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廚餘,海澱這些居民營造了屋頂花園

2020-12-10 北京日報客戶端

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海澱區學院路街道二裡莊社區廚餘垃圾就地利用,變廢為寶當肥,種出一片屋頂花園。

陽光花園是居民們體驗勞動、休閒放鬆的好去處。

流程是這樣的:社區菜店、餐廳食堂、居民家庭把不帶油不沾鹽的菜葉子、果皮等廚餘垃圾集中送到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後院,街道在那裡安裝了一套廚餘垃圾資源化一體機,把這些垃圾倒進去攪拌發酵後變成肥料,拿到屋頂晾曬乾了,就是上好的營養土,直接供給屋頂花園使用。

堆肥、種花,都由居民們一手操作。這個過程,被稱為「花園營造」。

環保,只是「花園營造」的好處之一。

居民動手,閒置屋頂變陽光花園

絢麗的月季,暗香襲人的梔子花,吹彈可破的多肉……學院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一層屋頂花團錦簇,這裡是二裡莊居民自己動手建造的陽光花園。

這片屋頂面積1100平方米,過去長滿雜草。2019年底,隨著學院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重裝亮相,維修加固後的屋頂變成了公共活動空間。

居民在陽光花園種花

「我們召開了居民議事會,大家一起討論。最後決定,要建設一個屋頂花園。」二裡莊社區黨委書記魏立介紹。

錦綉花園、莊裡桃源、鄰裡露臺、悅春園……疫情期間,居民們通過線上投票積極發表意見給花園命名。最終,「陽光花園」以75票最高票勝出。

功能分區、種植種類、管理機制……社區營造工作坊組織了一次次「陽臺議事」,討論花園營造的細節。又分批次組織線下活動,到現場整理場地、搭設花架、種植花草、製作環保酵素、利用廚餘垃圾堆肥……

「因為疫情防控,每次限制在15人到20人之間,但大家報名熱情都特別高,有一次我們開放參觀,那一天分不同時段來了200多居民。」魏立說。

在高樓大廈密布的城市裡,有這麼一小片秘密花園,可以勞作、親近泥土,大人孩子來了都流連忘返。

以花為媒,鄰裡親如一家

今年65歲的於淑梅是「陽光花匠」之一,儘管以前就是社區活動的常客,但這一次她的感受大不相同。

「以前社區組織活動,時間都很短,活動結束髮個小禮品,大家就各回各家了,交流很少。」於淑梅說。但花園營造不一樣,這個活動不是「一次性」的,需要長期參與。

於淑梅結識了新朋友——劉方和韓聯平老兩口。「韓老師愛好攝影,『二裡莊居民遛彎隨手拍俱樂部』他是主力,陽光花園每次組織活動他都給我們拍照,還把照片發到隨手拍群裡,讓更多人了解我們。」於淑梅說。除了跟韓老師學攝影,她還和老兩口一起打八段錦、練太極拳,其樂融融。

68歲的「陽光花匠」吳奇也有同感。「以前社區有很多文體隊,隊長帶著大家各玩各的,很少交流。在陽光花園就不一樣了,不管你是哪支隊伍的、多大年齡,都可以來參加,以花為媒,大家無所不談。」吳奇說。

剛處理過的餐廚垃圾被抬上屋頂準備進行晾曬

「五一」假期,屋頂又有了新變化:一排排花箱被搬了上來,組成了「陽光菜園」區域。計劃邀請30個父母帶著孩子的家庭來親子認養,開展自然教育和環保教育等活動。

廢物利用種植區

未來,陽光花園還將開展美食共享會、植物教育課等,居民一起分享花園的產出,教會孩子們認識花園裡的植物。

共建共享,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早在2014年,上海寶山區中成智谷的30個居民,就用雙手建造了一個社區花園——火車菜園。從此,這樣的居民主導的花園在上海遍地開花。

2017年,海澱區中關村街道科育社區也開展了花園營造活動,他們把小區裡兩棟樓之間堆滿垃圾的場地清理出來,用了兩年時間,種出一片有堆肥箱、雨水收集系統、蚯蚓塔、曼陀羅花園等融入各種環保理念的生態花園。

海澱區中關村街道白塔庵社區、海澱區西三旗街道智學苑社區、朝陽區翠城福園社區……如今,花園營造在北京各社區正在興起。

在指導花園營造的專業機構、蓋婭設計負責人高健看來,花園營造可以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社區治理難題。

「現在的城市社區不僅鄰裡關係普遍淡漠,傳統的社區管理方式也不可持續:排掉雨水,用自來水澆灌綠化景觀,產生大量不加分類的生活垃圾,難以自我消納。社區綠地和花園往往都以工程化、人工化的形式建設,居民沒有參與進來,被動使用。」高健說,通過參與營造,居民可以增進理解,增強了社區精神;雨水收集、餐廚垃圾堆肥等環保理念的實施,包括居民自己動手建設、維護,節約了資源,人與自然更友好;社區多了一個具備自然教育、環保教育、休閒功能的花園,人人共享,可以讓生活更有趣,社會也更加和諧。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於麗爽

編輯 徐慧瑤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北京海澱:社區裡的屋頂花園
    ↑4月16日,在二裡莊社區內的屋頂花園,社區工作人員為花園中的花澆水。近日,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街道二裡莊社區內的社區屋頂花園建成,為居民增添了休閒放鬆的空間。屋頂花園是在社區黨委動員下,由二裡莊社區居民與「二裡莊社區營造工作坊」共同參與設計的,分為陽光花園認養區、環保酵素存放區、公共活動區、環保再利用區等。 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4月16日,在二裡莊社區內的屋頂花園,社區工作人員在修剪植物。↑4月16日,在二裡莊社區內的屋頂花園,社區工作人員在修剪植物。
  • 廚餘垃圾去哪兒了?變廢為寶,黑水虻「吃」完廚餘垃圾變肥料→
    培植這些花卉和多肉的營養土,則來自小區居民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而從餐廚垃圾到營養土的轉換,離不開社區裡的這一臺餐廚垃圾處理機。每周,它會進行兩次處理,大約可以消化掉400斤的處於垃圾。北京市海澱區二裡莊社區營造工作坊負責人李紫瑩:居民投放的廚餘垃圾,我們進行二次破袋處理,也可以將它進行一個堆肥處理,然後最後處理出來營養土,可以用於咱們屋頂陽光花園的一個種植。他很直接讓居民看到了廚餘垃圾投放的厲害,激發了大家參與的熱情。
  • 海澱西山庭院小區養水虻和蚯蚓,試行近一年,廚餘垃圾就地減量四成
    能吃廚餘垃圾的蟲子,長成後可以作為養殖羅非魚的飼料,糞便還能和落葉一起堆肥;PVC管制成的「蚯蚓塔」埋在地下,既能消納部分廚餘垃圾,還能給寵物糞便找個好去處……在海澱西山庭院小區,類似這樣的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小發明已經試行了近一年,效果顯著,廚餘垃圾就地減量達到30%至40%。
  • 海澱這小區厲害了,養水虻和蚯蚓近一年,廚餘垃圾就地減量近四成...
    能吃廚餘垃圾的蟲子,長成後可以作為養殖羅非魚的飼料,糞便還能和落葉一起堆肥;PVC管制成的「蚯蚓塔」埋在地下,既能消納部分廚餘垃圾,還能給寵物糞便找個好去處……在海澱西山庭院小區,類似這樣的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小發明已經試行了近一年,效果顯著,廚餘垃圾就地減量達到30%至40%。
  • 綠化不夠,屋頂來湊!全球最美的6個屋頂花園案例,值得收藏!
    這些手勢特徵在花園體驗中被實現,使這個混凝土屋頂成為安全和治療空間。這與現有的直升機發射臺結構非常吻合。遊客可以觀察到自然之美,並通過視覺和芳香植物的路徑步行,它們的形式和顏色,氣味和紋理提供感官上的好處,使花園成為一個癒合和靈感的地方。人們可以在紫色的藤架隧道下的陰涼處散步,這條隧道通向一片可以容納200人的大片綠草地。
  • 床墊家具這些大件垃圾往哪扔?海澱建了10個大件垃圾中轉站
    :居民每天投放1公斤廚餘垃圾可獲得1積分,每天只積分1次,1積分可兌換5角錢獎勵,按季度發放獎勵款。 投放垃圾後,居民刷卡積分,每月最多可以用150積分兌換成相應的獎勵金。目前,蘇州橋西社區已實現86%的參與率和100%的投放精準率。
  • 王石帶你在屋頂種花,養鳥?這棟大樓太神奇了!
    這些堆肥箱是根據西班牙社區堆肥模式模仿設計,設計容量3.6立方,每天可處理大約20-30公斤垃圾。園區內的廚餘垃圾、落葉、黑水虻蟲糞等都在這些堆肥桶裡進行混合堆肥,基本可以達到三個月成肥,且沒有臭味、和蚊蟲。
  • 北京海澱東王莊小區來了專業團隊,為大爺大媽營造一個後花園
    海澱區學院路街道決定邀請專業的營造團隊,與東王莊小區的居民共同設計建造一座小花園。拆違後小區居民會有一些牴觸情緒,營造團隊扎進小區,從遭遇居民不理解的冷眼,到被大叔大媽拉著噓寒問暖,他們用半年時間抽絲剝繭了解居民需求,用社區花園的營造解開了違建拆除的心理「疙瘩」。
  • 屋頂花園景觀營造實例丨隱於鬧市的蘇式園林
    地處北京市東四環南路,毗鄰北京歡樂谷景區、燕莎奧特萊斯商圈的向東方花園國際酒店屋頂花園雖於鬧市卻顯得尤為靜謐。該酒店在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綠化委員會主辦的首都綠化美化評比活動中榮獲「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向東方酒店屋頂花園是典型的蘇式園林,小橋、長廊、涼亭、假山、碧水、翠竹、蒼松、石雕……一步一景,巧奪天工。
  • 廚餘垃圾分出多少拉走多少!海澱2198個分類點「桶車對接」
    早上6點,海澱區環衛中心環衛5隊廚餘垃圾運輸車司機李宗偉準時駕車來到曙光街道曙光花園小區門口,物業工作人員站在10多個排成一溜兒的綠色廚餘垃圾桶前等著他。「我負責56個小區共48個點位,像曙光花園這兒,就集中了曙光花園、望河園、望塔園三個小區的廚餘垃圾,量非常大。一開始分的時候一天就有8桶,到13號,已經增加到13桶了。」李宗偉介紹。廚餘垃圾桶裡一開始會夾雜著用過的餐巾紙、一次性筷子、塑料瓶、不可降解的塑膠袋等其他垃圾,經過10多天的指導,分揀質量已經大幅提高,大分部桶裡都只有廚餘垃圾。
  • 海澱北部首個大悅城下半年即將動工開建!
    海澱北部首個大悅城即將來啦!在持續關注及不懈的努力下,全國商業規劃與設計一線品牌——天霸設計獲悉,海澱大悅城的方案設計已完成,下半年將動工開建!那麼,海澱大悅城究竟有哪些創新和亮點呢?大家不妨隨天霸設計去一探究竟!
  • 這社區樓頂建起一片「空中花園」
    這裡,是二裡莊社區居民通過社區營造項目打造的「空中花園」,總面積1100平方米,目前剛完成一期,已經種植了三十多種鮮花和10來種蔬菜。今後,還將陸續完成剩餘部分的設計、種植。據介紹,學院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剛剛改造完成,屋頂整理出1100平方米的公共活動空間供二裡莊社區使用。
  • 浦東這些綠意盎然的屋頂花園 等你來發現
    原標題:去處‖浦東這些綠意盎然的屋頂花園等你發現  據樂遊上海,浦東從一片阡陌農田,變成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區,僅用了二十多年,但綠色並沒有消失。除了大片的綠地、公園等之外,近期,浦東一個個獨具特色的屋頂花園開放,新添了一片綠色「空中世界」。  上海中心大廈
  • 這個社區把廚餘垃圾變成肥料 居民植樹種花供不應求
    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屋門外放著一個綠色的廚餘垃圾桶,屋內有一臺銀色鐵皮包裹的「廚餘垃圾處理機」。「綠廚小屋」負責人馮淑文介紹,每天有居民將自家分好類的廚餘垃圾倒進屋外的綠桶中,她將這些垃圾倒進機器,並投放酵素、除臭劑。
  • 海澱街道啟動垃圾分類宣傳月
    日前,海澱街道在小南莊社區啟動「垃圾分類,你我同行」垃圾分類宣傳月活動,志願者自編自演的垃圾分類「三句半」節目,把垃圾分類的具體要求和具體分類方法娓娓道來,逗樂了現場居民。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海澱街道計劃利用一個月時間,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入戶宣傳與綜合活動相結合等方式,在轄區樓宇大廈、醫院學校、餐飲單位及社區等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目前已動員社會各類宣傳力量2380人。通過密集宣傳講解,充分調動各社會主體參與垃圾分類積極性,不斷提升群眾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和正確投放率。
  • 多名代表建議「設限使用廚餘垃圾粉碎機」
    「我自己家裡就裝了,但不是所有廚餘垃圾都扔進去粉碎排放,比如蔥皮、蒜皮、骨頭不易打碎,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不宜通過粉碎機處理。」哪些廚餘垃圾適合用廚餘垃圾粉碎機?任智慧介紹,對於能夠打成粥糊狀、與水混合後基本成為液體狀的廚餘垃圾,可以投入機器。此外,投入的廚餘垃圾量不能太多。不過,老舊小區下水管網舊、管網太細,容易堵塞,不建議使用廚餘垃圾粉碎機。
  • 海澱北部這個國際人才社區,開工啦!配建商超、影院、幼兒園...
    建設國際人才社區,是優化首都引才聚才用才地方品質、提高北京吸引集聚國際人才能力的重大舉措。從2017年開始,按照市委組織部部署,海澱便開始探索推進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努力營造「宜居、宜業、宜學、宜創」的良好環境,以期吸引更多國際人才來到海澱,紮根海澱。  翠湖國際人才社區在哪兒?
  • 北京海澱本月開始全面推行垃圾分類 設三種投放模式
    醫療垃圾單獨設置收集容器海澱制定了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行動方案及配套細則,根據方案,海澱區垃圾分類基本品類主要包括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各居住區應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投放模式,採用固定式、流動式和其他模式方便居民交投。固定式主要包括固定桶站、專人值守的分類驛站等。在樓房為主的區域,採取基本組合與分類驛站並設的組合模式。基本組合即以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為一組,按照80至100戶至少設置一組。
  • 廚餘垃圾哪裡去?北京豐臺垃圾變寶回饋社區
    豐臺區委組織部、區城管委、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東鐵匠營街道參加回饋活動,並將400份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製作而成的花肥發放到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志願行動的居民手中,感謝大家對垃圾分類工作的支持。活動吸引了百餘名居民參加。居民們認真觀看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展板,並在用廚餘垃圾而生產出的花肥前駐足,對廚餘垃圾的華麗變身產生了濃厚興趣。
  • 15款屋頂花園設計,你離屋頂花園並不遙遠,建議收藏!
    注意問題屋頂花園的設計,必須充分考慮自然條件的要求,並且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結構堅固的要求,具有承載力和隔水、防水層以及排水設施等。屋頂花園的植物選擇屋頂自然環境與地面、室內差異很大,高屋樓頂風大,夏季炎熱而冬季又寒冷,陽光充足,易造成乾旱。因此,一般選擇陽性的、耐旱、耐寒的淺根性植物,還必須是低矮、抗風、耐移植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