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美食資源,打響美食品牌,傳承美食文化。近日,為落實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安徽美食•百城千味」宣傳推廣活動的要求,滁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各縣市區文旅局和有關旅遊、餐飲企業單位積極參與此次美食宣傳活動。今天編發全椒縣「十大美食」招牌菜,歡迎品嘗。
在《儒林外史》第27回中,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新媳婦結婚三天後,一定要到廚房裡做幾道拿手的菜餚,讓公婆及親友品嘗。鮑庭璽就上街買條魚回來,讓他媳婦來下廚,結果他媳婦就簡單地把魚放入鍋裡一煮,沒想到味道好極了。此菜經後代廚師改良,一直延續至今。地址:全椒縣楊橋路與吳敬梓路交叉口東南角城東正東凱旋名門小區1棟商鋪樓羊肉麵是全椒縣馬廠鎮傳承百年的特色小吃,現在已延伸到縣城大街小巷。雖然是一道簡單的小吃,但是每家的口味不一樣。勤奮好學的陳磊從走出校門就在民間跟隨多位大師學習羊肉麵的烹調方法,在熟練掌握前輩技藝的基礎上,又在燉湯中加以創新,使現在的羊肉麵肉香、麵條有勁道。陳四羊肉麵已在全椒家喻戶曉。全椒老鵝湯是一家專業做鵝湯的特色餐飲酒店,距今已有28年的歷史。鵝肉蛋白質很高,含有人體必須的多種胺基酸,多種維生素,補陽益氣,暖胃。食材採用18月以上老鵝,現宰現做,湯鮮味美,食材好做出來老鵝湯更加美味。全椒有著1500年正月十六走太平的傳統文化習俗。此菜是根據豬排形似於橋的自然形狀,寓意走了太平橋之後,平平安安,全家幸福。推薦品嘗點:全椒儒林味道家宴
三合原是全椒縣西北部一個鄉鎮, 村民祖輩落戶於山邊。這裡的村民水田少旱地多,主要農作物是以種植大豆、茶葉、板慄等。每到春節之際村民們就用自家收上來的黃豆,經過數十道工序做成豆腐,聰明的山民把豆腐壓碎擠幹水分加入薑末蒜花、雞蛋甩打上勁,搓成桌球大小的形狀下入葷湯中燒沸,豆腐圓子就放在湯中浸泡。半個月都不會壞,食用時燒沸即可。鳳蹄是全椒西邊山區人的一道特色民間土菜、每到春節前農家殺年豬的時候,都會留幾個掛在大梁下通風的地方,風上一個月左右,聞起來有一種臭臭的感覺、但是燉出來後口味非常獨特,在全椒已傳承了幾百年的歷史後來經過劉厚發大師的大膽改良,在鳳蹄風制時間上的掌控,把過去臭味變得清淡一些,在烹調上做了一些調整,現在的口味讓更多人都能接受。在《儒林外史》第25回中,鮑文卿遇到舊友倪老爹,他們二個人到一個酒樓坐下,飯桌上當時就點了肘子、憲雞、白切肚等一桌菜餚,同時也要了二壺老酒,邊喝邊敘舊。推薦品嘗點:襄水人家
地址:全椒縣拉菲公館東門
電話:18855039388
明末清初時,在全椒老電影院附近,有哥倆兒以賣包子為生。後來哥哥娶了媳婦,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歸哥嫂,弟弟在店裡打工包包子、賣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飽以外,再無分文。為增加收入今後娶媳婦,弟弟在包子上爐蒸時,就做了些薄皮開口的「包子」,區分開賣,賣包子的錢給哥哥,稍賣的錢積攢起來,很多人喜歡這個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賣」,後來名稱演變,向南傳播就改叫燒麥了。推薦品嘗點:天廚御味大酒店
牛在十二生肖中居第二位,牛是知過即改的動物,任勞任怨,勤懇踏實,是人類最喜歡的動物之一。全椒西邊山鄉有個回民聚居地,叫管壩村,常年以牛肉為食材,這裡的回民宰殺加工牛肉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是全椒傳統清蒸菜餚,名聞江淮。這是一道菜和主食同吃的菜餚。在那六七十年代,生活條件十分拮据的困難時期,老百姓從溝塘裡抓點泥鰍煮製後放點掛麵,有菜有飯。時間久了,在當地形成了一道特色菜餚。推薦品嘗點:江南人家
聯繫:chzu@qq.com(如覺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