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市七連嶼工委北島居委會,工作人員握起一隻小海龜觀察生長情況。海南日報記者宋國強攝
入夜,位於三沙七連嶼的北島一片漆黑,靠著幾盞漁燈和手電筒的光亮,47歲的漁民陳山開始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他沿著數百米的沙灘巡邏,時刻望向大海的方向。
從6月開始,陳山一直守著海龜上岸產卵,然後在那些巢穴處插上保護牌,如果發現哪裡海龜產卵的位置低了,他會用手刨開海沙,把海龜蛋帶回保護站進行人工孵化。
海龜是大型海洋爬行動物,被稱作「海洋旗艦物種」。2012年三沙設市後,開展了一系列保護工作,為海龜營造一個溫暖的家,讓這些海洋精靈在西沙群島繁衍生息。
三沙市永興島三沙市海洋動物保護區管理局救護繁殖基地內,工作人員在清除海龜養殖池內的雜物。海南日報記者宋國強 通訊員 黃廣南 攝
今年開始,北島上的漁民製作記錄牌,保護海龜蛋巢。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三沙市七連嶼北島,一隻上岸產卵的海龜正在用沙子覆蓋蛋巢。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北島沙灘上,一窩自然孵化的小海龜。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北島海岸邊,一隻自然孵化的小海龜開始爬向大海。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A、西沙群島是海龜產卵的「天堂」
海龜產卵需要合適的溫度和好的沙灘,西沙群島是海龜在我國生長、繁殖的集中地
今年64歲的三沙北島社區居委會主任黃宏波,與海龜打了半輩子交道,早在1967年,他就隨漁業公司生產隊來到西沙作業。
在黃宏波眼裡,北島是海龜產卵的「天堂」。這裡海沙環繞,近海有豐富的海藻等海龜喜愛的食物,非常適合海龜上岸產卵。
「我國海域自北而南,隨著緯度的變化,海龜的種類和數量也不斷增多,西沙群島是海龜在我國生長、繁殖的集中地。」海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國內著名的「龜博士」史海濤長期關注南海海龜狀況,他表示,在我國,海龜產卵喜歡熱帶地區,需要合適的溫度,同時也需要好的沙灘,西沙群島具備這樣的條件,是最理想的海龜產卵地。
史海濤表示,海龜是無國界物種,長年在海裡長距離洄遊。它的一個特性就是在20歲至30歲性成熟後,會返回出生地產卵。
1989年1月14日,原林業部、農業部發布施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海龜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從那時起,海龜的保護問題愈發受重視。
B、保護與海龜有關的所有環境
海龜作為「旗艦物種」,處於海洋生物鏈的高層,它們的存在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環境的可持續性具有重要的幫助
10月3日至7日,海南師範大學生態學博士林柳帶著團隊前往三沙北島開展生態調查,主要目的是考察北島環境和當地海龜的繁殖狀況,包括海龜上岸產卵時間,產卵巢穴的位置和環境,分析海龜選擇北島產卵的原因,希望藉此為海龜的保護提供科學對策。
「這裡總體環境不錯,非常適合海龜產卵。」調查結束後,林柳表示。
林柳在沙灘上發現,許多酒瓶、塑膠袋等海洋垃圾被潮水衝上岸。「這些海洋垃圾隨時都可能威脅海龜的生命。」林柳舉例,海龜喜食水母,它看到一個白色的東西漂在水面上,就會去吃,結果吃的不是水母,而是塑膠袋,由於塑膠袋無法消化和及時排出,很可能會造成海龜死亡。
海龜作為「旗艦物種」,處於海洋生物鏈的高層,它們的存在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環境的可持續性具有重要的幫助。「如果海龜滅絕了,那我們的自然生態就會遭到破壞,最終人類最基礎最重要的環境就會崩潰,人就沒辦法很好地生活了。」史海濤說,對於海龜的保護,不僅僅是要保護住這個物種,而是要保護與海龜有關的所有環境,最終才能起到作用。
C、漁民們對海龜有了額外的愛
遇到受傷的海龜,漁民們會主動上交或送回保護基地,還會有意識地幫助海龜脫離困境
三沙設市後,七連嶼工委管委會成立,北島保護海龜的工作被提上了議事議程。在七連嶼工委的安排下,北島建起了海龜保護站。「你對海龜這麼了解,你來做站長。」除了居委會主任外,領導給黃宏波增加了個身份——北島海龜保護站站長。
「小海龜,你要回歸大海了,我祝你平平安安,長大以後再回來看我們。」今年盛夏的一天,在海浪輕緩的時候,黃宏波手捧著剛剛養大一點的小海龜,將它們放入大海,滿臉笑容。
黃宏波說,在七連嶼工委的教育帶領下,漁民們對海龜也有了額外的愛。遇到沙灘上受傷的海龜,漁民們會主動上交或送回保護基地,還會有意識地幫助海龜脫離困境。
一次,陳山在北島沙灘上巡邏,看到一隻200多斤的大海龜停在沙灘上不動了。原來,大海龜產完卵以後退潮了,眼前全是礁盤,回不去了。「不能讓它一直在沙灘上,不然會被曬死的。」陳山立刻叫來同伴,兩個人使盡全身力氣,將海龜挪到岸邊的海水坑裡,看護著它,直到漲潮後海龜自己遊回大海。
猶如電影《可可西裡》中保護藏羚羊的隊長一樣,黃宏波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極為認真,幾乎天天在島上和附近海域巡查。遇到有陌生人來北島過往歇腳,黃宏波總不忘跟人宣傳國家保護海龜的政策,並叮囑這些人「不能打海龜的主意」。
「大家的海龜保護意識明顯增強。」七連嶼工委書記王春表示,以北島為例,島上登記的15個漁民,有8個人受工委的委託參與了海龜的保護工作。
D、全方位保護輔助人工孵化
海龜自然孵化的成活率為1/2200,如果人工孵化飼養到2斤,成活率為1/20,如果養到10斤左右,成活率會更高
海龜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方面要確保成年海龜到訪三沙後的安全,一方面提高新孵化出的小海龜的成活率也成了一個課題。三沙設市後,開展了人工幹預孵化、增殖放流等措施,力圖全鏈條保護海龜。
今年開始,北島上的漁民製作了海龜蛋巢保護記錄牌,對海龜蛋巢進行編號。島上哪一個角落有海龜產卵、孵化時間長短、地勢高低,一目了然。
位於三沙西沙群島東北面弧形礁盤最南端的晉卿島,每年都有海龜前來產卵,有的海龜會把卵產在地勢低洼的沙灘上,容易被海水淹掉。2年多前,永樂工委在晉卿島上建設了三沙市永樂群島管理委員會海龜繁殖保護站,將海龜卵挪到人工孵化基地。
永樂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蔣維權提供了一組數據,海龜自然孵化下海的成活率為1/2200,如果人工孵化飼養到2斤,成活率為1/20,而如果養到10斤左右,成活率就非常高了。
人工孵化一點馬虎不得,要先將龜卵放在桶裡,然後用沙子埋起來,再靜靜地等待小海龜破殼而出。所有的飼養工作被安排在晉卿島木屋搭建的保護站內完成。第一階段,將剛孵化出來的小海龜用桶裝起來安放3至4天;第二階段,將菜、生魚、海藻剁碎,餵送給小海龜。「10多天之後,它們就會自己吃了。」飼養員介紹。而為了最終能讓小海龜更加適應海洋生活,飼養員還會把它們放在海裡養,讓它逐步適應如何覓食,如何躲避風險。
全方位的保護給海龜帶來了更多成活的機會。晉卿島今年已分3批養殖了220隻小海龜,其中有197隻成活。而在北島,今年海龜共在島上產下152窩海龜蛋,數目較往年明顯增多。
更為可喜的是,三沙市已在南沙洲、北島、晉卿島、甘泉島、全富島等多個島嶼監測到海龜產卵、孵化的情況,並在晉卿島、七連嶼建立海龜保護站,將產卵點的保護工作責任分配到人。
E、三沙開始籌建海龜保護中心
中心集孵化、救治、繁殖、養殖、放生以及科研等功能為一體,為西沙海域海龜保護的探索研究做出更多努力
陸海統籌,生態優先。人海和諧發展的狀況正在三沙一步步地被實踐。
今年10月,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傑率調研組調研海龜保護情況時提出,三沙市正在研究建立海龜保護中心,這個中心集孵化、救治、繁殖、養殖、放生以及科研等功能為一體,旨在用更好的設施條件,吸引更多專家、科技人員、志願者及各種公益海龜環保組織,到三沙來從事保護、觀察、研究工作,為西沙海域海龜生長繁殖規律、科學保護措施的探索和研究做出更多努力。
記者獲悉,不久前,三沙市政府派出工作組到惠東國家海龜保護區進行了考察。三沙北島海龜保護中心已通過項目可研,目前正在積極推進中,新建的海龜保護中心將有孵化室、醫療室、宿舍等設施。
王春表示:「我們還將規範管理,考慮在沙灘邊設置監控設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護海龜,一方面為科學研究提供素材。」而在蔣維權看來,海龜保護中心的建立,可以解決保護經費緊張的問題,「以此為平臺,我們可以申請專門的項目經費」。
「整個生態環境變好,就是對海龜最好的保護,也是對人類自己最好的保護。」史海濤說。
來源:海南日報 轉自:新華網
責任編輯:任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