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桂林一些涉外飯店、旅遊景點、交通幹線等處的英文標識錯誤百出,有的是翻譯語法有錯,有的是英文和漢語拼音混用,有的是譯文走樣,以至於出現懂英語的中國人看不懂、外國人也看不明白的尷尬局面。
中文式英語,讓老外摸不著頭腦
桂林是一座國際化的旅遊城市。
行走在桂林的大街小巷,藍眼睛、黃頭髮的「老外」隨處可見。當這些遠方的朋友們,來到我們的家的時候,要了解這個城市,最方便的途徑就是看標識牌了。但是,初次來到桂林的加拿大朋友克萊瑟,被大街上的英文標識逗樂過很多次。他告訴記者,剛開始看到英文標識他經常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但經過詢問身邊的中國朋友再對比後,他才明白這些雙語標牌大都存在錯譯和濫譯的毛病。約瑟夫給記者舉例說,有一次在兩江四湖景點,他看到草坪上有這樣一個標識牌:「Be carefulthegrass」,克萊瑟看了這個招牌,立刻懵了:「要小心草地,難道草地裡有什麼可怕東西?」後來,問了旁邊的中國朋友,才知道中文原意是「愛護草坪,不要踐踏」的意思。還有一次,克萊瑟去桂林某公園,看到了「park」,就去找入口,卻發現到處是車輛,不見入口。後來才知道,公園把是停車場「parking」錯譯成了「park」。
點評:桂林吃旅遊這碗飯也有好多年了,如果還使用著「中文式」英語,或者錯誤百出,面子可真有點掛不住。
廁所標識,「老外」不習慣
桂林的廁所,大部分用英語標示,都是如下的字樣「W.C」或者「toilet」。這裡要指出的是,「W.C」在國外的理解,類似於中國的「茅廁」,國外表示廁所一般是用「Restroom」,意思為「洗手間」。如果有男女兩個衛生間,用「toilet」單詞表示,應該是該詞的複數。同時,記者還發現,桂林的不少公廁,表示「男廁所」習慣畫一個紅色的男性頭像,而在國際標準中,紅色表示男性禁用此洗手間。
點評:作為主人的桂林,要考慮到客人的習慣,與國際接軌也應該體現在細節上。
拼音和英語混用,讓英語教師哭笑不得
老李是個英語老師。他向記者反映:在桂林警務人員標識上,有用拼音的,也有用英語的,並不統一,「成什麼體統啊」,老李有點無奈。確實,在桂林很多警務人員的標識上,有些使用「gongan」、「jingcha」拼音字樣,有些則使用「police」的英文字樣。沒有統一的標準,一些標識給市民和遊客帶來了一些不便。
點評:「中不中,洋不洋」,桂林的一些標識可真尷尬。
標識牌錯譯原因及對策
針對標識牌錯譯的原因,記者採訪了一些市民和遊客。他們認為,標識牌錯誤的發生,究其原因,與社會重視程度不夠、翻譯人員業務水平以及工作人員的認真程度等有著直接的聯繫。「沒有專業的人來進行這項翻譯工作,是出錯的原因。」「新東方英語」的許老師表示,「專門機構和商品需要使用特定的語言,比如指示牌要使用特殊的標識語言,而我國目前的英語語言環境處在這樣一個尷尬的處境:在一定程度上與生活實際相脫離。很多人都誤以為把中文和英文相對應就可以翻譯,這樣的想法往往導致老外看不懂我們的英文標識牌。」
提到標示牌英文錯誤的現象,中國外交學院英語系主任範守義曾經這樣說過:「看這樣的標示牌,就好比是看一本很粗糙的盜版書,到處都能發現錯誤,而且是各式各樣的錯誤。」
不要小看標識牌的錯誤,一個字母或者一個漢字的錯誤,可能造成表達上的詞不達意,甚至錯誤的表達文化上的內涵,給遊人特別是外國遊客,在全方位認識桂林、認識中國的文化過程中,設置障礙。廣西師範大學的小王同學也發表的看法具有一定代表性:桂林是個風景很美的城市。這幾年來,桂林的城市建設做的非常不錯,像一個花園城市。現在的桂林,硬體水平上去了。但是,如果路邊的標識牌出現那麼多錯誤,就意味著桂林軟體沒有跟上。
一位來自成都的遊客認為,標識牌翻譯錯誤已不是一個語言問題,而是把祖國豐富的文化內涵,錯誤地傳遞給了世界。他感嘆說,本來國外特別是西方國家在文化領域對於中國就了解得不夠,翻譯錯誤,誤導了國外遊人對中國古老文化的理解,簡直是錯上加錯。
2008年北京奧運已經進入倒計時。去年,北京市交管部門拿出幾千萬專項經費,用於更新三環路以內的交通雙語標識。據悉,三環路以內所有譯文不統一、不規範的道路交通雙語標識將於今年六月前更換完畢,三環路以外的不規範英文交通標誌也將在二00七年底全部換新。
從北京糾錯行動聯想到桂林,北京奧運會前後,來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旅遊觀光的外國遊客會大幅度增長,我們的指示牌也是「老外」們的「無聲導遊」,要起到應有的作用。如何清除掉這些蹩腳的英文,關鍵應該樹立對標識牌翻譯給予重視的態度,同時有關部門和單位應該採取更多的手段,加快對錯誤標識治理和糾正。另外,記者還有個建議,對很多專門的標識牌,我們完全可以借鑑國外的標識牌。表示相同意思的標識,完全可以照搬過來使用,而不是自己「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