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汕頭海灣隧道項目盾構隧道施工收關的關鍵年!經過連續的攻堅克難,項目迎來了盾構掘進的最後衝刺階段——東線盾構已順利通過海中三段基巖凸起段,累計掘進2907米,僅剩餘140米,貫通已進入倒計時,計劃5月上旬到達北岸接收井。西線盾構隧道累計掘進2295米,正在攻堅海中第三段基巖凸起段,剩餘750米,計劃7月中旬貫通。
全面復工,進入攻堅克難衝刺階段
汕頭海灣隧道位於已建的汕頭海灣大橋和礐石大橋之間,全長6.68公裡,其中海底盾構施工段長度為3047.5米,分為東、西線兩座隧道。項目是國內首座地處8度地震烈度區的盾構隧道,施工難度巨大,被業界譽為世界級挑戰工程。
「現在東、西線盾構隧道施工正處於掛圖作戰、攻堅克難的衝刺階段。」海灣隧道項目部南岸工區黨工委書記朱文君告訴記者,在疫情防控嚴峻形勢下,項目已全面復產復工,約800名參戰人員激情高漲,除兩臺盾構機日夜掘進施工外,盾構接收準備工作、隧道內部結構、明挖隧道內部結構、風塔上部結構、互通立交橋施及北岸龍湖溝段等多個作業面同步展開。
為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南、北岸工區、管片廠、機電工區紛紛開展勞動競賽,圍繞工程進度、施工質量、施工安全等進行考核評比,形成大戰快幹的工作氛圍。
僅剩140米,東線隧道5月上旬貫通
昨天,記者在工程人員的帶領下,從南岸平臺施工圍堰工地出發,沿著百餘級臺階進入盾構始發井,寬敞的三車道行車層呈現在記者眼前,環狀預製板管片一節節地向深處延伸。由南向北出發,沿途可見各種類型的作業車輛,越靠近盾構作業核心區,機器轟鳴聲越大。
據海灣隧道項目部南岸工區土木副總李文玉介紹,從去年7月8日至今年2月5日,歷時156天,項目部順利突破東線海中182米基巖凸起段掘進施工任務。由於基巖強度大,加上地質結構複雜不均勻,盾構機的刀具在掘進過程中損耗很大,大大增加了刀具更換頻率。「東線隧道基巖凸起段掘進過程中,平均每掘進1米就要更換一把道具,最高紀錄是掘進一環2米更換了9次刀具。」
在此過程,參建人員更是放棄春節休息的機會,堅守在施工現場,加班加點、連續作戰,東線曾創下日掘進10環20米的記錄,已累計掘進2907米,剩餘最後70環共140米,且已鋪好2000米的車道板,頂部的排煙通道近期也將開始施工。李文玉稱,東線剩餘的140米處於淺埋深複合軟土地層,平均每天可掘進12米,在最後30米段還將穿越海堤,施工過程需要控制海堤的沉降值,保證堤壩的安全。
西線進入最難基巖段,7月中旬貫通
記者了解到,汕頭海灣隧道項目採用超大直徑泥水盾構機直接掘進通過海中高強度基巖凸起施工工法在國內尚屬首例,目前西線盾構隧道正在攻堅海中第三段基巖凸起,該段為東、西線盾構隧道六段基巖凸起中巖石強度最大、施工風險最高的一段,具有巖面高、強度大、變化快、埋深淺、覆土軟、水壓高的突出特點,給海灣隧道項目施工帶來巨大的挑戰。
李文玉介紹道,西線第三段基巖段長度達71.8米,巖石主要為中微風化花崗巖,根據項目地勘揭露巖石最高強度達216兆帕。由於基巖巖石強度高,刀具破巖承載大受力複雜,過程中項目組織技術人員對刀具配置進行了優化,採用重型滾刀並且加寬刀刃厚度,著重對刀圈進行了梯度硬度的升級設計,採用外剛內柔的理念克服巖面高強度。
目前,西線隧道已掘進2295米,第三段基巖凸起段以每分鐘3到5毫米的速度不斷擊破基巖,向前掘進,計劃7月中旬貫通。當兩臺盾構機都到達北岸接收井後,項目部將進行拆機作業,邊拆邊轉場,拆機作業需要45天,預計11月初可以完成拆解作業。
值得期待的是,汕頭海灣隧道建成後為雙向六車道,主線設計行車速度60公裡/小時,內部空間分為三層,頂部為排煙通道,中部為三車道行車層,底部為救援通道及管廊,形成一條全天候雙向六車道過海通道,成為連接汕頭中心城區南北兩岸的重要交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