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國際航海博物館是港口新城的文化地標,是全世界最大的航海博物館,高達10層,展廳總面積達1.6萬平方米。而更為吸引全球目光的,則是在原來碼頭貨倉上改造而成的易北音樂廳。這個高達110米的波浪形玻璃結構建築,將原來貨倉37米的紅磚結構表皮完整保留,並設計公共露臺,作為新舊建築以及城市公共空間之間的銜接。
易北音樂廳
僅僅只有創意建築和文化設施,是無法支撐起文化、藝術引領新城發展的定位的。發展創意產業,是近十年以來和未來十年,歐洲主要城市共同努力的方向。漢堡港口新城根據地區特點規劃了文化與創意區,對現存建築進行集約化利用,逐步轉變區域功能,通過集群效應吸納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和企業,促進產業發展,同時,通過文化基金會設立,從資金上保障系列文化藝術活動品牌打造。如博物館仲夏夜、夏季建築藝術節、港灣文化藝術節、爵士音樂節等等,大大提升了文化城市的形象,進一步樹立了「歐洲新城典範」的地位。
易北音樂廳
當傳統工業優勢不再,全球城市競爭演變為高科技的競爭、生態環境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以產業革新帶動空間改造、以人為本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不只是漢堡這樣的老牌工業城市、港口城市的探索,也將是每個旨在進入全球化城市競爭序列中的城市需要面對的挑戰。
規劃到2030年的漢堡港口新城的建設還在繼續,其以人為本、文化藝術為引領、可持續、科技創新的發展理念,不斷推動其成為歐洲乃至世界城市的建設與發展示範。在我國眾多舊城更新和新城建設中,能將以上四點深入推進並取得有效成績的,當屬我所在的城市上海了吧?!作為上海市民,我很驕傲的看到這些年上海城市更新中的力度與溫度。作為一名服務於城鄉居民美好生活的創意工作者,我更希望看到國內城市的管理者們能從歐美城市和上海的發展經驗中,得到啟示——
我希望「以人為本」。無論老城改造還是新城建設,城市的各種功能都要服務於人,都能以人的體驗與感知作為規劃和政策制定的出發點、立足點。
我希望「創意引領」。創意經濟在新一輪的中國城市更新和發展中應該得到高度重視,創意人才是經濟創新、科技創新的根本驅動力。城市不應該只有物質空間規劃,還應該有戰略發展策劃。以鼓勵高附加值和高就業貢獻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實施商業藝術激勵計劃,建設文化創意產業與人才集聚區域,營造健康可持續的文化生態。
我希望「內涵更新」。在城市發展建設用地總量愈加有限下,對城市進行內涵更新、推動產業升級,通過多功能混合建築,在有限空間內建成生活、工作、商業、娛樂、文化休閒等生態片區,完善交通可達性和便捷度,既避免土地浪費又提升了人居環境,城市品質。同時,要十分重視地域文化在更新中的挖掘和彰顯。
我希望「創新治理」。我國許多城市都在提建設宜居城市。但是,「宜居」並非僅僅體現在人均綠化面積、公園數量、綠道長度上,真正的「宜居」城市在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更應該關注「無差別權益」和治理模式的創新。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是實現無差別權益的路徑之一,從設施建設、徵詢制度上充分實施兒童權利理念的教育和普及。通過社區治理、民間協會自治、鄰裡關係發展等,調動人們共同參與城市建設的積極性,增強居民歸屬感、自豪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