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流行語傳到臺灣,已完全融入臺灣人生活!

2020-12-19 騰訊網

臺媒最近報導稱:

臺灣人最近越來越愛追大陸影視劇

看懂簡體字、使用「大陸用語」

也漸漸在島內變得稀鬆平常

連臺灣小學生都在使用「大陸用語」

一時間在島內引發不少議論

大陸用語在臺灣流行起來

已完全融入臺灣人生活

有臺灣網民在網絡論壇中提到:「今天看到朋友家的小學生說,明天要穿運動服,什麼時候學生開始說運動服而不說體育服了。」

這位網民還表示網絡平臺也常常

會有「信息」「小姐姐」

臺灣網民以往很少用的詞語出現。

該網民還分享了親身經歷:一個交了大陸男友的臺灣學妹,說話都變成「我覺得今天特別開心、特別棒」「這樣肯定挺麻煩」……

臺媒分析稱,收看大陸綜藝節目和影視劇的臺灣人越來越多,許多大陸人的生活用語跟著傳過去,因發音朗朗上口,形容事物親切又到位,所以逐漸在臺灣流行起來,像「給力」「土豪」「網紅」等詞語已經完全融入臺灣人生活。

此外,大陸劇中經常出現的「走心」「靠譜」「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上網會看到的「嚇死寶寶」「高顏值」等詞也「十分洗腦」。

對於「反對大陸用語派」,有人直言,語言本來就是活的,文化不會只局限在一個地區,「況且臺灣人說話有那麼多來自歐美地區的外來語,為什麼大陸用語就不能用了?」

當然除了語言外,

大陸影視劇在臺灣也特別受歡迎~

就比如《延禧攻略》

這部劇不僅在大陸備受歡迎,

在臺灣也受到了熱捧!

臺媒:精緻歷史劇

是「去大陸化」的解藥

《延禧攻略》在臺灣到底多受歡迎呢?打開電視你就會發現,各大媒體的綜藝節目都在對《延禧攻略》進行專題討論。

著名主持人于美人的談話節目,不止一次討論《延禧攻略》,其本人就一直在追這部劇。

而且~隨意換一個臺,都有主持人在聊《延禧攻略》呢~

▼▼▼

還有臺灣學生表示,

《延禧攻略》

在臺灣確實有很多人收看,

愛看大陸劇的人群當中

「應該大部分人都會知道」。

所謂課綱「去大陸化」是指,臺當局通過新課綱方案,擬將新課綱中的「大陸史」併入到「東亞史」。

對此,臺灣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臺當局想強行把教科書「去大陸化」,造成父母只能把小孩送去補習班加強古文、大陸史。

不過他質疑,那些推動課綱的官員,是否真的會讓自己的小孩只念新課綱裡的內容,說不定也把小孩送去補習。他認為臺當局此舉會讓社會「人格分裂」。

點擊播放 GIF 0.8M

然而,

大陸電視劇在此之際卻在臺灣火爆。

吳昆財認為這證明臺當局和民間不同,

政治人物為了自己價值取向

會推動「去大陸化」,

但在民間是「去」不了的。

點擊播放 GIF 0.3M

海小峽認為,臺當局想透過政治宣傳、修改教科書告訴下一代「去大陸化」,但民眾在各種生活經驗或藝術接觸下,對大陸有了進一步了解與熟悉,這種源於文化深層的連結和歷史感知,又豈會因為政治人物的刻意操作而輕易被割裂。

更多閱讀

猛戳?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大陸流行語傳到臺灣,連臺灣小學生都在用了!
    據臺媒報導,臺灣人最近越來越愛追大陸影視劇,因為這樣,他們對於大陸所使用的簡體字,也變得越來越熟悉,對「大陸用語」,也慢慢地有所掌握,已經融入到生活當中,甚至很多臺灣小學生都在使用「大陸用語」。大陸用語已經融入臺灣人的生活雖然同屬一個國家,但是由於長期以來文化上的不同,兩岸同胞在文字和用語上其實還是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等科技的發展
  • 臺灣人愛用大陸流行語
    臺灣記者的一句話,差點讓馬英九笑噴。長時間觀察臺灣資訊的人會發現,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熱絡,近來大陸、臺灣的時髦用語越來越趨同。如「山寨」、「雷人」、「囧」等詞彙,都被高頻率地運用。   正如島內評論家南方朔在《語言是我們的居所》一文中所說:「語言是橋,也是歷史記憶的倉庫,我們的文化習慣和思惟邏輯都以一種不明言的方式沉澱在其中,因而也就保障了最低限度溝通理解的可能。」
  • ...歡迎臺灣同胞、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創業、生活,參與和融入...
    【臺灣地區未能加入RCEP引發擔心 國臺辦回應】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我們注意到,當前島內各界對於臺灣經濟未來的發展,尤其是傳統產業可能因此遭受的衝擊感到擔憂。我們再次重申,歡迎臺灣同胞、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創業、生活,參與和融入大陸經濟發展,共享大陸發展的戰略機遇。
  • 2019年度大陸流行語 臺灣人怎麼「解」?
    這一年,大陸網絡上湧現了許多流行語:不管看上什麼東西,都能「盤它」;生活不易,常「令人頭禿」;有時我們會化身「檸檬精」,還會不禁感嘆一句「我太難了」,這時候快去「誇誇群」裡,讓大家誇一誇。下面跟著我們的鏡頭,看看臺灣民眾是如何理解本年度的大陸流行語?一、什麼是「檸檬精」?
  • 讀簡體書追陸劇玩抖音 大陸元素融入臺灣民眾生活
    在臺灣,很多人已習慣逛書店買簡體書,熬夜追大陸熱門電視劇,分享抖音短視頻……近年來,越來越多大陸文化產品成為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讀簡體書、追陸劇、玩抖音——大陸元素日益融入臺灣民眾日常生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視頻:大陸元素日益融入臺灣民眾日常生活新華社臺北1月4日電(記者章利新、劉斐、林凱)在臺灣,很多人已習慣逛書店買簡體書,熬夜追大陸熱門電視劇,分享抖音短視頻……近年來,越來越多大陸文化產品成為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文化體驗加深了兩岸同胞的相互理解,增進了彼此認同和心靈契合。
  • ...專訪全國政協委員謝正觀(下):「寂寞的臺灣人」融入了祖國大陸...
    他說:「如果讓太多人知道,如果我大張旗鼓地回南安,消息傳到臺灣島內,我家裡可能會受到一些政治壓力。」  謝正觀第一次回南安,距離兩岸開放探親尚有四五年的時間,臺灣島內則還處於「戒嚴」狀態。  不過,消息還是傳到了島內,謝父沒多久就知道兒子回南安了。「僑鄉可能就是這樣,類似的好消息總是傳播得很快。」
  • 揭臺灣與臭豆腐淵源:大陸飲食已滲入臺灣人生活
    (BBC)BBC揭臺灣與臭豆腐淵源 大陸飲食已滲入臺灣人生活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英媒稱,近日,美國《紐約時報》一篇有關臺灣臭豆腐的文章引起熱議,中國大陸網民說臭豆腐是「中國美食」不是「臺灣美食」。那麼,到底臭豆腐在臺灣有著什麼樣的過去?為何臭豆腐會成為臺灣的平民小吃?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老司機」進議場,大陸用語臺灣正流行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臺灣官員在議場上第一次使用大陸流行語。2016年5月,時任臺灣法務部門負責人的羅瑩雪卸任前夕參加活動,大方化用大陸流行語「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以「寶寶心裡苦,但寶寶應該要說」來形容自己的個性,令臺灣媒體耳目一新。
  • 年終策劃:2019年度大陸流行語 臺灣人怎麼「解」?
    這一年,大陸網絡上湧現了許多流行語:不管看上什麼東西,都能「盤它」;生活不易,常「令人頭禿」;有時我們會化身「檸檬精」,還會不禁感嘆一句「我太難了」,這時候快去「誇誇群」裡,讓大家誇一誇。下面跟著我們的鏡頭,看看臺灣民眾是如何理解本年度的大陸流行語?一、什麼是「檸檬精」?
  • 大陸元素融入臺灣民眾日常生活
    , 很多人已習慣逛書店買簡體書, 熬夜追大陸熱門電視劇, 分享抖音短視頻…… 近年來,越來越多大陸文化產品 成為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臺灣大學生辦「厭世書法展」還用上了大陸流行語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7日報導,本月3日至12日,臺灣長庚大學「嵐染書法社」在校內舉辦了一場「厭世書法特展」。參展書法作品「厭世感」與創意並存,展出後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被眾多網民稱讚「太有才」。部分參展作品還用上了大陸的網絡流行語。 「邊緣人」真的有夠邊緣。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王義偉/文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臺海觀瀾 | 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王義偉/文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目前,大陸人在臺灣主要是兩部分人,陸配和陸生。陸配是指臺灣人的大陸配偶,其中以大陸新娘為主。
  • 大陸人生活中的「臺灣Style」
    這是小魏習慣了的生活方式,但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天已打下多次「臺灣Style」的標籤。1987年10月兩岸開放探親以來,隨著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臺灣商品、臺式服務也逐漸進入大陸民眾的生活,有的還引領潮流。  從1995年開始,臺灣的錢櫃、麥樂迪KTV等進軍上海、北京。
  • 臺灣年輕人已習慣在大陸的生活,稱「臺灣真的很落後」
    ,但是找不到出路,他們在大陸都獲得了更好的機會。」陳勝浩說,他已習慣了在大陸的生活,跟臺灣比,在大陸只需要帶一個手機出門就可以全部搞定,連坐地鐵、公車之類的都可以掃碼,回到臺灣還會跟臺灣朋友講「臺灣真的很落後」,「生活在浙江的確比較方便,而且壓力沒有像北京、上海壓力這麼大,上海北京的節奏太快了,我之前在上海北京也待過,這邊就是比較舒服。」
  • 臺灣文創,融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現今大陸簡化的漢字保留了漢字的形態,卻缺少了漢字的原意和韻味,我們的下一代也無法感受漢字無窮的魅力。二 臺灣的文創勵志、走心文創已融入了臺灣人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呈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創模式。無論是在大街上、商場上、文創園等都是他們展示作品的地方。
  • 臺媒:雙十一融入臺灣人生活 兩岸距離其實很短
    剛剛過去的大陸雙十一電商購物節,最大電商天貓以單日成交量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跨越新的裡程碑。臺灣《旺報》11月18日發表評論文章說,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的雙十一活動不僅在大陸掀起熱潮,在臺灣也同樣廣受歡迎,大陸各家媒體都對此加以報導。
  • 臺灣光華雜誌:兩岸流行語,有點山寨有點雷
    流行語多是約定俗成,只有生活在當時當地的人,才解其中況味。   「炒飯」幾乎已經是臺灣約定俗成的「魚水之歡」的代名詞,可雖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人卻不知道它的由來。   關於「炒飯」有個笑話。有個男人要出境一年,臨走前,老婆對他說,出門在外這麼久,若有生理需要,可以找人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