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閱讀上海100勝 92 |古北黃金城道融之情
名片
1986年,上海第一個大型高標準國際居住區古北新區興建,吸引了來自歐美及港臺、日韓等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士,這裡被稱為「小小聯合國」,很多境外人士最初也是通過古北認識上海。正如古北那條短短的黃金城道所寓意的財富、收穫,走過30年的古北新區,居住在這裡的老外們不僅收穫了事業、家庭,還一起參與社區管理建設,深深融入了這個國際社區。
古北的金色,是黃金城道金燦燦的秋景,也是古北這個「小小聯合國」裡,中外融合的果實李銘坤/攝
如果要用一種顏色來形容古北新區,那一定是:金色。金色,代表收穫和成熟,也寓意著財富。
藏身在長寧古北地區有條短短的小街——黃金城道。深秋時節,整條步行街將被銀杏樹葉染黃,秋陽下的銀杏樹葉泛著金黃,暗合了「黃金城道」的街名。銀杏的美濃烈而短暫,踏在金色的落葉上,輕輕的沙沙聲穿透耳膜,每片樹葉仿佛發出獨特的聲音……古北的金色,是黃金城道金燦燦的秋景,也是古北這個「小小聯合國」裡,中外融合的果實。
繽紛花世界
黃金城道內步道曲徑,花木蔥鬱,流水噴泉,高大的銀杏樹在步行街旁成行排列,常青的樟樹全年提供著受歡迎的樹冠,甜美的櫻花則帶來季節變化的樂趣。入夜,小街兩旁是萬家燈火的高樓住宅,樓底下是燈火輝煌的商店街。它好像是上海的另一個獨特天地,是摩天樓群中的一塊宜人之所,如一個安靜的港灣。
現如今,古北地區將再添一份奼紫嫣紅的多彩繽紛。國慶節後,古北花世界要正式亮相了。
李銘坤/攝
1.6萬平方米的古北花世界商業廣場以花卉、園藝、家飾為主導,集花卉培育、鮮切花貿易、園藝水族、婚慶酒店花藝、插花培訓等生活服務類業態為一體,它的布局也將徹底告別拎著鉛桶倒騰鮮花的「舊時代」。長寧區虹橋辦主任袁祥慶說,古北由此將打造成為在全市有示範效應的國際化的高端花卉時尚街區。「古北花世界與黃金城道步行街及周邊區域現有業態形成了很好的互補,它有望成為古北地區乃至長寧區的一張精緻生活國際名片,它的全球化、國際化定位與古北新區國際化社區氣質相吻合。」
小小聯合國
應該說,很多境外人士最初是通過古北認識上海的。
位於長寧區的虹橋經濟開發區是上世紀80年代上海第一個涉外商務區,作為其配套生活設施,1986年,上海第一個大型高標準國際居住區古北新區興建。古北新區總規劃用地面積136.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00萬平方米,共有24個街坊。整個社區以其獨特的圍合空間形態和居住氛圍吸引了來自歐美及港臺、日韓等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士,形成獨特的人文居住環境。這裡曾經是境外人士的首選居住地,1995年還被評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
李銘坤/攝
走在古北新區,這裡的樓盤似乎都和金色有著某種關聯,不僅樓盤的架勢有著金的雍容尊貴,樓盤四周也用繁花和金色雕花欄杆相圍。路名也頗有意思,藍寶石路、瑪瑙路、金珠路、黃金城道。也許,這些路名也是為了給這個社區增加一個註解吧。
搬家捨不得
古北地區是名副其實的「小小聯合國」,居住在這裡的境外人士近2萬人,佔到居住人數的一半以上。瑞卡多是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區企業發展局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20年前他和太太來到上海,當時代表處入駐上海世貿商城,辦公室正對著古北新區。「當時這裡一片還都是平房,還有一部分農田。」2005年,代表處搬去了外灘,但瑞卡多把家安在了古北新區。「我寧願天天車馬勞頓,捨不得搬家。」
瑞卡多曾經很遺憾,整個上海都沒有非常適合外國人,尤其是歐美人士購買特定商品的地方。即使有,價格也非常貴。然而,過去10年中,瑞卡多全家的消費版圖「縮小」了不止一點。「如果我想念西班牙海鮮飯,家門口的聯華超市就能買到食材。但在20年前,就連橄欖油和咖啡豆也要從西班牙『背』來,更別奢望通過檢疫的西班牙火腿了。」瑞卡多說,現在上海進口食物便宜很多,選擇也已經超過了需求。
現在瑞卡多一家的「購物攻略」分為多個層級:天氣不好或家中救急,就在黃金城道上的本地超市或日韓小店解決;每周末只要天氣好,瑞卡多就擔當「家庭車夫」,舉家前往古北家樂福購物;有額外需求,比如買些特定食材、調味料、咖啡等等,就去高島屋地下一層的超市,或是到稍遠些的金虹橋廣場,那裡地下一層的Ole超市是「周末煮夫」瑞卡多心目中的「購物天堂」。從自家購物路線的變化,瑞卡多能感受到上海正變得越來越國際化,「並且比西方許多大城市都便捷。」
溫馨融文化
古北新區所在的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有個上海最早的國際社區工作法:「『融』——榮華國際社區工作法」,包括服務推進法、契約管理法、民主參與法、協同共治法等內容的工作法的「核心」就是「融」之情,讓生活在這裡的外國人沒有國界之別,也讓他們自覺成為社區管理的「外援」。
很多居住古北的洋居民都會談到「初印象」:一入住便會收到居委會的4件禮物,一張英文生活信息地圖、一本英語生活指南、一個英文政府網站和一份英文報紙。住久了,又會享受到「五個一」:入住一封信、日常一個電、生日一張卡、慰問一束花、回國一份禮。這種從小處著眼、從細微入手的貼心服務,令他們倍感溫馨。平日裡沒有國界的社區服務、聯誼交流的「融文化」又拉近了中外居民的距離,「六一」中外兒童同臺獻藝,民樂和西洋樂同臺合奏成為經典保留節目;中秋佳節請洋居民嘗月餅,一起遠眺嫦娥奔月;端午節,把洋居民請來包粽子、嘗粽子,向他們講述屈原的悲壯往事;萬聖節,搞來南瓜,讓洋居民做南瓜燈過癮;聖誕節,幾乎每個門洞,火樹銀花不夜天;除夕夜更是難忘今宵,中外居民對春聯、猜燈謎、包餃子……
市民議事廳
柔性互動的「融合」,使這些「歪果仁」沒有「背井離鄉」的無奈,更多是「他鄉亦故鄉」的眷戀。他們開始主動融入,不僅是小區事務的熱心支持者,還走出社區,成為各種公益活動的活躍參與者。3年前,聽說所在的虹橋街道榮華居委會有個中外市民議事廳,熱心腸的瑞卡多報名,成為了核心議事員。和瑞卡多一起加入的還有另外5名外籍居民。12名中外核心議事員定期開會,共同討論他們所居住的國際社區裡發生了什麼新鮮事,還有什麼亟待解決的「大事小情」。
作為議事員,瑞卡多的工作是負責收集附近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反饋到議事廳。「我會介紹『國際經驗』給社區,從外國人的角度提建議。有時還會在中外鄰居之間調解,我講英語,也可以講漢語,雙方都信任我,可以消除雙方隔閡。」
有「洋啄木鳥」之稱的澳大利亞籍議事員艾頓,經常在社區尋找問題,他拍下照片發給居委幹部和其他議事員供大家商討;菲律賓籍議事員王煊熔是「樂賢薈」的負責人,這個社區裡頗有名氣的公益組織由「洋居民」發起,積極參與救助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等各類公益項目……「12位中外議事員,都在社區裡有著自己的交際圈,通過他們既能了解並幫助解決一些居民中存在的問題,也能將社區的最新信息傳遞迴去。」榮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盛弘說。
議事廳裡,這些「中國通」一起參與解決了許多與居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家務事」,包括停車、物業費漲價、寵物飼養、餐飲店排煙擾民等。比如文明養寵,外籍議事員們分享了各自國家在寵物管理方面的經驗做法,並專門查詢了國外法律條文中涉及寵物的內容,依照國際通行準則制定了「文明養寵公約」,在居民代表大會上一致通過。如今在古北,10多個小區和黃金城道公共綠化區域都分別設立了專門投放寵物糞便的「寵物方便帶」,根據「堵疏結合」的辦法,每個小區還有專門的遛狗分流路線圖。
議事廳雖小,卻填平了中外文化和國界的鴻溝,成為榮華居民區一張對外的「國際名片」。也正是「融」,成為中外市民議事廳得以誕生的關鍵詞。正如瑞卡多所言,很多像他一樣的老外在古北收穫了財富事業和美滿家庭,也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新民晚報記者袁瑋)
導覽
黃金城道
地址:長寧區伊犁南路黃金城道306-1號
交通:軌交10號線水城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