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今日女報/鳳網 首席記者 李立 記者 吳小兵
祝素梅掏出一部邊角已經有些磨損的手機,摁亮屏幕,劃出一個「Z」字手勢把手機解鎖。點開一則《全國脫貧攻堅獎初評結果公布》的推送消息,找到貢獻獎一欄女兒方璇的名字後,祝素梅用微微顫抖的雙手,把這則消息發送給「璇子」——這是女兒方璇的微信。方璇是郴州桂東人,1991年1月出生的她生前是桂東縣青山鄉政府副鄉長。2017年8月2日,她在前往聯點村扶貧的途中,因車輛滑落山崖不幸殉職,年僅26歲。殉職3年後,母親祝素梅一直堅持給方璇的微信發著信息,用母親的柔情和細膩,以這種獨特的方式,懷念著自己懂事優秀、芳華早逝的女兒。今年4月,湖南啟動脫貧攻堅幹部考察。考察調研組深入桂東縣,走訪方璇生前同事及所駐村群眾,大家被方璇的事跡與精神深深打動。「七一」前夕,湖南省委追授方璇為「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7月9日,湖南省婦聯追授方璇為湖南省三八紅旗手,隨後向全省3000多萬名女性發出關於向方璇同志學習的倡議。
湖南省婦聯副主席張媛媛(右二)和郴州市政府副市長賀建湘(左二)向方璇父母頒發追授方璇榮譽的證書和勳章
端午節吃不上的鴨子
方璇去世整三年後,8月3日,全國脫貧攻堅獎通過初評,湖南省4名個人候選對象名單中,方璇的名字赫然在列。在手機上看到這個消息後,方璇的母親祝素梅第一時間在微信上把它推送給了方璇,她覺得,這是冥冥之中的巧合。
女兒去世後,祝素梅沒有銷掉女兒的手機號,一直在交電話費。晦暗的日子裡,她和丈夫方彥得到不少來自外界的真誠關懷,但關起門來後,苦楚還是要自己慢慢承受。女兒生前用的這部手機,邊角已有些磨損,方璇不在的三年時間裡,它是祝素梅孤苦長夜裡的那一抹白月光。逢年過節和難以入眠的深夜,和女兒的微信聊天,成了祝素梅不多的精神慰藉。
逢年過節和難以入眠的深夜,和女兒的微信聊天,成了祝素梅不多的精神慰藉。
今年的端午節,祝素梅給女兒的微信發去消息——
「方璇,過幾天就端午節了,回家來過節吧,爸媽等你回來。2016和2017年的端午節還歷歷在目,腦海裡時刻都有等你回家過節的情景,2016年你在鄉裡過節,還把過節的菜品發出來,媽媽也把過節的菜品發給你看;2017年本來媽媽準備了土鴨,土豬肉,粽子,等你回家過節,你又沒空,那土鴨一直放在冰箱裡,我們也沒吃,可誰知道,再也等不來你回家吃媽媽煮的飯菜了。璇兒,今年回家來過端午節,爸媽真的太想你了,你好嗎?」
2017年的端午節,祝素梅發微信給方璇,想讓她過節的時候能回家吃飯。但方璇因為工作太忙,沒有回家。祝素梅把要下鍋的鴨子又放進了冰箱,準備等女兒回家的時候再吃。
方璇生前在郴州市桂東縣青山鄉宋家村走訪農戶,推進易地搬遷工作。
當時的方璇,正在忙著宋家村的易地搬遷工作。
青山鄉山高林密,許多農戶分散居住在山上,生產生活條件都非常艱苦。要徹底解決貧困問題,易地搬遷是必由之路。2017年4月,青山鄉確定將宋家村木梓林組一塊8.8畝的土地作為搬遷戶集中安置點。木梓林組有4個大家庭11戶人家,要徵用這塊土地,必須由全部人家同意籤字。
困難顯而易見,一是土地稀缺,佔用誰家的地,誰都不捨得;二是一些老人住慣了老屋,不願意離開。
宋家村是方璇的工作聯繫點。端午節期間,顧不上休息的她正忙著啃搬遷的「硬骨頭」,一次又一次翻山越嶺,跑斷腿、磨破嘴。
李家三兄弟是小組裡有影響的人物,老大在廣東,老二在縣城,老三跑運輸走南闖北。方璇反覆多次溝通協商未果。後來,她努力說服了他們82歲高齡的母親,三兄弟這才點了頭。
村民郭大穩是老上訪戶,建安置點要徵用他的4畝多地,自然是一百個不情願。方璇每次上門,郭大穩回答都很痛快:先把他的事解決了,好說。他提出的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大多既不合理也不合情。方璇耐心細緻地一次又一次給他解釋法律政策,同時幫他積極想辦法解決困難,最終以誠心、耐心、熱心感動了他,也感化了他。
在方璇鍥而不捨地努力下,2017年7月,宋家村安置點完成徵地任務。
祝素梅給女兒留的鴨子,卻放在冰箱裡,永遠沒有機會下鍋了。
方璇手機裡的留下的和同事們下鄉工作的自拍照。
媽媽永遠的好孩子
方璇生前所工作的青山鄉,是桂東縣位置最偏遠、底子最薄弱、脫貧難度最大的鄉鎮。「去一趟郴州都比去青山鄉容易。」祝素梅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女兒在鄉裡工作的時候,她和丈夫總共只去看過女兒兩次,「女兒不讓我們多去。她說:『我的工作已經夠忙的了,你們來了,我還要騰出時間來招呼你們。』」
祝素梅記得,她和丈夫第一次去青山鄉看方璇的時候,女兒帶著他們在鄉裡的一個小館子吃飯。同事看見了,埋怨方璇:為什麼不帶叔叔阿姨去鄉政府的食堂吃?祝素梅深知女兒的個性,「她肯定不會帶我們去食堂吃飯的,因為她從小就知道,公家的便宜不能佔」。
桂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革命老區縣,是毛主席頒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地方。方璇小的時候,祝素梅在單位負責收市場管理費,有時收回來的錢來不及交到單位,會帶回家裡。「有次我交帳時發現少了5角錢。」祝素梅說,當年5歲的方璇承認,是自己拿去買了糖吃,「我用縫衣針扎了她一下。從此她就知道,公家的東西是不能拿的」。
在祝素梅心中,26歲的方璇永遠是那個長不大的女兒。今年六一兒童節,祝素梅給女兒的微信發去消息:
「你在媽媽心裡永遠都是媽媽的好孩子,雖然你已經快30歲了,但媽媽永遠都把你當小孩子看待。女兒,六一節快樂!」
回憶起女兒,祝素梅淚如雨下。
在媽媽心裡永遠是孩子的方璇,也很喜歡孩子。作為分管文教衛的副鄉長,她深深明白教育對山裡孩子的重要性。
青山鄉留守兒童眾多,很多在學校寄宿的留守兒童的被子棉絮已是破爛不堪。方璇看到後,立馬向鄉政府匯報。後來,鄉幹部帶頭捐款,並由鄉財政拿出經費,給71個學生添置一套床上用品,溫暖了留守兒童的冬天。
四年級的女生玉婷父親逝世,母親改嫁,她被姑姑收養。小玉婷經常想打電話給久別的媽媽。方璇找到電信部門,在學校創建了兩間親情電話室。不久,又升級為用電腦視頻的親情聊天室。方璇還倡導學校建立了心理諮詢室。
青山鄉很多家長把子弟送到沙田鎮或縣城讀書。方璇提出新建一所高標準幼兒園,但時任青山鄉黨委、政府負責人一時難下決心:建幼兒園不是小數目,錢從哪來?
方璇急了:「我們不能只算眼前的經濟帳,要算民生帳!如果每個小孩去沙田鎮或縣城讀書,家長陪讀,從幼兒園到小學畢業,每個小孩至少得多花10萬元。而妥善解決了一個幼兒在家門口入園、讀書的問題,就等於減輕一個家庭10萬元經濟負擔。
一個學生讀大學飛出大山,一個家庭就脫了貧。我們給老百姓票子,房子,更要給智慧的腦子!」
在方璇的據理力爭下,2017年3月,幼兒園破土動工。2018年9月,青山鄉幼兒園迎來了第一批19個孩子。如今,全鄉適齡兒童都可以在這裡入園了。但方璇,沒能親眼見到孩子們在幼兒園裡歡樂舞蹈。
祝素梅說,兒子很乖,「眉眼很像姐姐」。
永遠26歲的姐姐
祝素梅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女兒本可以選擇一條平坦、寬廣的人生之路——2013年6月,方璇從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畢業,曾有機會到廣州一家大型醫藥企業工作。但母親的一句話 「女兒呀,我們桂東更需要人才」,讓方璇鐵了心回到家鄉。
「家鄉需要我,那我回來!」方璇說。
祝素梅說,她沒想到,自己的一句話會讓女兒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6歲。
8月1日建軍節,作為革命老區縣的桂東縣紀念氛圍熱烈濃重,祝素梅不禁又想起三年前女兒玩「軍裝照」H5,穿軍裝的颯爽英姿。她給女兒的微信發去消息:
「方璇,今天建軍節了,三年前的今天,你玩那個穿軍裝的遊戲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可你離開我們整三年了,這三年爸媽是度日如年呀,沒有一天不想你,眼淚流幹了,心也碎了,想你想得也快發瘋了,到現在我們也不相信你真的離開我們了,我們心裡總是想著你還在青山上班,工作太忙,沒時間回來,爸媽一直都在等你回家。弟弟也知道叫姐姐了,看起比他大的女孩他都叫姐姐,要是有你這個姐姐天天圍在他身邊,他屁顛屁顛的跟在你身後叫著姐姐該多好呀。不過,你放心,我會告訴他有個姐姐叫方璇,把你的相片給他看,要他記住你,要他替你完成你未完成的事業,方璇,你放心,爸媽會好好教育他,像你一樣優秀,一樣能幹,一樣孝順,放心吧,我的寶貝女兒,你在天堂要過得開心快樂,幸福美滿。」
方璇殉職後,方彥夫婦花了很長時間,從傷痛中慢慢走出。2018年9月,方璇去世一年多後,他們又生下了一個兒子,現在已經快兩歲了。
祝素梅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兒子很乖,「眉眼很像姐姐」。
時隔三年,母親拿到了女兒的勳章和證書。她說,會讓兒子像姐姐一樣優秀能幹。
編輯:陳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