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六根清淨」是指什麼?

2020-12-14 超凡博弈

在佛教中為什麼要強調「六根清淨」呢?而且這「六根」又是指代什麼呢?

佛教中把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把色、聲、香、味、觸、法稱為六塵,而且認為六根與六塵是有所相連的,這樣就會產生種種欲望、煩惱乃至罪孽之事。

於是,佛教主張六根清淨,則必須與六塵不相染。這便是《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中提到的「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的意思。

再者,佛教以外的俗家,也流傳著一個要履行「六根清淨」的故事,講的是鄭板橋和一個寺院住持之間的事情。

說有這麼一年,鄭板橋到鎮江去拜訪一位得道的高僧。高僧知道他是鄭板橋之後,便希望他能留下珍貴筆墨。鄭板橋要方丈拿毛筆,寺院的小僧前去取筆,可是墨都磨好了,也不見小僧把筆拿來。

於是鄭板橋要了一把洗鍋把子,蘸過濃墨便「刷刷刷」一揮即成。只見紙上粗細濃淡相間只有六根竹竿。鄭板橋把六根竹竿畫好後,就停下筆說是畫好了。

住持很不理解一根根光禿禿的竹竿,既無枝又無葉是什麼意思?

可是這是赫赫有名的鄭板橋的筆墨,你又不能說不好。

住持想來想去,最後忍不住開口要求鄭板橋把畫面再稍微改動一下。

鄭板橋卻搖頭說道:「不能改,萬萬不可改!」正說著,小僧把毛筆拿來了。鄭板橋接過筆,就在畫上端端正正題了「六根清淨」四個大字,並寫了上下款就擱筆了。

住持看了題款,再仔細一琢磨,才恍然大悟,明白了這幅畫的真正含義。原來鄭板橋正是在讚揚這位住持,說他是六根清淨的真和尚。

於是,住持連聲誇讚:「妙哉!妙哉!六根清淨正是我們釋家修道的準繩啊!」

相關焦點

  • 六根清淨,六塵不染,六道輪迴,這些佛教用語什麼意思,有何聯繫
    佛教雖然不是我國的本土宗教,但是就人數規模開看,卻是名副其實的我國第一大教,已經超越了我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佛教文化和中華文化相互融合,從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又反過來影響著傳統文化。我們提到佛教,總會想到一些成語,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關於佛教的三個成語:六根清淨、六塵不染、六道輪迴。
  • 佛家說的四大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佛教之中,經常提及「四大皆空」和「六根清淨」的概念。那麼,「四大皆空」是哪四大,為什麼皆為空?「六根清淨」是哪六根,為什麼須保持清淨?1.四大皆空佛教所說的「四大」,乃是指構成世界的地水火風4種基本元素。佛教中的「四大」是從屬性上而言的,「四大」包括:堅性的地大,溼性的水大,暖性的火大,動性的風大。佛教的「四大」最早出現於佛陀所說的《四十二章經》:「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 佛家說的六根清淨,是指的哪「六根」?都是心與身的感知
    佛家說的六根清淨,是指的哪「六根」?很多朋友從小到大都聽過這樣一個詞,叫做六根清淨。比如說在電視劇裡面一些和尚去剃度,出家的時候都說要六根清淨,那麼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有疑問了,佛教所說的六根是指什麼呢?老子就曾在道德經中說過這樣一個話,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所以佛家在出家的時候,修行之前,都要講究六根清淨,那麼怎麼去清淨六根呢?也就是佛家所說的,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經典五種方式,可以使六根清淨。
  • 佛家常說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漫談品禪》第26回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僧人們常說:「出家人四大皆空,出家人六根清淨等」,在《心經》中講:「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麼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分別是什麼意思?之間是否有聯繫?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學習。
  • 六根清淨中的六根指什麼?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上面所說的六根是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一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六塵與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塵與六根要靠六識的判別才有價值,六根與六識要有六塵的反映才有功效。
  • 《心經》:網絡如此發達,現代人如何做到六根清淨
    「六根清淨」出自隋煬帝《寶臺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很多人膚淺的認為這個境界很容易達到,甚至針對佛門子弟,如果他們稍微沾染了一點男女錢財,一些專門喜歡「揚惡隱善」的新聞記者,就會在報紙上大做他們「六根不淨」的文章。六根是指人的六種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意。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我們在沒有具體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三寶的大體含義:佛教中所說的三寶主要是指佛、法、僧這三寶。 佛經中常見到的「一切法」、「諸法」字樣,就是「一切事物」或「宇宙萬有」的意思。 僧是和合眾,於事於理和合相處的意思。
  • 佛教中講的慧根,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
    《楞嚴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裡的慧,就是指人的大智慧。這裡的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它是一個有序的過程。一個人要想擁有智慧,就要先做到戒。如果戒都做不到,就無法生發出智慧來。很多人以為,佛陀說的戒,指的就是佛教中的戒律。其實不然。真正修行過,讀過佛經的人,知道一個人修行,最主要的是修心。
  • 六根清淨——經常見到卻不明所以的佛系詞彙,原來是這意思
    清淨·荷花佛經中,也有將「六根」稱為「六情」的,這是因為「根」是有情識的緣故。顯然,如果沉耽於「六根」的誘惑,就無法修成佛道。強調「六根清淨」,便是要消除「六根」無始以來的罪垢,以無量的功德使之莊嚴,使之清淨潔白。而這清淨的功德,由「六根」各發出無礙的妙用,而且得到「六根互用」的自在。
  • 佛教三寶指的是什麼?
    佛教三寶,也就是佛寶、法寶、僧寶,通稱「佛、法、僧」。佛教三寶是佛教教法與證法的核心。佛寶,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的一切諸佛。要成就圓滿佛道,則必須修成佛身也佛德。佛身有三:法身、報身、應化身。義僧,是指以法相之身居於世間的佛,他們可以隨機緣幻化出不同的外相,而真實之相從來不曾被人所見,他們在暗中護佑芸芸眾生。賢聖僧,是指見道位以上的聖賢,在小乘指證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在大乘指初心以上的菩薩。福田僧,指在凡夫位的出家僧人,雖未證道果,但也能蔭庇眾生。
  • 終朝打坐參禪,漸覺六根清淨,六根清淨小議
    傳統氣功文獻中,言及「六根清淨」之處頗多,其詞原為佛家之術語,後世人喻以精神意識清淨,進入穩定的松靜氣功狀態。「六根」者,謂眼、耳、鼻、舌、身、意也。「根」者,謂有生長之意也。「六根清淨」,謂修鍊氣功者不染六塵,做到澄神靜慮,無私無營。《脈望》曰:「聖人以其心役眼、耳、鼻、舌、身、意,眾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役其心;是以有聖愚之別耳。然六根者,此心出入之門戶也。因境而有,苟不制六根,欲安其心,未不可得。所謂繫心一緣,面壁三月,皆此法也。」《普賢觀經》也認為,「樂得六根清淨,當學是觀。」
  • 孫悟空終於想六根清淨、一心向佛了
    可是,一開始,孫悟空想要六根清淨,消滅一切的物慾誘惑時,唐僧卻氣走了他。唐僧走到兩界山(五行山)將孫悟空救出,並從「老陳」那裡離開後。一路上是「飢餐渴飲,夜宿曉行,又值初冬時候,但見那:霜凋紅葉千林瘦,嶺上幾株松柏秀。未開梅蕊散香幽,暖短晝,小春候,菊殘荷盡山茶茂。寒橋古樹爭枝鬥,曲澗涓涓泉水溜。淡雲欲雪滿天浮,朔風驟,牽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
  • 佛教常說六根清淨,但你可能連哪「六根」都不知道!
    六根是六塵和六識的基礎,那什麼識六塵和六識?六根就像一個人的輪廓,而六塵和六識就如同鏡子,讓人從另一個角度更好地看清自己。六根就是眼睛、嘴巴、鼻子、還有心靈等等可以從生物做依託的事情,在這裡都會轉化成為六根。
  • 西遊記:孫悟空六根清淨之緣由
    今天以《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去六根為話題,看修心的前提條件。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即:《心經》)及佛教各經中均提到該六欲,且不論《西遊記》作者當時是如何進行人物設置,但根據孫悟空徹底砍掉任何欲望,遠離煩惱,達到六根清淨的境界。六欲,也叫六根;六根去除,才能六根清淨。這六欲就是小說寫的六賊,就是人的六種欲望、六種需求。也就是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嘴要吃,舌要嘗,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些欲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
  • 六根清淨皆具足
    我們眼睛看到、耳朵聽到、鼻子嗅到、舌頭味到、身體觸到和意識覺到的一切皆源於內心具足,生活中萬物聚集、相互交融共存,想要做到「六根清淨」,必須從源頭抵得住誘惑、懂得持戒心,管控自己的心性。心得到清淨才能指引六根清淨,不再對六塵產生傾向性的偏愛執著,看淡世間一切、想清世事浮沉、品鑑人間百味、接受酸甜苦辣、體驗盛衰榮辱、傾聽萬類音聲,這就是人生、就能六根清淨、就會六根具足。
  • 【佛學常識】佛教中蓮花的意義是什麼?
    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的聖潔性,象徵佛與菩薩超脫紅塵,四大皆空; 蓮花的花死根不死,來年又發生,象徵人死魂不滅,不斷輪迴中。 佛教把蓮花看成聖潔之花,以蓮喻佛,象徵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而不為生死煩惱所幹擾。 佛教有寶傘、雙魚、寶瓶、蓮花、白螺、如意、寶幢、金輪八種吉祥寶物, 釋迦牟尼把蓮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 六根清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六根清淨,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慾念。出自:隋 隋煬帝《寶臺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近義詞有:六根清靜,反義詞有:六根不淨,六根清淨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比喻已沒有任何慾念。六根清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六根清淨(liù gēn qīng jìng)成語釋義: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
  • 佛教中,「壁觀」二字指的是什麼?達摩為何說它才是真正的修行?
    在佛教的眾多法門之中,「壁觀」絕對是最重要的修行方式之一。「壁觀」這種方式是達摩祖師所創,在《景德傳燈錄》中說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因此,達摩祖師當時也被人稱之為」壁觀婆羅門「。那麼,「壁觀」二字指的是什麼?
  • 科普:佛教中的「三界」指的都是什麼?可以在生滅變化中流轉!
    三界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三個層次;又稱作三有生死,或單稱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無邊際,故又稱苦界、苦海。在佛教術語中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或指斷界、離界、滅界等三種無為解脫之道。在薩滿教術語中則指宇宙上、中、下三界。道家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乃一切有情動物生死往來的世界,又雲果報處。一、欲界:從地獄起至他化自在天,善惡參差,男女雜居,多諸染欲,故云。
  • 學佛,就要讓心找到回家的路:皈依三寶、菩薩六度,指的是什麼?
    佛教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皈依三寶,菩薩六度。分別指的是什麼呢?一、皈依三寶所謂的皈依,指的就是回家,找到依靠。這裡的家不是我們住的房子,而是「心」的歸處。我們的心迷失了,需要回到最原來的家裡。這裡的三寶,指的是「佛法僧」。皈依佛——覺而不迷皈依佛指的並不是皈依寺廟裡面的佛像,而是要皈依佛性。所謂的佛性就是大徹大悟,這是我們修行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