來臨,無接觸超市、無接觸餐廳等也在逐步落地。

「疫情之下,很多消費者最初是為了避免接觸感染而被迫接受『無接觸』服務的,不過在有了充分的體驗之後,隨著疫情消退,很多人仍然會保持這種消費習慣,甚至主動選擇自助或『無接觸』服務,因為這使顧客感到被信任和賦予選擇權。」 孫熙超如是說。

無人配送走紅,自動駕駛站上「風口」

一場突發疫情還讓無人駕駛,尤其是低速無人車首次大規模的進入了公眾生活——用於「抗疫」的低速無人車或無人駕駛汽車包括配送車、消毒清潔車等,它們承擔了包含室外醫療物資配送、接送醫護人員、倉庫物資配送、郵件投遞、室外消毒清潔等。

擎朗智能向杭州和上海等地捐贈送餐機器人,在隔離定點單位中為隔離人員配送三餐;雲跡科技向武漢火神山醫院捐贈了十幾臺機器人進行物資配送;普渡科技提供機器人為隔離人群提供免接觸送餐,已向深圳、杭州、長沙等地的疫情控制機構送出約 100 臺設備。

新冠疫情中配送服務機器人部分應用案例

中信證券曾總結了目前配送機器人目前4大主要應用場景:酒店、寫字樓、醫院及餐廳。

綜合考慮四大主要的應用領域,按照每個目標客戶使用 2 臺配送機器人計算,市場容量約為 50 萬 臺。參考市場上商用服務機器人售價 5-8 萬元/臺計算,市場空間達到了大約 300 億元。

但中信證券同樣做出了提醒:專注於某個場景的優勢是能夠較快地落地產品並構建在該場景中的壁壘,劣勢則是行業天花板較低,可能出現增長瓶頸。

疫情後的無人配送市場,會否迎來資本市場再次看好,有待時間的驗證。

無人車在戰「疫」中的出色表現,令無人駕駛概念近期再度走紅。

在二級市場,尤其在工信部等11個部委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後,無人駕駛、車聯網板塊表現活躍,19隻概念股於2月25日應聲漲停。

一級市場同樣顯示出的新動向。

2月26日,國內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與馭勢科技先後宣布獲得融資。馭勢科技在B輪融資中拿到了博世的戰略投資。這也是繼主線科技、禾賽科技等公司後,這家全球第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再次加碼中國自動駕駛行業相關企業。

而小馬智行則從豐田汽車公司籌集了4億美元,以加深和擴大兩家公司在出行領域的合作。值得注意的事,這也是目前中國自動駕駛領域最高的一筆融資。

顯然,最近因為疫情興起的「零接觸配送」,資本開始再一次關注自動駕駛的市場前景和商業化落地。(本文首發鈦媒體,採訪、撰稿/鍾毅、劉萌萌,編輯/蔡鵬程)

相關焦點

  • 深圳機器人行業 「疫」境中迎來剛需
    疫情之下,智慧機器人投身一線成為「防疫戰士」,承接了送藥送餐、消毒清潔、診療輔助、安防保障等關鍵功能。因機器人能有效阻斷「病毒人傳人鏈條」,機器人在「非接觸式」場景中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  2003年SARS催生了網際網路時代,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會不會加速推進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為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打開新空間呢?
  • 送餐機器人「無接觸」服務 助力老字號峨嵋酒家安全復工
    由於新冠肺炎的傳染性,「無接觸」不僅成為一線醫療工作者們的必須項,也成為餐飲行業安全復工的剛需,通過減少接觸來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擎朗送餐機器人@峨嵋酒家繼疫情發生以來,擎朗智能持續關注醫院及集中隔離點的痛點,馳援110臺送餐機器人至全國10多個省市的疫區為醫生傳遞醫療物資、為患者送藥送餐之後,2月21日,擎朗智能聯手美團宣布與真功夫、漢堡王、雲海餚、峨嵋酒家四大餐飲品牌合作,推出第一批「無接觸餐廳」,重任「機器人小二」一職,提供「無接觸送餐」、「
  • 只見美食少見人 「無接觸經濟」站上風口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無接觸經濟」站上風口4月15日,在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一家湘菜餐廳,工作人員在上菜時準備了公勺。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攝4月26日,工作人員對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第一中學餐廳進行消殺作業。王輝富攝(新華社發)4月13日,在河北廊坊市安次區一家餐廳,廚師為客人分餐。
  • 特殊時期,無接觸配送、無人零售、無人自動售貨機成為新需求
    2017年受資本無比追捧的風口——無人零售,早已淡出人們的視野,消失在各種前僕後繼的「新概念」「新風口」的圍追劫堵之下。不僅如此,超市自助收銀後也不會產生小票,最大限度地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同時也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服務。」在這個特殊時期,「無人」模式下的無接觸配送、無人便利店等發揮了防疫抗疫的重要作用。
  • 日媒:中國無人酒店乘上「無接觸」東風
    來源:環球時報日媒:中國無人酒店乘上「無接觸」東風日本《日經亞洲評論》6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無人酒店乘上「無接觸」東風 新冠疫情讓「無接觸」成為商家的新流行語。從送餐機器人、無人駕駛消毒清洗車到無人智慧酒店等,各類服務正在中國蓬勃興起。在無人智慧酒店,無論是在網上預訂房間、刷臉入住,還是關燈、拉窗簾和設置空調,客人能在不需要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完成。他們甚至不需要接觸房間內的其他物品。這些功能使擔心感染疾病的顧客感到內心平靜。
  • 新白鹿智慧餐廳機器人無接觸送餐 安全機靈惹人愛
    面對新冠肺炎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餐飲行業遭遇了銷售難題,但人工智慧行業卻迎來大顯身手的機遇,位於上海金橋的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送餐機器人及引領機器人在此期間表現出色,為餐飲、醫療等行業的疫情防控發揮了作用。
  • 入住退房自助辦、送餐用上機器人,北京酒店試水「無接觸」服務
    在這裡,所有房客將體驗住店全流程的「無接觸」服務:通過前臺「華掌柜」自助機,房客可輕鬆辦理入住、退房等服務,還能完成選房型、開發票等操作。一臺紅色的機器人剛從客房回到大堂,立馬吸引了正自助辦理手續房客的目光。酒店工作人員在機器人頭頂的屏幕上輸入房間號,它便張開了「大嘴」,把外賣袋放進去並點擊「確認」,機器人便迅速向指定房間移動,房客同時收到信息和電話提示。
  • 送餐機器人好用嗎?擎朗送餐機器人入職韓國首家無人咖啡店
    特殊時期,人們對於安全的空前關注,讓「無接觸服務」成了剛需。無接觸餐廳、智能快遞櫃大顯身手,餐廳機器人小二送餐,無人咖啡店……一時間,「無接觸商業」模式蔚為大觀,備受消費者青睞。「無接觸商業」的概念早已有之,無人配送、無人貨架、無人超市等創新項目都曾追捧紅極一時。但彼時它們更多是一種著眼節省人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創新探索,不成規模,也沒有真正改變實際消費模式。如今,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一切,催生大量「無接觸」的需求,令這一商業模式開始爆紅。危機,危中有機。
  • 全球首家24小時「無接觸服務」咖啡館來了!
    隨著「無接觸」概念日漸深入人心,機器人都會手衝和拉花,全球的首家無接觸咖啡館也來了,據OFweek機器人網報導,5月15日,全球首家「無接觸」的24小時「無人」咖啡館Storant在韓國大田儒城區奉明洞正式開業。
  • 疫情過後的無人洗車機等無接觸服務,能否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全國多場景「無接觸」服務激增,到家業務、在線教育、在線問診等線上服務需求暴漲。醫療類小程序用戶增長了347%;教育類小程序累計訪問1.3億,同比增長82%;4000萬車主使用「無感支付」實現「碼」上出行;3月上旬,小程序點餐相比2月上旬增長322%。還有哪些行業會迎來較大變革,我們接著往下看。
  • 2020年中國醫療機器人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
    2020年2月3日,美國首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由醫生坐在病房外操作的配有攝像頭、麥克風和聽診器等功能的機器人,充當了治療他的主力。   2月6日,京東物流智能配送機器人上路,完成了給醫院無人配送的第一單。2月7日,中國移動聯合產業鏈推出的5G醫用測溫巡邏機器人進行巡邏測溫。
  • 韓國咖啡館「僱傭」機器人服務員 無接觸服務炫酷又安全
    在大田市九城區奉明洞的一家咖啡店,當我從無人值守終端訂購一杯美式咖啡時,機器人服務員移到了攤位,等待咖啡衝完,咖啡被放在機器人運載飲料的架子上,機器人服務員說:「我正在運送熱飲料」,然後根據座位配送過來。  ——韓聯社新聞臺(YTN SCIENCE)
  • 「無接觸」自助列印服務,校園列印行業的剛需
    一、無接觸列印服務對於校園列印店來說,全國各地學校逐漸返校開學複課,未來一段時期,開學列印高峰期,是校園列印店「回血」的關鍵期。如何讓學生安全進店列印?如何拉開差距?「無接觸」自助列印是校園列印行業的剛需。
  • 無接觸式送餐機器人上崗 守護食客安心就餐
    無接觸式送餐機器人上崗 守護食客安心就餐 2020年05月06日 17:1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劇餐飲機器人頭部企業擎朗智能的公布「五一」小長假期間送餐機器人單店運行數據:5月1日至5日期間,擎朗智能送餐機器人在一家知名火鍋品牌天津門店傳送160次/天,運送超300個託盤,五天小長假累計配送託盤總數超2400盤,服務超1600桌顧客。5月1日單日最高配送量達480盤,為近400桌顧客進行更安心的無接觸配送。
  • 無人經濟風口來了?抓住痛點的「無人」才長久
    無人經濟,風口終於來了?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一批新產業克難中迎來新機遇。其中,「無人經濟」的場景應用讓人印象深刻。比如,無人咖啡亭、無人超市。還有無人小車短距離運貨,無人機進行高空觀察和消毒作業。無須人工,無接觸服務,因此特別適合防範和抗擊疫情之需。  幾年前,無人經濟也被津津樂道,但最終因巨額虧損,不了了之。
  • 日本首家機器人茶餐廳 引用擎朗無接觸配送機器人
    日本最近的確診數字逐漸減少,但東京仍然是「感染重災區」,每天都有上百人新增確診,去餐廳吃飯的人對於感染還是有不小的擔憂。畢竟即便餐飲店做了消毒、增加擋板等措施,但人們長時間聚集在狹小空間裡,這些措施防止病毒傳播的作用也會被大大削弱。
  • 義大利米蘭馬爾彭薩國際機場機器人消毒 全程「無接觸」
    義大利米蘭馬爾彭薩國際機場機器人消毒 全程「無接觸」 2020年06月08日 11:10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為了完善消毒過程,米蘭馬爾彭薩國際機場(Aeroporto di Milano-Malpensa)成為義大利第一個部署消毒機器人的機場,利用硬核科技360°無死角消殺,防止病毒持續擴散。
  • 普渡科技通過無人配送機器人減少疫區交叉感染
    疫情當前,國內5G、AI機器人、遠程醫療、大數據、雲計算等智能化科技企業首當其衝,在第一時間趕往疫區現場,為醫院阻隔病毒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智能化手段。其中,用機器人代替人力完成物資和藥物配送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將病人「隔離」,有效減少人員交叉感染,成為了前線一道亮麗的風景。
  • 線上買菜門口自提 疫情之下社區團購撞上風口
    當生活因為疫情被按下暫停鍵之後,生鮮團購卻瞬間撞到了風口上。因為有智慧城市、智慧出行、社交通訊等領域探索在前,發生在傳統消費領域的新變化顯得順理成章且尤為快速。線上買菜,門口自提疫情意外催熟社區團購十薈團、興盛優選、食至源、贊麥……這些社區團購平臺名字你聽過嗎?從2018年開始,李文杰陸陸續續接觸這些平臺,「身兼多團」,尤其是今年。
  • 煲仔飯機器人千裡馳援武漢 「讓醫護人員吃上熱乎飯!」
    得知此一情況,碧桂園集團相關負責人當即表示,希望提供自身研發生產的高科技餐飲機器人,為「抗疫」一線的人員提供熱飯熱菜。 很快2月14日下午,碧桂園通過國強公益基金會捐贈的首批全自主研發的貨櫃煲仔飯機器人,就已順利運抵湖北省國資學院的隔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