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都城開封的標誌性建築——州橋露出橋面

2020-12-11 中原新聞網

新華社鄭州7月29日電(記者桂娟、雙瑞)經過持續考古發掘,北宋都城開封的標誌性建築——州橋露出橋面。這座埋藏於泥土千餘年,見證北宋市井繁華,作為「汴梁八景」之一的古橋,在世人面前漸露容顏。

工作人員在河南省開封市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進行清理髮掘(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州橋遺址位於今河南省開封市中山路與自由路十字路口南約50米。據記載,州橋建造年份可追溯到唐代建中年間(780—783年),後經五代、宋、金、元、明,1642年被黃河泛濫泥沙淤埋。1984年被偶然發現後,進行了局部試掘。

這是7月27日拍攝的河南省開封市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工作人員在河南省開封市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進行清理髮掘(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為推進大運河重要文物系統性保護整治工程,同時豐富北宋東京城遺址的文化元素,2018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對州橋遺址進行發掘。

據介紹,州橋遺址的發掘對於研究北宋東京城內大運河的修築方式、運河管理運行機制等有重要意義,對於研究北宋東京城的城市布局結構有重大價值。

目前,州橋遺址仍在發掘中。

工作人員在河南省開封市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進行清理髮掘(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這是7月27日拍攝的河南省開封市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這是7月27日拍攝的河南省開封市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工作人員在河南省開封市州橋橋面進行清理髮掘(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相關焦點

  • 開封千年州橋重見天日 南北橋面長約20.3米「州橋明月」曾是汴京...
    8月,開封市政工程公司意外發現了州橋遺址。經過考古發掘,除了探明汴河的基本情況,還發現有比較豐富的明清時期的房屋建築基址、灰坑以及水井,金元時期的陶灶、房屋基址等。2020年3月23日,正式啟動州橋遺址本體考古發掘工作。由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與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已順利發掘出部分青石橋面、明清建築基址、洪水淤積、人骨等遺物。
  • 河南開封:被李自成灌沒的州橋正在歸來
    近日,記者來到河南開封州橋遺址發掘現場,看到工地的考古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1號探方前,透過西側剖面上一道道白色的地層線,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時期運河的層層淤積,以及河道寬窄變遷的過程。對於開封人來說,「州橋」二字意味深長。州橋是北宋東京城御街與大運河汴河段交叉點上的標誌性建築。昔日的州橋,雄跨於汴河之上,始建於唐。
  • 開封?北宋的都城到底是在哪裡
    刀叔導讀:北宋的都城到底在哪?今天刀叔科普給你!宋朝行政區劃,實行州、縣二級制,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繼承了唐朝的羈縻制度,也可以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同時在地方設置路,路是直轄於中央並高於府、州、軍、監的一級監察區。至道三年(997年),共分十五路(名稱上道改為路),後析為十八路,又析為二十三路。宋朝的行政區劃設置與地方政治制度可謂重內輕外,中央高度集權。雖然避免了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導致地方資源狹小,也致使終宋一代受制於敵國。在都城方面,也是一個首都三個陪都。
  • 行走大運河|詩人多次吟詠的州橋,見證了開封運河的鼎盛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向前公元1170,南宋官員範成大奉命出使金國,渡過淮河,踏上中原土地,路過舊都汴京開封時,寫詩一首: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詩文裡的州橋,正是北宋大運河漕運發達的一個象徵。北宋以開封為都城,開封以漕運為支撐,開封與漕運共舞,在歷史上點燃了耀眼光芒。10月25日,河南省「行走大運河」網絡媒體採訪團來到開封,依託開封漕運的,探尋運河千年煙雲。根據史書記載,北宋中晚期的城市人口,最高達到150萬。
  • 北宋都城——開封府
    為何北宋要將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定在開封呢?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幾點:其一,五代以來,中原的經濟中心開始由西北向東南移動,定都開封只是反映了這種移動;其二,五代的4個王朝都曾定都開封,特別是周世宗對京師東京增築了外城,整頓了街道,疏通了水陸交通,從而為北宋定都開封,以及開封成為全國大都市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其三,這裡是趙匡撤發動兵變的地方.是他的政治根據地,他在這裡有一班人馬。
  • 從汴州到北宋都城,開封是如何崛起的?
    河南省開封市是我國著名的古都之一,曾當過五代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以及金朝後期的國都。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東京汴梁主要是和北宋王朝緊緊捆綁在一起的。北宋的開封「太平日久,人物繁阜。……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季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結飄香。……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禁區之異味,悉在唐廚。
  • 「八荒爭湊,萬國鹹通」:北宋時期的都城開封,到底有多繁華?
    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基礎之上,北宋的都城東京開封府,曾一躍為當時世界範圍內的第一大城市。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文化生活,開封不僅毫無壓力地碾壓其他朝代的都城,而且單從城市規模以及人口數量上來講,能夠與東京開封府相抗衡的都城也少之又少。雖然唐朝都城長安就已經達到了空前繁榮的地步,但是東京開封府卻要更勝一籌。
  • 北宋狀元橋橋面現鄱陽 原系範仲淹任職所建(圖)
    北宋狀元橋橋面現鄱    本報鄱陽訊 朱芬妮、記者夏昊攝影報導:近日,在鄱陽縣城學門口附近,一塊距今900餘年的北宋狀元橋橋面被鄱陽鎮北門村村民在整理田地時挖出。該橋面長約兩米、寬約1.5米、厚約20釐米,總重量超過500公斤,系整塊青石雕刻而成,正中為雙龍戲珠圖案,其雕刻工藝精湛,構圖古樸大方。  據初步考證,該橋面為北宋(寶元)年間(1036年)範仲淹在饒州(現鄱陽縣城)任知州時所建州學門前狀元橋上之物。  據《鄱陽縣誌》記載,範仲淹所建州學設3道大門,中間為狀元門,門前一橋,名狀元橋。
  • 河南開封 北宋鼎盛時期的皇城遺址
    可見其建築完善和防禦的嚴密。 外城經考古勘探試掘,已發表了平面實測圖,共有水旱門20個,其中水門7個。除北壁為4個城門外,餘均為3門,城垣平面形狀並不十分規則。城門位置與裡城城門相對。勘探實測表明,外城與今開封保存的明清城壁基本平行,東牆距今牆最近為1.4公裡,最遠的西牆距今牆2公裡。
  • 北宋時期的都城開封有多發達?同時期的外國沒有一個國家可比
    而城裡最大的夜市,則位於皇城內的州橋一帶。在流經開封的四條黃河支流當中,要數汴河的商業活動最為繁忙。開封城百分之九十的貨運量都經過汴河,而這些貨物當中,米和鹽這種生活必需品要佔大頭,這些東西主要用來供應城裡的宮室、士兵和官員。因為,漕運是經過城裡東南角的汴河流入京師的,所以,汴河大街的倉儲區和商業區是全城最繁忙的。
  • 中部崛起勢正勁:河南篇丨有詞有酒有故事 包大人喊你來開封「打卡」
    作為開封歷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載體,開封城牆是中外遊客來此打卡的必來之地。據了解,開封現存明清城牆,包括牆體、城門、附屬建築及其地下遺址等,總長14.4公裡,並有兩處水門連通城內外水系,是保存比較完整的中國第二大明清城牆。
  • 古人讚美開封州橋的詩句令人心馳神往,吸引著無數遊人尋覓州橋
    古人讚美開封州橋的詩句令人心馳神往,吸引著無數遊人去尋覓州橋的遺蹤。然而,由於歷史上開封屢遭黃河水患的侵襲,金元之後,汴河漸被淤泥淹沒,尤其是明末黃河大水灌城後,州橋便被泥沙深埋於地下了。1984年,宋城考古隊在開封中山路中段地下4.3米處發掘出古州橋遺蹟,才使它得以重見天日。據說,將來還將建成一座州橋地下博物館,供中外遊客參觀遊覽。
  • 北宋都城為何選擇無險可守的開封,而不是長安或洛陽
    開封位於這個衝積扇面南翼,有4100多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有「八朝古都」之稱,其中尤以北宋帝都影響最為深遠。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會選擇無險可守的開封作為都城呢?上圖_燕雲十六州定都開封的先天優勢五代時期,中原紛亂,群雄蜂起。此時,契丹建立遼國,對中原虎視眈眈。後晉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之後,中原和外敵攻守易勢,國家安全形勢陡然惡化。
  • 作為北宋都城,開封是什麼意思?為何又叫東京、北京和汴梁?
    《淺說水滸》第490期(文/焦目)作為北宋都城,開封在水滸中出現過多次,像林衝、高俅、張教頭、徐寧等就是開封人。在水滸中,開封還可以叫「東京」「汴梁」,這也是符合歷史的。因此,開封很早就出現了人類活動的遺蹟,著名的就是裴李崗文化,距今超過5000年。夏商時期,開封一帶還曾一度作為當時的都城,比如夏朝的「老丘」,商朝的「囂」等。280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鄭國出了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即鄭莊公。鄭莊公曾平定弟弟叔段的叛亂,與宋國等有過徵伐,還曾經打敗過周桓王,射中周桓王的肩膀,成功捍衛政權,從此他再也不朝見周王。
  • 北宋為何一直要收回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在今北京、天津北部和河北、山西北部,又稱「幽雲十六州」,包括幽州、薊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順州、雲州、儒州、媯州、武州、新州、蔚州、應州、寰州和朔州,所處地勢易受難攻,極具戰略價值。本來燕雲十六州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統治區域,但是在唐亡後天下大亂,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求助契丹幫其稱帝,從此燕雲十六州脫離中原王朝的統治,直到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天下後才重新回歸漢人的江山。也正是因為燕雲十六州戰略意義重大,才讓北宋受威脅一百多年,北宋也一直想收回這十六州,也在北宋末年聯合金國滅亡遼國後獲得了這夢寐以求的土地,可惜沒多久自己也被金國滅了。
  • 《東京夢華錄》中滄桑的古都:詳實的都城描寫,還原都城原貌
    北宋都城開封,因為有汴河流過,又稱汴京,而洛陽在西開封在東故又政為東京,開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有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的後梁,後看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等七個王朝先後在此建都,可謂是「七朝古都」。
  • 開封朱仙鎮 大宋風韻 水鄉情懷
    大牌樓為景區標誌性建築,通體採用南非水膠木和太平洋地區的鐵木,榫卯搭建而成。它寬36米,高16.83米,進深11米,為七門八柱結構,寓意啟封故地千年古鎮歡迎八方遊客。狀元橋,全長152米,橋面寬6米,所用石材均為五蓮紅,來自於有著「江北石材第一鎮」之稱的山東省五蓮縣橋頭鎮,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為沒有名分的「狀元」命名的狀元橋。園中的房屋採用明清仿古式風格,純木結構,榫卯搭建而成,既有南方水鄉的精巧細緻,又不失北方民居的端莊大氣。
  • 【行走大運河】開封:大運河段上的文化名城
    繁塔繁塔位於開封古城牆東南方向的禹王颱風景區,創建於北宋開寶七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也是開封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築。而位於汴河之上的繁塔在當時作為較高的建築,往往是他們必登的一座高處。站在繁塔之上,向西北望繁華的汴梁城、交通繁忙的汴河,也留下了無數的詩詞歌賦。運河興衰的見證之橋「汴河通,開封興」,這句在開封流傳的民謠,說明了大運河與開封的關係。汴河的前身是戰國時的鴻溝。鴻溝是在戰國時期陸續開鑿成功的,是當時中原大規模的水利工程。
  • 八朝古都開封,歷史的傳承不是靠建築而是靠美食,原因是為什麼呢
    (美麗的開封)開封著名的景點有很多,大多都可以比較客觀的還原宋朝時都城的風格,比如開封府,當年,在北宋時一共有183位府尹,今天的開封府,還原了當時的整體布局很多建築風格,和景區的表演,都能在相關的史料中找到出處。
  • 汴梁文化|開封州橋及汴河遺址公眾考古研學基地公眾開放日見聞
    跟家人一道,到州橋和汴河遺址考古現場看看去!」10月29日一大早,河南省開封市的市民們就三三兩兩地來到了州橋及汴河遺址公眾考古研學基地,爭相一睹州橋、汴河遺址的考古現場。不到9時,放映考古短片的教室裡就坐滿了滿懷期待、等著觀影市民。隨著短片的播映,市民們對開封歷史感到心裡更加「透亮」了。古代州橋到底啥樣?「大坑」裡都有哪些值得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