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漢語很吃香」 柬埔寨華人家庭「組團」留學桂林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聚焦東博會)「懂漢語很吃香」 柬埔寨華人家庭「組團」留學桂林

中新社桂林9月11日電 題:「懂漢語很吃香」 柬埔寨華人家庭「組團」留學桂林

作者 趙琳露

「我的三個弟弟妹妹、姨媽的兩個女兒、叔叔的兒子……10年間,我們家族一共有14個人到中國桂林留學。」來自柬埔寨金邊的楊德裕11日在手機微信上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數家珍」。楊德裕做貿易生意,最近還加盟了一家中國連鎖品牌酒店,以招攬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

楊德裕出生在一個傳統的柬埔寨華人家庭,爺爺祖籍廣東揭陽。受家庭薰陶,他從小對中國心生嚮往。2008年,19歲的楊德裕第一次來到廣西桂林市,成為桂林理工大學第一位來自柬埔寨的留學生。

近些年,廣西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迅速。目前,在廣西的東協留學生有近萬人。僅在桂林理工大學,從2007年招收的第一名泰國留學生開始,今年該校在校留學生已超過800人。

桂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馬彬彬指出,中國—東協博覽會的連續成功舉辦和中國—東協自貿區的建設,促進了廣西同東協各國在教育領域廣泛而緊密的合作。2007年起,廣西先後設立了寮國、柬埔寨留學生獎學金和東協國家留學生獎學金。楊德裕一家即是受益者,他們中多人獲得過留學生獎學金。

「我特別感謝中國的老師們,他們給了我很多幫助,讓我很快融入了新的生活。」楊德裕說,他們在桂林受到的關懷,超越一般師生情誼。

2013年9月,楊德裕的表弟楊德龍開啟在桂林進修漢語、就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五年。

「高中畢業時,我爸就問我想不想去中國留學,他想我學好中文。在柬埔寨,懂得漢語很吃香。」楊德龍通過微信接受採訪時稱,當時家人在中國留學收穫都很大,表哥楊德裕畢業後精通漢語,曾被當地最大的中資電器公司聘用。

已於今年7月畢業的楊德龍坦言,他對桂林有了難以割捨的感情。現在通過微信與在桂林的老師、朋友聯繫交流。

讓楊德龍「習慣」的還有中國科技創新帶來的便捷:「以前出門我都不帶錢包,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了,去哪裡買東西都是掃一下(二維碼)。」楊德龍希望,手機掃碼支付也能儘快在柬埔寨普及。

如今,楊德裕家族14人陸續學成回國,或從事柬中國際貿易,或在中資企業謀得待遇豐厚的職位。這在當地被傳為佳話,還帶動了他們鄰居、朋友的孩子來華留學。

「我表弟讀完高中,也想去桂林留學。」楊德龍說,他希望今後能利用自己會漢語、熟悉中國文化的優勢從事對外貿易工作。

今年是中柬建交60周年。第15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即將在廣西南寧市舉辦,柬埔寨將第二次擔任主題國。15年來,中柬兩國在多領域合作碩果纍纍,其中,教育合作已成為中柬人文合作重點領域。截至目前,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累計接收柬埔寨學生逾2000人。來廣西留學的柬埔寨學生從2013年的160人增長到2017年的401人。(完)

相關焦點

  • 在柬埔寨,老百姓都會說你好、謝謝,學好漢語,才能找到高薪工作
    「學好漢語,才能找到高薪工作」,在柬埔寨的中文助教阿蘭這樣說道。阿蘭是金邊某國際學校的一名中文助教,距離她上次到中國留學已經一年多。回憶起在中國的留學生活,她侃侃而談,對於學校美食小吃、風景環境都能如數家珍。
  • 實拍柬埔寨金邊到處都有中文標誌,柬埔寨華人的地位今非昔比
    在上世紀的70、80年代,由於外敵入侵和外來勢力的挑撥,柬埔寨的華人一度受到排擠和歧視,幾十所華語學校被迫關閉,華人之間不敢講中文,不少華人華僑冒著生命危險逃亡國外。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柬埔寨全面恢復了和平,戰後柬埔寨的領導人非常重視和中國的關係,華人華僑的命運也因此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他們逐漸恢復了昔日的地位,在柬埔寨的經濟生活重新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中國廣州貿促會在柬埔寨開《國際實用漢語培訓》班
    11月15日,中國廣州市貿促會與柬埔寨廣東商會在金邊籤署《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與柬埔寨(中國)廣東商會互設聯絡處合作備忘錄》,設廣州市駐柬埔寨經貿聯絡處。中國廣州市貿促會會長王旭東博士表示,本次到訪柬埔寨最大亮點是開設《國際實用漢語培訓》班,為在柬中資企業有針對性的培訓當地柬埔寨員工行業實用漢語。圖為籤約現場。
  • 中國人去柬埔寨,探秘深山的中國人村,這裡講漢語用漢字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是公認的人口大國,除了在中國生活的中國人,在世界其他國家,還有很多華人存在,還有一些國家,存在很大比例的華人。這不,就有中國人去柬埔寨,探秘深山的中國人村,這裡講漢語用漢字。這個中國小夥到柬埔寨旅遊的時候,就聽說了這邊有個中國人村。據說這個村子叫做雲曬村,地處柬埔寨深山之中,被山林所環繞。
  • 留學泰國:瘋狂而荒誕的擇校
    據媒體報導,繼留學英美等英語系國家之後,近些年開始流行把孩子送到泰國讀國際學校了,尤其是一些二線城市還不足夠富裕的家庭。看報導,原因與目的無非有三:一是價格便宜,比在國內和英美讀國際學校要便宜;二是享受更好的國際教育,培養國際化人才;三是為逃離國內的應試教育。這是中國式瘋狂擇校的又一荒誕故事。
  • 新加坡獨立時,華人商會建議定漢語為國語,為何李光耀堅持選英語
    獨立之後,民族成分複雜,除了華人,還有馬來人、印度人和混血人種。在定哪種語言為國語的時候,華人商會曾派代表遊說李光耀,建議他定漢語為國語,但是李光耀最後力排眾議,堅持定英語為「母語」。一來想通過語言,打破族群之間的隔閡;二來也是想與西方世界接軌。但是與此同時,新加坡同樣重視漢語教育。
  • 通行漢語,華人佔比超過74%,為何新加坡反而親近美國?
    引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漢字目前也流產世界,而中國漢語也更是被幾個國家都列入到了考試科目中,其實拋開中國本身語言就是漢語之外,新加坡人也會說漢語,因為新加坡華人本地佔比有74%,要說有這麼多的華人,我國和新加坡應該非常友好才對,但是實際上新加坡更加的親近美國多一點
  • 藏在柬埔寨深山中的「中國村」,講漢語用漢字,但卻不知祖籍哪裡
    而現在東南亞很多地方都存在華人聚居地,今天要跟大家講的就是位於柬埔寨的一個村子,而且村民們至今都講漢語用漢字,但卻不知道祖籍是哪裡。這個中國人村,位於柬埔寨拉達那基裡省的雲西村,村裡共計有四五十戶村民,200多位華人。村民的房屋大門全都面向雲西河,各家門前都有一個通向河岸的缺口,村民稱之為「家碼頭」。
  • 馬來西亞華人留學中國:我愛馬來西亞也愛中國
    馬來西亞華人留學中國:我愛馬來西亞也愛中國 2017年04月28日 11:0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新加坡的漢語正在消亡,而馬來西亞的漢語在夾縫中求生存!
    有些家庭甚至出現了,爺爺奶奶聽不懂孫子說話,孫子聽不懂爺爺奶奶說話,見面了只能靠手勢交流的窘境!這就是你所謂的新加坡推廣漢語?新加坡人工作中英語使用率是100%,無論是文件還是網站、電視、電影,基本是全英文的,大街小巷的漢語招牌已經很少了!前一段時間南洋大學還禁止食堂攤位使用漢語,這導致很多中式飯菜不知如何命名!
  • 華裔在這個國度地位很高,當地有錢人多數是華人,通用語言是漢語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近年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而且不同的國家都會有留學工作的人去往別的國家,也促進了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有很多出國留學工作的人都表示留學生在外國的地位非常低,很容易受到當地人的欺負,甚至你已經在這個地方移民定居了幾十年,可能也會受到別人的欺辱,比如澳洲的華裔或者印尼這些地方的華人都曾受到過欺負。儘管在很多國家外國人不讓人待見,但是在世界上卻有這麼一個國家,華裔擁有著超高的地位,就連當地的有錢人大多數都是華人,這個地方大家也都很熟悉,就是馬來西亞。
  • 留學之餘兼職教漢語
    隨著「漢語熱」在世界各國的升溫,不少出國留學的學子也加入了教漢語、傳播中國文化的大軍中。他們在課餘時間兼職漢語教師,教外國人學漢語的同時,也鍛鍊了自身的語言能力,還收穫了友誼。(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緣何兼職教漢語  漢語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爭相學習的語言之一,這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於是,不少海外學子抓住這一機會,課餘時間兼職當起漢語教師。  賈程琪曾在西班牙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學交換學習西班牙語。留學期間,她曾在當地的家庭教一個5歲的小女孩學習漢語。
  • 中國人在日本④|池袋華人家庭的教育模式
    這些華人在日本社會是否融入了當地社會並建立起與當地人之間的互動?長期浸潤在日本文化的環境中,對其自身的身份認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中日兩國的家庭制度存在諸多共同之處,子代對親代的代際支持在兩國的家庭價值規範中同樣被強調。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家庭發展親緣依賴網絡的凝聚力要弱於中國家庭。池袋標誌性商鋪「陽光城」。
  • 柬埔寨職業培訓與勞工部漢語中心成立
    新華網金邊5月20日電(記者薛磊 李弘)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學院職業培訓與勞工部漢語中心揭牌儀式20日上午在柬職業培訓與勞工部舉行,柬職業培訓與勞工大臣伊桑亨、中國駐柬大使布建國和漢語老師及學員等300餘人出席儀式。
  • 外籍華人:我們來北京學漢語
    龐瑩珠和呂秀容都是瑞典籍華人,中文基礎很好。她們情同姊妹,又都對漢語情有獨鍾。今年假期,她們相約來到北京語言大學學習漢語拼音。    我幼年在柬埔寨的華文學校上學,學的是普通話。後來,跟隨父母去越南定居,失去了系統學習漢語的環境,只好改為自學。我書寫漢字和用普通話與人交流都可以,只是不會漢語拼音挺遺憾的。我和呂秀容居住在瑞典的東南部城市卡爾瑪,我們那裡來的華人越來越多,特別是浙江的駱金星先生在卡爾瑪興建大型的中國商貿城,陸續會有很多中國人來從事經營活動。
  • 《以家人之名》帶火的新加坡留學,原來這麼吃香?
    該劇展現了關於家庭親情溫馨日常,因貼合現實生活而備受觀眾歡迎。 除了劇情影響之外,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表示對新加坡留學不甚了解,相比英美留學,新加坡留學又有什麼優勢呢? 新加坡留學優勢 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今年很多同學採取了「多國聯申」的留學生申請思路,新加坡成為很多人聯申中的一個選項。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只要有我在,漢語就永遠不會是國語
    相信大家對於新加坡都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國家的人口組成是以華人為主的,因此天然就有非常親近的感覺,事實上並非如此,新加坡雖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華人大國,但是對於華人的態度卻不怎麼友好,反而對西方非常的親近,而且新加坡的國語是英國,那麼為何不把漢語作為第一語言呢?
  • 新加坡大多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新加坡剛剛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代表們組團遊說李光耀,希望將漢語作為新加坡的國語。但李光耀卻直接拒絕了,其中又有著怎樣的原因呢?新加坡剛剛獨立時情況是這樣的,總人口約200萬,75%以上都是華人(如今依舊超過70%),還有馬來族、印度裔和歐亞裔/混血等公民,當時人均GDP剛到450美元。可以說剛剛獨立的新加坡是一個急需發展的情況,雖然說國內主要的構成是華人,但因為本國並沒有強大的基礎實力支撐,它能夠依靠的就是向外發展,加強與世界聯繫。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選擇了英語。
  • 華人居多的新加坡為何沒把漢語定位國語?歷史因素很關鍵
    新加坡與中國的地理位置較為接近,因此在中國大陸尚未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有不少中國商人選擇去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進行商業發展,華人在新加坡發展經濟並且在那裡定居生活,華人對新加坡經濟的騰飛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新加坡也有將近七成的人是華人,但是新加坡的國語卻不是漢語,而是西方國家的語言英語,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呢?