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體現了普通人吃不起天價藥

2020-12-23 知識百科人李先生

2018年,《我不是藥神》獲得了30億的票房,可「藥神」的原型陸勇很生氣,他說:徐崢扮演的主角完全破壞了我的形象。

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圍繞白血病患者這類特殊群體展開,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讓我們感受到沒錢的無助。

劇中徐崢是主演,他扮演的程勇是一位商人,相比那些富商大賈,程勇很失敗,他以銷售神油為生。

可生意慘澹,幾天都不來一個顧客。而生活中的他更失敗,老父親病危需要手術,可他連手術費都交不起。

就在這時程勇遇到了白血病患者呂受益,他讓程勇幫忙從印度找一種叫格列寧的藥。很快程勇發現了商機,並成了這藥的代理商,錢是賺了不少,卻因違法被判了刑。

而程勇的原型陸勇並不是這樣,他不是落魄的商人,而是企業老總。而陸勇本身就患有慢粒白血病,他必須經常服用格列衛這種藥。

不過這種藥很貴,因為是進口藥,一盒就要兩萬多,而且一盒只能吃一個月。普通人家根本承受不起,醫保也報銷不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陸勇發現了格列寧這種藥,它雖然是格列衛的仿製藥,不過兩者的效果差不多,最主要的是格列寧便宜,一盒只要四千左右。

影片中的程勇利用這藥掙錢,是一個藥販子,而現實中的陸勇並不是這樣,他發現這藥後,馬上把消息告訴身邊的病友,還免費給他們代購。

兩人相比出發點不同,程勇為了錢,而陸勇為了情,兩人結局也不同,程勇坐了牢,而陸勇並沒有違法。

電影上映後,陸勇看到自己被塑造成了無良商家,他很生氣,他覺得徐崢完全破壞了自己的形象,既然要以自己的經歷拍電影,就該真實一點。

不過徐崢解釋說:藝術是需要改變的,而且在電影宣傳時也聲明了,程勇並不是陸勇的原型。

其實不管怎樣,通過這部影片我們認識裡這位有愛心的企業老總,也開始關注那些患病的特殊群體。這可能就是電影的初衷吧。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透過電影《我不是藥神》,叩問人心的救命藥
    說起最近熱映的電影當屬《我不是藥神》了,上映首日,票房突破3億元人民幣,截止到11日上午,《我不是藥神》票房已經達到了17.53億元人民幣,據筆者估計票房還會不斷上漲,預計會達到24億元左右。由《我不是藥神》帶來的連鎖效應,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話題。
  • 原子彈功勳工人吃不起抗癌藥,宛如《我不是藥神》電影片段再現
    普通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我們國家已經提了幾十年,雖然在這期間我們國家出臺了許多政策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但總感覺效果也不是非常明顯。《我不是藥神》電影中普通人吃不起抗癌藥,雖只是電影,但簡直完全映射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最近社會上的消息稱原子彈功勳人物吃不起抗癌藥,簡直就是《我不是藥神》的升級版,難道不應該引起普通人,國家的重視嗎?
  • 「我不是藥神」火了,但你知道它英文名的含義嗎?
    最近幾天小編的朋友圈,到處都曬著【我不是藥神】的影評,這部票房黑馬剛上線便收割了無數人的眼淚。電影裡面講了主人公,一位賣神油的生活走入絕境的男人,在生活的逼迫下,幫一位白血病朋友的帶藥的時候發現商機,偷偷做代購仿製藥賺了一筆錢後,害怕法律而馬上收了手。
  • 《我不是藥神》上映九日破20億!抗癌藥物到底有多貴?感受一下!
    《我不是藥神》上映九日破20億! 抗癌藥物到底有多貴?一起來感受一下!摘要:《我不是藥神》在昨日票房破20億,豆瓣評分9分。這部電影這麼火,完全是因為講出了老百姓的心聲。那麼,抗癌藥物是不是真的就像電影中所說的那樣,高出天價了呢?|我不是藥神【中油網】訊: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熱度一直不減。
  • 電影我不是藥神,格列寧是神藥嗎?老呂不自殺還能活多久?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一部電影是來自真實案件改編的《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在去年上映的時候就非常火爆,小編從微博上就看到很多人說:」沒想到王傳君的演技這麼好,感動哭了。「」這部電影太成功了「當時的小編因為時間問題並沒有去觀看這部影片,之後通過網絡觀看了這部電影,小編是哭著看完的,深深的後悔為什麼當時沒去影院貢獻票房,小編認為這部電影,它的成功點不只是因為徐崢的名氣,而是因為這些人的演技,這裡面所有的人,包括電影裡的老太太,路人,都把自己的角色演活了,但是也不僅僅是因為這樣,小編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它反映出來當前社會的現象,整部影片都圍繞這一句話:這世上只有一種病,
  • 《我不是藥神》:救人也是救己,一念之間造就藥神之名!
    《我不是藥神》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吧,我最近劇荒所以又刷了一遍。這可以說是一部催淚的大作品了,而且劇情蜿蜒曲折有頭有尾驚險刺激,人性的一些特徵呈現得一覽無餘。我喜歡這部電影,不是因為催淚,而是因為太過真實。就比如說一開始的時候程勇說著家鄉話的樣子。這部影片主要就是講述了白血病的人想找藥來救自己,最後選擇了程勇。
  • 《我不是藥神》6句虐心中英文臺詞 句句催人淚下
    這幾天刷屏朋友圈的《我不是藥神》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口碑爆棚,被譽為近幾年難得一見的國產大片。《我不是藥神》劇情耐人尋味,人物形象刻畫深入,臺詞震撼人心。今天和大家分享《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中6個經典的中英語臺詞,看到第一句就淚奔,看完不哭算我輸!
  • 《我不是藥神》和韓國片究竟有多像?距離韓國電影究竟有多遠?
    《我不是藥神》的身上,的確有著超高的質量、超高的勇氣,但這些為什麼就能一下子擊中影迷,讓90後見證豆瓣9分的「上古傳說」?不少人說,《我不是藥神》的大爆,就因為韓國高口碑類型片在內地的市場空白,被這部電影一下子填滿了。我們不需要再羨慕,我們現在有。但事實呢,果真如此?
  • 電影《我不是藥神》:我們集體的傷疤
    演絕症的電影,本質都是關於焦慮的。這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也一樣,不過它觸碰更多的是中國人生存現狀的焦慮。順風順水的賣藥開端房貸,車貸,教育,健康,食品安全,衛生環境。《我不是藥神》正是立足於這些底層人民的視角,直面現實問題,把慢粒白血病患者和其家庭的苦楚傾之於眾。靠走私印度神油維生的程勇,跳鋼管舞為女兒治病的思慧,為了孩子放棄自殺的白血病患者呂受益,身患白血病的虔誠基督教徒劉牧師,不拖累父母而離家出走的白血病患者黃毛。這五位處於底層代表不同階級的角色,讓影片更加貼近觀眾,充滿市井氣息。
  • 《我不是藥神》:8句虐心臺詞之英譯
    有同學可能會問:電影不是有英語字幕嗎,幹嘛還要再英譯一下?嗯,翻譯表達的是譯者對原文的理解。「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句話在不同人心中會有不同的解讀。正如這部電影的中文名「我不是藥神」表達的是電影黑色喜劇的外殼,而英文翻譯「dying to survive」揭露的是電影現實主義的內核。
  • 《我不是藥神》不僅僅是一個電影名字,更是善良的代名詞!
    中國一直缺少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這不得不說是一個缺憾,為了彌補這個缺憾,一些追求藝術的導演們一直在挖掘這個題材,而新導演自然也有不少人碰觸這個題材的電影,而《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就是一個新導演文牧野執導,由徐崢監製並主演,演員陣容也一般,除了徐崢,其他的都不算是大咖,但卻拍出了讓人驚喜的作品
  • 徐崢和寧浩聯手新作,《我不是藥神》預定年度最佳,影評新鮮出爐
    徐崢和寧浩共同監製,由新生代導演文牧野執導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開啟了全國點映。筆者有幸搶到了票,下面由我來為大家詳解一下這部口碑話題之作。雖然《我不是藥神》還有幾天才能正式上映,但是影迷們的觀影熱情十分高漲,筆者所在影廳的上座率高於70%,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徐崢自從有了傳家寶「囧系列」,漸漸淡出了演員圈。
  • 《我不是藥神》火到了國外,外媒是如何評價的?(附影片經典臺詞英譯)
    這樣口碑與票房俱佳的好片,自然也引起了一眾外媒的關注美國權威電影雜誌《Variety》(綜藝):「中國票房:《我不是藥神》上映首周便獲得2億美元票房」美國電影網站Deadline:「《我不是藥神》:中國的黑色喜劇&社會戲劇在當地票房豐收」就連
  • 《我不是藥神》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當年震驚全國的案件
    想必看過《我不是藥神》得觀眾都會覺得這片真的非常精彩,演員的演技無可挑剔,這種直指現實題材的電影更是讓人感到意外!在這裡就不給小夥伴們劇透了,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去電影院觀看,今天給大家聊一聊這部電影她背後的故事。我不是藥神,其實是有曾經轟動全國的陸勇案,真實事件而改編過來的。
  • 滿世界都在熱炒《我不是藥神》,我就來點兒冷知識吧
    作為一個現象級的電影,有關《我不是藥神》的文章已經鋪天蓋地。「銜娛翻生」還能說點什麼呢?有關片名曾用名:《生命之路》《印度藥商》《印度藥神》《中國藥神》《我不是藥神》《生命之路》顯然太平,又空,《印度藥商》有點讓人不知所謂,《印度藥神》初看片名容易誤會成鬧劇,看後容易理解成過度褒揚印度盜版藥,《中國藥神》顯然對原型陸勇的行為有刻意封神之意,《
  • 《我不是藥神》裡的「天價藥」 重慶低保病患可免費申領
    最近,《我不是藥神》或許是最熱門的話題。影片中提到一種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品「格列寧」,也將該藥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格列衛」帶到人們眼前,並引發全民熱議。在此前,為了研發出格列衛,瑞士醫藥公司投入近10億美元,上市之初就成為「天價藥」。2002年,格列衛在中國獲批上市,距美國FDA批准時間不足一年,雖然每盒2萬多元的市場價令普通家庭生畏,但卻讓國內眾多慢粒病人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 我不是藥神(一):口罩、橘子與溼婆神
    因為快醫工作性質的緣故,快醫君對於《我不是藥神》這部作品或許有著稍微深入的體悟;因為同樣是醫療相關題材,快醫君公司組織全體員工,包場觀看。這是部催淚的電影,但不煽情,有的同事觀影中流淚情不自已,觀後討論起來,與其說感動,不如說是觸動。
  • 我不是藥神:電影換了四次名字,吃了55個包子才拍成!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很多人都看過,但背後的故事你們又知道多少呢?一、王傳君很多人對王傳君的形象還停留在愛情公寓的關谷身上,他曾經為了拍這部電影大量的運動和減肥,為了演出癌症患者的病態幾天幾夜不吃飯,電影中有一段吃包子的片段NG了無數次,直到他吃了55個才算拍攝完成。
  • 《我不是藥神》的原型人物陸勇是個怎樣的人?
    借用當時檢察官在決定不起訴《我不是藥神》中程勇的原型人物陸勇時的話來評價他(原話:「如果認定陸某某的行為構成犯罪,將背離刑事司法應有的價值觀」),陸勇是一個「藥俠」。電影的原型人物陸勇在點映票房、口碑雙豐收以後,《我不是藥神》提前至7月5日上映,大部分看完這部電影的人都變成「自來水」,積極地為這部電影做宣傳。這是一部講述了藥販子程勇與許多慢粒白血病患者之間的故事,程勇剛開始是為了掙錢才會選擇去印度做藥販子,販賣「印度格列寧」,後來他開始救贖。因為他的所作所為,是這些病人活下去的希望。
  • 《我不是藥神》三十多億的票房,是在三十多塊的火鍋中誕生的
    《我不是藥神》可以說是近年來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不僅僅票房賣到炸裂,出演電影的角色們也是拿獎拿到了手軟,導演更不用說,在18年9月份的時候,這部電影在第42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競賽單元的最佳劇本獎,還有長春電影節第14屆的最佳故事片獎,徐崢靠的這部電影一舉拿下最佳青年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