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唐招提寺西山長老(一):日本民眾心中的鑑真大師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鑑真大師像(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編者按: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鳳凰衛視《風雲對話》走訪日本奈良,專訪了日本唐招提寺住持西山長老。鳳凰網佛教小編特意編發專訪內容如下:

解說:1200年前,年輕的日本僧人榮睿與普照跟隨日本第九批遣唐使的船隻前往大唐,帶去了日本聖武天皇授戒的邀請。公元743年,唐朝揚州大明寺高僧鑑真應邀東渡弘法,在中日友好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鑑真從揚州出發,歷經千難萬苦卻矢志不渝,前後共花費12年時間,六次東渡才抵達日本。坐落於奈良市五條町的唐招提寺便是由鑑真於759年,按照唐朝寺院的規制主持建成的,被尊為日本律宗總本山。在這座日本最早的律寺中,第八十八代長老西山明彥向我們回憶講述了第一代長老鑑真的故事與功德。

記者:中日兩國之間,佛教方面的交流是比較頻繁的,是這樣的嗎?

西山長老:是的,其實日本的佛教分為很多宗派。而這些宗派它們原本都是在中國的隋唐時期衍生的。宗派分為很多種,比如說禪宗,還有天台宗等等。兩國各個宗派的寺廟之間還是有很多的交流的。但是我們唐招提寺跨越了宗派之分,我們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是以鑑真大師為紐帶的,代表全日本的佛教界與中國的佛教界進行交流。

記者:那鑑真長老他的故事,我相信在中國和日本,都是家喻戶曉的。那能不能為我們講一下,在日本普通人民的心中,鑑真大師他東渡的故事,是怎麼樣子一個版本?

西山長老:在我們的理解中、鑑真大師給在日本民眾心中的形象是:他不僅把佛教的很多教義傳到了日本,也將當時中國唐朝的先進文化授給了日本。鑑真大師的功勞不只在佛教教義的傳播方面,對普通的日本老百姓來說,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在醫藥方面。他把醫療,也就是中醫帶進了日本。在那之前,日本人生病之後是沒有什麼治療手段的。

鑑真大師將很多中藥傳進了日本,而且據傳聞,外科手術也是由他帶進的日本。日本民眾這一千兩百年來一直銘記鑑真大師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鑑真大師為日本的醫學界帶去了飛躍式的發展。其實在《藥事法》修改之前,我們這個地區的醫院開的處方藥的這個袋子上面,印的是鑑真大師的頭像。這說明在日本的很多醫生,把鑑真大師看作是日本的醫療界的鼻祖。

這也表明在今天日本的醫藥界,是非常重視鑑真大師。醫生們通過把鑑真大師的頭像印在藥袋上這種方式,來將鑑真大師的名字傳遞下去。

記者:是直到什麼時候,醫療的袋子上面,還有鑑真和尚的頭像呢?

西山長老:這個習慣是一直持續到1951年(口誤,實際上應該是1961年),因為1951年日本政府出臺了修改後的《藥事法》,開始整頓醫藥業。在那之前,這個地區的醫生們給病人開處方藥的時候,當時是用木板印的鑑真大師的頭像,表明這裡面裝的是真的中藥。這個傳統是已經持續了兩百年左右。

記者:我還聽說,豆腐的製作,也是鑑真和尚帶到日本來的是嗎?

西山長老:是的,的確我剛才介紹的中醫的例子,鑑真大師給他給日本帶來的東西遠不止這些。他首先帶來的是佛教,然後是中醫,接著就是菜譜和食材。日本人原先都不知道豆腐的做法,味增湯的做法,也不知道砂糖的存在。現在日本人吃飯的時候,稱日本料理為「和食」。但和食的原形,其實大部分是鑑真大師帶來的食譜食材,比如味增、砂糖、豆腐和茶葉。

當時中國唐朝的時候,日本派了遣唐使出使唐朝,這個遣唐使,是二十年才派遣一次的。然後遣唐使乘船來到中國之後,將很多中國的文獻帶回到了日本,之後二十年的時間裡日本人一直在研讀這些文獻。等到下一個二十年,遣唐使才去到唐朝能把新的文獻帶回日本。在那之前,日本人只能始終閱讀同一部文獻。這在日語中被稱為「咀嚼」,把同一個內容翻來覆去的吃透了,這樣子即使在二十年後有新的文獻傳進來了,日本人也能很快地接受並理解。溫故而知新,這就是日本人學習方式的特殊本領吧。

各種意義上,一千兩百五十年前,鑑真大師東渡日本的時候,把很多唐朝的文化帶給了日本。當然當時唐朝的其他人,也來過日本,也把唐朝的文化帶給了日本。但是是鑑真大師這些東西都整理匯總傳給了民間,所以民眾會認為這一切都是拜鑑真大師所賜,把他當做中日的和平大使,一直將他銘記在心。

記者:所以說在一千二百五十年前,鑑真東渡,他是立足宗教,但是輻射了文化、醫療、美食,等等。所以說是真正的救世濟民,造福民眾的。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東方時空]拜訪唐招提寺
    根據行程安排,此後胡錦濤主席將轉往關西,參觀古都奈良的唐招提寺,該寺是唐朝高僧鑑真大師歷盡千辛萬苦,東渡日本後親手所建,有媒體報導說,胡錦濤主席此次訪問唐招提寺,就是為了強調中日間這剪也剪不斷的聯繫,去年末,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訪問中國時,曾表示"想體驗中日兩國自古以來在思想上的共通點",並專門前往孔子故鄉山東曲阜,參觀了孔廟。那麼,胡主席將要訪問的唐招提寺究竟是一座什麼樣的寺院?
  • 日本唐招提寺住持西山長老:佛教是中日友好的紐帶
    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日本全面吸收先進的唐代文化,首府奈良隨之成為日本文化、藝術以及工藝的搖籃。奈良擁有眾多的歷史古蹟與古寺神社,享有「社寺之都」的美譽,其中最為著名的包括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平城宮遺址與唐招提寺。在這裡,奈良縣知事荒井正吾接待了我們。位於奈良市佐紀町的平城宮遺址,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蹟。其建築以唐朝長安城為藍本,卻以四分之一比例實際建造。
  • 專訪唐招提寺西山長老(三):佛教交流促進中日關係發展
    唐招提寺住持西山長老(節目截圖) 編者按: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鳳凰衛視《風雲對話》走訪日本奈良,專訪了日本唐招提寺住持西山長老。鳳凰網佛教小編特意編發專訪內容如下: 解說: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但中日兩國間友誼的裂痕卻難以撫平。1952年,中國著名民主人士趙樸初先生深感和平對於新中國的深刻意義,他代表中國佛教界贈予日本佛教界一尊象徵和平的藥師佛像,重啟了中日兩國間佛教交流的友好大門。在隨後的近三十年裡,中日佛教的你來我往愈發頻繁,不斷助力兩國政治外交的破冰航程。1972年,中日兩國恢復邦交。
  • 因疫情滯留的唐招提寺舍利塔,搭乘了「新鑑真」輪返日
    承運唐招提寺文物的「新鑑真」輪日本國寶「金龜舍利塔」經海運返回日本2019年12月16日,為紀念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締結四十周年,「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展。日本國寶「金龜舍利塔」、日本重要文化財《東徵傳繪卷》(卷二和卷五)等唐招提寺珍藏的5組與鑑真相關文物,以及日本畫家東山魁夷為唐招提寺繪製的山水隔扇畫首次來到中國展出。金龜舍利塔 (12-13世紀)展覽原定於2020年2月16日結束,後因疫情延期至4月5日。展覽結束後,唐招提寺鑑真文物和東山魁夷隔扇畫都滯留在上博館內。
  • 日本唐招提寺文物搭乘「新鑑真號」運抵上海
    今年正值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締結40周年,上海博物館將於12月17日舉辦「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以此致敬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先賢先學。中午12點40分,運載著來自唐招提寺珍貴文物的「新鑑真號」輪抵達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碼頭,中日雙方舉行了簡短而莊嚴的歡迎儀式。據透露,2016年,正是該船護送「新鑑真」大師坐像去日本,如今該輪又護送唐招提寺文物到中國,見證著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
  • 現場|唐招提寺大展開幕,唐代以降的中日文化交流奔騰不息
    據悉,唐招提寺目前正處於修繕中,西山明彥長老表示,唐招提寺預計2022年三月份修繕完成。日本律宗管長、總本山唐招提寺第八十八世長老西山明彥(左一)、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左二)在上海博物館開幕現場觀眾在展覽現場細觀供奉鑑真大師帶到日本的舍利的「金龜舍利塔」上博醍醐寺展覽的續編,續寫中日之間彩虹之橋今年正值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締結四十周年
  • 探訪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到奈良旅遊,不能不去唐招提寺。因為那是鑑真大師一手創辦的佛寺。鑑真大師在那裡傳道,講學並且在那裡圓寂。  唐招提寺在我們的眼裡雖然是一個旅遊熱點,但是卻孤零零的與藥師寺為伍,悄悄地坐落在奈良的西郊,與集中在奈良城東的一系列的旅遊熱點一點也不沾邊。  和我們在京都東本願寺看到的一樣,唐招提寺也是以自己的本色展示在人們的面前,給人一種樸素和莊嚴的感覺。
  • 中國新鑑真像與日本唐招提寺鑑真像舉行見面儀式
    2016年5月16日,日本當地時間9點半,「新鑑真」像中日護送團隊乘坐的這趟由上海港開出的「新鑑真」號船順利了抵達大阪港。10時許,在原日本奈良唐招提寺85世長老現日本京都壬生寺松浦俊海長老和揚州文峰寺住持能度大和尚的護送下,「新鑑真」大師像緩緩抬出船艙。
  • 從首次走出日本的唐招提寺文物說起:遙想鑑真與大唐
    12月17日起,「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在上海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這也是唐招提寺文物首次走出日本,展覽以鑑真和尚親手營造的唐招提寺為時空背景,遴選唐招提寺珍藏的為供奉鑑真東渡帶去的舍利的「金龜舍利塔」(日本國寶)等5
  • 鑑真僧團與唐招提寺
    作者:鄭州大學教授、浙江大學兼任教授 葛繼勇  鑑真自754年赴日至763年圓寂的約10年間,可分為於東大寺戒壇院授戒五年、於唐招提寺傳律五年。唐招提寺及其主要建築、佛像存至今日,實乃鑑真僧團及其後傳弟子心血澆灌、辛勤培育之結晶。
  • 比預計時間延誤半年之後,日本首次同意唐招提寺文物乘船回國
    就在剛才,日本唐招提寺的5組8件珍貴文物,在上海博物館展覽部工作人員和上海市公安局邊防和港航公安分局民警押運下,被裝上停靠在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碼頭的「新鑑真號」上,準備運輸回日本。去年12月5日,這批參與上海博物館「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的文物,也是搭乘「新鑑真號」來到上海。
  • 新「鑑真」順利抵達日本奈良 與唐招提寺鑑真像「會面」
    )5月16日,日本當地時間9時半,新鑑真像中日護送團隊乘坐的「新鑑真」號船順利抵達大阪港。10時許,在原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長老、現日本京都壬生寺松浦俊海長老和揚州文峰寺住持能度的護送下,新鑑真大師像被緩緩抬出船艙。&nbsp&nbsp&nbsp&nbsp12時左右,護送團到達日本奈良市唐招提寺。新鑑真像被請出後,由松浦俊海長老引領、4位日方護法抬送、中方僧團跟隨護送,一路緩緩抬至唐招提寺鑑真像前,與供奉在此的大師像會面。
  • 「日本唐招提寺」大展將延至3月下旬,上博開館時間仍待定
    因受疫情影響,上海博物館一直處於閉館2019年12月16日,為紀念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締結四十周年,唐招提寺大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展。唐招提寺藏《東徵傳繪卷》的卷二和卷五,與日本國寶「金龜舍利塔」以及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為唐招提寺繪製的山水隔扇畫等重要文物,首次來到中國展出。
  • 鑑真東渡日本修建唐招提寺 寺最盛時有僧徒三千人
    灕江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東山魁夷美文》有好幾冊,如《唐招提寺之路》、《水墨畫的世界》等。在《唐招提寺之路》裡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鑑真大師的無比景仰之情。  東山魁夷(ひがしやま かいい,1908-1999),原名新吉,畫號魁夷,日本風景畫家、散文家。1908年生於橫濱。1931年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1934年留學德國,在柏林大學哲學系攻讀美術史。
  • 尋訪| 唐招提寺和鑑真的囑咐
    唐招提寺乾漆夾紵鑑真像世界遺產唐招提寺那是近四十年前的一次機緣。記得,那天在揚州大明寺接待鑑真坐像「返裡探視」時,有幸近距離瞻仰其真容。但見鑑真大師兩手疊放身前,悠然地端坐著。那豐盈的體態,流暢的衣紋,那輕輕閉合的失明的雙眼,於安詳中凸現其生動傳神的面影。如日本僧人義澄所說:「尊顏和雅而猶笑也。」
  • 鑑真的唐招提寺之路——上海博物館《滄海之虹》特展詳解之一
    》,借唐招提寺文物展的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通往唐招提寺之路這一話題。我本人常駐日本,曾經無數次走進唐招提寺,也和許多相關人員進行過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在這裡把我對這次文物展的一些心得、體會和大家分享。關於這次文物展,我想分四個部分為大家進行介紹。本篇介紹的是第一部分。     分享大綱公元710年(唐景元元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也就是現在的奈良市,拉開了奈良時代的歷史大幕。
  • 唐招提寺和鑑真大師——奈良時光
    唐代著名鑑真大師,在東渡扶桑前說了這句偈語。最近新聞媒體報導了日本民眾,踴躍捐贈錢物給中國湖北疫區,在運往武漢的物資上赫然標籤著這句話。它溫暖感動著中國民眾,並在中國大地廣為流傳。鑑真弘揚佛法,還把當時最成熟的唐代文明介紹到了日本。這一切有些留在很多人的記憶裡,但有些卻留在日本人的骨血裡。尋訪唐招提寺,感受唐風遺韻,敬拜鑑真大師。特發此文。
  • 「唐招提寺,據說和中國有關」
    據說,日本天平時期(公元724年至748年)的奈良,就以秀麗的田園風光著稱,而西之京看起來像奈良郊區,但是在1200多年前,這裡是日本國都平城京的中心地區,公元759年以天武天皇之皇子新田部親王的舊宅邸為基礎建造的唐招提寺就坐落於此。  在出發赴日前,我在旅遊網站上看到有「驢友」寫「去了唐招提寺,據說和中國有關」,不禁哈哈大笑。
  • 唐招提寺,是什麼?
    唐招提寺在日本佛教界的地位崇高,是日本律宗總本山:而它的緣起,還得從唐代「鑑真東渡」說起——日本的遣唐使制度從初唐直至唐末,前後跨越200多年。除了官方代表外,每次都會有大量的留學生和留學僧隨行,後者主要致力於文化的研習和歸國推廣。
  • 中日鑑真漆像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聚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5月16日報導,在中國製作的一尊鑑真和尚(688-763年)坐像16日在日本奈良市唐招提寺(日本律宗總本山)與該寺的國寶級文物鑑真像的替身像首次聚首,隨後會被安放在京都市中京區的壬生寺。據報導,新坐像當天上午由輪船從上海抵達大阪市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